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語言系統經歷著千年的錘鍊,我們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善用誠實、信任、勇氣、善良,但在不斷成長、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也暗藏著謊言、猜忌、膽怯、兇惡,所以人類有些時候未必能真正地識別真相與謊言,從而陷入不斷爭論的「鬥爭」中。
美國,全球最有錢的國家,如今卻充滿著欺騙。原本這裡秉承著事實有真假,觀點無對錯的理念來設立規則,但後來卻在樹立自由主義精神同時又得堅持利益主導而走向迷失,丟掉了追求「事實」的意志。權貴們成為了謊言製造機,就連美國總統山上那幾位總統都逃脫不了編撰謊言。
在後真相時代,現任美國總統川普無視客觀事實,堅持自我「雄辯勝於事實」,鞏固目標群體的情緒偏見。而身處謊言之中的美國人,真的不在意他說的那些大謊話了嗎?
後真相時代的富裕之國
21世紀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雖然帶來了更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務,但也使得每個人承擔更多的陌生人社交環境。我們被多元的價值、多角度的思考、邊界模糊的真相所困擾。
泛娛樂化產業的發展使得我們對熱點信息的態度多半是愉快地圍觀,甘願成為吃瓜觀眾;信息的快速扭轉使得我們的溝通情緒變得更隨意,產生隨大流的從眾心理。
此時,人們把某些迎合自己情緒的特定觀點當做事實,不知不覺地進入後真相時代。
金融、媒體、數字科技使得美國人獲取信息方式發生根本上的變化,更多平民更不願意深度思考了;再加上全球化經濟衝擊、氣候變化惡劣、不良活動等因素使得他們產生恐懼、憤怒。
在美國社會發展中,黑白之爭始終祛除不掉,社會演變成為了同膚色、同「道義」、同「理想」的人連接在一起,走向了聯盟。在網際網路上,這種情緒化的影響顯而易見,更多人喜歡站隊,支持一方觀點。
網際網路最開始的那幾年有句網絡諺語:「你不知道坐在對面聊天的是不是一隻猴子」。20幾年過去了,我們所處的社交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已經分辨不出對面聊天的是機器還是生物體了」,各類謠言在網上飄,當大多數人開始依靠網絡學習、購物的時候,往往會被一些缺少邏輯的信息誤導,陷入算法布局的世界。
正是在後真相時代的發展中,川普符號誕生了。可以說他就是一個善變、會激發情緒、大忽悠的符號,為了滿足不同人需求的符號。
在個人利益至上的美國現代社會,自由主義精神與受憲法保護的個人主義放大了人性自私的一面,使得美國人逃不了後真相時代的負面影響。人們逐漸對迎合自身情緒的謊言態度產生了變化,容易被情緒激勵,容易被「控制」,被演說「共鳴」,在川普環境裡,謠言可能被借用參與管理。
作為普通人,我們希望日子過的更舒服些,最討厭被別人騙,但是這個世界有教會你如何辨別謊言的技能,卻沒有一個人可以拍胸脯說我一輩子不說謊。無論是被謊言欺騙還是自己說謊,每個人生活中都逃不了謊言的危害,謊言陰暗的一面甚至可以奪取人的生命。川普的後真相時代正在腐蝕社會,疫情暴發與黑白活動都有謊言在作怪。從美國正在面對的問題中我們也應該看清後真相時代的現狀,辨別有用的信息,學習邏輯思維,在識破謊言的同時了解謊言誕生的過程。
從語言文字到情緒把控中認識謊言
①識別語言文字的「謊言」:無中生有
當在古人智慧中挖掘謊言的破壞力的時候,我驚奇的發現文字中謊言不僅僅是一個符號,還是一個臨界點。謊言可以使得一個詞可以從褒義走向貶義,一個人從智慧走向愚鈍,一個國家從高度文明走向衰落。
