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李宗吾——《我對於聖人之懷疑》

2020-12-06 史家之韻

李宗吾(1879年—1943年),四川自貢人。原名世銓,入學後改名世楷,字宗儒,意在宗法儒教,尊奉孔子。25歲時思想大變,認為與其宗法孔孟之道,不如宗法自己,故改名為「李宗吾」。1912年以奇書《厚黑學》驚世,並自號「厚黑教主」。

李宗吾曾說:「我的思想,分破壞與建設兩部分,《我對聖人之懷疑》及《厚黑學》,是屬乎破壞的,厚黑學,破壞一部二十四史,《我對聖人之懷疑》,破壞一部宋元明清學案。所著《中國學術之趨勢》、《考勤試製之商榷》、《社會問題之商榷》及《制憲與抗日》等書,計包括經濟、政治、外交、教育、學術等五項,各書皆以《心理與力學》一書為基礎,這是屬於建設的。」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李宗吾對國人的開智啟蒙之功甚至遠大於魯迅、胡適這樣同時代的文化大師!也許有讀者不同意這種說法(並不是筆者自己的認為),那麼,我們從李宗吾自言的這部破壞性大作——《我對聖人之懷疑》裡也許可以讀懂,下面,一起來讀讀:

《我對聖人之懷疑》自序

我原來是孔子的信徒,小的時候父親與我命的名,我嫌他不好,見《禮記》上孔子說,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就自己改名世楷,字宗儒,表示信從儒教之意。光緒癸卯年,我從富順赴成都讀書,與友人雷君皆同路,每日步行百裡,途中無事,縱談時局,並尋些經史,彼此討論。他對於時事,非常憤慨,心想鐵肩擔宇宙,就改字鐵崖。我覺得儒家學說,有許多缺點,心想與其宗孔子,不如宗自己,因改字宗吾。從此之後,我的思想,也就改變,每讀古人的書,就有點懷疑,對於孔子,雖未宣布獨立,卻是宗吾二字,是我思想獨立的旗幟,20多年前,已經樹立了。

我見二十四史上一切是非都是顛倒錯亂的,曾做了一本《厚黑學》,說古來成功的人,不過面厚心黑罷了,民國元年,曾在成都報紙上發表。我對於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十分懷疑,做了一篇《我對於聖人之懷疑》。這篇文字,我從前未曾發表。

我做了那兩種文字之後,心中把一部二十四史,一部宋元明清學案掃除乾淨,另用物理學的規律來研究心理學,覺得人心的變化,處處是跟著力學軌道走的,從古人事跡上,現今政治上,日用瑣事上,自己心坎上,理化數學上,中國古書上,西洋學說上,四面八方,印證起來,似覺處處可通。我於是創設了一條臆說:心理之變化,循力學公例而行。這是我一人的拘墟之見,是否合理,不得而知,特著《心理與力學》一篇,請閱者賜教。

我應用這條臆說,覺得現在的法令制度,很有些錯誤的地方,我置身學界把學制拿來研究,曾做了一篇《考試製之商榷》,又著了一篇《學業成績考察會之計劃》,曾在成都報紙發表,並經四川教育廳印行。那個時候,我這個臆說,還未發表,文中只就現在的學制陳說利弊,我的根本原理,未曾說出,諸君能把那兩篇文字,與這篇《心理與力學》對看,合併賜教,更是感激。我近日做有一篇《推廣平民教育之計劃》,也附帶請教。

我從癸卯年,發下一個疑問道,孔孟的道理,既是不對,真正的道理,究竟在甚麼地方?這個疑團,蓄在心中,遲至二十四年,才勉強尋出一個答案,真可謂笨極了,我重在解釋這個疑問,很希望閱者指示迷途,我絕對不敢自以為是,指駁越嚴,我越是感激。如果我說錯了,他人說得有理,我就拋棄我的主張,改從他人之說,也未嘗不可。諸君有賜教的,請在報紙上發表,如能交成都國民公報社社長李澄波先生或成都新四川日刊社社長周雁翔先生代轉,那就更好了。

