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地圖看唐朝版圖變遷:一個龐大帝國,最後走向瓦解!

2020-12-05 騰訊網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繁榮強盛的大一統王朝,巔峰時期面積達1237萬平方公裡,而到了唐朝末期卻僅剩下300多萬平方公裡。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本人今天將通過地圖的形式讓你感受大唐從建國到巔峰再到滅亡的289年曆程。

在講唐朝之前,還是要先提一下隋朝。隋朝重新統一了自西晉以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在隋文帝楊堅的「開皇之治」下,隋朝愈發強盛。隋煬帝楊廣即位後,在公元609年吞併了伊吾、吐谷渾等國,這時期的隋朝達到了它的版圖極盛。

隋朝的極盛並沒有能夠維持多久。隋煬帝楊廣修東都、建運河,三徵高句麗,耗盡了隋朝的國運,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從公元610年尉文通起義開始,翟讓、杜伏威也緊隨其後,隨之各路起義不斷。公元618年,隋煬帝楊廣被宇文化及殺死在江都,同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這時期的天下已經四分五裂,除了唐之外,還有李密、竇建德、王世充等諸多割據勢力,而吐谷渾、遼東也在這期間脫離出去。

李淵建國後,在李建成、李世民以及眾多文武大臣的輔佐之下,在六年中先後剪除了王世充、竇建德、劉武周等眾多割據勢力。公元624年,唐朝基本完成了對傳統漢地的統一,之後將逐步擴張。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之後即位,唐朝由此開始了全面擴張的時代。(1)在西方,唐太宗李世民收復了繼承了漢朝的制度,公元630年,伊吾從西突厥控制下脫離,歸附唐朝,唐太宗在伊吾故土上設置西伊州;公元635年,李靖攻滅吐谷渾;公元640年,侯君集滅掉高昌國,唐太宗設置西州和安西都護府;公元648年,葉護脫離西突厥,歸附唐朝,唐太宗設置庭州,以龜茲、于闐、疏勒、焉耆為駐兵之地,即安西四鎮。(2)在北方,公元630年,李靖滅掉東突厥,唐太宗設置單于都護府,佔據漠南;公元646年,薛延陀為唐朝所滅,唐太宗設置燕然都護府管理這一龐大區域。(3)在東北方向,唐太宗多次徵討高句麗,極大削弱了高句麗的實力。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逝世後,子唐高宗李治即位。唐高宗在位時期,唐朝疆域達到了頂峰。公元650年,車鼻可汗(後東突厥)被剷除;公元657年,蘇定方剿滅西突厥,其地成為安西都護府轄區;公元660年,契丹、奚歸附唐朝,朝鮮半島的百濟也被唐朝所滅;公元663年,新羅降唐,唐朝在此地設置雞林州,同年吐谷渾為吐蕃吞併;公元668年,唐朝大軍攻滅高句麗。這時唐朝疆域達到最大,為1237萬平方公裡。但這一疆域維持的並不長久,漠北地區幾年後就脫離了唐朝的統治。

武則天時期的唐朝疆域與唐高宗時期相比可謂是縮水嚴重。漠北地區的安北都護府被復國的後突厥奪取;東北地區由於契丹的崛起,唐朝對遼東地區的控制大為減弱,新羅吞併了唐朝在朝鮮半島的領土;西北地區由於突騎施汗國的崛起,唐朝在這部分的勢力不斷內縮。

唐玄宗時期的版圖繼承了武則天時期的版圖,並有所擴大。在東北地區,唐朝於公元719年和725年設置室韋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控制廣大的東北地區;並在西北地區滅掉了突騎施,將其置於北庭都護府之下。雖然唐朝在這一時期收復了部分領土,然而唐朝的周邊局勢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東北地區渤海國崛起,安東都護府內遷,對遼東地區的控制大為減弱;在漠北,回鶻崛起,滅掉了後突厥,一統草原;世界屋脊之上的吐蕃國也逐漸強盛,並多次與唐朝展開對河西走廊的爭奪;西南地區的南詔國開始獨立,並兩次擊敗唐朝的討伐軍隊;在西域,唐朝面臨著阿拉伯帝國、突騎施、吐蕃的競爭。為了緩解周邊強敵對唐朝的壓力,唐玄宗李隆基設置了大量的節度使,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唐朝從此衰弱。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走向衰落。唐朝雖然最終平定了安史之亂,但卻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從安史之亂開始,吐蕃不斷對河西走廊發動進攻,公元764年,吐蕃攻陷唐朝涼州,河西走廊為吐蕃佔據,隨後吐蕃不斷進攻西域。公元790年,安西都護府完全陷落,西域自此脫離中原王朝一千年。在東北方渤海國壯大,吞併大量黑水都督府、安東都護府轄地,契丹也越來越強大。南方的南詔國也已經獨立。