無中生有這個詞最早出自《道德經》第40章中,講的是老子的大道:「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表示了萬物相互依存、相互轉變的規律。然而在傳統文化傳承中,文字的理解容易陷入望文生義、去精取粗、去深去淺中。在《三十六計》中「無中生有」的意思進行了轉變,指本來沒有卻硬說有。再到了現如今,無中生有則形容憑空捏造、製造謊言、訛傳其義的貶義詞。
假如把這個詞演變的三個時代人物放在一個房間進行辯論,他們誰都會認為自己學習環境下與生存環境下的那個詞對應的意思是對的,各自在堅持自己理論的時候不會認可對方觀點。但從整體來看,這個詞只不過是在時代演變中約定俗成的結果,而最終留下當今的只不過是字面最粗俗的含義。
那麼我們能不能稱當今的「無中生有」相對老子「無中生有」本義是「說謊」的結果呢?我覺得應該把它看作一種「謊言」,因為它不斷在時代變遷中妥協其意義,脫離深度文化的探究,相對於這個詞最底層的思考就是脫離真相的,所以認定為「說謊」的過程。所以這裡的「謊言」是相對的,是用來尋找從思想中脫離追求「真相」的臨界點。
【總結】語言是由人類自身產生的,也是由人類撰寫傳承的。一個詞可能會為了傳播方便而演化,改變其義,但卻不能讓它失去最初的思想,所以我們需要在一些地方標記「說謊」,這個謊言是脫離了其深度的意義,還是望文生義的錯誤都需要記錄,只有存在了被標記的「謊言」臨界點,我們才不會在後真相時代那麼容易被謊言吞噬。
如果一個人不斷說謊,並刻意利用辯論掩蓋謊言的情況下。這個人會在一個臨界點上認定為徹底的愚蠢者,就如川普,一輩子賺錢被奉為上層社會的精英智慧者,但如今卻在謊言中失去智慧。
【擴展思考】我們有時候需要識別謊言才能看到真相,有時候通過看清真相才能跳過謊言,站在真相與謊言之間不停地識別會活得很累,如何才能順應自然,輕鬆愉悅呢?
《莊子·外篇·山木》講述的有用無用的道理告訴我們:看清楚真相與謊言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的規律,才是大用。
故事:莊子帶學生遊學見到伐木工人砍樹做棚子,莊子問:「這棵大樹為啥不砍」,工人回答:「沒有用」。因為沒有用處,所以不挨刀。這棵樹命好,可以活很久。
莊子下山在友人家投宿,又看童僕殺鵝。童僕請示主人:「兩隻鵝,一隻會叫,另外一隻不會叫,殺哪一個呢?」,主人回答:「殺不會叫的,留下會叫的看家。」因為有用,所以沒有挨刀。
經過兩件事,有人就問莊子:「有用無用,老師站哪一邊呢?」,莊子答:「一邊有用,一邊無用,兩邊都站不得,只好站中間了。從有用那邊看我是無用,從無用那邊看我是有用,站在中間也很累,要想活的快活,就得脫離有用無用的範疇,只有駕乘雙翼,一翼修道,一翼養德,隨風漂泊。」
小結:莊子的大用之道是不要隨意踏足一個觀點之中,而要在最底層的邏輯思維中尋求自然規律的變化,遵守邏輯思維的變化才不會太累,不會犯大錯。
②情緒也是有道可循:隨大流
人的態度可以主導情緒的變化,而情緒容易受到誘導也會助長謊言的力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的情緒是那浩瀚的海水,激起千層浪與狂風的的就是隨大流的從眾心理。
隨大流的現象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到一個城市尋找吃飯的地兒總是要看看哪一家飯店人多;走在路上如果有一個人看天空,我們不會在意,而超過3個以上的人抬頭看的時候,接下來會有40%人們就會跟隨前面的人一起看;還有中國式過馬路。
