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的謊言(深度好文)

2021-01-21 管理的常識
十年賺10倍,靠譜嗎?


假如你買了茅臺股票並拿幾年,就有10倍。

或者買特斯拉or蔚來汽車的股票,不到一年,你就能賺10倍。


「tenbagger」 一詞出自世界級投資大師——彼得.林奇的自傳《成功投資》一書,意譯為「能翻10倍的股票」。


有人算了一下,假如你想在股市十年變10倍,每年「只」要26%回報即可。


於是,關於複利的傳說,又多了一個美妙的數字:26%。


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複利法則」,也許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


不止在投資領域,關於個人的「成長」和「精進」,也流傳著一年抵N年的夢想。


最近,人問我:一個人可以做到持續地每天進步百分之0.1或者說百分之0.05嗎?如果可以或者說有可能達成的話,關鍵點在哪裡呢?難點在哪裡呢?


我回答:不可能。


我小時候曾經得過一本武林秘籍,上面介紹了一種看起來很靠譜的方法,讓人學會「飛簷走壁的輕功」。


具體方法是:

1. 挖一個大坑,在裡面墊很多層草蓆,一次墊到接近地面;

2. 每天鍛鍊跳出地面,直至輕鬆自如;

3. 取掉一張草蓆,繼續鍛鍊......

4. 再取掉一張......


每層草蓆才多厚呀,這樣,你就神不知鬼不覺戰勝地心引力,掌握絕世輕功了。可惜,少年的我胸無大志,沒有親身實踐。


你看,這是不是也是「複利思維」的一種簡化版?


「複利思維」,這個看似有些雞湯的話題,其實包含了「不確定性、連續性、對稱性、預測、冪律分布、肥尾、下注、決策、貝葉斯、長期主義」等好多個有趣的話題。


本文的觀點是:絕大多數人對於複利的理解是錯誤的;極少有人能夠靠複利獲利。


以下,是複利謊言背後的10個真相。



01


世界被隨機性主宰


未來是極度不確定的。


並不存在一個清晰的軌跡,讓你像爬坡一樣每天進步一點點。


先來看看隨機遊走假說。


這是金融學上的一個假說,認為股票市場的價格,會形成隨機遊走模式,因此它是無法被預測的。


1. 1863年,法國的一名股票掮客朱利·荷紐最早提出這個概念。


2. 1900年,法國數學家路易·巴舍利耶在他的博士論文《投機理論》中討論了類似觀念。


3. 另一條主線是,愛因斯坦在他1905年的一篇論文中,從物理界的角度出發研究了「隨機過程」,揭示了布朗運動,間接證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存在。


4. 回到金融。又過了整整半個世紀,1953年,莫裡斯·肯德爾提出:股票市場價格的變動是隨機的主張。


5. 1964年,史隆管理學院的保羅·庫特納出版了《股票市場的隨機性質》。


6. 1965年,尤金·法馬發表了《股票市場價格的隨機遊走》,正式形成這個假說。


7. 1973年,普林斯頓大學波頓·麥基爾教授出版了《漫步華爾街》。

我很早以前看過這本書。很坦率地說,極少有人能夠第一次就讀懂並接受麥基爾苦口婆心的觀點:別瞎折騰了,買點兒指數基金吧!


即使你讀懂了,也不甘心照他說的做。


這本和我一樣老的書裡,許多洞見今天看起來也閃閃發光,例如談及對基本面的專業分析未必靠譜,作者寫道:


無數研究都顯示了與此類似的結果。放射科專家在觀察x光片時,竟然讓30%具有肺病症狀的光片從眼皮底下大大方方地溜走,儘管這些x光片已清清楚楚地說明了疾病的存在。


另一方面實驗證明,精神病院的專業人員竟然不能把瘋子從智者中分離出來。


隨機性是個太大的話題。笨人很難理解隨機性這回事,而聰明人總覺得自己可以控制隨機性。


例如,我在澳門賭場裡觀察了一陣子,發現在押大小的賭桌前,假如連續出現了十次大,那麼:新賭徒們就會繼續跟著押大,認為大的火氣正旺;老賭徒們則會押小,他們認為根據大數定律出現小的概率更大了。


可惜,二者都錯了。新賭徒們迷信,老賭徒們犯了「小數」的謬誤。


一個公正的大小遊戲,每一次或大或小是沒有記憶的。


對於隨機性裡關於「無記憶」的這部分,人類的大腦很難接受。


例如,假如讓你扔100次硬幣,下面哪個結果更「真實」?



