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後真相就是真相和邏輯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被忽視,而情感煽動主導輿論的情形。」
2.安第斯困境:在這個缺少合適背景的故事中,一組片面事實和受到誤解的數字被編織在一起,改變了人們對某種事物的喜好和食用它的道德意義。各行各業有經驗的溝通者會通過片面的事實、數字、故事、背景、吸引力和道德呈現某種世界觀,從而影響現實。
3.「人們會選擇有利於自己的真相即競爭性真相,而這些競爭性真相往往會影響初次接觸某種事物的人的思維模式。我們都在通過不同視角看待世界,這些事叫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我們聽到的和讀到的不同真相塑造成的,其他人經常會有意或無意地引導我們看到真相的某些方面或某些解釋。」——《後真相時代》
這本書寫得很好,推薦大家去看一下。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輿論」的來源,以及片面的真相、被人為打造的真相等等。一直以來,都覺得輿論極為可怕,它被某些想要達到自己目的的人操控,極盡所能挑撥公眾的情緒,肆意妄為地運用公眾的力量,達到自己或吸引眼球、或追求金錢、或僅僅發洩情緒的目的。
網絡,給了這些人最大的便利,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一些混淆視聽的爆炸新聞,一些被隱藏關鍵信息的數據,都在刻意引導讀者的思維。不否認有些新聞的出發點是正確的,但更多的卻是追逐新聞熱點,刻意製造反面觀點,引起爭論,以達到吸引更多人關注的目的。在信息爆炸的大環境下,我們需要做的,是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要接觸事情發展的第一手材料,辨別信息真假,逐漸還原事情的真相,在此過程會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
一個事件會有多種真相嗎?我一直以為不會,但是事實上卻是「會」。我們所認為的真相,可能恰好是別人眼中的反面。每個人的出生家庭、教育環境、生活經歷等等都不相同,人們在接觸事情的第一瞬間會下意識地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真相,就像是小時候為了逃避懲罰,會下意識地選擇掩蓋事情真相而撒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在通過不同的視角看待世界,所以某種程度上,「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在理論是悖論,永遠都不會達到。
所以真相是不同的。但是它又被人所改造,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隱藏、扭曲或是刻意引導讀者思考的方向。最大的虛偽,就是你所看到的都是真相,卻被隱瞞了背景、歷史、定義、數字等等這些看似不重要,卻無比關鍵的信息。
要學會思考,有自己的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