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孟子有什麼相似和不同之處?他們是如何影響中國的?

2021-01-09 超超歷史論

孟子比孔子晚了大約200年,但他自稱是孔子的弟子之一,因為他師從孔子的孫子。在中國思想史,孟子被認為是合法的繼承人的孔子儒家思想的哲學傳統,重強調教學的第二儒家美德,易建聯(義),兄弟會或幫助他人在現代語言。孔子教學的最高美德是任正非,收益率在現代的解釋。這是孔子從他的老師老子身上學到的美德,老子是道教或道教哲學的創始人。

這就是兩位哲學家的相似之處,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強調和實施美德。換句話說,為什麼在儒家思想中,易學必須由人來控制或管理?在今天的現代世界,強大的美帝國確實體現了易建聯的美德,或者至少是他們以自己的名義為之奮鬥的美德。幫助別人是一件合乎道德的事情嗎?搞清楚了,你就知道了任是怎麼回事。你可以從中國人的社會行為或中國的外交政策中看出如果你密切關注儒家的這種理解。

孔子於公元前551年生於魯國。孟子是鄒國人(公元前372-289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大約在孔子去世100年後,孟子教授並擴展了儒家學說。他們都主張仁政,孟子則主張仁政。孔子比較謙虛,從他的人生經歷中可以看出,他早年生活貧困,遊歷各國,學習和解釋他的哲學,他看到了很多,這些都影響了他的哲學和性格。孔子比孟子早200年出生。孟子的老師是孔子的孫子子思,和子思的年代老師是孔子的學生,曾參。孔子生活的時代被稱為「春秋」,和孟子的時代的生活叫做「戰國」。字面意思「戰國」是國家戰爭無處不在的時代。

在孔子生活的時代,中央政府的統治地位被嚴重削弱,但在知識分子中,仍然有關於黃金時代的記憶和夢想。因此,孔子致力於恢復秩序。他認為,無論知識分子自身多麼孤獨,他們對社會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稱之為「命運」。知識分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命運」,需要提高自身修養和能力,做好承擔責任的準備,但即使他們處於社會的最底層,他們也不能讓自己沉淪或放棄。

孔子曾從政,成績斐然,但最終被迫退出。他認為教育是他改變世界的方式。在他之前,教育是貴族的特權。他開辦了一所私立學校,向所有人傳授知識和信仰,無論貧富,無論出身如何。事實上,這就是他值得後人記住的原因。即使在今天,當你讀到孔子的故事時,你也看不到他是一個古人。他的許多思想、言行與今天的主流社會觀念仍有重疊。即使在今天,要想像孔子那樣生活,也需要非凡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氣。

在孟子生活的時代,中央政府的統治實際上已經崩潰,人們的信仰也處於崩潰的邊緣。有一個古老的關於那個時代的書叫「戰國策」,這是充滿謊言和技巧。國王們更喜歡他們贏得戰爭的手段,而不是建立一個更好的社會的方式。然而,社會主流思潮仍然有許多從孔子時代繼承下來的信仰,所以即使在國王時期,像孟子這樣的知識分子仍然受到尊重,但沒有人會聽從他的建議。孟子的一生與各種各樣的人爭論不休。他是一個正直雄辯的人。他公開批評國王,甚至強迫國王趕緊轉移話題。他很關心政治。雖然他的政治主張比孔子更具體、更可行,但仍然過於理想化,註定在那個時代是不可能的。

在思想層面上,孔子比孟子更注重個人修養和教育的作用,但直接參與政治治理的地方並不多。主要是把治理看做家庭的延伸,把家庭看作個人修養的延伸。孟子的主張比孔子的主張更直接、更勇敢。他公開宣稱「人民昂貴,社會第二,國王輕」,甚至公開宣稱「人民可以合法推翻暴君」,這也是後世許多知識分子的知識核心。儘管中國經歷了許多黑暗時期,但中國從未缺少敢於冒死為人民說話的人。大概是在孟子這裡。