我從前做的《厚黑學》及《我對於聖人之懷疑》,兩種文字的底稿,早已不知拋往何處去了,我把大意寫出來,附在後面,表明我思想之過程。凡事有破壞,才有建設,這兩篇文字,算是一種破壞,目的在使我自己的思想獨立,所以文中多偏激之論,我們重在尋求真理,無須乎同已死的古人爭鬧不休,況且我們每研究一理,全靠古人供給許多材料,我們對於古人,只有感謝的,更不該吹毛求疵。這兩篇文字的誤點,我自己也知道,諸君不加以指正也使得。

中華民國十六年一月十五日李世楷序於成都

《我對聖人之懷疑》 李宗吾

我先年對於聖人,很為懷疑,細加研究,覺得聖人內面有種種黑幕,曾做了一篇《聖人的黑幕》。民國元年本想與《厚黑學》同時發表,因為《厚黑學》還未登載完,已經眾議譁然,說我破壞道德,煽惑人心,這篇文字,更不敢發表了,只好藉以解放自己的思想。現在國內學者,已經把聖人攻擊得身無完膚,中國的聖人,已是日暮途窮。我幼年曾受過他的教育,本不該乘聖人之危,墜井下石,但是我要表明我思想的過程,不妨把我當日懷疑之點,略說一下。

世間頂怪的東西,要算聖人,三代以上,產生最多,層見疊出,同時可以產生許多聖人。三代以下,就絕了種,並莫產出一個。秦漢而後,想學聖人的,不知有幾千百萬人,結果莫得一個成為聖人,最高的,不過到了賢人地位就止了。請問聖人這個東西,究竟學得到學不到?如說學得到,秦漢而後,有那麼多人學,至少也該再出一個聖人;如果學不到,我們何苦朝朝日日,讀他的書,拼命去學?

三代上有聖人,三代下無聖人,這是古今最大怪事,我們通常所稱的聖人,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我們把他分析一下,只有孔子一人是平民,其餘的聖人,儘是開國之君,並且是後世學派的始祖,他的破綻,就現出來了。

原來周秦諸子,各人特創一種學說,自以為尋著真理了,自信如果見諸實行,立可救國救民,無奈人微言輕,無人信從。他們心想,人類通性,都是悚幕權勢的,凡是有權勢的人說的話,人人都能夠聽從。世間權勢之大者,莫如人君,尤莫如開國之君,兼之那個時候的書,是竹簡做的,能夠得書讀的很少,所以新創一種學說的人都說道,我這種主張,是見之書上,是某個開國之君遺傳下來的。於是道家託於黃帝,墨家託於大禹,倡並耕的託於神農,著本草的也託於神農,著醫書的,著兵書的,俱託於黃帝。此外百家雜技,與夫各種發明,無不託始於開國之君。孔子生當其間,當然也不能違背這個公例。他所託的更多,堯舜禹湯文武之外,更把魯國開國的周公加入,所以他是集大成之人。

周秦諸子,個個都是這個辦法,拿些嘉言懿行,與古帝王加上去,古帝王坐享大名,無一個不成為後世學派之祖。周秦諸子,各人把各人的學說發布出來,聚徒講授,各人的門徒,都說我們的先生是個聖人。原來聖人二字,在古時並不算高貴,依《莊子。天下篇》所說,聖人之上,還有天人、神人、至人等名稱,聖人列在第四等;聖字的意思,不過是聞聲知情,事無不通罷了,只要是聰明通達的人,都可呼之為聖人,猶之古時的朕字一般,人人都稱得,後來把朕字、聖字收歸御用,不許凡人冒稱,朕字、聖字才高貴起來。周秦諸子的門徒,尊稱自己的先生是聖人,也不為僭妄。孔子的門徒,說孔子是聖人,孟子的門徒說孟子是聖人,老莊揚墨諸人,當然也有人喊他為聖人。到了漢武帝的時候,表章六經,罷黜百家,從周秦諸子中,把孔子挑選出來,承認他一人是聖人,諸子的聖人名號,一齊削奪,孔子就成為御賜的聖人了。孔子既成為聖人,他所尊崇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當然也成為聖人。所以中國的聖人,只有孔子一人是平民,其餘的是開國之君。

