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複利的謊言

2020-12-06 騰訊網

十年賺10倍,靠譜嗎?

假如你買了茅臺股票並拿幾年,就有10倍。

或者買特斯拉or蔚來汽車的股票,不到一年,你就能賺10倍。

「tenbagger」 一詞出自世界級投資大師——彼得.林奇的自傳《成功投資》一書,意譯為「能翻10倍的股票」。

有人算了一下,假如你想在股市十年變10倍,每年「只」要26%回報即可。

於是,關於複利的傳說,又多了一個美妙的數字:26%。

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複利法則」,也許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

不止在投資領域,關於個人的「成長」和「精進」,也流傳著一年抵N年的夢想。

最近,有人問我:

一個人可以做到持續地每天進步百分之0.1或者說百分之0.05嗎?

如果可以或者說有可能達成的話,關鍵點在哪裡呢?難點在哪裡呢?

我回答:

不可能。

我小時候曾經得過一本武林秘籍,上面介紹了一種看起來很靠譜的方法,讓人學會「飛簷走壁的輕功」。

具體方法是:

挖一個大坑,在裡面墊很多層草蓆,一次墊到接近地面;

每天鍛鍊跳出地面,直至輕鬆自如;

取掉一張草蓆,繼續鍛鍊......

再取掉一張......

每層草蓆才多厚呀,這樣,你就神不知鬼不覺戰勝地心引力,掌握絕世輕功了。

可惜,少年的我胸無大志,沒有親身實踐。

你看,這是不是也是「複利思維」的一種簡化版?

「複利思維」,這個看似有些雞湯的話題,其實包含了「不確定性、連續性、對稱性、預測、冪律分布、肥尾、下注、決策、貝葉斯、長期主義」等好多個有趣的話題。

本文的觀點是:

絕大多數人對於複利的理解是錯誤的;

極少有人能夠靠複利獲利。

以下,是複利謊言背後的10個真相。

真相 1

世界被隨機性主宰

未來是極度不確定的。

並不存在一個清晰的軌跡,讓你像爬坡一樣每天進步一點點。

先來看看隨機遊走假說

這是金融學上的一個假說,認為股票市場的價格,會形成隨機遊走模式,因此它是無法被預測的。

1863年,法國的一名股票掮客朱利·荷紐最早提出這個概念。

1900年,法國數學家路易·巴舍利耶在他的博士論文《投機理論》中討論了類似觀念。

另一條主線是,愛因斯坦在他1905年的一篇論文中,從物理界的角度出發研究了「隨機過程」,揭示了布朗運動,間接證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存在。

回到金融。又過了整整半個世紀,1953年,莫裡斯·肯德爾提出:

股票市場價格的變動是隨機的主張。

1964年,史隆管理學院的保羅·庫特納出版了《股票市場的隨機性質》。

1965年,尤金·法馬發表了《股票市場價格的隨機遊走》,正式形成這個假說。

1973年,普林斯頓大學波頓·麥基爾教授出版了《漫步華爾街》。

我很早以前看過這本書。很坦率地說,極少有人能夠第一次就讀懂並接受麥基爾苦口婆心的觀點:別瞎折騰了,買點兒指數基金吧!

即使你讀懂了,也不甘心照他說的做。

這本和我一樣老的書裡,許多洞見今天看起來也閃閃發光,例如談及對基本面的專業分析未必靠譜,作者寫道:

無數研究都顯示了與此類似的結果。放射科專家在觀察x光片時,竟然讓30%具有肺病症狀的光片從眼皮底下大大方方地溜走,儘管這些x光片已清清楚楚地說明了疾病的存在。

另一方面實驗證明,精神病院的專業人員竟然不能把瘋子從智者中分離出來。

隨機性是個太大的話題。

笨人很難理解隨機性這回事,而聰明人總覺得自己可以控制隨機性。

例如,我在澳門賭場裡觀察了一陣子,發現在押大小的賭桌前,假如連續出現了十次大,那麼:

新賭徒們就會繼續跟著押大,認為大的火氣正旺;

老賭徒們則會押小,他們認為根據大數定律出現小的概率更大了。

可惜,二者都錯了。新賭徒們迷信,老賭徒們犯了「小數」的謬誤。

一個公正的大小遊戲,每一次或大或小是沒有記憶的。

對於隨機性裡關於「無記憶」的這部分,人類的大腦很難接受。

例如,假如讓你扔100次硬幣,下面哪個結果更「真實」?

