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老年人聚眾跳廣場舞,就怕老年人瘋狂買保健品。有些老年人甚至拿出了幾十年的存款買了一堆沒有用的藥丸。
我們對市面上的保健品防不勝防,與老年人勸說、講理,甚至爭吵,都沒能阻止他們。拋開老年人缺乏正確的知識和銷售人員的技巧,還有一個情感訴求的原因——買保健品是一種安慰。
新聞報導過一位老人,「他比我的親兒子對我還要好啊!」「有他陪我,騙就騙了吧」……在事實面前,真相對他們已經不重要了,他們需要情感寄託。我們自認為盡了孝,保證父母吃飽穿暖,可是否做到了順?
順更多的是陪伴與關懷。有多久沒有陪陪自己的父母了?又有多久沒有給他們打過電話了?年老的父母需要陪伴與關懷,這是他們的情感訴求。這本應該是子女的責任,卻讓其他人鑽了空子。因為有了情感缺口,所以才有一些「甘願上當」也不在意真相的老年人。
在這裡我要引出一個概念——「後真相」。牛津字典2016年度詞就是後真相,它將其定義為「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
正如當代政治理論家、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政府與國際關係系教授約翰·基恩(John Keane)所指出:全球社會已經陷入了後真相時代。
真相就像萬花筒,換個角度就會呈現截然不同的面貌。那麼面對這麼多面的真相,我們更傾向於哪一種呢?我們肯定會選擇符合我們情感訴求和個人信念的真相。
在這個時代,人們不再堅持真相,只願意相信那些滿足他們情感訴求和個人信念的事物。
但是,我們的情感和信念不像客觀事實那樣無法更改,它們是多變的。一些不良的企業家、政客、媒體人、營銷人員洞察到了這一點,營造了一個個需求幻想來獲取利益。
在這個後真相時代中,我們可以堅持自己的情感和信念,但為了避免掉進「有心人」給我們挖的真相陷阱中,我們也必須了解一些誤導性真相的套路,拒絕任由「有心人」的擺布。
全球知名商業資訊專家赫克託·麥克唐納在其著作《後真相時代》中就為我們揭開了各種誤導性真相。這本書通過列舉大量案例來為我們揭露政客、營銷人員、新聞工作者、活動家甚至政府官員用真相誤導我們的途徑。其中就包括我們熟知的高露潔牙膏、英國脫歐、美國總統大選及美國總統柯林頓的桃色新聞事件。
閱讀全書你會發現,作者並不是跟我們強調真相的重要性,他深知個人情感和信念對一個人的影響力,所以他更多的是傳達一種選擇、宣傳和接受合適真相的重要性。
各行各業有經驗的溝通者會通過片面的事實、數字、故事、背景、吸引力和道德呈現某種世界觀,從而影響現實。
我們的世界觀會改變,但是如何走向,最好還是由我們自己掌舵。
01 主觀真相的多變性
道德、吸引力和財務價值影響我們的主觀真相,而主觀真相是我們情感和信念表達的重要依據,所以道德、吸引力和財務價值的改變牽動著我們的情感和信念。
現在,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鑽石戒指是婚姻承諾的標誌,但是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人們認為鑽石只是閃亮的石頭,沒有實際需求。人們更喜歡用黃金或者珠寶作婚戒,鑽石戒指直到現代才流行起來。
自從在南非發現了大量的鑽石之後,鑽石就不再是稀缺品了,也因此減少了它對人們的吸引力。
我們都知道,一件商品的價值不能僅僅基於生產工作,它取決於我們共同認可的價值,即我們的主觀估值。當一件商品出現供大於求時,我們的主觀估值就降低了,也就不願意花錢買它了。
為了營造出鑽石稀缺的現象,戴比爾公司壟斷了南非的其他所有鑽石開採業務,限制了鑽石供給,但是也積壓了大量的鑽石。
如何在不毀掉表面稀缺價值的情況下擺脫這些鑽石庫存並且獲利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人們心甘情願地購買這些鑽石。
這時候故事就登場了。故事營造出的場景極易牽動我們的情感。
戴比爾公司與紐約艾耶父子廣告公司合作,創造出了影響至今的鑽石市場:一個以訂婚戒指為中心的市場。
他們通過雜誌故事、廣告植入和全彩廣告在大鑽戒和真愛之間打造了一種不可磨滅的聯繫,營造出了「鑽石戒指代表真愛」的幻想。甚至推出了「鑽石恆久遠」的廣告,靈敏地捕捉到了相戀男女對真愛和永恆的期待,讓他們將自己的激情和情感寄託到鑽石戒指上,賦予鑽石神聖的意義。
正如出版人張立憲所說:如果買書的人把書都看完了再買,出版社就都破產了。所以,正是故事營造出來的這種幻想激發了我們的消費動力。
後來隨著西方文化的入侵,鑽石婚戒的真愛意義也捕獲了我們中國人的心。至此,我們堅信一顆閃閃發光的鑽石戒指是真愛不可或缺的證明。