上圖左側是請某個人類「隨機」畫的,是有意識的隨機;上圖右側是真正的隨機(應該是模擬的)。


看起來,是不是左邊更隨機一些?因為右側有太多「連號」,看起來不夠隨機。


實際上,恰恰相反。


這就是人類對隨機性的偏見之一。


世界是隨機的,並不符合「決定論」,更不是線形的。


「複利思維」為什麼看起來如此有吸引力呢?因為「複利」製造了一種虛幻的確定性。


我們的工作、生活、投資,大多是通過尋求事實和真相,來尋求生活中的確定性。


但是,什麼是確定性?


假如你不能在某個「確定性」之前,加上一個概率數值,那麼這個確定性就是一個大坑。


有次我聽見兒子在打遊戲的時候,和別人說「百分之百確認」,就很認真地對他說:記住,以後不要說百分之百確認,哪怕某件事你非常非常非常確認,你也只能說我99.999%確認。


進而,你對於事實的「確定性」的判斷,本質而言,其實只是某種信念。


人類事務,就是由一大堆信念在隨機性的沙灘上堆砌而成的。



02


連續性很難實現


複利有一個重要的假設,那就是連續性。只要你每年賺26%,連續十年,你就可以......下面,我們來看看連續性有多難。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現實中很少有福爾摩斯?


通常而言,福爾摩斯的神奇之處,在於他能夠做一連串推理,大致結構是這樣的:因為A,所以B;因為B,所以C;因為C,所以D;因為D,所以E......


所以,兇手就是大魔王!


之所以極具戲劇性,是因為上述一系列推理,就像雜技團的疊羅漢,疊得越高,越有衝擊力。


然而,現實中很難見到雜技團的這種極度不穩定結構。


我們算個簡單的帳吧:假如福爾摩斯的每一步推理的靠譜度高達80%(這算料事如神了吧,有這種預測能力去炒股票的話很快會成世界首富),那麼從A推理到E的靠譜度,就是:80%✖️80%✖️80%✖️80%=40.96%


也就是說,即使每次推理的準確率再高,經過多個環節的疊羅漢,也變成不那麼靠譜了。


對於隨機遊走的股市投資而言,「連續性」更難實現。


別說連續十年每年回報達26%,就連年化10%,也沒多少人做到。


有人根據wind數據分析,全市場只有33位基金經理,連續十年做到年化收益率超過10%。


那麼私募高手們呢?


據統計,10年期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私募基金經理,僅有37人。


複利極大地高估了「連續性」。


時間並不是複利的朋友,更多時候是敵人。


時間「有先有後」的特性,讓我們容易將先發生的作為因,後發生的作為果。時間「自動駕駛」的特性,讓我們容易以為事件的發生就像將一個雪球滾下山坡。


然而:時間的先後次序,並不能決定前後的因果關係;時間的連續性,更不能成為事件連續性的燃料或證據。


休謨早就說過,這麼想是很幼稚的。


作為「致富工具」的所謂「複利思維」,按照休謨的話說,是取決於我們的情緒、習俗和習慣,而不是取決於理性,也不是取決於抽象、永恆的自然定律。


讓我截取休謨的一段話,來擊碎複利的「連續性」謊言:


「我們就可以問,它包含著關於數和量方面的任何抽象推理嗎?沒有。它包含著關於事實和存在的任何經驗推理嗎?沒有。


那麼我們就把它投到火裡去,因為它所能包含的沒有別的,只有詭辯和幻想。」


03

現實是不均勻的


複利的神話裡,還包含著一個假設:這個世界是均勻的。


然而,現實不僅是不均勻的,而且連「不均勻」的那部分,也很不均勻。


這並非繞口令,而是聰明人對「不均勻」這個概念的多層級理解。


第一層級:理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第二層級:聰明人試圖用「正態分布」來馴服隨機性;


