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洲及分界線
地球分為七大洲,各個大洲的分界線早已是路人皆知的常識。然而從地圖上看,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卻顯得頗為另類:從烏拉爾山-烏拉爾河經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再到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這一系列線條曲折而模糊。
亞歐分界線
相比之下,無論是人工的蘇伊士運河還是自然的白令海峽,都有著清晰的辨識度。那麼,歐亞分界線到底是如何確定的呢?真正的歐亞邊界在哪裡一直是地理學界最有爭議的問題之一。
示意圖
亞洲
先來看看亞洲和歐洲名稱的來源。
亞洲的全稱是「亞細亞洲」。該詞來源於古代西亞等地古人的閃米特語。亞細亞的意思是指東方日出的地方。亞洲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國、印度、巴比倫的所在地,又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祥地,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歐洲地形圖
歐洲全稱為「歐羅巴洲」。古代的閃米特人將西方日落處叫「歐羅巴」。以後在傳播過程中略有發展,他們逐步把居住地的東部地區叫「亞細亞」、西部地區叫「歐羅巴」。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一個洲。19世紀中葉,歐洲不少國家已進入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帝國主階段。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一直表現得很劇烈,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在歐洲發生的。
埃拉託色尼
埃拉託色尼(公元前275年-前193年)生於希臘在非洲北部的殖民地昔勒尼(今利比亞)。他在昔勒尼和雅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為一位博學的哲學家、詩人、天文學家和地理學家。他的興趣是多方面的,不過他的成就則主要表現在地理學和天文學方面。
亞歐非
埃拉託色尼繼承和發展了亞里斯多德的居住適應地帶學說,將世界分為歐洲、亞洲和利比亞(非洲)三大洲和一個熱帶、兩個溫帶、兩個寒帶等五個溫度帶。他改進了亞里斯多德的分帶法,對五個地帶的南北界線,均給予緯度的嚴格劃分。埃拉託色尼的區域和地帶的劃分,與前輩學者相比,科學性和系統都要強得多。他的地球分帶已同現代地理學的「地帶」概念相當接近。他確定的回歸線位置,與其實際位置僅差半度,其精確性令人為之讚嘆!
示意圖
不過,埃拉託色尼關於世界陸地三大洲的劃分,與實際情況相差甚大,顯然這是受到當時認識論和科學水平的局限。
歐、亞兩洲緊緊連在一起,兩洲的劃分是根據兩地不同的自然條件來決定的。
示意圖
亞歐大陸版塊
歐洲和亞洲的分界線,是分段、不同時期逐步確認下來的。
邊界
01歐亞兩洲現今的分界線
亞歐分界線局部圖
在現代的地理學,歐亞兩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這一條長線。哈薩克自蘇聯獨立後,因其邊界與烏拉爾河接近,許多地圖之歐亞分界線此段已改為哈薩克的邊界,而非烏拉爾河。
交匯點
02分界線之起因
從古至今都有人認為歐亞大陸本為一體,不必人為地分成兩個洲,而可以統稱為歐亞洲。由於歐亞大陸太大,更重要的是兩邊有著歷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異,所以歐亞兩洲的分界線一直存在,但分界線的位置一直在變化。
地中海示意圖
03古埃及時期:地理眼界中止於地中海
託勒密對人類所至的世界的描述所
埃及人、腓尼基人和亞述人的時代,附近的文明社會都在南方,地理眼界中止於地中海,歐亞大陸只意味著一片無邊的蠻荒之地,不可能存在地理學意義的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劃分與界定。但歐羅巴和亞細亞這兩個詞已出現,意思為日落之地和日出之地。這些文明社會從自己的地理位置上觀察,日落之地和日出之地一定在歐亞大陸的某處。歐羅巴和亞細亞這兩個名詞只代表模糊的地理方位。
示意圖
04古希臘時期:分界線包含了海洋、海峽和山脈
地理眼界從地中海擴大到黑海,向東延伸至印度河。這時,第一次有了地理學劃分:希臘人以自己的地理位置為中心,東面的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黑海、高加索山脈為分界線。這條分界線包含了海洋、海峽和山脈,除高加索山脈以外,少有爭議和變化,沿用至今,成為歐亞兩洲的南部分界線。此時歐羅巴和亞細亞這兩個詞也開始代表地理區域,不過歐羅巴主要指阿爾卑斯山和多瑙河以南的地中海沿岸地區,亞細亞主要指分界線以南地區。歐亞大陸的北部地區不在希臘人的地理眼界之內,一片無邊的蠻荒之地不存在劃分與界定。