這場大獲全勝的鑽石銷售之路,徹底地扭轉了我們的主觀真相,改變了我們對鑽石的認知。它借用一個個故事、場景,營造出了一種「鑽石代表真愛」的幻想,這種幻想滿足了我們對真愛的嚮往和珍惜。鑽石純淨而美好,就是我們對真愛的情感訴求。
02 片面真相的多面性
我們大多數陳述是真實的,但它們並沒有傳達完整的真相。
導致真相不完整的因素有:事物的複雜性、歷史、背景、數字和故事。
有研究表明,白芸豆提取物含有α-澱粉酶抑制劑(以下簡稱:α-AI),這種物質可以通過對澱粉酶的抑制作用減少身體對碳水的吸收,從而發揮減肥效應,並且健康不傷身。
該發現一經面世,立即激起千層浪,受到減肥人士、愛美人士的追捧,商家們也充分利用了商機,紛紛打著「澱粉阻斷劑」「碳水殺手」推出產品。
下面是我從網上截圖的α-AI的產品文案,「高純度」「阻斷66%碳水化合物」「強勢阻擊碳水」這些字符一出,廣大消費者就已經蠢蠢欲動,紛紛開始傾囊購入。
我也是個愛美的女孩子,但是作為一名嚴謹的理科女,我對這些文案表示懷疑。查閱知網上的論文資料後,可以說文案列出的是事實,但是,並不是全部真相。商家們只是強調了部分真相,而那部分被掩蓋的真相就能讓白芸豆提取物阻斷碳水的功效大打折扣。
首先,提取α-AI的工藝十分複雜,獲取高純度α-AI的技術還不成熟。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α-AI很容易失去活性,處理時間、PH值、溫度等因素都會影響α-AI的活性。尤其是在胃酸的作用下,α-AI的活性更是大打折扣,最後起的作用相當小。想要起到像文案說的「阻斷66%碳水化合物」效果,估計一瓶灌下去都不見得有用。
實驗結果是真相,文案說的也是真相,但是不完整的真相呈現的是與事實截然不同的面貌。
在這個以瘦為美的時代,我們因為想要獲得好身材而焦慮。不少人正是利用了我們的焦慮,用片面真相滿足我們的情感訴求,導致我們誤解了真相。
但是,可悲的是,不少人即使知道「效果」不好,卻還是選擇「上當」。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商品更像是一種安慰劑,我們甘願沉浸在「總會有點效果的」「總會瘦一點的」的幻想中,緩解著我們的焦慮。所以這時候,真相已經不重要,緩解焦慮、情感訴求才是當務之急。
03 人造真相的可怕性
我們將想像出來的真實事物稱為社會建構,它們是國家、法律、公司、社會團體,也是符號、標誌、建築,甚至是階級制度和歧視。
歷史告訴我們,複雜的人類社會時時刻刻都存在著建構出來的階級和歧視。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講道:「階級有其重要功能。有了階級之後,陌生人不用浪費時間和精力真正了解彼此,也能知道該如何對待對方。」
然而,不少人利用想像建構出來的階級制度,歪曲了事實,抹黑了真相,傷害了一個又一個的群體。其中,深受其害的就是黑人。
從16世紀到18世紀,歐洲徵服者引進數百萬名非洲奴隸到美洲做礦奴或農奴,開啟了非洲人民悲慘的奴役歷史。
資本家們利用種族制度來掩蓋其背後的經濟利益,編造出了「黑人天生不如白人聰明」「黑人就是汙染源」等虛構故事。這些故事影響了美洲文化,使美洲人民堅信種族差異是導致黑人被奴役的信念。
1865年美國廢除奴役制度,雖然黑人重獲了自由,卻依舊徘徊在社會底層,無法衝破階級。
人們在事實面前依舊選擇堅持自己的心中的感受和信念,這就是人造真相的可怕性。
比起事實真相,美國白人還是堅持種族之罪,堅決抵制黑人,拒絕黑人到白人餐廳用餐,拒絕黑人小孩到白人學校上學,拒絕給黑人好的工作……
這其實也是一種認知失調的體現,尤其涉及到信念時極為明顯。
當真相跟我們心中的情感和信念相左時,我們會感到不舒適,甚至覺得傷自尊,我們傾向於用各種牽強的理由去掩蓋、粉飾自己的認知。所以這時候真相或事實已經不重要了,符合我們情感和信念才最重要。
後來美國爆發了黑人民權運動,最終通過立法取消了種族。雖然現在黑人的生存環境改善了許多,但仍舊有人堅持種族之罪。
奴隸制度的罪魁禍首是不受限制的市場力量,是一種社會制度的罪,而不是種族的罪。只是在美國,在一個歷史階段,它恰與種族相連。
在這個時代,人們不再執著於真相,我們更願意相信那些符合我們情感訴求和信念的事物。
我們的情感和信念不是客觀事實,它們容易受到主觀真相、片面真相、人造真相及未知真相的影響,甚至遭到利用。如何獲得破解「真相」的方法,《後真相時代》值得一看。
身處在這個社會中,我們有太多的情感需要釋放,所以我們更願意選擇讓自己舒服的真相。在充滿欺騙套路的外界環境中,我們應該審視自己真正的情感和信念,識別「真相」路徑,理性地選擇符合我們需求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