隋朝的開皇之治與大業盛世,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點

2021-01-09 老wu侃國學今用

隋朝的開皇之治,是由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在北周的基礎上開創的盛世局面;大業盛世是隋朝的第二個皇帝、隋煬帝楊廣(隋文帝的謫次子),在位期間出現的治世局面。

隋朝地圖

開皇之治與大業盛世,因出現在同一個朝代,所以它們是有相似之處的,但由於開創的皇帝與時間不同,因而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今天就給大家分析如下:

一。開皇之治與大業盛世的相似之處

首先是政治制度類同,隋朝建立後,隋文帝建立了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比如在選官上,廢除九品中正制,設立分科考試制度選拔官員;在官僚制度上,採用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除此之外,隋文帝對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體制、賦稅、土地制度、法律、錢幣、對外關係等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從而開創了一代新局面。

大業盛世

這全套制度理所當然的由後繼者隋煬帝延用,直到後來的唐朝都在仿效。這一系列改革,對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中央集權,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其次相同之處是,共同正式推行科舉制度。開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正式設立分科考試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選官不問門第。到大業二年(公元606年),隋煬帝增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當時秀才考試方略、進士考試時務策、明經則試經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

科舉考試

科舉制度順應了歷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應有地位的要求,緩和了他們和朝廷的矛盾,使他們忠心擁戴中央,有利於選拔人才,增強政治效率,對中央集權的鞏固起了積極的作用。

再者是兩個治世都重視宗教事業,特別是佛教。因北周武帝滅佛時,有個佛徒智仙隱藏在楊家,曾預言隋文帝日後會做皇帝,重興佛法。隋文帝深信自己得佛保佑,對群臣宣稱「我興由佛法」 ,所以積極提倡佛法,晚年甚至排斥儒學,佛教一度成為隋朝國教。到隋煬帝時,朝廷對佛教同樣採取了積極扶持的政策,隋煬帝甚至還向天台宗智者大師受戒,成為佛家弟子。

隋文帝楊堅

二。開皇之治與大業盛世不同的特點

開皇之治與大業盛世雖然是同一朝代出現的治世,但兩者卻有明顯不同的特點,概括起來說是,前者是置家、安民;後者是敗家、擾民。

隋文帝勵精圖治,崇尚節儉,發展生產,對社會各個領域進行一系列改革,這使得全國民眾安寧,住戶與在編戶大大增加,而且國家倉儲豐實,南北民眾得以休息,讓社會呈現出空前繁榮景象,創立了「開皇之治」。即開皇之治讓隋朝家業豐盛、人民安居樂業。

隋煬帝楊廣

老子創下了基業,兒子隋煬帝不會珍惜,反而不顧國情民意,幹起了敗家、擾民的勾當。他花費大量民力、財力開鑿隋朝大運河,還動用巨資營建並遷都東京(洛陽),又恢復開通絲綢之路,開創所謂萬國來朝,先後三次對高句麗發支戰爭,試圖擴大疆土,看似讓隋朝國力達到鼎盛,實現了大業盛世。結果是好大喜功、勞民傷財,將開皇之治創下的家業幾近敗光,後來終於引發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總之,我國隋朝時期的開皇之治與大業盛世,雖然出現在同一個朝代,有其相似之處,但由於開創的皇帝與時間不同,因而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即隋文帝開創了置家、立業、安民的開皇之治,讓隋朝走向了繁榮與輝煌;隋煬帝雖然創立了大業盛世,但其結果是敗家、擾民,最終導致家破民怨,讓隋朝走向衰落。