周秦諸子的學說,要依託古之人君,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可舉例證明。南北朝有個張士簡,把他的文章拿與虞訥看,虞訥痛加詆斥。隨後張士簡把文改作,託名沈約,又拿與虞訥看,他就讀一句,稱讚一句。清朝陳修園,著了一本《醫學三字經》,其初託名葉天士,及到其書流行了,才改歸己名。有修園的自序可證。從上列兩事看來,假使周秦諸子不依託開國之君,恐怕他們的學說早已消滅,豈能傳到今日?周秦諸子,志在救世,用了這種方法,他們的學說才能推行,後人受賜不少。我們對於他們是應該感謝的,但是為研究真理起見,他們的內幕,是不能不揭穿的。

孔子之後,平民之中,也還出了一個聖人,此人就是人人知道的關羽。凡人死了,事業就完畢,惟有關羽死了過後,還幹了許多事業,竟自掙得聖人的名號,又著有《桃園經》、《覺世真經》等書,流傳於世。孔子以前,那些聖人的事業與書籍,我想恐怕也與關羽差不多。

現在鄉僻之區偶然有一人得了小小富貴,講因果的,就說他陰功積得多,講堪輿的,就說他墳地葬得好,看相的,算命的,就說他面貌生庚與眾不同。我想古時的人心與現在差不多,大約也有講因果的人,看見那些開基立國的帝王,一定說他品行如何好,道德如何好,這些說法流傳下來,就成為周秦諸子著書的材料了。兼之,凡人皆有我見,心中有了成見,眼中所見的東西,就會改變形象。帶綠眼鏡的人,見凡物皆成綠色;帶黃眼鏡的人,見凡物皆成黃色。周秦諸人,創了一種學說,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古人,古人自然會改形變相,恰與他的學說符合。

我們權且把聖人中的大禹提出來研究一下。他腓無肱,脛無毛,憂其黔首,顏色黎墨,宛然是摩頂放踵的兼愛家。韓非子說:「禹朝諸侯於會稽,防風氏之君後至而禹斬之。」他又成了執法如山的大法家。孔子說:「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儼然是恂恂儒者,又帶點棲棲不已的氣象。讀魏晉以後禪讓文,他的行徑,又與曹丕、劉裕諸人相似。宋儒說他得了危微精一的心傳,他又成了一個析義理於毫芒的理學家。雜書上說他娶塗山氏女,是個狐狸精,仿佛是《聊齋》上的公子書生;說他替塗山氏造傅面的粉,又仿佛是畫眉的風流張敞;又說他治水的時候,驅遣神怪,又有點像《西遊記》上的孫行者,《封神榜》上的姜子牙。據著者的眼光看來,他始而忘親事仇,繼而奪仇人的天下,終而把仇人逼死蒼梧之野,簡直是厚黑學中重要人物。他這個人,光怪陸離,真是莫名其妙。其餘的聖人,其神妙也與大禹差不多。我們略加思索,聖人的內幕,也就可以瞭然了。因為聖人是後人幻想結成的人物,各人的幻想不同,所以聖人的形狀,有種種不同。

我做了一本《厚黑學》,從現在逆推到秦漢是相合的,又推到春秋戰國,也是相合的,可見從春秋以至今日,一般人的心理是相同的。再追溯到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就覺得他們的心理神妙莫測,盡都是天理流行,惟精惟一,厚黑學是不適用的。大家都說三代下人心不古,仿佛三代上的人心,與三代下的人心,成為兩截了,豈不是很奇的事嗎?其實並不奇。假如文景之世,也像漢武帝的辦法,把百家罷黜了,單留老子一人,說他是個聖人,老子推崇的黃帝,當然也是聖人,於是乎平民之中,只有老子一人是聖人,開國之君,只有黃帝一人是聖人。老子的心,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黃帝的心,也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其政悶悶,其民淳淳。黃帝而後,人心就不古:堯奪哥哥的天下,舜奪婦翁的天下,禹奪仇人的天下,成湯文武以臣叛君,周公以弟弒兄。我那本《厚黑學》,直可逆推到堯舜而止,三代上的人心,三代下的人心,就融成一片了。無奈再追溯上去,黃帝時代的人心,與堯舜而後的人心,還是要成為兩截的。