第三層級:理解冪律和肥尾;


第四層級:概率與賠率的不對稱性。(這是下一節的內容)


複利神話裡描述的那種「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年賺一點點,就能成長為巨人」的場景,在現實中並不會出現。


確切說,在現實世界,99%的時間你會感覺一無所獲,只有那1%的時間會感覺到收穫的喜悅。


即使聰明人理解了隨機性,也會過於相信正態分布的鐘形曲線,而忽視黑天鵝出現的頻率以及導致的破壞。


有些事情是正態分布,或者是薄尾,例如人的身高;有些事情是冪律分布,或者是肥尾,例如人的財富。


正態分布與冪律分布最大的區別在於,某些現象中,正態分布嚴重低估了極端事件發生的概率。


再比如,當歐巴馬說「我國經濟09年以來增長13%」時,有可能真相是:美國人只有最富的1%收入增長了;剩下99%的人收入反而比之前略微下降。


原因是:財富的分布並非正態分布,而是冪律分布;美國1%最富有的家庭擁有的財富佔美國家庭財富總額的34.6%。


我隱約覺得,複利神話對人帶來的錯覺,可能與「小數法則」有關,同是賭徒謬誤。


反過來說,我們在有限的空間、有限的時間、有限的樣本量下,高估了大數定律的作用。


大數定律依然起作用,但收斂得可能很慢。如凱恩斯所說的市場非理性的時間比你破產的時間要長。


你也許可以用指數基金來投資,正如博格所說,別去草堆裡找針,乾脆買下整個草堆。


但是,萬一你選錯了草堆呢?


不確定性的一部分,正是分布的「不均勻」。


打個比方,就像你開輛車,打算來一次數千公裡的自駕之旅,計劃一天五百公裡,然後艱難而快樂地抵達目的地,享受挑戰自我的樂趣。


結果呢?也許前三天走得好好的,第四天就陷入一個沼澤地,完全動彈不得。


我想過一個問題:假如一個難題是均勻的,那就不算一個真正的難題。


例如,我每天做一百道圍棋死活題,一年我就可以升兩段。這並不是一個難題。


問題是沒有這樣一馬平川的難題。


假如有,圍棋可能就不是一個很難的遊戲了。


其實,AI就將圍棋變成了一個均勻的難題。


所以滿大街都是隨便滅掉人類冠軍的圍棋AI了。


又比如「戈壁挑戰」那種人造的均勻的難題,也許只是另外一種精神按摩的商務人士廣場舞而已。



04


回報是不對稱的


我們的世界有太多對稱性,例如對稱的身體,好與壞,陰與陽,正與負,人類對「對稱性」也有很高的期望值。


複利神話,也包含了「對稱性」的幻覺。


然而,由於以下兩個關於「對稱性」的真相,複利神話被戳破了:


1. 現實世界裡,財富的委託代理機制的權利和責任是不對稱的。


2. 在數學上,不懂期望值會導致概率與賠付之間的不對稱。


塔勒布在《非對稱風險》裡,提及了人類事務的對稱性原則,包括公平、正義、責任感、互惠性。


他尤其嘲諷了金融業的高管們拿別人的錢冒險賺自己的大錢。該書譯者這樣寫道:


在權利和責任不匹配和非對稱的委託代理機制下,代理人只會考慮如何儘可能地延長遊戲的時間,以便自己能夠獲得更多的業績提成,而不會考慮委託人的總體回報水平。


塔勒布從數學的角度,在概率密度函數中突出了「矩」的概念,揭示了看似能夠產生「長期穩定回報」的投資策略其實隱含了本金全損的巨大風險。


看起來大概率低風險的收益,由於不對稱性(既有機制上的,又有期望值上的),忽視肥尾和黑天鵝,委託人最終會因遭遇爆倉風險而損失全部資產。


戴國晨在解讀《肥尾分布的統計效應》時總結道:


1. 重視概率忽視賠付在肥尾條件下會導致更大的問題。


2. 肥尾條件下對實際分布估計的微小偏離都可能帶來巨大的賠付偏差。

第一點好理解。例如我最近沒時間下棋,但會在網上看高手下棋並虛擬下注。我並不是總押獲勝概率更大的棋手,而是關注賠率,也就是計算期望值。


從投資看,就是:


1. 一個大概率賠錢的策略不一定是糟糕的策略,只要沒有破產風險且小概率能獲得巨大收益即可,如尾部對衝策略(例如Universa)。


2. 一個勝率99.99%的策略也不一定是好策略,如果不能完全規避破產風險前期盈利都會歸零,如槓桿統計套利(例如長期資本)。

關於第二點,塔勒布給出的是數學解釋:


由於存在非線性關係,市場參與者的概率預測誤差和最終賠付誤差完全是兩類分布,概率預測誤差是統計量,在0到1之間,因此誤差分布是薄尾的,而賠付的誤差分布是肥尾的。


稍微總結以上三節,「連續性」的幻覺,對「均勻性」的幻想,「非對稱」的風險和回報,經常是財富的致命殺手。


在這三個「不確定性」殺手的圍剿之下,複利謊言走不了多遠,就粉身碎骨了。



05


勤奮無法替代思考


希望每天進步0.1%,進而疊加出驚人的複利,與其說是一種幻想,不如說是試圖每天都獲得「即時滿足」。


複利神話,其實是一種反智的智力販賣。


為什麼呢?


因為要獲取世俗上的成功,除了運氣之外,你需要兩個步驟:做正確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確。


複利神話過於強調第二點,讓人忽略了第一點。


還有那種「每年只要賺26%,十年能變10倍」的說法,除了教會你一點兒小學數學,實在是害死人。


例如談起定投,假如你在一件錯誤的東西上定投,做得再正確也沒用。


在捕鼠夾上雕花,你做得再極致也沒用。


如果你沒有方向,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



06


「種下樹」的驚險一躍


假如說種樹是你說的這種「每天長一點點」,然後長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那麼這裡的關鍵點不是每天長一點點,而是「種下樹」這個「充滿驚險一躍」的大決策。


這類決策,很難外包。


這方面,投資和教育孩子也有點兒像,你應該做一名園丁,而不是木匠。


在一個充滿隨機性的世界裡,並不存在「設計和打造」的木匠。


對未來的預測,和算命沒什麼區別。


那些關於所謂周期預測的神話,當事人其實是像算命先生那樣,提前說了很多模稜兩可的預測。


人們總能從中挑出偶爾對的隻言片語。


連一個不走的鐘一天都能對上兩次呢。


「充滿驚險一躍」的大決策,仍然只是一個「信念」而已。


你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信念」,而不是捍衛自己的觀點。


並且,你需要有一種這樣的心態:種下樹,享受這個過程,哪怕你本人不能親身享受樹蔭。



07


驚濤駭浪裡的貝葉斯


所以,厲害的人,本質上是個貝葉斯主義者。


他們能夠做到:


2. 打出無記憶的牌;

3. 不介意自打嘴巴;

4. 勇於自我更新。


他們絕非像驢子拉磨那樣,以為只要堅持轉圈兒就能每天進步。


例如亞馬遜的股票,自上市以來年回報率的確很驚人,但是並不是每天一點點穩定爬坡漲上來的,中途經歷過好幾次大跌,跌到讓人懷疑人生。


那麼,複利神話的「死磕到底」,不正好可以讓人抓住亞馬遜的這種大機會嗎?


問題是,你怎麼知道自己死死抓住的股票是亞馬遜?


