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末期,美國魚類進口商李·蘭茨在智利見到一種怪模怪樣的魚:它長著突出的眼睛,碩大的嘴巴和一口鋒利的牙齒。當地漁民對這種魚不太感冒,因為它富含油脂,吃起來口感比較平淡。
這種魚的學名叫做巴塔哥尼亞齒魚,蘭茨出於好奇,買來這種魚做成炸魚,他意外地發現魚肉的口感很對美國人的口味,而它平淡無味的缺點又可以通過添加各種調味料來彌補,所以在美國應該有不錯的市場前景。
不過,如果用巴塔哥尼亞齒魚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點唬人,不太像一種可食用魚類。於是聰明的商人就給它起了一個洋氣的新名字:智利海鱸。改頭換面後的巴塔哥尼亞齒魚進入美國後,很快受到追捧,成為各大時尚餐館中的當紅菜品。
巴塔哥尼亞齒魚、智利海鱸,本質上是同一種生物,但改了名字之後,它的身價就翻了數倍不止。這一現象的背後,是商人利用名字變更以影響消費者認知。
如果用英國知名商業諮詢專家赫克託·麥克唐納的話來說,巴塔哥尼亞齒魚、智利海鱸是對同一事物的不同描述,屬於競爭性真相,而商人的做法則是「操縱真相」的策略之一。
赫克託·麥克唐納所著的《後真相時代》一書,系統探討了關於「真相」的三大問題:何為「真相」?真相是如何被人為操控和扭曲的?身處後真相時代,我們應當如何正確應對?他通過對4大類競爭性真相的深度解析,教我們揭開後真相時代5種「致幻術」的面紗,從而保持獨立思考和清醒的頭腦。
01 真相不止有一個:紛繁複雜的「真相世界」
從定義到特點,從傳播鏈條到參與者,「真相世界」構成了一個紛繁複雜的體系。
首先,從概念角度來說,「真相」是一個含義廣泛的詞彙。
根據赫克託·麥克唐納所給出的定義,真相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第一層是所謂的「事實性真相」。在日本動畫《名偵探柯南》中,有一句著名的臺詞:真相只有一個。每一樁案件的結尾,都以真兇被抓到告終,這本身就是一種事實性真相。
第二層真相則是「被我們當做真相」的內容,我們還會據此作出相應的決策和行動。這一部分的真相包括了主觀判斷、對未來的預測,以及信仰等內容,所以涵蓋的內容更加豐富。
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竹林中》,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小說的基本情節是武士橫死、他的妻子遭受凌辱。然而發現屍體的樵夫、嫌疑人大盜多襄丸、老嫗、行腳僧、捕快、武士之妻真砂、武士之魂魄,七個人卻給出了七種互有矛盾的說法。武士說自己是自殺而死,而真砂和多襄丸又把殺死武士的罪責攬到自己頭上。
後來這篇小說與《羅生門》結合,被著名導演黑澤明改編成電影《羅生門》,而「羅生門」一詞也成為人們按照對己有利方式闡釋,最終導致事實性真相變得愈加撲朔迷離。
其次,「真相世界」複雜性的另一面在於,事實性真相本身是一個多面體,我們無法掌握全部的真相。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簡化」和「篩選」成為必然選擇。特別是在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領域,如醫藥和電子行業。
在我們所看到的電子產品說明書上,往往羅列出了內存與顯卡、主要部件、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內容。但這個產品本身卻遠遠不止這些內容,它的零部件可能有幾千個,軟體的運作流程也令普通人望而卻步。
這些真相客觀存在,但它對我們的使用過程沒有太大影響,所以我們就自然而然地選擇了篩選掉部分真相。
再者,從真相的傳播者角度來說,三類人群讓「真相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
這三類人群分別是倡導者、誤傳者和誤導者。
倡導者和誤導者是傳播鏈條的源頭,他們多以真相的某一個側面為陳述對象,但所抱持的目標不同:前者是為了實現建設性目標,後者則常常讓人產生與現實相悖的印象,誤傳者則是讓這些信息不斷擴大傳播半徑的人群。
02 後真相泛濫的時代:4種競爭性真相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真相世界的複雜性被無限擴大,進入「後真相」泛濫的時代。所謂「後真相」,是指「真相和邏輯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被忽視,而情感煽動主導輿論的情形。」一些學者也將「後真相」稱為「另類真相」。
在我們的身邊,有無數「後真相」的影子。各種自媒體上,頗具情緒煽動力的10萬+爆款層出不窮,但它所展示的「真相」往往只是真實陳述的一個小小側面。各種八卦傳聞裡,「情節數次反轉」已經成為常態,當事人、朋友、證人各執一詞,讓吃瓜群眾看得眼花繚亂。
後真相時代似乎製造出一種「幻境」,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看到的是真相,但事實上,這只是別人精挑細選、並且巧妙策划過的「競爭性真相」。
根據赫克託·麥克唐納的觀點,有4種常見的競爭性真相,它們分別是:片面真相、主觀真相、人造真相、未知真相。其中:
片面真相是溝通者「挑選」符合自己心意和目標的真相。歷史事實、背景框架、統計數字和故事,都是可以「被選擇」和「被改造」的。
持續上千年的巴以衝突,導致了無數人員和財產損失,它發生的根源之一就在於雙方對領土歸屬權的理解思路不同,這種「背景框架錯位」造成了溝通困局。