上圖左側是請某個人類「隨機」畫的,是有意識的隨機;

上圖右側是真正的隨機(應該是模擬的)。

看起來,是不是左邊更隨機一些?

因為右側有太多「連號」,看起來不夠隨機。

實際上,恰恰相反。

這就是人類對隨機性的偏見之一。

世界是隨機的,並不符合「決定論」,更不是線形的。

「複利思維」為什麼看起來如此有吸引力呢?

因為「複利」製造了一種虛幻的確定性。

我們的工作、生活、投資,大多是通過尋求事實和真相,來尋求生活中的確定性。

但是,什麼是確定性?

假如你不能在某個「確定性」之前,加上一個概率數值,那麼這個確定性就是一個大坑。

有次我聽見兒子在打遊戲的時候,和別人說「百分之百確認」,就很認真地對他說:

記住,以後不要說百分之百確認,哪怕某件事你非常非常非常確認,你也只能說我99.999%確認。

進而,你對於事實的「確定性」的判斷,本質而言,其實只是某種信念。

人類事務,就是由一大堆信念在隨機性的沙灘上堆砌而成的。

真相 2

連續性很難實現

複利有一個重要的假設,那就是連續性。

只要你每年賺26%,連續十年,你就可以......

下面,我們來看看連續性有多難。

我在《機會泵:如何管理你的運氣?》一文裡寫道: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現實中很少有福爾摩斯?

通常而言,福爾摩斯的神奇之處,在於他能夠做一連串推理,大致結構是這樣的:

因為A,所以B;因為B,所以C;因為C,所以D;因為D,所以E......

所以,兇手就是大魔王!

之所以極具戲劇性,是因為上述一系列推理,就像雜技團的疊羅漢,疊得越高,越有衝擊力。

然而,現實中很難見到雜技團的這種極度不穩定結構。

我們算個簡單的帳吧:

假如福爾摩斯的每一步推理的靠譜度高達80%(這算料事如神了吧,有這種預測能力去炒股票的話很快會成世界首富),那麼從A推理到E的靠譜度,就是:

80%80%80%80%=40.96%

也就是說,即使每次推理的準確率再高,經過多個環節的疊羅漢,也變成不那麼靠譜了。

對於隨機遊走的股市投資而言,「連續性」更難實現。

別說連續十年每年回報達26%,就連年化10%,也沒多少人做到。

有人根據wind數據分析,全市場只有33位基金經理,連續十年做到年化收益率超過10%。

那麼私募高手們呢?

據統計,10年期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私募基金經理,僅有37人。

複利極大地高估了「連續性」。

時間並不是複利的朋友,更多時候是敵人。

時間「有先有後」的特性,讓我們容易將先發生的作為因,後發生的作為果。

時間「自動駕駛」的特性,讓我們容易以為事件的發生就像將一個雪球滾下山坡。

然而:

時間的先後次序,並不能決定前後的因果關係;

時間的連續性,更不能成為事件連續性的燃料或證據。

休謨早就說過,這麼想是很幼稚的。

作為「致富工具」的所謂「複利思維」,按照休謨的話說,是取決於我們的情緒、習俗和習慣,而不是取決於理性,也不是取決於抽象、永恆的自然定律。

讓我截取休謨的一段話,來擊碎複利的「連續性」謊言:

「我們就可以問,它包含著關於數和量方面的任何抽象推理嗎?沒有。

它包含著關於事實和存在的任何經驗推理嗎?沒有。

那麼我們就把它投到火裡去,因為它所能包含的沒有別的,只有詭辯和幻想。」

真相 3

現實是不均勻的

複利的神話裡,還包含著一個假設:

這個世界是均勻的。

然而,現實不僅是不均勻的,而且連「不均勻」的那部分,也很不均勻。

這並非繞口令,而是聰明人對「不均勻」這個概念的多層級理解。

第一層級:理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第二層級:聰明人試圖用「正態分布」來馴服隨機性;