隋朝大運河

本文由「老wu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隋朝一共有多少個皇帝?他們都是誰?
    隋朝也是中國古代大統一形勢下短命的王朝之一。這是一個苦難而又輝煌,偉大與罪惡並存的皇朝。隋朝是五胡亂華後漢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楊堅,推行漢化,為後來唐宋漢文化大發展奠定基礎。隋唐時期也是全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期。隋文帝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襲此封爵,即位後立國號為「隨」,但其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為「隋」。
  • 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⑵社會的繁榮,有政治上的穩定、經濟上的發展、文化上的繁榮等諸多方面。通過圖文材料,了解隋朝的建設成就和貞觀之治、武則天統治、開元盛世的措施及影響。相關的知識點,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歸納和展示。⑶物極必反、盛世之下隱藏著種種危機。由於不能妥善解決封建制度下的種種問題,隋唐終究避免不了走向衰亡的命運。
  • 長孫晟的「以夷制夷」之法,一張嘴說出衛霍、班超之功?
    相對於之前內亂都來不及,怎麼有心思對付外寇的南北朝諸國不同,楊堅對突厥只有誅滅的態度,惹得當時的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對此極其不滿,結果就是以沙缽略可汗為首,突厥各部可汗公率軍四十萬,大舉進犯隋朝。▲朱元璋:惟隋高祖皇帝(楊堅)勤政不怠,賞功弗吝,節用安民,時稱奔馳。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 天地會以三把半香祭祀,代表不同意思,那半柱香有什麼特別含義
    天地會以三把半香祭祀,代表不同意思,那半柱香有什麼特別含義在金庸《鹿鼎記》小說裡,有相當一部分篇幅敘述天地會,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因為會員都「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所以稱作「天地會」的秘密組織。天地會則稱之為「有仁無義香」,它說的是誰的故事呢?故事的主角是李績,原名徐世績,字懋功,在許多民間傳說中,都喜歡稱呼他:徐茂公。歷史上有「五大軍師」,分別是:姜子牙、張良、諸葛孔明、徐茂公、劉伯溫,五位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但是,如果以熟悉指數統計可能徐茂公是得分最低者,讓我們來認識這位唐朝開國大軍師。徐世績出生於開皇十四年,即公元五九四年,「開皇」是隋文帝楊堅的年號,他在位二十三年。
  • 餛飩和抄手有什麼區別?它們有什麼不同之處,又有何相似之處呢?
    不知大家平時有沒有吃到過餛飩和抄手呢?知不知道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或許很多人會說:吃了以後感覺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差距,並不清楚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而有些人會說:其實餛飩和抄手之間的差距很大,無論是製作工藝還是餡料都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 葉羅麗:不同角色之間的相似之處,文茜和兩個人都有共同點!
    這部動畫的主角是一群小學生以及葉羅麗仙境中的仙子們,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經歷和性格,各具特色,不過兩個不同的角色之間也不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也有一些相同點。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不同角色的相似之處,其實文茜和兩個人都有共同點。
  • 隋朝滅亡後,其實又建立了一個小朝廷,差點就被「復國」了
    這得從我國隋朝的史書隋書講起。隋書中,明確表明,隋朝末年突厥作亂,正是因為中原人大量依附於突厥人,才會使得突厥日漸興盛,所向披靡。 這種說法不僅在隋書中有所記載,在其他史書中都有相似的情形發生,例如:隋朝大業之亂開始的時候,正趕上突厥咄吉可汗繼承王位,當時,不少漢人都做了「漢奸」,恃強凌弱投靠突厥。在這個時候以契丹為首的部落實際上都是屬於突厥的。