在複利思維的「指引」下,有些人喜歡用「不斷攤薄、加倍下注」的投資方法。這是一個複雜的話題,但大多數時候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是錯誤的做法。


這兩年,特斯拉的驚人反彈,會讓很多人再次對「死磕到底」與「抓十倍股」產生幻想。


我只能說,從進化的角度,馬斯克是有益於人類的。


市場也給予了馬斯克和貝佐斯比巴菲特還高的回報。


但是造物主並不是自上而下地設計物種,而是自下而上地「演化」。


馬斯克是個好的創新者,但是他作為你的老公,就未必是好的。


當然很多女士會跳起來反對這一觀點。


不過我一貫的觀點是,女性在擇偶上的非理性,從進化的角度看,也保護了物種的豐富性,並且鼓勵了一些必要的冒險家。


這些冒險家以個體的非理性實現了人類群體的理性。

08


牛人需要「北極星+雞血」


概括而言,「複利思維」鼓吹持續每天進步百分之0.05,只是追求一種所謂確定性的幻覺,稍微遇到一點兒風雨就被打散了。


此外,厲害的人還要能夠在沒有任何激勵、沒有任何「進步跡象」的情況下,依然每天打滿雞血。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呢?


秘密在於:他們既有心中的北極星,又敢於走入黑暗的森林。


此外,別忘了,我們人性和社會性。


牛人們會利用人性和羊群效應。「北極星+雞血」,幫助他們對資源有更強大的獲取能力。



09


一邊「滾雪球」一邊「補血」


複利思維描述的理想化的滾雪球,在現實中經常會掉血。


高手們需要一邊「滾雪球」,一邊「補血」。


例如特斯拉在中國建廠,蔚來汽車拿到政府投資。


都是生死一線間的「補血」。


為了擁抱大數定律,你需要長期在場,實現遍歷性。


所以投資人要講故事,要製造自己的傳說,要持續募集更多的錢。


他們懂資源聚集效應。


當然,這背後自然還有對「概率權」的理解。


職業投資人和業餘投資者最大的區別之一,在於職業選手有源源不斷的彈藥。


巴菲特有保險公司的浮存金,可以發債(不差錢的他今年四月在日本借了18億美金)。


他還強調所投公司有很好的自由現金流,他有一個極小的總部,只在乎旗下公司的經理人們把賺到的錢源源不斷地交上來。


據知情人士稱,高瓴2020年上半年正在從投資人那裡籌措可能多達130億美元的資金,準備抓住疫情之下經濟當中出現的新機會。


上一次融資是在2018年,最終募集到106億美元,創造了紀錄。


即使牛如巴菲特和高瓴,也在源源不斷地獲得資金,為下一次下注準備籌碼。


只有如此,無限遊戲才可以持續下去,英雄一直留在場上,大數定律發揮作用,財富因為遍歷性中的概率優勢、以及最大化的正期望值得以實現。


這才是「長期主義」背後的道理。


換句話說,他們一邊滾雪球,一邊不斷往前面的雪道上撒雪。


10


西西弗斯向上滾雪球


那麼,批駁複利思維,這是否定了「滾雪球」的存在嗎?


巴菲特不是靠滾雪球成為首富的嗎?


人生也許像是滾雪球,可惜不是順著坡往下滾,而是像西西弗斯那樣往山上滾雪球。


而且,這雪球隨時可能砸下來。


指數型的崩潰,往往比指數型的增長「容易得多」。


所以,即使我們能夠有足夠耐心慢慢變富,慢慢成長,也不能令「變富」和「成長」因為「慢慢」而變得容易。 


忘掉複利神話吧。


人類唯一可以什麼都不幹就增加的,只有年齡(也許還有體重)。


人生就像逆水行舟。


即使你只想做一個防守者,也要主動防守。


為自己種下一些樹。


也許惟一能夠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只有我們的心靈之樹。



11


結 語


複利神話,是對「躺贏」的另外一種包裝。


很不幸,這個世界並沒有「躺贏」這回事。


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複利式增長的傳說,甚至包括那些巨無霸公司。


然而,我們並不能以此逆向推導,得出脆弱的「因果關係」,去找成功者的秘籍,指望自己也能實現「十年十倍」的神話。


說起因果,休謨否認「每一個事件都有原因」這一命題的必然性。


那麼,怎麼看「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倒是可以從「可證偽性」來看這句話:


菩薩畏因


別去做那些會炸掉的事情。

但是也別指望能找到並複製「成功者」的「因」。


凡夫畏果


即使你種下了善因,而沒有得到善果,甚至得到惡果,也要坦然接受。

那些沒有殺死你的惡果,往往能幫助你更新自己的信念。


大多數人是要當普通人的。


幸福的普通人比不幸福的牛人更幸福。

相關焦點

  • 深度思考|複利的謊言
    於是,關於複利的傳說,又多了一個美妙的數字:26%。 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複利法則」,也許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 不止在投資領域,關於個人的「成長」和「精進」,也流傳著一年抵N年的夢想。
  • 複利的謊言
    於是,關於複利的傳說,又多了一個美妙的數字:26%。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複利法則」,也許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不止在投資領域,關於個人的「成長」和「精進」,也流傳著一年抵N年的夢想。最近,有人問我:我回答:不可能。
  • 複利的謊言_大咖_前瞻經濟學人
    於是,關於複利的傳說,又多了一個美妙的數字:26%。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複利法則」,也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不止在投資領域,關於個人的「成長」和「精進」,也流傳著一年抵N年的夢想。最近,有人問我:一個人可以做到持續的每天進步百分之0.1或者說百分之0.05嗎?如果可以或者說有可能達成的話,關鍵點在哪裡呢?
  • 專業、垂直、有深度,共同見證複利的力量!
    專業、垂直、有深度,共同見證複利的力量!中國基金報將秉持「垂直細分、融合創新」的轉型思維,不僅守好傳統媒體專業報導陣地,更要積極擁抱5G新時代,大力發展移動網際網路平臺,力求藉助中國基金報APP獨立性、強互動、時效性、高容量的優勢,全方位構造大資管行業信息服務平臺。
  • 複利思維的騙局:十年賺10倍,真的靠譜嗎?
    於是,關於複利的傳說,又多了一個美妙的數字:26%。 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複利法則」,也許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 本文的觀點是: 絕大多數人對於複利的理解是錯誤的; 極少有人能夠靠複利獲利。 以下,是複利謊言背後的10個真相。
  • 個人複利
    要說明的是,複利只是一個中性詞,是褒是貶取決於使用者。使用的目的不同產生的結局可想而知。 每天固定的投資額經過長久的持續,就會像雪球一樣滾起來。十年寒窗所回報的不僅僅是考進一所好的大學,而且會是更多:好的工作,待遇,認識更高層次的人,接觸更高的工作層面。而這些又會給你更體面的生活和更寬廣的見識,簡言之就是良性循環。
  • 「複利」是成功人生的秘訣
    要說明的是,複利只是一個中性詞,是褒是貶取決於使用者。使用的目的不同產生的結局可想而知。每天固定的投資額經過長久的持續,就會像雪球一樣滾起來。十年寒窗所回報的不僅僅是考進一所好的大學,而且會是更多:好的工作,待遇,認識更高層次的人,接觸更高的工作層面。而這些又會給你更體面的生活和更寬廣的見識,簡言之就是良性循環。
  • 複利是什麼鬼?財富路上為啥要有複利思維?
    關於美金儲 蓄類的複利產品,可以參照主任的過往文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AXA安盛全新分紅年金「安進2-躍進」 閃亮登場 (點我)」   單利跟複利最大的區別在於,一個(單利)跟時間軸基本上除了簡單的x乘以y之間的關係以外就沒有更進一步的存在了。而另一個(複利)則是隨著時間軸的推進,回報會呈成倍式地增長。
  • 複利的神奇力量
    複利 有三句話這樣描寫複利,第一句是:「複利 堪稱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其威力甚至超過原子彈「,第二句是:「複利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第三句是:「複利是宇宙最強大的力量」,這三句的意思是差不多,但都表示了同一個意思來突出複利的力量。 怎麼理解複利。複利就是利生利,如大家都熟悉的「驢打滾」的高利貸,那就是分複利。
  • 生命之花(深度好文)
    生命之花(深度好文)佛曰:只有內心的平靜才能讓靈魂得以附體,讓真正的生命之花得以綻放生命之花(深度好文)佛家曾注重修禪,所謂的修禪就是禪定
  • 穩健的複利讓財富倍增