第三層級:理解冪律和肥尾;

第四層級:概率與賠率的不對稱性。(這是下一節的內容)

複利神話裡描述的那種「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年賺一點點,就能成長為巨人」的場景,在現實中並不會出現。

確切說,在現實世界,99%的時間你會感覺一無所獲,只有那1%的時間會感覺到收穫的喜悅。

即使聰明人理解了隨機性,也會過於相信正態分布的鐘形曲線,而忽視黑天鵝出現的頻率以及導致的破壞。

有些事情是正態分布,或者是薄尾,例如人的身高;

有些事情是冪律分布,或者是肥尾,例如人的財富。

正態分布與冪律分布最大的區別在於,某些現象中,正態分布嚴重低估了極端事件發生的概率。

再比如,當歐巴馬說「我國經濟09年以來增長13%」時,有可能真相是:

美國人只有最富的1%收入增長了;

剩下99%的人收入反而比之前略微下降。

原因是:

財富的分布並非正態分布,而是冪律分布;

美國1%最富有的家庭擁有的財富佔美國家庭財富總額的34.6%。

我隱約覺得,複利神話對人帶來的錯覺,可能與「小數法則」有關,同是賭徒謬誤。

反過來說,我們在有限的空間、有限的時間、有限的樣本量下,高估了大數定律的作用。

大數定律依然起作用,但收斂得可能很慢。如凱恩斯所說的市場非理性的時間比你破產的時間要長。

你也許可以用指數基金來投資,正如博格所說,別去草堆裡找針,乾脆買下整個草堆。

但是,萬一你選錯了草堆呢?

不確定性的一部分,正是分布的「不均勻」。

打個比方,就像你開輛車,打算來一次數千公裡的自駕之旅,計劃一天五百公裡,然後艱難而快樂地抵達目的地,享受挑戰自我的樂趣。

結果呢?也許前三天走得好好的,第四天就陷入一個沼澤地,完全動彈不得。

我想過一個問題:

假如一個難題是均勻的,那就不算一個真正的難題。

例如,我每天做一百道圍棋死活題,一年我就可以升兩段。這並不是一個難題。

問題是沒有這樣一馬平川的難題。

假如有,圍棋可能就不是一個很難的遊戲了。

其實,AI就將圍棋變成了一個均勻的難題。

所以滿大街都是隨便滅掉人類冠軍的圍棋AI了。

又比如「戈壁挑戰」那種人造的均勻的難題,也許只是另外一種精神按摩的商務人士廣場舞而已。

真相 4

回報是不對稱的

我們的世界有太多對稱性,例如對稱的身體,好與壞,陰與陽,正與負,人類對「對稱性」也有很高的期望值。

複利神話,也包含了「對稱性」的幻覺。

然而,由於以下兩個關於「對稱性」的真相,複利神話被戳破了:

1、現實世界裡,財富的委託代理機制的權利和責任是不對稱的;

2、在數學上,不懂期望值會導致概率與賠付之間的不對稱。

塔勒布在《非對稱風險》裡,提及了人類事務的對稱性原則,包括公平、正義、責任感、互惠性。

他尤其嘲諷了金融業的高管們拿別人的錢冒險賺自己的大錢。

該書譯者這樣寫道:

在權利和責任不匹配和非對稱的委託代理機制下,代理人只會考慮如何儘可能地延長遊戲的時間,以便自己能夠獲得更多的業績提成,而不會考慮委託人的總體回報水平。

塔勒布從數學的角度,在概率密度函數中突出了「矩」的概念,揭示了看似能夠產生「長期穩定回報」的投資策略其實隱含了本金全損的巨大風險。

看起來大概率低風險的收益,由於不對稱性(既有機制上的,又有期望值上的),忽視肥尾和黑天鵝,委託人最終會因遭遇爆倉風險而損失全部資產。

戴國晨在解讀《肥尾分布的統計效應》時總結道:

1、重視概率忽視賠付在肥尾條件下會導致更大的問題。

2、肥尾條件下對實際分布估計的微小偏離都可能帶來巨大的賠付偏差。

第一點好理解。例如我最近沒時間下棋,但會在網上看高手下棋並虛擬下注。我並不是總押獲勝概率更大的棋手,而是關注賠率,也就是計算期望值。

從投資看,就是:

一個大概率賠錢的策略不一定是糟糕的策略,只要沒有破產風險且小概率能獲得巨大收益即可,如尾部對衝策略(例如Universa);

一個勝率99.99%的策略也不一定是好策略,如果不能完全規避破產風險前期盈利都會歸零,如槓桿統計套利(例如長期資本)。

關於第二點,塔勒布給出的是數學解釋:

由於存在非線性關係,市場參與者的概率預測誤差和最終賠付誤差完全是兩類分布,概率預測誤差是統計量,在0到1之間,因此誤差分布是薄尾的,而賠付的誤差分布是肥尾的。

稍微總結以上三節,「連續性」的幻覺,對「均勻性」的幻想,「非對稱」的風險和回報,經常是財富的致命殺手。

在這三個「不確定性」殺手的圍剿之下,複利謊言走不了多遠,就粉身碎骨了。

真相 5

勤奮無法替代思考

希望每天進步0.1%,進而疊加出驚人的複利,與其說是一種幻想,不如說是試圖每天都獲得「即時滿足」。

複利神話,其實是一種反智的智力販賣。

為什麼呢?

因為要獲取世俗上的成功,除了運氣之外,你需要兩個步驟:

1、做正確的事情;

2、把事情做正確。

複利神話過於強調第二點,讓人忽略了第一點。

還有那種「每年只要賺26%,十年能變10倍」的說法,除了教會你一點兒小學數學,實在是害死人。

例如談起定投,假如你在一件錯誤的東西上定投,做得再正確也沒用。

在捕鼠夾上雕花,你做得再極致也沒用。

如果你沒有方向,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

真相 6

「種下樹」的驚險一躍

假如說種樹是你說的這種「每天長一點點」,然後長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那麼這裡的關鍵點不是每天長一點點,而是「種下樹」這個「充滿驚險一躍」的大決策。

這類決策,很難外包。

這方面,投資和教育孩子也有點兒像,你應該做一名園丁,而不是木匠。

在一個充滿隨機性的世界裡,並不存在「設計和打造」的木匠。

對未來的預測,和算命沒什麼區別。

那些關於所謂周期預測的神話,當事人其實是像算命先生那樣,提前說了很多模稜兩可的預測。

人們總能從中挑出偶爾對的隻言片語。

連一個不走的鐘一天都能對上兩次呢。

「充滿驚險一躍」的大決策,仍然只是一個「信念」而已。

你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信念」,而不是捍衛自己的觀點。

並且,你需要有一種這樣的心態:種下樹,享受這個過程,哪怕你本人不能親身享受樹蔭。

真相 7

驚濤駭浪裡的貝葉斯

所以,厲害的人,本質上是個貝葉斯主義者。

他們能夠做到:

隨時在根據當前境況重新判斷;

打出無記憶的牌;

不介意自打嘴巴;

勇於自我更新。

他們絕非像驢子拉磨那樣,以為只要堅持轉圈兒就能每天進步。

例如亞馬遜的股票,自上市以來年回報率的確很驚人,但是並不是每天一點點穩定爬坡漲上來的,中途經歷過好幾次大跌,跌到讓人懷疑人生。

那麼,複利神話的「死磕到底」,不正好可以讓人抓住亞馬遜的這種大機會嗎?

問題是,你怎麼知道自己死死抓住的股票是亞馬遜?