  • 唐太宗實現了舉世聞名的貞觀之治,最終卻死在了追求長生不老上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時期只存在了短短數十載,卻讓後世仰慕了千年之久,令無數文人騷客不吝筆墨的誇讚、無數年輕男女渴望夢回於那時,這個時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期,舉世聞名的「貞觀之治」,史書曰:「貞觀之風,到今歌詠」。
  • (秦朝-隋朝)
    由於曹魏在三國之中佔據最大地區,盤踞中原一帶,而這區人口也是最多;加上有漢室禪讓,向來被視為正統王朝。期間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後司馬炎以接受禪讓為名,代魏為晉。歷五帝,共四十六年。曹操(蜀漢<成都>)簡介:公元221年―263年,劉備在四川(蜀)成都稱帝,續漢之大統,國號「漢」。
  • 古希臘神話與中國神話,有哪些相似之處?
    在大家的印象中,古希臘神話和中國神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系。其實並非如此,二者之間其實有很多相似的神話傳說,只不過大家沒有注意罷了。 先是從混沌中誕生了大地之母蓋亞,蓋亞生天空之神烏拉諾斯等。總之都是由混沌中誕生世界萬物的神話起源。
  • 此人竟與秦始皇如此相似,都做了一件罪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都知道「漢唐盛世、康乾盛世」這些歷史的輝煌時刻,但是,卻很難記得這些輝煌背後的造就者。在這裡,要特別說一下隋朝的一位皇帝,他就是隋朝的創立者隋文帝。可能因為隋煬帝的緣故隋文帝也被黑化了,卻不知隋文帝其實是一個特別有能力的統治者。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隋文帝的沉澱,就不會有唐朝的輝煌。可見,隋文帝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 腦洞大開,宇宙與大腦竟然有很多相似之處
    畢竟 ,考慮到兩者之間存在巨大的規模差異 ,就能想到他們怎麼會有實際的相似之處呢。底部面板:各片的雜波係數和網絡中心分布」 「這個宇宙有多大」– 弗雷澤凱恩 今日宇宙運用這些維度的技術,瓦茲和費雷蒂發現了大腦和宇宙「顯著的」相似之處。他們還發現,與其他生物和物理結構(包括樹的枝幹,雲的形成動力學或水的湍流)相比,這些網絡更像對方。這些其他生物和物理結構分散在大自然中。
  • 開皇三年,極致精美的銅鎏金觀音立像
    故宮博物院藏 隋代開皇三年 常聰造銅鎏金觀音立像 高18.5cm 隋文帝楊堅最為隋代的開國皇帝,統一全國後,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
  • 蘇格拉底與孔子:兩位東西方聖哲,有哪些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蘇格拉底與孔子,人類思想寶庫中的兩位巨人,分別是古代西方與東方思想史上最有威望的代表人物之一,幾千以年一直為後人所銘記與稱道,他們的思想光芒也一直閃耀在歷史的天空中。孔子與蘇格拉底那兩位東西方巨人都有哪些相同之處,哪些不同之些呢?蘇格拉底和孔子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常有人將他比做西方的孔子。
  • 孔子和孟子有什麼相似和不同之處?他們是如何影響中國的?
    這就是兩位哲學家的相似之處,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強調和實施美德。換句話說,為什麼在儒家思想中,易學必須由人來控制或管理?在今天的現代世界,強大的美帝國確實體現了易建聯的美德,或者至少是他們以自己的名義為之奮鬥的美德。幫助別人是一件合乎道德的事情嗎?搞清楚了,你就知道了任是怎麼回事。你可以從中國人的社會行為或中國的外交政策中看出如果你密切關注儒家的這種理解。
  • 《山海經》和《聖經》竟然有那麼多相似之處?
    但西方世界也有一本奇書,那就是《聖經》,雖然東西文化存在巨大差異,但仔細研究後不難發現,兩本奇書對遠古時期的記載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幾個比較鮮明的共同點。聖地山海經中聖地叫做崑崙,《山海經·海內西經》云:「崑崙之虛,方八百裡,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欄。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鎮之。」《聖經》中亞當和夏娃的原居地伊甸園。
  • 被稱為天可汗的李世民,究竟有什麼偉大之處?可以讓萬邦來朝
    在這個時期他的父親李淵還只是隋朝的官員,為人臣子,為人分憂。無論如何他們也不會想到多少年之後的另一個朝代會由他們開創。或許有些人的命運從出生便已經有了定格,李世民出生不久之後,就有算命的對他的父親說道:「您是尊貴的人,您的兒子同樣也是尊貴的人」,在他見到李世民的時候更是非常驚嘆的說道:「這個孩子一看就有過人的姿態,假以時日,他肯定可以濟世安民」,他的父親聽過之後,非常高興,便為他取名為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