    說一下複利的一個故事。一個愛下棋的國王,棋藝高超,從未碰到對手,於是他下了一個詔書,詔書說無論是誰只要擊敗他,國王就會答應他任何一個要求。就是複利的力量,如果我們把第1粒麥子當做我們第1個月的投資。第2例麥子是我們第2個月連本帶利的再次投資,以此類推,每個月你都連本帶利的再次投資,10年後你的財富無可限量。在我們大致了解一些複利之後,一個影響複利的很重要的元素就是時間,時間加上複利,無疑是金上添花,會讓您財源廣進。
  • 為什麼要了解複利思維?複利有什麼威力
    我想帶大家了解下一些複利幾何增長的案例。 1:複利的奇蹟 有人說過:複利是人類發明的第八大奇蹟。這話一點也不誇張。舉個例子:諾貝爾基金會的獎金哪裡來?諾貝爾獎金已經發了100多年為什麼還沒發完?並且諾貝獎金越發越多?
  • 別小看了複利
    來源:多多說錢首先,我們要區分什麼是單利,什麼是複利。單利是指一筆資金無論存期多長,只有本金計取利息,每一期的利息不會在下一期投資中產生收益;複利則是指一筆資金除本金產生利息外,每一期產生的利息會計入下一個計息周期的本金內,也就是利滾利。
  • 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還可怕!
    因為,你,不懂複利。  很多人以為致富的先決條件是巨大的資金基礎和高額的盈利回報,但其實並非如此。搞怪的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宇宙間最大的能量是複利,世界的第八大奇蹟是複利。」 「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就是這個道理。說白了,只要懂得運用複利,小錢袋照樣能變成大金庫。
  • 時間商的複利
    這就是複利的力量。什麼是時間的複利呢?按著時間價值計算的公式,你投入的時間,可以持續不斷為你帶來價值,就是時間複利。在財富積累的過程中,我們都會考慮複利,當有了盈餘資金,就會希望能產生複利,哪怕很低的複利,長時間之後也可以收穫一筆可觀的資金。如果我們將時間視為一種貨幣,有沒有考慮過,讓每一分鐘都過得有價值,當時間出現盈餘的時候,也把它們投入到能夠不斷利滾利的投資中,讓時間也不斷地產生複利價值?
  • 複利增長,個人成長的第八大奇蹟
    大家好,歡迎回到藍哥財商,今天我們來升級我們的「複利思維」複利這個詞來自金融學,指的是本金計算利息後,下一期會把本金和利息相加,作為新一期本金,最後本金越來越大。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在科學界何嘗不是這樣呢,每位科學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利用前人的成果,加上自己的創造。
  • 品牌的複利
    ,什麼是複利?那麼品牌的複利在哪裡?·品牌模式和新的增長曲線一個沒有品牌的企業,即使擁有良好的營收表現,旗下有很有的門店,在銀行和資本眼裡也不是資產,是負債。因為這樣的企業用的錢在資本眼裡就是利息、不創造未來的指數增長,組織結構在資本眼裡也是草臺班子,品類的複利遲早會被消耗掉,必須要進入品牌模式和新的增長曲線。
  • 正確對待覆利的態度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複利是這個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蹟」。要想達到複利,當然是正複利,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有風險意識,每年達到小勝,最後就是大勝。只要是前進,哪怕是再小的步伐,終會有收穫,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我們投資不需要驚心動魄的故事和波動極大的收益曲線,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大虧或者長虧。
  • 愛因斯坦稱頌的複利奇蹟 "複利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滙豐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蔣興  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複利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
  • 只有利用複利的威力 才能真正實現財務自由
    對於大多數想真正實現財務自由的投資者而言,利用複利的威力進行造富已經成為最值得期待的事。  雖然大多數人對「複利」二字耳熟能詳,但對其威力卻知之甚少。所謂的複利,其計算方法是對本金及其產生的利息一併計算,也就是利上有利、達到財富的滾雪球效應。時至今日,大部分人對於財富只是用簡單的加法進行緩慢增值,無法用複利的槓桿讓財富高速增長,造成了投資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