在複利思維的「指引」下,有些人喜歡用「不斷攤薄、加倍下注」的投資方法。這是一個複雜的話題,但大多數時候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是錯誤的做法。

這兩年,特斯拉的驚人反彈,會讓很多人再次對「死磕到底」與「抓十倍股」產生幻想。

我只能說,從進化的角度,馬斯克是有益於人類的。

市場也給予了馬斯克和貝佐斯比巴菲特還高的回報。

但是造物主並不是自上而下地設計物種,而是自下而上地「演化」。

馬斯克是個好的創新者,但是他作為你的老公,就未必是好的。

當然很多女士會跳起來反對這一觀點。

不過我一貫的觀點是,女性在擇偶上的非理性,從進化的角度看,也保護了物種的豐富性,並且鼓勵了一些必要的冒險家。

這些冒險家以個體的非理性實現了人類群體的理性。

真相 8

牛人需要「北極星+雞血」

概括而言,「複利思維」鼓吹持續每天進步百分之0.05,只是追求一種所謂確定性的幻覺,稍微遇到一點兒風雨就被打散了。

此外,厲害的人還要能夠在沒有任何激勵、沒有任何「進步跡象」的情況下,依然每天打滿雞血。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呢?

秘密在於:他們既有心中的北極星,又敢於走入黑暗的森林。

此外,別忘了,我們人性和社會性。

牛人們會利用人性和羊群效應。

「北極星+雞血」,幫助他們對資源有更強大的獲取能力。

真相 9

一邊「滾雪球」一邊「補血」

複利思維描述的理想化的滾雪球,在現實中經常會掉血。

高手們需要一邊「滾雪球」,一邊「補血」。

例如特斯拉在中國建廠,蔚來汽車拿到政府投資。

都是生死一線間的「補血」。

為了擁抱大數定律,你需要長期在場,實現遍歷性。

所以投資人要講故事,要製造自己的傳說,要持續募集更多的錢。

他們懂資源聚集效應。

當然,這背後自然還有對「概率權」的理解。

職業投資人和業餘投資者最大的區別之一,在於職業選手有源源不斷的彈藥。

巴菲特有保險公司的浮存金,可以發債(不差錢的他今年四月在日本借了18億美金)。

他還強調所投公司有很好的自由現金流,他有一個極小的總部,只在乎旗下公司的經理人們把賺到的錢源源不斷地交上來。

據知情人士稱,高瓴2020年上半年正在從投資人那裡籌措可能多達130億美元的資金,準備抓住疫情之下經濟當中出現的新機會。

上一次融資是在2018年,最終募集到106億美元,創造了紀錄。

即使牛如巴菲特和高瓴,也在源源不斷地獲得資金,為下一次下注準備籌碼。

只有如此,無限遊戲才可以持續下去,英雄一直留在場上,大數定律發揮作用,財富因為遍歷性中的概率優勢、以及最大化的正期望值得以實現。

這才是「長期主義」背後的道理。

換句話說,他們一邊滾雪球,一邊不斷往前面的雪道上撒雪。

真相 10

西西弗斯向上滾雪球

那麼,批駁複利思維,這是否定了「滾雪球」的存在嗎?

巴菲特不是靠滾雪球成為首富的嗎?

人生也許像是滾雪球,可惜不是順著坡往下滾,而是像西西弗斯那樣往山上滾雪球。

而且,這雪球隨時可能砸下來。

指數型的崩潰,往往比指數型的增長「容易得多」。

所以,即使我們能夠有足夠耐心慢慢變富,慢慢成長,也不能令「變富」和「成長」因為「慢慢」而變得容易。

忘掉複利神話吧。

人類唯一可以什麼都不幹就增加的,只有年齡(也許還有體重)。

人生就像逆水行舟。

即使你只想做一個防守者,也要主動防守。

為自己種下一些樹。

也許惟一能夠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只有我們的心靈之樹。

最後

複利神話,是對「躺贏」的另外一種包裝。

很不幸,這個世界並沒有「躺贏」這回事。

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複利式增長的傳說,甚至包括那些巨無霸公司。

然而,我們並不能以此逆向推導,得出脆弱的「因果關係」,去找成功者的秘籍,指望自己也能實現「十年十倍」的神話。

說起因果,休謨否認「每一個事件都有原因」這一命題的必然性。

那麼,怎麼看「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倒是可以從「可證偽性」來看這句話:

菩薩畏因

別去做那些會炸掉的事情。

但是也別指望能找到並複製「成功者」的「因」。

凡夫畏果

即使你種下了善因,而沒有得到善果,甚至得到惡果,也要坦然接受。

那些沒有殺死你的惡果,往往能幫助你更新自己的信念。

大多數人是要當普通人的。

幸福的普通人比不幸福的牛人更幸福。

相關焦點

  • 複利的謊言(深度好文)
    於是,關於複利的傳說,又多了一個美妙的數字:26%。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複利法則」,也許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不止在投資領域,關於個人的「成長」和「精進」,也流傳著一年抵N年的夢想。以下,是複利謊言背後的10個真相。01世界被隨機性主宰未來是極度不確定的。
  • 複利的謊言
    於是,關於複利的傳說,又多了一個美妙的數字:26%。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複利法則」,也許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不止在投資領域,關於個人的「成長」和「精進」,也流傳著一年抵N年的夢想。最近,有人問我:我回答:不可能。
  • 複利的謊言_大咖_前瞻經濟學人
    於是,關於複利的傳說,又多了一個美妙的數字:26%。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複利法則」,也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不止在投資領域,關於個人的「成長」和「精進」,也流傳著一年抵N年的夢想。最近,有人問我:一個人可以做到持續的每天進步百分之0.1或者說百分之0.05嗎?如果可以或者說有可能達成的話,關鍵點在哪裡呢?
  • 專業、垂直、有深度,共同見證複利的力量!
    專業、垂直、有深度,共同見證複利的力量!一鍵點擊盡享大資管資訊對於很多投資者而言,實時掌握投資市場動態、深度了解投資經理能力正在成為兩大核心需求。而在當前海量信息中,投資決策卻容易深陷「迷航」,來自資管領域深度、專業、權威的信息也變得日漸稀缺。對此,中國基金報APP希望通過高垂度資訊聚合、強互動投資信息體驗來解決這一痛點。
  • 有哪些「百試不爽」,提高思考深度的思維模型?
    問:有哪些「百試不爽」,提高思考深度的思維模型?赫伯特西蒙說,發現真理的關鍵在於找到自然中隱藏的模式,因為模式是定律、規則、機制的產物。「現實世界」是極其複雜的,我們不得不用「故事」和「模型」來把握「外部世界」。我們作為一個行動者,當我們所具備的思維模型不能很好的適配問題情景時,我們就會顯露出焦慮不安、排斥恐懼等「心理表徵」。
  • 複利思維的騙局:十年賺10倍,真的靠譜嗎?
    於是,關於複利的傳說,又多了一個美妙的數字:26%。 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複利法則」,也許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 本文的觀點是: 絕大多數人對於複利的理解是錯誤的; 極少有人能夠靠複利獲利。 以下,是複利謊言背後的10個真相。
  • 用長期定投,實現百倍複利人生
    如果再加兩個標籤,那麼就是定投和複利踐行者。複利曲線多麼美妙,前期的微不足道,會厚積薄發成未來的高不可攀。2019年,我看到財商進化營很多人在不斷定投自己的人生,也在讓自己的人生形成複利曲線。在財商進化營,很多人的閱讀和寫作在不斷突破,甚至能做到21天日更3000字,這是在定投寫作,讓自己通過複利實現10倍成長。
  • 鴻源大通:真正會投資的一種人:什麼是複利思維
    原標題:鴻源大通:真正會投資的一種人:什麼是複利思維 什麼是複利思維? 雖然答案並不難 但可能也需要點時間思考一下 答案是第29天 這就是荷葉定律 它揭示了一條人生大道—— 說投資,怎麼能不提複利呢? 它可是價值投資中重要的一環 有了複利,你就會得到 超乎你想像的回報!
  • 複利增長,個人成長的第八大奇蹟
    大家好,歡迎回到藍哥財商,今天我們來升級我們的「複利思維」複利這個詞來自金融學,指的是本金計算利息後,下一期會把本金和利息相加,作為新一期本金,最後本金越來越大。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在科學界何嘗不是這樣呢,每位科學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利用前人的成果,加上自己的創造。
  • 複利的神奇力量
    複利 有三句話這樣描寫複利,第一句是:「複利 堪稱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其威力甚至超過原子彈「,第二句是:「複利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第三句是:「複利是宇宙最強大的力量」,這三句的意思是差不多,但都表示了同一個意思來突出複利的力量。 怎麼理解複利。複利就是利生利,如大家都熟悉的「驢打滾」的高利貸,那就是分複利。