假如老子果然像孔子那樣際遇,成了御賜的聖人,我想孟軻那個亞聖名號,一定會被莊子奪去,我們讀的四子書,一定是老子、莊子、列子、關尹子,所讀的經書,一定是靈樞、素問,孔孟的書,與管商申韓的書,一齊成為異端,束諸高閣,不過遇著好奇的人,偶爾翻來看看,大學、中庸在禮記內,與王制、月令並列。人心惟危十六字,混在曰若稽古之內,也就莫得甚麼精微奧妙了。後世講道學的人,一定會向道德經中,玄牝之門,埋頭鑽研,一定又會造出天玄人玄,理牝欲牝種種名詞,互相討論。依我想,聖人的真相不過如是。

儒家的學說,以仁義為立足點,定下一條公例,行仁義者昌,不行仁義者亡。古今成敗,能合這個公例的,就引來做證據,不合這個公例的,就置諸不論。舉個例來說,太史公《殷本紀》說:「西伯歸,乃陰修德行善。」《周本紀》說:「西伯陰行善。」連下兩個陰字,其作用就可想見了。齊世家更直截了當說道:「周西伯昌之脫羑裡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可見文王之行仁義,明明是一種權術,何嘗是實心為民。儒家見文王成了功,就把他推尊得了不得。徐偃王行仁義,漢東諸候朝者三十六國,荊文王惡其害己也,舉兵滅之。這是行仁義失敗了的,儒者就絕口不提。他們的論調,完全與鄉間講因果報應的一樣,見人富貴,就說他積得有陰德,見人觸電器死了,就說他忤逆不孝。推其本心,固是勸人為善,其實真正的道理,並不是那麼樣。

古來的聖人,真是怪極了!虞芮質成,腳踏了聖人的土地,立即洗心革面。聖人感化人,有如此的神妙,我不解管蔡的父親是聖人,母親是聖人,哥哥弟弟是聖人,四面八方被聖人圍住了,何以中間會產生鴟徸。清世宗呼允徹為何其那,允徺為塞思赫,翻譯出來,是豬狗二字。這個豬狗的父親也是聖人,哥哥也是聖人,鴟徸豬狗,會與聖人錯雜而生,聖人的價值,也就可以想見了。

李自成是個流賊,他進了北京,尋著崇禎帝後的屍,載輕宮扉,盛以柳棺,放在東華門,聽人祭奠。武王是個聖人,他走至紂死的地方,射他三箭,取黃鉞把頭斬下來,懸在太白旗上。他們爺兒,曾在紂名下稱過幾天臣,做出這宗舉動,他們的品行連流賊都不如,公然也成為惟精惟一的聖人,真是妙極了。假使莫得陳圓圓那場公案,吳三桂投降了,李自成豈不成為太祖高皇帝嗎?他自然也會成為聖人,他那闖太祖本紀,所載深仁厚澤,恐怕比周本紀要高几倍。

太王實始翦商,王季、文王繼之,孔子稱武王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緒,其實與司馬炎纘懿師昭之緒何異?所異者,一個生在孔子前,得了世世聖人之名,一個生在孔子後,得了世世逆臣之名。

後人見聖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就千方百計替他開脫,到了證據確鑿,無從開脫的時候,就說書上的事跡,出於後人附會。這個例是孟子開的,他說以至仁伐至不仁,斷不會有流血的事,就斷定武成上血流漂杵那句話是假的。我們從殷民三叛,多方大誥,那些文字看來,可知伐紂之時,血流漂杵不假,只怕以至仁伐至不仁那句話有點假。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而天下之惡皆歸焉。」我也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願居上流,而天下之美皆歸焉。」若把下流二字改作失敗,把上流二字改作成功,更覺確切。

古人神道設教,祭祀的時候,叫一個人當屍,向眾人指說道:「這就是所祭之神。」眾人就朝著他磕頭禮拜。同時又以至道設教,對眾人說:「我的學說,是聖人遺傳下來的。」有人問:「哪個是聖人?」他就順手指著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說道:「這就是聖人。」眾人也把你當如屍一般,朝著他磕頭禮拜。後來進化了,人民醒悟了,祭祀的時候,就把屍撤消,惟有聖人的迷夢,數千年未醒,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竟受了數千年的崇拜。