黑海-亞述海-頓河
05羅馬時期:「黑海-亞述海-頓河」成為歐洲的東界
羅馬帝國時代的亞歐大陸
羅馬帝國的擴張,加大了羅馬人的地理眼界,羅馬人較完整地認識了歐亞大陸的西部。黑海是中古時代西方文明的盡頭,希臘人劃定的分界線得以向北延伸,在黑海以北的陸地,以亞速海和頓河為分界線。
地中海
06中世紀:沿用羅馬人的劃分
地跨亞歐的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
歐洲地區諸侯林立,混戰不斷,大國氣象不復存在,無人再去關心歐亞兩洲的分界線,也就主要沿用羅馬人的劃分。
俄羅斯帝國擴張。俄羅斯的擴張在一個層面代表了歐洲的擴張,在另一個層面又不然。
07十六世紀以後:俄羅斯東擴,歐洲版圖一路向東
烏拉爾山
除南部分界線以外,其餘的分界線不斷變化。先是黑海、頓河與白海一線,中部為奧卡河與北德維納河。其後是裏海、伏爾加河與伯朝拉河一線。然後是裏海、伏爾加河與鄂畢河一線。這是因為16世紀俄羅斯開始崛起,大面積擴張領土,而這時歐洲並不認為俄羅斯是歐洲的一員,將俄羅斯劃歸亞洲,俄羅斯西界成為分界線。18世紀時俄羅斯逐漸被歐洲接納,又以俄羅斯東界為分界線。但俄羅斯後來擴張到了遠東地區,分界線不能這樣劃定了。
《西伯利亞海假想圖》。如果西伯利亞是一片海,那麼歐洲與亞洲的陸地分界線將更容易理解。
俄國彼得大帝時期,地理歷史學家塔季謝夫(1686-1750年)主張以烏拉爾山脈為東部分界線,他發現山脈兩側地區的動植物有許多顯著的不同。18世紀後半葉,這一主張被普遍接受。這時東南部分界線為伏爾加河和頓河的不同河段。19世紀中葉,人們又把發源於烏拉爾山脈的烏拉爾河和裏海作為東南部分界線,並且沿用至今。
基哈德斯·墨卡託《新地圖集》。在一些地圖上,俄羅斯並不是歐洲的一員
08世界足球協會的分組
示意圖
其實歐亞分界線只是虛擬線,又不涉及領土主權,只有分界線上的國家比較在乎自己屬於歐洲、還是亞洲。土耳其、高加索三國(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賽普勒斯,按歐亞分界線應屬亞洲,他們卻始終以歐洲國家自居,在《世界足球協會》(FIFA)也是參加歐洲協會,位於中亞的哈薩克更於2002年由亞洲協會改加入歐洲協會,可見有些人還是比較喜歡當歐洲人。
界碑
示意圖
雖然俄羅斯的國土大部分在亞洲,但是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都在歐洲部分,所以它是傳統的歐洲國家。綿延數千公裡的烏拉爾山脈是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俄羅斯部分的邊界有5524公裡長。根據歐亞邊界的另一個說法,洲界基本上是按河流劃分的,河的左側是歐洲,右邊是亞洲。
示意圖
歐亞兩洲在俄羅斯境內並沒有明顯的邊界,但許多烏拉爾城鎮都希望在自己的地盤上豎立洲界界碑,因為這被認為是真正的榮譽。
第一個歐亞界碑於1837年豎立在烏拉爾山脈上,就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沿途上,靠近白樺山上。
第一個歐亞界碑於1837年豎立在烏拉爾山脈上,就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沿途上,靠近白樺山上的第一烏拉爾斯克鎮。
居住在葉卡捷琳堡至彼爾姆公路沿線的一位農場主
最著名的界碑位於葉卡捷琳堡至彼爾姆的公路上,於2004年建立,自那時起就成為了大受歡迎的婚禮舉辦地——新婚夫婦都想在這個具有代表性的邊界旁拍照留念。
高加索山脈
最古老的界碑之一位於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維爾辛納火車站附近。它於1957年蘇聯國際青年藝術節開幕之前豎立起來,向來自遠東和東南亞的遊客講述著亞歐的分界線。
雷舍蒂村的居民。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的雷舍蒂村建立於1735年,當時是根據安娜女皇的命令作為軍隊的臨時避難所而建的。2004年之前,這個村被劃分在亞洲。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的雷舍蒂村建立於1735年,當時是根據安娜女皇的命令作為軍隊的臨時避難所而建的。
然而,當界碑被移到了更靠近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地方,他們才發現自己其實是歐洲人。
烏拉爾山
近年來,俄羅斯研究人員確定了位於葉卡捷琳堡一帶(距莫斯科1600公裡)、在葉卡捷琳堡-列夫達-第一烏拉爾斯克幾座城市的近郊的歐亞分界線上爭議最大的一段的確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