從唐敬宗開始,唐朝就陷入了藩鎮割據之中,皇帝政令開始不被重視。這一時期,唐朝周邊曾經的強敵一一開始崩潰,北方的回鶻汗國為黠戛斯所取代,逃向西域;原本強大的吐蕃走向分裂,並最終崩潰;南方的南詔國轉變為大理國。同時河西走廊的張義潮以歸義軍的名義收復涼州,重開河西走廊,恢復了對這片地區的統治。

唐朝的藩鎮割據最終還是導致了唐朝走向滅亡。公元878年,黃巢起義爆發,這場起義將嚴重動搖了唐朝的根基,唐朝名存實亡。

公元907年,朱溫在長安逼迫唐哀宗退位,建立後梁,唐朝滅亡,進入五代十國時代。之後歷經了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個短命政權,並出現了南吳、南唐、吳越、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荊南)、閩國和北漢十個割據政權。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滅掉北漢,完成了統一。

在五代十國到北宋統一這幾十年裡,局勢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東北方向,契丹崛起,滅掉渤海國,建立了遼國,朝鮮半島上的高麗國取代新羅成為半島霸主;西北方,回鶻人建立的高昌回鶻、喀喇汗國統治了西域;党項人已經實際上處於獨立,為後來李元昊建立西夏奠定了基礎;西南方向大理國復國,同時越南脫離了中國。從此遼、北宋、西夏三國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相關焦點