孔子和孟子有什麼相似和不同之處?他們是如何影響中國的?你是如何理解的呢?談談你的看法和見解

相關焦點

  • 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孟子,是如何品評儒家先賢的?你認同嗎?
    文/惜吾孟子對孔子的評價極高,他稱孔子為"聖之時者",就是能夠與時俱進,根據情況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措施的聖人。孔子懂得變通,但又始終不改變自己的原則和信仰,孟子深受這一思想的影響。孟子評價,曾子和子思,面對相似的環境,但做出不同的選擇,這是因為他們的身份地位不同。曾子當時是師長,子思是臣子,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符合禮制的,符合儒家要求的,就算他們易地而處,也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公明儀是曾子的弟子,儒家學派的後學之一。
  • 蘇格拉底與孔子:兩位東西方聖哲,有哪些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孔子與蘇格拉底那兩位東西方巨人都有哪些相同之處,哪些不同之些呢?蘇格拉底和孔子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常有人將他比做西方的孔子。兩人出生的年代很接近,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於公元前479年去世,蘇格拉底出生於公元前469年,在孔子去世10年後了出生,公元前399年去世。他們兩個人都是偉大教師的典範,儘管分處東西方,但他們的思想卻有著不少共同之處。蘇格拉底與孔子,分別是西方和東方歷史上,最早開通私人講學的教育家與思想家,兩人都被譽為「人類的導師」。
  • 孟子名言名句,讀之受益匪淺!故事還跟孔子有關
    ,這話很好理解,就是教人們不要做一個書呆子,好多人以為讀書了就什麼都有了,更有人把書中的話當成了「聖旨」!孟子是表示反對的!同時,也證明了孟子也是不同意別人把他的話,和別的聖人的話當成「聖旨」的,最起碼孟子是反對讀死書的人。
  • 孔子為何被譽為千古聖人?孟子為何被稱為亞聖?
    周公的這一文化鋪墊對孔子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孔子把一生的志向歸結為「復禮」,正是來自於對西周封建制度和禮樂文化的信心。他說,「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又說:「鬱郁文乎哉,吾從周。」就這樣,孔子開創了以「仁」釋「禮」的儒學,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根本上奠定了中國文明的走向。正如宋朝一位詩人評價的:「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 葉公和孔子抬了一句槓被嘲笑兩千年,嶽飛站隊孔子,孟子卻更巧妙
    我當時就心想這葉公真虛偽,有膽喜歡又沒膽面對,真是個小丑。但隨著長大閱歷的增加我對葉公有了更真實的了解,我意識到:我以前真是誤會葉公了。原來在公元兩千多年的孔子時代,葉公是一位勤政為民,治理有方的好官,聲名遠播以至於孔子都聽說了他的名氣,於是孔子就去拜會葉公,兩位賢才在一起自然免不了談論「義」,但葉公是法家,孔子是儒家,倆人三觀不和沒聊幾句倆人就爭辯起來了。
  • 中國古代的7大「聖人」:亞聖孟子,詩聖杜甫,文聖孔子,酒聖…
    中國古代的7大"聖人":亞聖孟子,詩聖杜甫,文聖孔子,酒聖…在中國古代封建時期產生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流傳到現在沒被人們冠以十分尊敬的稱謂。比如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就被人們稱為詩仙,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那麼從古至今幾千年以來可以被人們冠以'聖'這個稱謂的人可是有很多,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領悟中的聖人吧!不得不提的就是有著亞聖之稱的孟子了,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又一位偉大思想家。
  • 孟子為什麼被稱為「亞聖」?
    孟子能成為儒家的亞聖,其實孟子本人可能都想不到。因為孟子懷有繼承孔子學說的夢想,懷有成為孔子那樣的聖人的夢想,一生也在周遊列國遊說諸侯,一生也在開館辦學,傳播儒家學說。但是孟子在生前,理想破滅,夢想難以實現,沒有人在乎他,即使有一些國家,像魏國、齊國和滕國的國君,一度很重視他,但從來也沒有人願意接受並實施他的仁政主張和王道理想。
  • 【讀傳記】《孔子的故事》之:孔子終於出走
    《史記》所說越石父「在縲紲中」一語,據日本瀧川資言考證,是採自《呂氏春秋》,原文「累之」,是因負累作僕,司馬遷卻誤解為「縲紲」了)。他同時有素樸的民主思想。他認為不同的意見是有好處的,他說這像調味一樣,正因為味道不同,才可互相調劑,味調好了,才好吃;如果都是同樣主張,隨聲附和,那就是白開水加白開水了,還有什麼味道(見《左傳》昭公20年)!
  • 孟子只是亞聖,孔子才是聖人,但有五位君主也被稱為「聖人」
    古代對人的尊稱中,恐怕沒人能超過孔子,他是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由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孔子的地位在後世讀書人心中更高,後來孔子被稱作"聖人",而儒家學說的繼承和發展者是孟子,孟子只是被稱為"亞聖"。
  • 荀子和孟子思想的不同之處在哪 荀子說孟子性本善是錯的
