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歐亞大陸,在大部分的時間裡,歐洲處於宗教的黑暗統治,東亞雖然出現了盛唐,但是卻很快衰落。繼任者宋朝雖然商業高度發達,但疲於應付遊牧民族的侵略。
當時只有阿拉伯帝國在開疆拓土,同時保持亞洲與歐洲的聯繫,因此阿拉伯帝國成為世界文明的推動者。關於阿拉伯帝國對世界發展的貢獻,小編在此給大家分析一下:
一、體量巨大的阿拉伯帝國
鼎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橫跨亞非歐三洲,控制的疆域面積達到1340萬平方公裡。在這片廣袤的領土上,生活著4000多萬各民族的人口。
同時阿拉伯帝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完全碾壓同時期的拜佔庭帝國,即便面對強大的唐朝也毫不遜色。並在恆羅斯之戰中,戰勝了大唐軍隊。
二、開放的伊斯蘭文化
伊斯蘭文明是吸收中西方古典文明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早期的伊斯蘭文化非常的開放和包容。正是伊斯蘭文化的包容,伊斯蘭教成為開疆拓土最多的宗教。
阿拉伯人建立了人類第一所大學,修建了最多的圖書館,翻譯和出版了中西方各行業書籍,培養了許多建築、文學、科技、醫學人才,是推動世界文化發展的主要火炬手。
三、近代自然科技的奠基者
在歐洲處於神學統治的時候,阿拉伯帝國就已經開始了自然科學的研究。伊斯蘭科學家在物理學、天文學、化學、生物學等領域的發現,深刻影響了歐洲的科學家。
原子論、光的物理學、動力學和重量學理論都是阿拉伯人最早提出的,他們還通過化學實驗發現了硫酸和硝酸,生物學解剖也是阿拉伯人最早開始的,所以阿拉伯人是自然科學的奠基者。
四、歐洲文藝復興的啟蒙者
中世紀晚期的歐洲人,正是通過阿拉伯人輸入的文化,才燃起了復興歐洲古典文明的勇氣。近代歐洲的很多哲學思想、科學技術都是師從阿拉伯人。
可以說如果沒有阿拉伯帝國的文明輸出,歐洲不可能發生文藝復興、不會產生思想啟蒙,也不會產生自然科學技術,歐洲的進步要感謝伊斯蘭世界的貢獻。
五、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中心
中世紀時期的中國,大部分的商貿、文化、科技都是與阿拉伯帝國交流的,而歐洲的主要交流對象也是阿拉伯帝國。中國與歐洲的聯繫,主要靠阿拉伯帝國這個中轉樞紐。
中國的四大發明和造船技術,正是通過阿拉伯帝國傳到歐洲,當然那個時候歐洲除了神學沒什麼可對外交流的,所以阿拉伯成為世界文明的中心。
當時的中國除了經濟佔據世界第一外,在文化輸出、科學研究方面比阿拉伯遜色不少,我們所能影響的只是東亞的中華文化圈,而阿拉伯影響的是整個歐亞大陸。
當時的歐洲留給世界的只是一片黑暗,正是藉助阿拉伯帝國的光輝,歐洲才在中世紀後期覺醒。可惜由於現在的伊斯蘭文明被歐美打壓,阿拉伯帝國的貢獻很少有人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