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阿拉伯,是古代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嗎?

2020-12-06 環球情報員

古代阿拉伯帝國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穆聖)及其追隨者建立的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穆聖的出生地-麥加在阿拉伯半島,穆聖所創立伊斯蘭教政權所在地-麥地那也在阿拉伯半島,可以說阿拉伯半島是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的發源地。

▲阿拉伯半島西部是阿拉伯帝國的發源地,如今屬於沙烏地阿拉伯

而這兩大聖地-麥加和麥地那都位於今天的沙烏地阿拉伯,每年去沙烏地阿拉伯朝聖的穆斯林絡繹不絕。沙特是阿拉伯半島面積最大的國家,幾乎佔有整個阿拉伯半島。沙烏地阿拉伯是古代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嗎?

▲每年來沙烏地阿拉伯朝聖的穆斯林不可計數

一、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帝國的誕生

宗教屬於精神文明的產物,精神文明需要建立在強大的物質文明基礎之上。麥加和麥地那位於阿拉伯半島紅海沿岸的一條狹長地帶,這片地帶沙漠廣布,人煙稀少,本來難以形成強大的文明,就連曾經的強大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都對這片地區置之不理,從來沒有統治過這裡。

然而,橫掃亞歐非的阿拉伯帝國和影響全世界的伊斯蘭教卻偏偏誕生在這裡。

▲麥加和麥地那所在的位置

伊斯蘭教誕生之前,阿拉伯半島是一盤散沙,沒有中央集權,只是眾多分散的部落,每個部落往往是以家族血親為紐帶聯繫在一起的團體,而且各部落之間並不和睦。

而阿拉伯半島北邊有兩個強大的帝國,一個是東羅馬帝國,一個是薩珊波斯帝國。這兩大帝國為爭奪霸權發生了長達幾百年的戰爭。雙方勢均力敵,誰也無法消滅對方。

▲阿拉伯半島在東羅馬帝國與薩珊波斯帝國的對峙下崛起

正是兩大帝國的戰爭使得歐亞傳統商路被迫轉移到了更為安全的阿拉伯半島西岸,商人們在歐亞大陸之間做生意,途經這裡需要阿拉伯人的駱駝運送貨物,還需要食物和淡水補給,商業的興旺為麥加和麥地那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公元570年,先知穆罕默德誕生在麥加的哈希姆家族,哈希姆家族以經商為業,到穆罕默德出生時已沒落,家族人丁稀少。穆罕默德起初在麥加傳教,而當時的麥加被以倭馬亞家族為首的傳統貴族統治,他們信仰多神教,克爾白天房供奉著眾多神像,他們靠壟斷克爾白天房的朝拜活動而聚斂財富。

▲伊斯蘭教傳播前,阿拉伯半島的部落

而伊斯蘭教主張只有唯一的神-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最後的使者。於是,麥加貴族極力迫害穆罕默德和其他穆斯林。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被迫率領麥加的穆斯林轉移到了北面的麥地那。穆罕默德的家族最早皈依了伊斯蘭教,成員都跟隨他來到了麥地那。穆罕默德來到麥地那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政權,這是穆斯林建立政權的開始,這一年成為伊斯蘭教曆的元年。

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政權後,不斷聯絡其他部落,實力不斷增強。終於在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領穆斯林光復了麥加,並搗毀了克爾白神廟的300多尊神像,克爾白天房成為穆斯林的專屬朝覲聖地。之後,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阿拉伯半島各個部落紛紛向穆罕默德表示歸順。自此,阿拉伯半島上形成了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

▲伊斯蘭教誕生前,麥加克爾白天房曾經供奉著數百尊神像

麥加和麥地那也成為伊斯蘭教的聖地,穆罕默德及哈希姆家族是伊斯蘭政權的創始人。

然而,光復麥加僅僅過了兩年,62歲的穆罕默德就因病辭世。死前並沒有指定繼承人,這導致阿拉伯帝國差點走向分裂。

二、阿拉伯帝國的興衰

穆罕默德死後,穆斯林就由誰擔任哈裡發(先知的繼承者,即阿拉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發生了內訌,麥加和麥地那的穆斯林發生了矛盾。

