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真相」一詞真正進入公眾視野得益於英國脫歐和川普當選。
在英國,儘管「英國每年向歐盟支付3.5億英鎊」的說法被大量事實證偽,但它仍舊被作為宣傳的口號,吸引了大量投票。在美國,人們頻繁地用這個詞彙表達川普「推特舌戰」和「爆冷當選」的潛在關聯。
而後,《經濟學人》對「後真相」一詞進行了解讀:真相沒有被篡改,也沒有被質疑,只是變得次要了。
「後真相」時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資訊時代對媒體和公眾發起了挑戰。拿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辛巴燕窩事件為例,在被舉報所售燕窩產品造假後,辛巴發表聲明承認帶貨的燕窩產品實為一款燕窩風味飲品,不應當作燕窩製品進行推廣,同時決定先行賠付6000萬,維護消費者權益。另一方面,舉報者持續推動,呼籲法律層面給予辛巴更嚴厲的處罰甚至追究刑責,自媒體也步步緊逼,發表了《辛巴案或面臨15年徒刑,相關股份跌停》的文章,大有代替監管提前執法、輿論審判的味道。
這樣鋪天蓋地的輿論徵伐,讓人不禁想起2018年,臉書涉嫌操縱美國大選的醜聞,這起公共事件從某種程度上昭示了「後真相」概念的本意:在大數據時代,信息的收集與釋放無孔不入,我們每個人都是「透明人」,情緒可以被操控,選擇也可以被影響。
顯然,在後真相時代,基於辛巴平日高調的做事風格,張狂的個性,以及燕窩事件中「犯錯」的事實,對比「行政立案與刑事立案的區別」、「主播責任與品牌責任的釐清」,網民更傾向於選擇「辛巴判刑15年」等他們更容易接受的信息,並將其當做「真相」。而事實上,根據公開信息,我們不難發現,該局確實已介入調查,但屬行政調查,與刑事立案程序分屬不同的法律範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同樣因為直播帶貨踩雷的還有成名已久的羅永浩。在被王海質疑「漱口水」虛假宣傳、蘭蔻唇膏「造假」後,昨天,「交個朋友」突然發布公告,承認直播間所售羊毛衫為假貨,將為2萬消費者假一賠三處理。在公告中,羅永浩與辛巴一樣採取了先行退一賠三的賠付政策,並稱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一個是「輕信」品牌方的產品說明,誇大燕窩含量;一個「輕信」品牌方的資質,將普通針織衫當做羊毛衫售賣。與辛巴虛假宣傳不同,羅永浩的「皮爾卡丹」涉嫌偽造文書,已被證實為假冒偽劣產品,事態要更加嚴重。
然而公眾對於同樣的解決方案,卻表現除了截然相反的態度。同樣是退一賠三,輿論對辛巴的態度是「又一次的欺騙」、理應「退一賠十」、「十五年有期徒刑」。而對於羅永浩,我們則頻頻聽到「主動賠付有擔當」、「不給打假人碰瓷機會」、「有理有據及時應對」等正面聲音。甚至,已經出現「同樣都是涉嫌直播售假,辛巴慘被罵,羅永浩全網誇」的自媒體定調言論。
同樣的時間、同樣的行業發生的同類事件,輿論走勢卻天差地別。而這種真相和邏輯被忽視,情緒主導輿論的情形正是「後真相時代」的典型特性。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No.11(2020)》顯示,以微信、抖音為代表的社交媒體逐漸取代傳統媒體成為人們最重要的新聞信息來源。然而輿論是把雙刃劍,且不談媒體從業者自身對熱點新聞的過度追逐,一些移動新媒體的算法,更是明確了平臺對於用戶是迎合而不是均衡地提供信息。
這樣必然導致信息的馬太效應,以該事件為例,羅永浩一度是知名企業家,科技粉心中的「理想主義者」,群眾基礎良好,而公眾對於羅永浩的固有認知,推動了相關信息的正反饋,這些正反饋不斷進入信息流推送的良性的循環;而在王海等領銜下,辛巴的流量信息越是毒化,用戶的反饋也進入惡性循環。長此以往,用戶的視野必然會變得更加封閉狹窄。激烈的情緒、爭相的表達和宣洩交織在一起,不斷動搖著現代社會的信任根基。
輿情需要疏導,而法律需要普及,制謠傳謠的行為,也將自身陷入危險境地,公眾在「後真相時代」自處時,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通過對內容的觀察、對渠道的判別,對情緒的控制,避開信息傳播中的陷阱,「讓子彈多飛一會兒」,多方佐證後,真相遲早會浮現。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