講因果的人,說有個閻王,問閻王在何處,他說在地下。講耶教的人,說有個上帝,問上帝在何處,他說在天上。講理學的人,說有許多聖人,問聖人在何處,他說在古時。這三種怪物,都是只可意中想像,不能目睹,不能證實。惟其不能證實,他的道理就越是玄妙,信從的人就越是多。在創這種議論的人,本是勸人為善,其意固可嘉,無如事實不真確,就會生出流弊。因果之弊,流為拳匪聖人之弊,使真理不能出現。

漢武帝把孔子尊為聖人過後,天下的言論,都折衷於孔子,不敢違背。孔融對於父母問題,略略討論一下,曹操就把他殺了。嵇康非薄湯武,司馬昭也就把他殺了。儒教能夠推行,全是曹操、司馬昭一般人維持之力,後來開科取士,讀書人若不讀儒家的書,就莫得進身之路。一個死孔子,他會左手拿官爵,右手拿鋼刀,哪得不成為萬世師表?宋元明清學案中人,都是孔聖人馬蹄腳下人物,他們的心坎上受了聖人的摧殘蹂躪,他們的議論,焉得不支離穿鑿?焉得不迂曲難通?

中國的聖人,是專橫極了,他莫有說過的話,後人就不敢說,如果說出來,眾人就說他是異端,就要攻擊他。朱子發明了一種學說,不敢說是自己發明的只好把孔門的「格物致知」加一番解釋,說他的學說,是孔子嫡傳,然後才有人信從。王陽明發明一種學說,也只好把「格物致知」加一番新解釋,以附會己說,說朱子講錯了,他的學說才是孔子嫡傳。本來朱、王二人的學說,都可以獨樹一幟,無須依附孔子,無如處於孔子勢力範圍之內,不依附孔子,他們的學說萬萬不能推行。他二人費盡心力去依附當時的人,還說是偽學,受重大的攻擊。聖人專橫到了這個田地,怎麼能把真理搜尋得出來。

韓非子說得有個笑話,郢人致書於燕相國,寫書的時候,天黑了,喊「舉燭」,寫書的人,就寫上「舉燭」二字,把書送去。燕相得書,想了許久,說道,舉燭是尚明,尚明是任用賢人的意思,就對燕王說了。燕王聽他的話,國遂大治。雖是收了效,卻非原書本意,所以韓非說:「先王有郢書,後世多燕說。」究竟「格物致知」四字,作何解釋,恐怕只有手著《大學》的人才明白,朱、王二人中,至少有一人免不脫郢書燕說的批評,豈但「格物致知」四字,恐怕十三經註疏,皇清經解,宋元明清學案內面,許多妙論也逃不脫郢書燕說的批評。

學術上的黑幕,與政治上的黑幕,是一樣的。聖人與君主,是一胎雙生的,處處狼狽相依。聖人不仰仗君主的威力,聖人就莫得那麼尊崇;君主不仰仗聖人的學說,君主也莫得那麼猖獗。於是君主把他的名號分給聖人,聖人就稱起王來了;聖人把他的名號分給君主,君主也稱起聖來了。君主鉗制人民的行動,聖人鉗制人民的思想。君主任便下一道命令,人民都要遵從;如果有人違背了,就算是大逆不道,為法律所不容。聖人任便發一種議論,學者都要信從;如果有人批駁了,就算是非聖無法,為清議所不容。中國的人民,受了數千年君主的摧殘壓迫,民意不能出現,無怪乎政治紊亂;中國的學者,受了數千年聖人的摧殘壓迫,思想不能獨立,無怪乎學術銷沉。因為學說有差誤,政治才會黑暗,所以君主之命該革,聖人之命尤其該革。