  • 唐朝疆域最西到達了鹹海、波斯?譚其驤將地圖開疆玩到了極致
    現在網上流傳的唐朝的版圖,基本都是根據譚其驤版的繪製的,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權威。譚版的669年唐朝版圖是唐朝疆域的頂峰,在這張地圖上,唐朝的疆域西到鹹海、波斯一角,東到朝鮮,北越貝加爾湖,南到交趾,面積在1000萬平方公裡左右。不過,譚其驤的每個時代的版圖都有「地圖開疆」的成分。在669年的唐朝地圖中,其中最大的問題出現在西域中亞一帶。
  •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國到底是如何覆滅的呢?
    青藏高原地區各部落原本各自為政、分散孤立發展的情況逐漸被改變,通過一系列建設,各部落政權逐漸結成聯盟,藏地語言以及整個地區在文化層面上得到相互溝通,青藏高原地區的文化得到了整合與壯大,那麼吐蕃帝國究竟是如何覆滅的呢?
  • 中國歷代客觀的版圖一覽:明朝的新地圖值得欣賞
    目前中學使用的歷史教材基本都是採用譚其驤版的地圖。譚版地圖存在許多不客觀的因素,存在許多地圖開疆的現象。對此,小編自己選擇和製作了一些相對客觀的版圖,形成從夏朝到清朝時期的一系列版圖。夏朝的版圖,明確來說不是疆域範圍,而是活動範圍。
  • 與唐朝同生同死的吐蕃帝國
    在唐朝崛起的時候,吐蕃也在崛起,在唐朝衰落的時候,吐蕃也在衰落,在唐朝四分五裂名存實亡的時候,吐蕃也一樣地方割據走向末路。在中國的歷史上總會出現一個強敵來與王朝抗衡,其他王朝外敵均在北方,唯獨唐朝徵服北方後,卻被西方的吐蕃擋住。
  • 地球歷史上的十大超級帝國有哪些呢?帝國何止十個呢?
    630年,唐朝滅東突厥;635年,唐朝收服吐谷渾;657年,唐朝滅西突厥,重新將西域納入版圖;668年,唐朝消滅高句麗,半島西部盡歸唐朝;唐朝和吐蕃交戰200多年,866年,唐朝終於收復河西,吐蕃分裂;另外,唐朝和後突厥、契丹、勃律、大食、突騎施、南詔、回紇都發生過戰爭,唐朝版圖由此大為擴張。
  • 世界主要文明地區進入帝國時代的時間及帝國版圖的面積
    比如兩河文明進入文明階段的時間在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文明開始於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那爾邁)一統上下埃及,從數字上來看也能看出這個時間是個概數。不過,各文明進入帝國時代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可以確定的。所謂帝國,顧名思義就是「皇帝」統治的國家,具有鮮明的對外擴張性。不過帝國本是泊來詞,我國本沒有這一稱謂,只有王朝,而現在則接受了這一名稱。
  • 大唐帝國最遺憾的一場戰役,決定了之後千年的亞洲版圖(上)
    西域完全納入唐朝版圖。   公元661年,龍朔元年,唐朝成立波斯都督府,封波斯王子卑路斯為「波斯王」,名義上,波斯納入大唐統治範圍。   此後,唐朝在西域和中亞與吐蕃、突厥等民族展開了長期的拉鋸戰,並且一度佔據上風,勢力範圍最遠擴張到了鹹海沿岸,直逼西亞。
  • 3000億、197筆,拆解萬億螞蟻帝國的投資版圖
    從一個支付工具到萬億金融帝國,螞蟻集團是如何長成巨象的?如果說在過去的16年,螞蟻集團通過一系列技術、牌照搭起了帝國的骨架,那麼從骨架到金融巨象螞蟻還需要場景來構築一個龐大的生態。118萬億的交易流水,比中國國民GDP的總額還要高出很多,螞蟻成為巨象行走,還需要海量場景加持。
  • 3000億、197筆 拆解萬億螞蟻帝國的投資版圖
    (投中網)   從一個支付工具到萬億金融帝國,螞蟻集團是如何長成巨象的?   如果說在過去的16年,螞蟻集團通過一系列技術、牌照搭起了帝國的骨架,那麼從骨架到金融巨象螞蟻還需要場景來構築一個龐大的生態。
  • 幾幅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看看和中國人畫的區別在哪裡
    本文中所選的地圖來自於一個英文版的世界歷史地圖,其中中國的部分並不多,只有幾幅。可能是受到地中海中心論的影響,地中海一帶國家的地圖就比較豐富。第一幅專門的中國地圖是一幅涉及周秦漢的地圖。我們首先看左上角的地圖,其中的藍色部分是周朝時期的版圖,基本還是客觀的。然後看大圖,其中淺綠色部分標記為「後周」,也就是東周的意思。
  • 透過地圖看內江變遷,未來的內江原來會是這樣
    「你可以從一個國家的城市夜晚燈光中了解到許多信息,如人口、經濟增長、對外投資、戰爭和經濟衰退。」今天,小編帶您從一個不一樣的視角,看一看不一樣的大內江。從一個新的角度,抽絲剝繭,從一個簡單的符號開始,講述這座城市的來龍去脈,或許能看出一些端倪。
  • 薦書 | 《銀河帝國》:星空在上,那一個龐大的帝國