主觀真相是可以根據主觀因素「改變」的真相。在不同的社會語境之下,人們的道德倫理觀念有差異,對於同一事物的接受度也會有所不同。
市場營銷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設定價格錨、改變名稱和產品故事,增加產品的吸引力等方式,提高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效用價值,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
人造真相的核心則在於「人為闡釋與建構」,將真相包裹成不同的樣貌。人們通過巧妙地改變某一表述的內涵和外延,令其符合自己的利益訴求。
在許多廣告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天然」「科學證明」「專家推薦」等字樣,但這些聽起來說服力十足的詞語,實際上具有非常大的彈性解釋空間。
未知真相是關於未來的預測和判斷。利用預測和信仰兩大工具,人們可以成功地阻止或者促使某些事件的發生,因為預測會導致相應的行動,最終使得預測變成現實。
在股市處於上行周期時,人們預測股價會進一步上漲,於是大量買入,指數就會被推向新高,直到某一個臨界點才會終止。信仰的力量同樣不容小覷,它提供的一套權威理論體系,實際上也在影響人們的行為決策。
03 撥開後真相時代的迷霧:真相操縱者的5種「致幻術」
四種競爭性真相的存在,使得我們身處「後真相」的迷霧之中,無法觸碰到真相本身。兵法中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要想打破後真相時代的困局,我們可以從了解競爭性真相的操縱策略入手。
《後真相時代》一書中,從歷史、背景、數字、名字、吸引力、財務價值、信仰等多個維度切入,總結了35種真相操縱策略。在這裡,我們將介紹5種常見的真相「致幻術」。
第一招:「忽略術」:只呈現部分真實
在複雜的信息社會中,我們會下意識地忽略對我們用處不大的信息,以減輕大腦的處理負荷。但對於「真相操縱者」來說,他們會巧妙地利用這一點做文章,將真相的重要部分屏蔽掉,只呈現他們希望我們看到的內容。
英國皇家園林邱園因為資金短缺,在申請增加政府補助,在申請材料中,它會著重強調自己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貢獻,以增加審核通過的概率。反之,如果它想要吸引更多遊客時,在宣傳冊上就會更多講述自己悠久的歷史,與幾任國王、王后等的淵源等。
第二招:「製造因果假象」:相關≠因果
在計量經濟學領域,有一條重要的法則:兩個變量之間存在相關關係,不一定意味著兩者是因果關係。這一法則在現實生活中同樣適用。
一些真相操縱者則會通過邏輯順序的調整,「欺騙」我們的眼睛和大腦,誤將相關關係當成了因果關係,從而做出錯誤的決策。
在2007年美國總統競選中,共和黨的提名人朱利安尼原本票數領先,但他的幾位盟友分別被指控有販毒、賣淫和稅務欺詐嫌疑。在當時的媒體報導中,朱利安尼的頭像與碩大的「古柯鹼、腐敗、娼妓」字樣聯繫在一起。雖然朱利安尼本人並沒有做這些事情,但這種報導方式卻導致許多人對其人品和競選資質產生質疑,進而在競選中受到重創。
第三招:「數字的魔法」:數字有時會騙人
「數字」是用來解釋現實世界最有力的方式之一,但數字同樣會「騙人」。
絕對數據與相對數據、不同的統計指標、圖表的坐標確定、群體的選擇等,都會影響我們對同一事物的判斷。
每年上市公司公布年報和季報時,員工薪酬總是最吸引人眼球的一個項目。從前幾年的金融行業,到這幾年的網際網路行業,「人均高薪」總是會引發熱議。2019年第一季度騰訊就以人均月薪7萬的數據,讓無數人豔羨不已。
如果仔細分析這個「人均薪酬」,我們會發現,這個數據的得出使用了平均數,即用總薪酬除以總員工數。而員工中薪酬最高的有3億元之多,因此很多員工其實是「被平均」了。
第四招:「主觀附加值」:為人設和故事買單
當我們購買某一個商品時,所付出的價格中除了物品本身的價值之外,還常常為它所附加的「故事」和「人設」等主觀因素。商家也正是利用這一點,讓自己的商品具有了高溢價。
同樣是碳元素組成的礦石,鑽石和石墨的價格差了上萬倍,其原因之一在於兩者用途不同,但更重要的是鑽石行業的壟斷者戴比爾斯公司是一個「故事營銷」的高手。
從20世紀中葉開始,戴比爾斯先是控制了全球鑽石原石供給端,提高其稀缺性。然後再利用廣告宣傳,讓鑽石與「永恆的愛情」畫上等號,改變人們對於鑽石價值的主觀認知,最終打造出一個價值萬億的龐大產業。
第五招:「重新定義術」:概念的灰色地帶
在競爭性真相的世界中,事件和詞彙往往是有「彈性」的。「重新定義術」讓它們不再非黑即白,因為如何使用和解讀,取決於人們希望達到怎樣的傳播效果。
二戰時期,英軍在敦刻爾克遭遇潰敗,在時任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堅持下,英國人集結了來自軍方和民間的船隻前往敦刻爾克,最終成功撤退21.5萬名英軍。因為戰事失利不得不撤離戰場,可以說是英國歷史上的「至暗時刻」。
在英國國內,敦刻爾克大撤退卻被賦予了不一樣的含義。它是英國人在最艱難的條件下團結一心的象徵,也為英國保存了有生力量,其「成功」的意味要遠遠超過「失敗」。
從智利海鱸到戴比爾斯鑽石,從羅生門到敦刻爾克大撤退,在複雜的真相世界中,我們不僅要會聽、會看,也要學習正確的思維方式,把自己從無數被操縱、被篡改的真相中解脫出來,獲得更加清晰可信的真相畫卷。這一過程本身,也是獨立思考的要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