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人的尊稱中,恐怕沒人能超過孔子,他是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由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孔子的地位在後世讀書人心中更高,後來孔子被稱作"聖人",而儒家學說的繼承和發展者是孟子,孟子只是被稱為"亞聖"。
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有帝王君主統治臣民,史上很多帝王都是昏庸無道的,然而也有稍微帝王君主在後人心中評價很高,甚至被稱為"聖人"的也有,歷史上有七位君主被後人稱作聖人,當真算是實至名歸了。
堯帝:堯帝20歲繼承大統,成為方過的首領,他的偉大之處在於開闢了禪讓制度,並且讓伏羲推求曆法,計算出二十四方位,為百姓頒授農耕時令,這樣的功勞無人能及,所以堯帝是五帝之一,他的功績和名聲比孔子更勝一籌,稱他為聖人並不為過。
舜帝:舜是堯的接班人,堯帝還在位期間,四方部族的首領就舉薦過舜帝了,堯帝為了向舜帝表示嘉獎,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他,即娥皇和女英兩位,舜帝在位期間,任用賢能,治理民事,最大的功勞就是用禺去治水,減輕刑罰,統一度量衡,算得上是一位聖人了。
大禹:大禹治水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典故,他在舜帝手下時,就治理了水患,疏通河道立下大功,可惜舜帝沒有兩個女兒,否則也要嫁給他了,舜帝去世後,傳位給大禹,大禹以平陽為都城,建立了夏朝,他還把國家分為九州,並鑄造了九鼎鎮壓各方。
禹雖然是聖人,但卻料事不周,他去世時按理說也要選一位賢能的人繼續當君主,不料大禹的兒子啟不是好人,他貪圖榮華富貴,父親去世他奪取了夏朝國君的寶座,後來又把君主位置傳給自己的後人,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禪讓制度被廢除了,但這也算社會的一種進步。
商湯:湯也是歷史上一位聖人皇帝,大禹建立夏朝後,代代相傳下去,一代不如一代,傳到夏桀手上時,整個社會變得一團糟,而夏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殘暴無道,湯為了替全天下百姓出頭,率領軍隊擊敗了夏桀,建立了商朝,所以稱他為商湯。
在金庸的《鹿鼎記》當中,韋小寶從不讀書,說到歷史上的明君時,往往以"鳥生魚湯"的諧音來拍康熙的馬屁,這裡的"鳥生魚湯"就是指"堯舜禹湯"了,這四位都是歷史上有名的聖主明君,沒人都可以稱作"聖人"。
其實除了這四位君主之外,歷史上還有一位君主,他同樣可以稱作聖人,孔子在他面前也只能甘居下位,你能猜得到他是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