麥加元老派(遷士)認為應該由他們的一員擔任哈裡發,麥加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麥加的穆斯林尤其是哈希姆家族成員是伊斯蘭教的堅定擁護者,為伊斯蘭教在麥加的誕生和傳播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麥地那穆斯林(輔士)則認為穆罕默德在麥加受到打壓和迫害,沒有麥地那人的支持和庇護,就沒有今天的阿拉伯政權,他們認為應該由麥地那的人擔任哈裡發。

而哈希姆家族的人認為只有哈希姆家族的成員才有資格擔任哈裡發,哈希姆家族是穆聖的血親,是最能繼承穆聖意志的人,他們推舉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擔任哈裡發。

最終,遷士和輔士兩派舉行了塞基法會議,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後最終達成協議,規定哈裡發由選舉產生,最終選舉麥加元老派的伯克爾擔任哈裡發,這維護了阿拉伯帝國的統一,阿拉伯帝國進入了四大正統哈裡發時代。

作為先知的繼承者,四位正統哈裡發不負眾望,在四大正統哈裡發時代,阿拉伯帝國衝出阿拉伯半島,走向世界,成為第五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史稱「阿拉伯的開拓時代」。

第一任哈裡發伯克爾發動了徵服敘利亞的戰爭,並取得重大勝利。第二任哈裡發歐麥爾對東羅馬帝國和薩珊波斯帝國兩大帝國同時開戰。在一次決戰中擊敗了東羅馬帝國,先後攻佔了敘利亞、耶路撒冷、伊拉克、埃及,終於在642年徵服了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的波斯帝國。

▲阿拉伯帝國的徵服

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先後徵服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利比亞等地區。與後來蒙古帝國的純武力徵服不同,阿拉伯帝國的徵服不僅是武力徵服,還是文明徵服,阿拉伯帝國所到之處,伊斯蘭文明迅速取代被徵服地區的本地文明。

▲阿拉伯帝國四大哈裡發時代擴張的版圖

然而,在穆罕默德女婿阿里擔任第四任哈裡發之後,伊斯蘭世界發生了分裂,阿拉伯帝國的統治權被穆罕默德曾經的宿敵倭馬亞家族攫取。而倭馬亞家族正是起初在麥加打壓穆罕默德的家族,只是後來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才皈依了伊斯蘭教。

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是倭馬亞家族的人,在他擔任哈裡發期間大力扶持倭馬亞家族的人擔任要職。661年,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被刺身亡後,憑藉強大的實力,倭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成為下一任哈裡發,建立了世襲的倭馬亞王朝。而之前的哈裡發都是由選舉產生,哈希姆家族的人並未世襲繼承。倭馬亞王朝定都大馬士革,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中心由麥加和麥地那轉移到了敘利亞。

▲倭馬亞王朝時期的阿拉伯帝國

哈希姆家族的阿里有兩個兒子,長子哈桑,次子海珊。他們兩個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孫,是穆聖僅存的兩個男性直系後裔。倭馬亞家族的穆阿維葉攫取哈裡發一職後,阿里的兩個兒子被迫回到麥加、麥地那,成為聖地的世襲管理者。後來次子海珊拒絕向穆阿維葉的兒子宣誓效忠,最終被倭馬亞王朝的軍隊殺死,這導致了什葉派的興起。

什葉派不承認倭馬亞王朝哈裡發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只承認阿里及其直系後裔為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穆罕默德的繼承人應被稱為「伊瑪目」。什葉派始終致力於推翻倭馬亞王朝的統治,正是什葉派成為八十多年後推翻倭馬亞王朝的主力之一。

▲中東和非洲的什葉派分布(紫色)

終於在750年,哈希姆家族的成員阿拔斯在什葉派和波斯人的支持下推翻了倭馬亞王朝的統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定都巴格達,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中心由敘利亞轉移到了伊拉克。

經過八十多年後,阿拉伯帝國重歸哈希姆家族統治,但阿拔斯是穆罕默德叔叔的直系後裔,是穆罕默德的旁系血親,不是穆罕默德的直系後裔。

阿拔斯王朝建立後的第二年就在中亞的怛羅斯之戰中戰勝了同樣強大的唐王朝,就在唐王朝準備反擊時不久就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被迫退出中亞、西域,之後伊斯蘭文明逐漸成為中亞、西域的主流文明,阿拉伯帝國和伊斯蘭文明達到鼎盛。