我不敢說孔子的人格不高,也不敢說孔子的學說不好,我只說除了孔子,也還有人格,也還有學說。孔子並莫有壓制我們,也未嘗禁止我們別創異說,無如後來的人,偏要抬出孔子,壓倒一切,使學者的思想不敢出孔子的範圍之外。學者心坎上被孔子盤踞久了,理應把他推開,思想才能獨立,宇宙真理才研究得出來。前幾年,有人把孔子推開了,同時杜威、羅素就闖進來,盤踞學者心坎上,天下的言論,又熱衷於杜威、羅素,成一個變形的孔子,有人違反了他的學說,又算是大逆不道,就要被報章雜誌罵個不休。如果杜威、羅素去了,又會有人出來,執行孔子的任務。他的學說,也是不許人違反的。依我想,學術是天下公物,應該聽人攻擊,如果說錯了,改從他人之說,於己也無傷,何必取軍閥態度,禁人批評。

凡事以平為本。君主對於人民不平等,故政治上生糾葛;聖人對於學者不平等,故學術上生糾葛。我主張把孔子降下來,與周秦諸子平列,我與閱者諸君一齊參加進去,與他們平坐一排,把杜威、羅素諸人歡迎進來,分庭抗禮,發表意見,大家磋商,不許孔子、杜威、羅素高踞我們之上,我們也不高踞孔子、杜威、羅素之上,人人思想獨立,才能把真理研究得出來。

我對於眾人既已懷疑,所以每讀古人之書,無在不疑,因定下讀書三訣,為自己用功步驟。茲附尋於下。

讀書三訣: 第一步,以古為敵。讀古人之書,就想此人是我的勁敵,有了他,就莫得我,非與他血戰一番不可。逐處尋他縫隙,一有縫隙,即便攻入;又代古人設法抗拒,愈戰愈烈,愈攻愈深。必要如此,讀書方能入理。

第二步,以古為友。我若讀書有見,即提出一種主張,與古人的主張對抗,把古人當如良友,互相切磋。如我的主張錯了,不妨改從古人;如古人主張錯了,就依著我的主張,向前研究。

第三步,以古為徒。著書的古人,學識膚淺的很多,如果我自信學力在那些古人之上,不妨把他們的書拿來評閱,當如評閱學生文字一般。說得對的,與他加幾個密圈;說得不對的,與他劃幾根槓子。我想世間俚語村言,含有妙趣的,尚且不少,何況古人的書,自然有許多至理存乎其中,我評閱越多,智識自然越高,這就是普通所說的教學相長了。如遇一個古人,智識與我相等,我就把他請出來,以老友相待,如朱晦庵待蔡元定一般。如遇有智識在我上的,我又把他認為勁敵,尋他縫隙,看攻得進攻不進。

我雖然定下三步功夫,其實並莫有做到,自己很覺抱愧。我現在正做第一步功夫,想達第二步還未達到。至於第三步,自量終身無達到之一日。譬如行路,雖然把路徑尋出,無奈路太長了,腳力有限,只好努力前進,走一截,算一截。

