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為什麼這樣說,我想是:複利最終產生的結果違反了人類直覺。我們擅長線性預測,因為這是確定性的。
坐標軸上,
這是直線函數,不管a和b是什麼值,y和x的關係,其方向和趨勢,是直線的,簡單明了。
而複利,在數學上,是指數函數。y和x的對應關係,不同的a、b值下,肉眼就不好判斷了。
青蛙和浮萍
在一片池塘裡住著一群青蛙。起初,它們生活得很滋潤,沒有什麼敵人。但是好景不長,某一天,在池塘的一個角落生長出浮萍,這種浮萍的生長速度每天都會成倍增長。如果浮萍霸佔了整個池塘,青蛙將無法生存下去。
青蛙是能夠消滅浮萍的,但需要10天的時間。如果不足10天,後面不管怎麼努力,最後整個池塘將被浮萍覆蓋。另外,在這10天內,浮萍仍然成倍增長。已知浮萍布滿整個池塘需要50天。
那麼,現在請問:
什麼時候浮萍會覆蓋池塘的一半?
青蛙最晚哪一天就要處理浮萍?這一天浮萍的覆蓋面積佔池塘面積百分之幾?
第一個問題,乍一看,你可能會覺得第25天,再一想,會覺得不太對勁。可如果你沒有指數的概念,恐怕很難想到,正確的答案是第49天。
是的,在最後一天浮萍完全覆蓋整個池塘之前,在倒數的第二天,僅僅是覆蓋了整個池塘的一半!
第二個問題,青蛙最晚的自救時間是第40天,這個不難理解。關鍵是,這一天,浮萍覆蓋了池塘多大面積呢?我們從最後一天開始倒推。第50天,覆蓋100%;第49天,覆蓋50%,即1/2;第48天,覆蓋25%,即1/4,也就是1/2的平方,指數表示為
以此類推,第40天,覆蓋為1/2的10次方
這個值,約等於0.00098,只有0.098%,千分之一都不到!!!
想像一下,你就是那隻青蛙,浮萍擴張到第40天的時候,你還在池塘優哉遊哉的玩耍,此時浮萍僅僅覆蓋了不到千分之一,目力所及,看都看不到浮萍在哪。但這一天,已經是你的deadline了,這天再不處理浮萍,10天後你將被吞沒。
複利
投資理財的人,喜歡講複利,即俗話說的利滾利。再次回到指數函數:
y的值,由3個變量決定,x、a和b。y表示最終資產,x表示原始投入,a是年化利率,b是投資年限。我們對比不同的x、a和b時,y值的變化。
本金投入1W,年化分別為5%、10%、15%。前5年,本息三者的差別不大;到第15年,三者比例也只是1:2:4;到第30年,差距進一步拉大,比例為1:4:15。
猜猜到第50年,會怎麼樣?
到第50年,本息最後分別是11.4W、117W、1083W,三者比例為1:10:95。複利的威力在每次的增長和時間維度的結合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但如果不去計算,靠直覺是很難覺察到這一結果的。
比爾蓋茨說,大多數人都會高估自己在一年內所能做的事情,卻低估自己十年內所能做的事情。從複利的角度去看,實在是再正確不過了。
很多時候,我們想通過努力讓生活和工作變得更好,但內心非常急躁,恨不得今天做明天就出成果。然後一段時間,發現也沒什麼大改變,就慢慢放棄。但有人就偏偏硬咬著牙努力,一年兩年三年,最後當初一起努力的兩個人,差距就拉得非常明顯。
這種例子到處都是,健身、學習、工作,一開始大家都差不多,時間一長,孰優孰劣一目了然。造成差異的,本質上是複利起的作用,一點一滴地積累,日復一日地堅持,最終通過複利放大了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