▲阿拉伯帝國極盛時期與唐朝接壤

然而,盛極而衰,阿拔斯王朝統治中後期阿拉伯帝國走向了衰落。10世紀以後,在內憂外患下,阿拔斯王朝四分五裂,哈裡發大權旁落,實際統治區域僅限於巴格達及其周圍地區,像極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終於在1258年首都巴格達被蒙古帝國攻陷,末代哈裡發被殺,阿拉伯帝國就此滅亡。

▲阿拉伯帝國後期走向分裂與衰亡

三、阿拉伯帝國的繼承

阿拉伯帝國滅亡後,阿拉伯世界最終被另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奧斯曼帝國統治。鑑於麥加的哈希姆家族是穆聖直系後裔,「聖裔」在伊斯蘭世界有著崇高威望,數百年來聖地也一直由哈希姆家族管理,奧斯曼帝國允許聖地麥加繼續由哈希姆家族管理。

▲奧斯曼帝國時期,領土涵蓋了麥加和麥地那

西方崛起後,歐洲列強不斷向中東地區滲透。阿拉伯半島大部分都是沙漠,石油發現之前,奧斯曼帝國對阿拉伯半島控制力很弱,西方列強對阿拉伯半島也不是很感興趣。但是出於控制紅海和波斯灣的考慮,英國佔領了半島南邊的葉門、阿曼和波斯灣沿岸。

而當時的沙烏地阿拉伯分為漢志地區和內志地區,漢志指阿拉伯半島西部的兩大聖地周邊地區,一直由「聖裔」哈希姆家族統治。內志指阿拉伯半島中部,這裡沙漠廣布,人煙稀少,屬於「不毛之地」中的「不毛之地」。內志有兩大家族,一個是親奧斯曼帝國的拉希德家族,另一個是反奧斯曼的沙特家族。當時的沙烏地阿拉伯處於沙特家族、哈希姆家族和拉希德家族三足鼎立之勢,西方列強對這裡毫無興趣。

▲阿拉伯半島上的三大家族三足鼎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與奧斯曼帝國成為對手,英國試圖在內部瓦解奧斯曼帝國,於是支持阿拉伯人脫離奧斯曼帝國。英國考慮到哈希姆家族作為「聖裔」在阿拉伯世界的威望,1916年,在英國的支持下,麥加哈希姆家族的第38代族長海珊·伊本·阿里發動阿拉伯大起義,並宣布從奧斯曼帝國獨立,在阿拉伯半島西部建立了漢志王國,定都麥加。

與此同時,阿拉伯半島中部內志地區的沙特家族與英國結為同盟,同奧斯曼帝國以及親奧斯曼反英的拉希德家族開戰。

哈希姆家族和沙特家族都算是英國的盟友,但是哈希姆家族要求建立一個包括阿拉伯半島、敘利亞、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地區在內的大阿拉伯國家,試圖恢復阿拉伯帝國往日的雄風,而英國和法國已在私底下簽訂了瓜分中東地區的《賽克斯-皮科協定》,敘利亞被納入法國的勢力範圍,伊拉克、外約旦、巴勒斯坦等地區被納入英國的勢力範圍。

▲通過《賽克斯皮科協定》,英法劃定了中東的勢力範圍

因為俄國也參與了瓜分中東,十月革命後,蘇俄將《賽克斯-皮科協定》曝光,協定遭到了哈希姆家族漢志國王海珊·伊本·阿里的反對,而沙特家族表示對這些地區不感興趣,因此英國更傾向於支持沙特家族。

1921年,在英國的間接支持下,沙特家族徹底消滅了拉希德家族,統一了內志地區。1924年,沙特攻佔了聖地麥加,一年後吞併了哈希姆家族的整個漢志王國,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後來定國名為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定都利雅得。