相關焦點

  • 生命之花(深度好文)
    心如水火,擁之聚之,則其用彌全;決之散之,則其勢彌薄。掌控自己的心,如掌控水火,萬力歸一,勢不可擋。深夜,皓月當空,獨自一人,遠離城市的喧囂,讓心一點一點靜下來,慢慢的發現由此開啟了人生的智慧,領悟生命的真諦,那種美妙的感覺就像寒冬裡吹來一股春風,讓人全身溫暖。
  • (深度好文)
    JK羅琳在她的《哈利波特》系列中,塑造了一個名為伏地魔的角色,巫師世界的人們對他畏之如虎,談之色變,甚至於諱莫如深,只敢稱呼他為「神秘人」、「那個連名字也不能提的人」(You-know-who)。小說雖是虛構,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死亡的態度,卻又微妙地與羅琳女士的描寫如此相似,以致於我們不得不懷疑,她充滿人道主義的筆觸,在構思一個光怪陸離的魔法世界的同時,也在通過隱喻和暗諷來表達對人類的終極關懷。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在傳統文化中浸淫生長的人們,對於死亡總是充滿複雜的情感。
  • 中國的聖人讓人頂禮膜拜,尼泊爾的聖人遍地都是,喜歡被遊客拍照
    如果你去過尼泊爾,無論是不是旅遊,你一定看到過滿大街的苦行僧,他們一個個蓬頭垢面,破衣爛衫,蓄髮髒須,不修邊幅,就像是街頭乞丐一樣,其實你千萬別把他麼當乞丐,因為他們是尼泊爾印度教中的聖人!事實上,在尼泊爾的國教——印度教當中,苦行僧被稱為「薩杜」(Sadhu),翻譯過來就是「聖人、哲人」。這與我們中華民族的聖人簡直差之千裡,比如中國文聖孔子,武聖關羽,詩聖杜甫,史聖司馬遷等等,他們是受人尊敬的聖人,讓人膜拜,甚至一提到名字就使人肅然起敬!
  • 何謂聖人,哪些人可以稱為聖人?
    聖者通也,德化及人,而人之德亦成已之德,既人之福,亦可相通感。大概意思是聖人,通曉天下道理,用道德感化別人。傳授給人道德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道德,既使人得到幸福,也可以讓自己有相同的感受。聖繁體聖所謂「聖人」,上左有「耳」以表聞道,通達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揚道理,教化大眾;下邊的「王」代表統率萬物為王之徳,德行遍處施行。
  • 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蠢(深度好文)
    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蠢(深度好文) 在不懂你的人眼裡,
  • 深度好文:不是我優秀,因為我專一!
    大家好,我是小編籮筐喻情感,今天給你們帶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賣油翁》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宋代的大將軍陳堯諮長射箭當時世上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憑著這一點自誇。一次,他在自家的園園裡射箭,有個賣油的老放下挑著的擔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著眼看他,久久地不離去。
  • 四川發現冥界之花,易經高手預言紫薇聖人將出,世界將會更美好!
    易經高手三伯在燒餅面前多次提起目前還屬於虛擬狀態的「紫薇聖人」,並說「紫薇聖人」渡劫後會出現「紫薇聖女」,屆時將世界大同,人間即天堂。燒餅學識有限,對於這麼一個歷史書上都沒有出現過的人表示懷疑。燒餅認為,只要你身邊出現對你好的人,這個人都有可能是紫薇聖人。
  • 距離(深度好文)
    主人發現原來一匹馬也能拉車,從那以後便讓後面的馬留在家裡幹零活,帶著前面的馬出門做生意。 前面的馬拉的貨物比以前更多了,後面的馬不用再乾重活,每天生活愜意,吃的也比從前更多了。 到了過年時,主人眼看家裡沒肉了,就把那匹天天好吃懶做的馬殺了,用來招待客人。
  • 深度好文:河圖洛書的傳說和詳解
    傳統一般認為「河出圖,洛出書」,《周易·繫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禮記·禮運》:「河出馬圖」。先秦也有持否定觀點: (1)伏羲受河圖,畫八卦。《尚書·顧命》孔安國傳:「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以畫八卦,謂之河圖。」《禮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乃則之以作《易》。」
  • 實錄|俞吾金先生《哲學導論》第一講:哲學家之怪有聖人之質