    大家都知道荀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學說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們的思想都對儒家學說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他們的思想卻存在很大不同,荀子和孟子思想的不同之處在什麼地方呢?   荀子本來的名字叫荀況,被人們尊稱為「荀卿」。
  • 孟子被稱為亞聖,但你知道孟子師承何人嗎?這又與中庸有何關係
    世人常說聖人孔子,亞聖孟子,許多人便以為孟子的師傅是孔子。其實孟子與孔子生活在兩個不同的時代,但是他們之間真的就沒有聯繫了嗎?一般認為孟子師承孔伋,而根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及是孔子的孫子。從師承關係來說,子思師從孔子的得意門生曾子,孟子又學於子思。說起來孟子也是孔子思想的傳承。孟子那孔伋又是誰呢?
  • 餛飩和抄手有什麼區別?它們有什麼不同之處,又有何相似之處呢?
    不知大家平時有沒有吃到過餛飩和抄手呢?知不知道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或許很多人會說:吃了以後感覺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差距,並不清楚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而有些人會說:其實餛飩和抄手之間的差距很大,無論是製作工藝還是餡料都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 至聖孔子,亞聖孟子,他們是中國古代聖人!
    至聖孔子,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開創了私人講學的社會風氣,並且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三千弟子有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們將他的言行語錄整理為儒家經典《論語》。他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對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水的哲學,老子與孔子是如何評價水的?
    有一天,孟子的一個弟子徐子好奇的跑來問孟子:「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孔子多次「水呀水呀」得讚嘆水,水有什麼好讚嘆呢?孟子回答他:「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 孟子被稱為亞聖,那麼相較孔聖,孟子的貢獻有哪些
    孔子不僅開創了講學之風,廣收徒弟,而且還是儒家的創始人,所以孔子被後世尊為孔聖人。那麼,相較於孔聖,被稱為亞聖的孟子,對儒家又做出了哪些貢獻呢?眾所周知,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當時墨家等很是有名,而孟子卻沉心靜氣推廣名氣並不如何的儒家。孟子之所以會宣揚仁政,重視禮儀,這與他的成長環境密不可分。孟母三遷的故事裡,孟母后來將家搬到了學堂附近,這給孟子幼小的心裡種下了忠孝禮義的種子。
  • 葉羅麗:不同角色之間的相似之處,文茜和兩個人都有共同點!
    這部動畫的主角是一群小學生以及葉羅麗仙境中的仙子們,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經歷和性格,各具特色,不過兩個不同的角色之間也不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也有一些相同點。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不同角色的相似之處,其實文茜和兩個人都有共同點。
  • 在古代可以被「封神」的人物,孔子被稱為文聖人,嶽飛和他齊名
    第一位就是孔子了,孔子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 論儒家和道家有哪些不同?但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國家統一
    老子和孔子其實他們兩個有很多的共同之處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並且他們兩個是出生在同一個時期的,他們兩個人都是非常有名的思想家,也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交流,可以說也是一段非常有名的歷史佳話。他們兩個有非常多的共同語言,交流起來也不費勁,孔子他稱老子為老師,兩個人真的是非常好的師生關係。
  • 用四方架構解讀孟子思想
    所以如何用杜教授的四方架構來清楚的解讀孟子思想就是本文所要論述的內容。比較中西哲學,有相同的部分重點在存有論的討論,不同的部分重點在價值哲學也就是杜保瑞教授提出的宇宙論、本體論、功夫論、境界論的討論上。用四方架構來討論實踐哲學的知識論問題,可以用中國哲學作為典範。杜保瑞教授對《孟子》一書也重新做了編排,但是我認為用四方架構來解讀孟子的「四端心」「人人皆可為堯舜」「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擴而充之」「求放心」等等會更容易清楚了解孟子的思想實質。
  • 惠施與孟子的較量
    所以,孟子要借「楊墨」來滅惠施。然而,非常有趣的是,當時的情形並非像孟子說的那樣。事實是,楊朱是個徹底的「為我」主義者,他既不會去著書,也不會去講學,在當時哪裡會有那麼大影響?我們翻遍歷史也沒有找到楊朱有過什麼著述或帶了多少弟子門人,那麼楊朱的影響何來?他和墨子的影響怎能同日而語?可孟子卻偏偏要將一個寂寂無名的楊朱與墨子相提並論,這又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