▲沙特家族統一漢志(綠色)和內志,建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可見,沙烏地阿拉伯是由沙特家族建立的國家,沙特家族從「聖裔」哈希姆家族手中奪取了兩大聖地,麥加和麥地那僅作為聖地而存在,而沙烏地阿拉伯的首都是原內志地區的利雅得。

作為穆聖直系後裔,麥加哈希姆家族失去了數百年來對麥加和麥地那的統治,退出了阿拉伯半島,但是哈希姆家族並沒有在世界政治舞臺消亡。

▲20世紀20年代的海珊兒子的照片(阿里,阿卜杜拉,費薩爾)

一戰之後,原漢志國王海珊·伊本·阿里派幾個兒子率軍去收復敘利亞,但是敘利亞已被法軍佔領。在英國的調和下,第二子阿卜杜拉放棄與法國爭奪敘利亞,在英國和約旦人的支持下成為約旦國王。第三子費薩爾被敘利亞人擁立為敘利亞國王,但是最後被法國驅逐,英國遂扶植其為伊拉克國王。

1958年,伊拉克王國被推翻後,伊拉克的哈希姆家族成員全部遇害,而約旦的哈希姆家族至今依然統治著約旦。

▲一戰後,除漢志外,哈希姆家族成員還成為約旦和伊拉克的國王

穆罕默德作為阿拉伯帝國的締造者,他的直系後裔是現在的約旦國王,約旦哈希姆家族在伊斯蘭世界依舊有著強大的號召力和威望。從這方面看,約旦最有資格稱為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

而阿拉伯半島是阿拉伯帝國和伊斯蘭教的發源地,沙烏地阿拉伯佔有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尤其是佔有兩大聖地,儘管沙烏地阿拉伯是由沙特家族建立,但是沙特家族同樣尊重穆罕默德和兩大聖地,1986年沙特國王發出指示:在無論書面還是口頭交流中,必須用「兩聖地監護人」來稱呼沙特國王,而這一頭銜歷來由阿拉伯帝國哈裡發領有。在這方面看,沙烏地阿拉伯似乎最有資格稱為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