    ,登上了一個個荒涼的星球,並將銀河系捲入漫長的星際戰國時代,直至整個銀河被統一,一個統治超過2500萬個住人行星、疆域橫跨十萬光年、總計數兆億人口的龐大帝國崛起——銀河帝國。《銀河帝國》基地七部曲講述了一個宏大的故事:年輕的數學家哈裡·謝頓被要求勤見克裡昂大帝——傳說他的統治是黃昏前的回光——然後一位「朋友」告知他一定要待在帝國的首都——川陀,否則他的行動就會受到克裡昂的限制。於是他便發明出了皇帝所看中他的一門學科——心理史學。他遇見帝國即將崩塌,而人類要經過兩萬年的悲慘歲月後才能重建第二帝國。謝頓由此建立了一、二兩個基地。
  • 沙烏地阿拉伯,是古代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嗎?
    而阿拉伯半島北邊有兩個強大的帝國,一個是東羅馬帝國,一個是薩珊波斯帝國。這兩大帝國為爭奪霸權發生了長達幾百年的戰爭。雙方勢均力敵,誰也無法消滅對方。死前並沒有指定繼承人,這導致阿拉伯帝國差點走向分裂。二、阿拉伯帝國的興衰穆罕默德死後,穆斯林就由誰擔任哈裡發(先知的繼承者,即阿拉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發生了內訌,麥加和麥地那的穆斯林發生了矛盾。
  • 為什麼有人說唐朝鼎盛時期領土看著比清朝大,實則比清朝小很多?
    導讀:關於題主這個提問小編不敢苟同:什麼叫唐朝鼎盛時期的領土實際比清朝小很多呀?請問有什麼根據嗎?唐朝鼎盛版圖出現在唐高宗李治龍朔年間,在徵服高句麗和百濟後版圖面積達到1237萬平方公裡。歷史上有多少王朝的能突破這個數字。
  • 從58幅地圖看人類歷史的變遷
    地圖經常面臨一系列製圖上的挑戰。以一個小型二維平面精確描繪一塊大的區域不僅是一個艱巨的難題,也意味著製圖者經常需要妥協。除此之外,特定類型的地圖也經常面臨各式各樣的棘手難題,像尋找相關信息,確定空間方位,最後將其精確描繪,並複製再現——這些難題都因地圖種類而異。在地圖上展示鐵路線,要比標示令人恐懼的複雜街區來得容易(哪怕是居住已久的市民,進入這些街區時也百般猶疑)。
  • 俄土12次戰爭(5):兩大帝國迎來最後一戰,戰後紛紛走向滅亡
    前面我們已經講了10次俄土戰爭,在這一系列戰爭中,俄羅斯(俄羅斯帝國)通過不懈努力,擊敗了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獲得了大片疆土。 今天我們來說第11次俄土戰爭,這是奧斯曼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的最終之戰,它在傳統上也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次戰爭結束後,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會走向滅亡,資本主義興起,封建主義消退,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退出歷史舞臺。而在這場最終之戰中,奧斯曼帝國就取得了勝利,俄羅斯帝國先其一步,走向了滅亡。
  • 「三世紀危機」磨滅帝國輝煌,反抗力量爆發,君士坦丁堡走向沒落
    歷史上的大帝國往往會陷入這麼一個難以跳脫的過程,當其從崛起慢慢強大,達到鼎盛時期便會開始逐步走向衰弱。因為帝國的輝煌通常都是用擴張的手段來造就的,所以在此之下,總是伴隨著反抗危機的蠢蠢欲動。當這些危機逐漸磨滅掉帝國身上的金色光輝,帝國就已經開始黯淡。而反抗力量達到一個爆發的臨界點時,這座大帝國最終就會被掀翻。
  • 自然資源部回應「問題地圖」 版圖專家談中國地圖的正確表現方式
    常見的問題地圖形式有哪些? 國家版圖是一個國家行使主權的疆域,與國歌、國旗一樣,是一個主權國家的標誌,客觀反映國家的主權範圍,體現一個國家的政治主張。 正確的國家版圖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象徵,體現了國家在主權方面的意志和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外交立場。
  • 日語版的清朝擴張版圖:你能看出日本人的別有用心嗎?
    今天我展示的一個系列日本製作的清朝擴展版圖,應該算是比較好的,現在給大家介紹下。第一幅地圖是清朝擴展的背景,也就是明朝的地圖。地圖中展示了當時亞歐大陸上的主要傳統帝國,有明帝國、莫臥兒帝國、波斯和俄羅斯帝國。在大漠有韃靼(漠南和漠北蒙古)和瓦剌(漠西蒙古)。在西域有察合臺汗國。明朝的疆域基本在長城以內(褐色的線條就是長城)。
  • 蒙古帝國治下的東北亞,也是關於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故事
    但最大的挑戰還是通過梳理碎片化的文獻材料,將一個神秘而又潛隱的帝國形象鮮明地呈示出來。通常,學者們往往關注帝國某一地區的相關歷史,最為常見的是以對應的當代「民族—國家」為研究對象,這一點可以理解。相關研究往往關注某一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社會或學術傳統,揭示蒙古統治在不同程度上對其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