  • 個人複利
    「個人複利」—這是我自己個人編造出來的一個詞,我百度了一下暫時沒有這個說法。「個人複利」是我觀察所得的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今天分享給朋友們。 先說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它顯示了複利效果的威力。
  • 100萬資金,怎樣做到複利15%增值?
    複利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的力量,巴菲特算是踐行者,於是很多人都紛紛在追問:手上有100萬的資金,怎麼做到複利15%的增值?複利高收益不是沒有可能,可是我認為:如果年均複利10%,那就是百裡挑一的水平;年均複利達到15%,那就要千裡挑一。
  • 複利是什麼鬼?財富路上為啥要有複利思維?
    關於美金儲 蓄類的複利產品,可以參照主任的過往文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AXA安盛全新分紅年金「安進2-躍進」 閃亮登場 (點我)」   單利跟複利最大的區別在於,一個(單利)跟時間軸基本上除了簡單的x乘以y之間的關係以外就沒有更進一步的存在了。而另一個(複利)則是隨著時間軸的推進,回報會呈成倍式地增長。
  • 聰明人必備思維:比努力更能決定你一生的,其實是複利思維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給大家普及一個重要的概念,那就是複利思維。 什麼是複利思維,我們可以從一個寓言故事說起。這就是複利的驚人效果。 這就是複利思維,複利思維往往影響很大,他是拉開財富與財富之間的重要差距,更告訴我們人生中,你需要早點具備這個思維,你才會做到未雨綢繆,更能做好人生的布局與規劃,不會迷惘,更不會朝秦暮楚,而是學會做好選擇,和時間做朋友,等待自己人生綻放。
  • 時間商的複利
    這就是複利的力量。什麼是時間的複利呢?按著時間價值計算的公式,你投入的時間,可以持續不斷為你帶來價值,就是時間複利。在財富積累的過程中,我們都會考慮複利,當有了盈餘資金,就會希望能產生複利,哪怕很低的複利,長時間之後也可以收穫一筆可觀的資金。如果我們將時間視為一種貨幣,有沒有考慮過,讓每一分鐘都過得有價值,當時間出現盈餘的時候,也把它們投入到能夠不斷利滾利的投資中,讓時間也不斷地產生複利價值?
  • 為什麼要了解複利思維?複利有什麼威力
    我想帶大家了解下一些複利幾何增長的案例。 1:複利的奇蹟 有人說過:複利是人類發明的第八大奇蹟。這話一點也不誇張。舉個例子:諾貝爾基金會的獎金哪裡來?諾貝爾獎金已經發了100多年為什麼還沒發完?並且諾貝獎金越發越多?
  • 愛因斯坦:別偷懶了,深度思考比思考更重要
    本篇主題探索如何進行深度思考的問題,會側重一些實操例子,同時,正如我自己的教訓一樣,我才如此不留餘力的對學習方法及學習態度進行多次的分析與強調,我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再加上大腦終身可塑性,如果你從一開始就失去了興趣,而其他人正好從一開始就興致勃勃,終身都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面探索,並且最終進入深度知識的領域,那麼這正是今天真正掌控智慧的人,幾乎壟斷細分行業的原因所在。深度思考我們本篇就構建認知深度的話題來討論深度思考的問題。
  • 愛因斯坦稱頌的複利奇蹟 "複利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滙豐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蔣興  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複利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
  • 川普:雄辯勝於事實,後真相時代:美國人真的不在意謊言了嗎?
    金融、媒體、數字科技使得美國人獲取信息方式發生根本上的變化,更多平民更不願意深度思考了;再加上全球化經濟衝擊、氣候變化惡劣、不良活動等因素使得他們產生恐懼、憤怒。在美國社會發展中,黑白之爭始終祛除不掉,社會演變成為了同膚色、同「道義」、同「理想」的人連接在一起,走向了聯盟。
  • 關於複利的誤會
    01愛因斯坦曾說,複利,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The most powerful force in the world is compound interest.)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對於投資理財充滿了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