▲薩勒曼,現任沙烏地阿拉伯國王和兩聖地監護人

長期作者|諸葛仲達

山東大學畢業|國際關係、王朝興衰研究方向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沙烏地阿拉伯擁有伊斯蘭教兩大聖地,是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嗎?
    作者|諸葛仲達 責編|Thomas 古代阿拉伯帝國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穆聖)及其追隨者建立的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穆聖的出生地-麥加在阿拉伯半島,穆聖所創立伊斯蘭教政權所在地-麥地那也在阿拉伯半島,可以說阿拉伯半島是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的發源地。
  • 【阿拉伯古代列國志】沙烏地阿拉伯內志王國
    沙烏地阿拉伯內志王國 1.德拉伊耶酋長國 德拉伊耶酋長國,又稱內志第一王國或第一沙特王國。1744年,伊瑪目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瓦哈布與沙特家族的穆罕默德·本·沙特結成聯盟,在內志共同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以將阿拉伯半島內的各種伊斯蘭教教派全部統一成遜尼派的瓦哈比派為目標。德拉伊耶酋長國致力於將伊斯蘭教正統化,為此他們推行了多項宗教改革,這些改革在後來沙特家族統治的王國中再也沒撤銷過。伊瑪目與沙特家族從1744年開始進行聯姻,今日在沙烏地阿拉伯依然保持著這個傳統。
  • 【阿拉伯古代列國志】阿拉伯帝國(十五):塔伊一世
    阿拉伯帝國(十五):塔伊一世(31)塔伊一世  塔伊一世(932年-1003年8月3日),伊斯蘭教第四十二代哈裡發,阿拔斯王朝第二十四代哈裡發。914年出生,父親是阿拔斯王朝第二十三代哈裡發穆提,974年8月4日繼承父親穆提,成為哈裡發。991年10月30日退位,堂兄弟卡迪爾一世即位。1003年8月3日去世。
  • 阿拉伯帝國的崛起:為什麼穆斯林可以在短時間內徵服拜佔庭帝國?
    在亞歐非大陸上曾經出現過一個非常龐大的帝國,這個帝國的興起不僅結束了拜佔庭帝國將近一千年的統治,而且還誕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這便是阿拉伯帝國,也就是我們歷史上所稱的大食國。而伊斯蘭文明的興起和發展則是一個神奇的事情,在穆罕穆德歸真之後開始的阿拉伯帝國大徵服,在僅僅一百年的時間裡穆斯林便幾乎掌控了世界。要知道阿拉伯帝國興起的時候只是在新月沃土上的小城鎮,而它的周圍面對的則是強大的拜佔庭帝國和薩珊帝國。
  • 縱觀中東 | 中東回溯: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的興衰史
    《古蘭經》既是伊斯蘭教精神的神聖源泉,也是阿拉伯社會的政治、經濟、司法、軍事體制的理論基石。六、阿拉伯帝國的創建與擴張穆罕默德生前沒有指定繼承人,因而故後,穆斯林內部為爭奪先知繼承人的位置展開一番爭鬥,最後經各派協商,共同認可由先知身前摯友、最早的信徒和嶽父阿布·伯克爾出任先知在世間的代表,號「哈裡發」。
  • 阿拉伯半島是世界最大半島嗎,巴爾幹半島為何戰爭多?
    世界上最大的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就是阿拉伯半島,面積約300萬平方公裡。阿拉伯半島以西是紅海,對岸是非洲東北部;阿拉伯半島以東是號稱世界能源倉庫的波斯灣以及荷姆茲海峽以東的阿曼灣;阿拉伯半島因為沙漠面積較大,所以氣候比較乾旱。阿拉伯半島國家較多,卻沒有一個較為明確的說法。
  • 會議︱古代世界的「帝國」與「帝國治理」
    ;南京大學哲學宗教學系的宋立宏教授通過分析羅馬公民權利的下放、羅馬總督的權力與制約以及羅馬在被徵服地區推行的統治政策,認為羅馬帝國在鼎盛期形成了「大帝國小政府」的模式,軍隊成為保護帝國運轉的重要力量,公元3世紀後,「大帝國小政府」的模式逐漸解體,並最終被官僚體系所取代;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的晏紹祥教授對古代帝國的治理模式和各古代帝國治理的比較研究提出了新觀點。
  • 習近平抵達利雅得開始對沙烏地阿拉伯進行國事訪問
    新華社利雅得1月19日電(記者 王波 李建敏)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利雅得,開始對沙烏地阿拉伯進行國事訪問。當習近平乘坐的專機進入沙特領空時,沙特4架戰機升空護航。當地時間下午1時35分許,專機抵達利雅得哈立德國王國際機場。習近平步出艙門,受到沙特王儲繼承人穆罕默德、國務大臣艾班等熱情迎接。
  • 沙烏地阿拉伯國慶日是每年什麼時候?沙烏地阿拉伯國慶日由來、特色活動...
    سعودية),通稱沙烏地阿拉伯,簡稱沙特。沙特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巴林、卡達等國接壤。今天來介紹一下沙烏地阿拉伯國慶日的時間、由來、及慶祝活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沙烏地阿拉伯的前世今生:到底是誰成就了沙特家族?