產生這種現象的內在邏輯:稱作信息級聯,前面的人決策影響後邊的人決策。而這種個體模仿他人的行為並不是盲目的,而是由有限的信息進行合理推論的結果。這些行為也可能是由於社會壓力導致的順從,但這些決策行為居然是與這件事情產生的信息沒有啥關聯,決策的人不會在意是真相還是謊言,這個過程都會誕生一種有規律的情緒運作。
我們生活中有一些信息是幫助他人在做決定的,而我們在進行一些決策的時候也在無意中追尋他人的決定。而社會的大環境中,我們並不是直接獲取別人的決策信息,而是在推測他人擁有的相關信息中得到的信息。但是在信息級聯現象的作用下,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決策取決於做這件事情前兩位留下的信息。這些都是由anderson和holt設計的群集實驗中得到的結論。
【總結】隨大流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隨意,而是由一些模型指導其運作。在個體思考中,我們去了解這些模型,能夠幫助我們有效避開不好的情緒隨大流。但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隨大流成為了營銷技巧,傳播利器。很多人深受其害,被情緒引導著,所以美國社會的自由發展與科技進步使得從眾心理更加普遍,美國人開始不在意謊言了。
【擴展思考】情緒會激發人的意志與行為,也能引導思考。賈平凹的小說總是充滿著農民複雜的情緒,從平民百姓的劣根性、懶惰、怯懦、虛偽、奸滑中引導讀者批判性的思考。語言的魅力亦如此,作用在憂患與焦慮的人內心。人人離不開憂鬱、痛苦的纏繞,面對難以脫離的困境,需要正確閱讀語言,得益於這些正確的作家。
好的語言是實用的,是有情緒、有思考的,魯迅先生的:「窗外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這裡表達的就是作者寂寞、苦悶的情緒,搭配了環境,渲染著讀者的內心。
小結:電影《妖貓傳》講幻術,卻是以虛講實,無論是那只會變化的貓還是劇中短時間開花結果的西瓜都揭示一個道理:我們把現實中無法理解的現象看成「幻術」的時候,其實自己已經中了「幻術」成為了吃瓜群眾。「幻術」是假的,情卻是真的,之所以中了「幻術」,因為我們自身逃脫不了謊言的世界,所以了解個人情緒的變化,才是破解謊言問題的秘鑰。
美麗的壞女人與長著驢耳朵的國王告訴我們謊言的懲罰很嚴重
童話故事裡說謊鼻子會變長,《三個老兵》裡面老兵們擁有可以召喚天下所有物品的神器,卻為了追求一個被稱作美麗的壞女人的公主被陷害,從而丟失了神器,那位公主之所以壞就是因為她會說謊,為了奪回物品,老兵們設計讓說謊公主的鼻子變長了,甚至長了幾千公裡可以訪問其它國家。
另一個故事《國王長著驢耳朵》的國王喜歡聽好話,這裡的好話也是謊言。只要聽謊言,他的耳朵就會不停地生長,後來理髮的時候被理髮師發現,國王威脅理髮師不要說出去。可是陰差陽錯,理髮師在樹洞發洩:「國王長著驢耳朵」,但這句話注入了木頭裡,有人用這棵樹製作的笛子,話語又被重現了。國王發現後要處死這位「謊言」者,最終理髮師只能用另外一個謊言掩蓋「罪行」:「國王的耳朵越長代表他越重視民間疾苦,願意聽取大家的意見。」
簡單的童話故事所講述說謊與聽謊話帶來的毀容與丟失面子的困擾,對於擁有成就與威望的權貴來講:這種懲罰是比死去還難受的。
現實中,我們的說謊與聽取謊言會不會一定受到懲罰呢?答案是:會的。
就如此篇文章所講:
謊言會誕生臨界點,使得一個人從智慧走向愚蠢;
謊言會令人丟失輕鬆愉快、喪失對思維的深度挖掘,使得一個人思想變得粗淺;
謊言會把人變成一個任人擺布的木偶,沉溺在吃瓜的「幻術」中,丟失信任與尊嚴;
所以,面對雄辯勝於事實的川普,美國人是無法識別謊言,而並不是不在意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