    本文為課程第一講全文實錄,謹以此文和讀者一起沐浴俞先生的學術與精神。俞吾金教授2013年被評為上海市教育楷模,圖為他為學生授課現場。            哲學賦予了人們一種「Choice」的眼光,使得你能夠站在至高點上,可以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更有把握。
  • 預言:中國將有聖人出世……舉國歡騰!
    臨終前,她竟然道出驚人預言:中國有「聖人」降生,人類的希望在中國!很多人懷疑,這究竟是真,還是假呢?很多專家都無法證實!但是,對於她對世界未來的預言,卻超乎意料,不容忽視!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有很多奇人,說出讓人震驚的預言,最終成真!
  • 每一位值得追隨的領導,都是「泥坑裡爬出來的聖人」(深度好文)
    任正非說,從泥坑裡爬出來的才是聖人。同理,經過危機鍛造的領導力才是真正的領導力。VUCA時代,危機領導力是每個管理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到底該如何做?本文中,管理的常識內容合伙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路江湧教授將通過一個經典的案例為大家介紹危機領導力的十大特質。文章較長,但通俗易懂,建議收藏後反覆閱讀。
  • 李宗吾說:人事千變萬化,都是由離心向心二力生出來的
    李宗吾論歷史自從有了人類、有了思想,也就有了厚黑學。厚黑學隨著歷史的足跡一直延伸了下來。那麼在這些歷史的足跡中,哪些事情當中有著厚黑的蹤影呢,在這些事物當中,厚黑之學又起到了什麼作用呢?環即圈子即是說:宇宙一切事物之演進,始終是循著一個圈子,旋轉不已。這個說法,可舉例來說明:假如我們在地球上面,無論東西南北,任取一直線向前進行,無絲毫偏斜,結果仍回到原來之地點,因為我們站在地面,是被地心力吸著的,開步向前走,是擺脫地心吸力,而以離心力向前進行,然而仍被地心力吸著。由離心力向心力兩相結合,其路線遂成為圓形,而回到原來之地點,任走若干遍,俱是如此,是之謂「循環無端」。
  • 【明日方舟】INFJ進階人格分析:阿米婭——亂世之下,聖人難當
    文丨襄平詞客@bigfun社區 畢方社區裡曾經有一位朋友問我:「我與阿米婭一樣,都是INFJ(倡導者型人格),但是我並未覺得自己有足夠的領導組織能力,這又是為什麼呢?」 今天我就來解答以下這個問題。
  • 欲成大器者,謹記以下八律(深度好文)
    ——詹姆斯·艾倫欲成大器者,謹記以下八律,深度好文)①覺人之詐,不憤於言所謂覺人之詐,不憤於言就是說當我們察覺出別人的狡詐之處時,不要在言語中表現自己的不滿。懂得用理性,用公正平和的態度對待極端和不公正。②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所謂受人之侮,不動於色就是說當我們受到別人的侮辱時,表情上並不表現出憤怒的情緒。
  • 人類8大缺陷:陰莖骨為什麼沒了…難得的深度好文
    其實根本沒有上帝和造物主和聖人神人偉人,我們大家都一樣就只是人而已!首先說結論:人類不可能是設計出來的,因為:    如果人類真的是上帝女媧設計出來的,那我一定要找到那個狗日的偉人神人聖人上帝造物主,先把他按在地上一頓爆錘,然後厲聲質問他:你為什麼要在我身上留下這麼多低級弱智的Bug?第一, 為什麼你把我的視網膜貼反了?
  • 每日深度好文
    誰在和我說話?」莫斯科維茨說,突然變成了甲殼綱動物令他莫名其妙。「是我,莫?西爾弗曼。」那隻龍蝦回答。「噢,我的天哪!」莫斯科維茨叫起來,那是一起玩金拉米紙牌遊戲的老夥伴的聲音,「發生了什麼事?」「我們重獲新生了,」西爾弗曼說,「成了兩個長著鉗子的傢伙。」「龍蝦?這就是我正直人生的結局?在第三大街一家餐館的水缸裡?」
  • 複利的謊言(深度好文)
    本文的觀點是:絕大多數人對於複利的理解是錯誤的;極少有人能夠靠複利獲利。以下,是複利謊言背後的10個真相。有次我聽見兒子在打遊戲的時候,和別人說「百分之百確認」,就很認真地對他說:記住,以後不要說百分之百確認,哪怕某件事你非常非常非常確認,你也只能說我99.999%確認。進而,你對於事實的「確定性」的判斷,本質而言,其實只是某種信念。
  • 天主教以外的宗派有類似於正教會系統的「聖人」制度
    他們都不拒絕因為信仰而被奪去生命,對於成為刑場的西坂山丘,他高興的說:「很像耶穌=基督被處刑的戈耳戈塔山丘」。雖說是在相似的地形下死去,但我想也不會發生同樣的奇蹟。他們就這樣被處以死刑。因為這個處刑法做的人的體力也被偷偷地奪走,要說哪邊最損失了的說不定是處刑執行人們。
  • 盤點聖人女媧的四大本領,聖人的獨特能力
    洪荒中的大神通者都有各自的秘技,這些本領無一不是強大的能力,而作為天地主宰的聖人更是如此。像太上老君的一氣化三清、接引道人的寂滅大法等等,而作為唯一的女性聖人,女媧娘娘的本領也是相當厲害,並且還和造化之力關係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