    沙烏地阿拉伯究竟是如何成長為今天這個樣子的?這才是探討沙特記者卡舒吉何以被肢解前要最先搞清楚的前提性問題。梳理沙烏地阿拉伯的成長史,弄清楚沙特家族和瓦哈比教派的合作邏輯,是幫助我們理解這一問題的鑰匙。
  • 世界三大半島-中南、印度、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半島的面積達到了驚人的322萬平方公裡,形態像一隻巨大的靴子,南臨阿拉伯海,西臨紅海,東臨波斯灣。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色列等國家位於阿拉伯半島。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最大。它從中東延伸到印度洋,面積約322萬平方公裡。全年受亞高壓帶和信風帶的控制,幾乎整個半島都是熱帶沙漠氣候帶,並且有大規模的無徑流區。該半島在波斯灣附近擁有大量的石油儲備,這為波斯灣附近的阿拉伯半島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 視覺| 沙烏地阿拉伯,面紗之後
    文字:劉怡 攝影:李亞楠「沙烏地阿拉伯」,顧名思義,由「沙特」和「阿拉伯半島」兩個不可分割的要素共同構成。前者標記了這個王國的創始家族以及政治權力的控制者,後者則是其地理坐標。在那些膾炙人口的古代典籍中,很難找到它的蹤跡——無論是在受希臘文明浸染的、從北非延伸到中亞的Ecumene(希臘語「定居世界」)版圖上,還是在威廉·麥克尼爾標記的全球文明遷徙路線圖中,被高原草場和大片沙漠覆蓋的阿拉伯半島腹地都屬於被遺忘的邊緣地帶。儘管伊斯蘭教信仰就在漢志山脈和海岸線之間的狹窄平原奠基,但它在現實世界裡的榮光卻更多被大馬士革、巴格達和開羅所僭奪。
  • 中世紀的歐亞大陸,阿拉伯帝國是世界文明的主要推動者
    當時只有阿拉伯帝國在開疆拓土,同時保持亞洲與歐洲的聯繫,因此阿拉伯帝國成為世界文明的推動者。關於阿拉伯帝國對世界發展的貢獻,小編在此給大家分析一下:一、體量巨大的阿拉伯帝國鼎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橫跨亞非歐三洲,控制的疆域面積達到1340萬平方公裡。
  • 地獄之火擋住了阿拉伯帝國徵服世界的步伐(二)
    一、君士坦丁四世即位拜佔庭帝國在阿拉伯帝國的強大攻勢面前節節敗退,毫無還手的餘地,帝國在亞洲的領土已經完全喪失,北非的領土也岌岌可危。就在阿拉伯帝國內亂期間,公元659年,君士坦丁二世與時任阿拉伯帝國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籤訂了互不侵犯協定,試圖以此來阻止阿拉伯對君士坦丁堡的侵犯。
  • 對抗以色列,阿拉伯民族主義已經失靈,宗教管用嗎?
    尤金·羅根:阿拉伯的民族主義有著相當坎坷的歷史。從16世紀初開始算,奧斯曼帝國就千方百計壓制阿拉伯民族主義的萌生,恐懼阿拉伯行省會步巴爾幹半島的後塵,成為帝國另一批分離主義運動策源地,以防帝國破碎分裂進程的加速。
  • 美國人眼中的十大帝國,中國古代王朝沒進前三名,第一名在歐洲
    中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有特點,在中國人心中,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王朝都很強大,但若要評比誰最強,在國人眼裡唐朝比較強大。但在外國人眼裡,古代十大帝國卻是另一種角度,唐朝並沒上榜。近日,美國網友對古代帝國強弱進行了排名,中國竟然只有漢朝入選,而且還沒進前三名,著實讓人不理解。
  • 懷念已經滅絕的阿拉伯鴕鳥Arabian Ostrich
    阿拉伯鴕鳥(Arabian ostrich)是鴕鳥的一個已經消亡的亞種。曾生活在阿拉伯半島及近東地區。據歷史資料記載:阿拉伯鴕鳥已於1966年滅絕。因阿拉伯半島的乾涸,出現了不宜阿拉伯鴕鳥生存的沙漠,所以逐漸消失。
  • 世界有個著名的大帝國,為何說說起源還與女人有關?
    世界歷史上,有很多聞名後世的大帝國,如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大唐帝國等,在這其中,古羅馬帝國也赫赫有名,許多影視劇都曾以這一古老帝國作為歷史背景。這下她的丈夫阿伽門農不願意了,這不是頭上頂著一片大草原嗎?於是發兵攻打特洛伊城。 久攻不下之時,他們想出了一個木馬計,終於將勇士成功打入特洛伊城。特洛伊戰爭結束後,大部分特洛伊人被殺,少部分倖存者,就成為了後來古羅馬人的祖先。因此古羅馬人的起源歷史,想不到和女人有關。
  • 在沙烏地阿拉伯發現12萬年前的人類足跡
    大約12萬年前,在如今的沙烏地阿拉伯北部,一群人類祖先在一個淺水湖旁停息下來喝水和覓食,位臨在湖旁的駱駝、水牛和大象等也比今天見過的都要多。這些人類祖先可能已經獵殺了這些大型哺乳動物,但他們並沒有在此停留很長時間,他們將水湖用作更長途旅行的路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