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時代,用簡單的加法進行財富的積累、保值和增值已經略顯緩慢。對於大多數想真正實現財務自由的投資者而言,利用複利的威力進行造富已經成為最值得期待的事。
雖然大多數人對「複利」二字耳熟能詳,但對其威力卻知之甚少。所謂的複利,其計算方法是對本金及其產生的利息一併計算,也就是利上有利、達到財富的滾雪球效應。時至今日,大部分人對於財富只是用簡單的加法進行緩慢增值,無法用複利的槓桿讓財富高速增長,造成了投資的困惑。而22年的投資經驗告訴我,「只有利用複利的威力,才能真正實現財務自由。」
複利具有強大的威力
關於複利的威力,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很能說明其強大的能量。傳說西塔發明了西洋棋而使國王十分高興,他決定要重賞西塔,西塔說:「我不要你的重賞,陛下,只要你在我的棋盤上賞一些麥子就行了。在棋盤的第1個格子裡放1粒,在第2個格子裡放2粒,在第3個格子裡放4粒,在第4個格子裡放8粒,依此類推,以後每一個格子裡放的麥粒數都是前一個格子裡放的麥粒數的2倍,直到放滿第64個格子就行了」。國王覺得很容易就可以滿足他的要求,於是就同意了。但很快國王就發現,即使將國庫所有的糧食都給他,也不夠百分之一。因為即使一粒麥子只有一克重,也需要數十萬億噸的麥子才夠。儘管從表面上看,他的起點十分低,從一粒麥子開始,但是經過多次乘方,形成了龐大的數字。
在金融學上,也有一組數據說明了複利的威力。如果一個人在20歲以1萬美元開始投資,如果可以保證每一年的符合增長率是35%,等到他70歲時,就可以擁有328億美元的資產!這就是複利的效果,極其震撼。
也正因為複利的強大威力,不少名人對其讚譽有加。愛因斯坦認為:「複利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是宇宙最強大的力量﹑堪稱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其威力甚至超過原子彈,」富蘭克林也說:「複利這塊神奇的石頭,能夠把鉛變成金子。」可見,複利的威力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相比之下,如果不知複利的妙用,其財富管理的結果將天壤之別。就如前不久媒體所報導的,一位老人在50多年前存進銀行的40多元人民幣,如今去取這筆存款時,最高面值只有100元,而且還無法取出這筆錢。試想,在通貨膨脹的高壓下,現在100元的購買力只相當於50年前的1元!而如果把這40元進行投資,以每年30%的複利增長,現在它將增值到1919萬元。
這就揭示了投資界普遍認同的一個事實:以相同的資金起家、貧富差距產生馬太效應的秘密在於是否利用複利的槓桿。這點,在二級市場中尤為明顯。縱觀世界上以投資發家的最頂尖富人,其真正的成功都是複利所致,這也是我一直向人們強調複利的原因。
用複利保持長期贏利
歷史數據證明,在股市裡長期穩定的贏利是非常難的,一年做到超過20.7%收益的人很多,但長周期的實現這樣收益的人卻屈指可數。而要做到這點,需要長期持有優質的股票。以投資大師巴菲特為例,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在於運用複利的槓桿進行長期的價值投資。在1964年,巴菲特成為伯克希爾的控股股東,當時伯克希爾股價是16美元。到1970年末伯克希爾的股價是41美元,而現在股價已經超過了22萬美元。
也就是說,從1964年的7美元開始計算,到1970年除去本金,在隨後5年的時間裡複合增長率為20.7%。而從1974年到2014年這50年時間20.7%的複合增長率計算,巴菲特目前的收益是218646美元!這就是用複利的槓桿造富的「奇蹟」。
巴菲特的投資成功告訴我們:只有堅持長期持有優質的股票,複利的威力才能發揮出來。假如他活到100歲,並且一直管理著伯克希爾公司,伯克希爾的贏利也延續前面50年的20.7%複合增長水平,那麼在剩下的16年裡伯克希爾股價將從目前的205635美元就可以上漲到3967028美元。(假設16美元能夠在100年時間裡維持20.7%的複合增長將達到2370538370美元的天文數字,這可是23.7億美元。)複利才能實現最大化的造富功能。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1974年沃爾瑪最低價格按復權後計算為0.015美元,在26年後即1999年12月31日,上漲到70.25美元。沃爾瑪在這6333個交易日裡,只有3454天是在上漲,卻有2879天是下跌的,但這並未影響沃爾瑪實現最大漲幅達4628倍上漲(長線大牛股卻有45.46%的時間裡股價處於調整,這真是不仔細計算不會想到的數據。)但是,在4628倍大幅上漲的背後,按26年計算,每年平均漲幅為38.35%。
正因為知道複利的神奇效應,在為高淨值客戶進行投資理財時,我鼓勵他們進行長期的價值投資,只有這樣,創贏投資才能達成這樣的願景:「如果100萬每年掙30%的複利,10年資金將增值到1379萬,50年資金將增值到4979億。我們將運用複利的威力和安全邊際原則,做到每次都贏利,使我們的客戶10年20年之後都成為億萬富翁。」
崔 軍 - 上海寶銀創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具有證券從業經驗22年,操盤的多支基金獲得絕對正收益,多次獲得私募冠軍榮譽稱號。
文 / 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