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卡捷琳堡始建於1723年,以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命名,是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區中心城市、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首府,也是烏拉爾和俄羅斯聯邦重要工業、交通、貿易、科學和文化中心。
葉卡捷琳堡因位於歐亞分界線而聞名於世,是繼莫斯科,聖彼得堡,新西伯利亞之後的俄羅斯第四大城市。
葉卡捷琳堡歷來都是俄羅斯重要的交通樞紐、工業基地和科教中心,是俄羅斯重要的軍工業生產基地,亦為俄羅斯中央軍區司令部所在地。
葉卡捷琳堡位於北緯56°~57°,東經60°~61°之間,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以東1667公裡,與莫斯科時差2個小時,距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7635公裡。
俄羅斯地理學家塔季謝夫發現受氣流影響,烏拉爾山脈兩側動植物差異明顯,因而提出以烏拉爾山為界劃分歐亞大陸,並得到普遍認可。
歐亞分界線碑建於1837年,位於葉卡捷琳堡市西郊新莫斯科大道17公裡處。界碑底座由暗紅色大理石建造,中間是灰白色大理石作為分界線,兩側分別標明歐洲和亞洲,界碑為尖形金屬塔。
歐亞分界線碑
拋開地理,1918年,在內戰中匆忙撤離葉卡捷琳堡的布爾什維克,將末代沙皇全家在伊巴傑夫房內秘密殺害。在尼古拉二世全家最後所居住的原址上,為紀念沙皇一家2003年在這裡建起了這座滴血教堂。
葉卡捷琳堡滴血大教堂
現在的滴血大教堂是著名的朝聖之地,常有來自國內外的聖徒和遊客光臨此地。參觀滴血大教堂應遵守東正教習俗,女士應圍頭巾,男士禁止著短褲入內,如果有穿短袖的,門口有圍巾可以圍著腿。
教堂是拜佔庭式建築風格,是典型的尼古拉二世時代的流行的建築風格。
這座教堂的建立是為了紀念被追封為聖徒的羅曼諾夫家族而修建的,內部有一個小型博物館,展覽末代沙皇一家的珍貴照片和畫作。
博物館門目前只有二層是對外開放的,一樓是賣一些紀念品的地方。
這裡是一個會議室,裡面陳列了滴血大教堂以前的大牧首畫像。
畫像惟妙惟肖,有的很和藹慈祥,有的很嚴肅。
漫步市中心的1905廣場,1905廣場是葉卡捷琳堡最熱鬧的地段,也是各種公交線路的樞紐。
從這裡可以看到各種風格的美麗建築,其中最知名的建築是前蘇聯風格的市政府大樓,市政府大樓分幾個階段建成,1949年先是建成一棟5層大樓,樓頂有16個神似北歐女神的勞動英雄雕像,1954年,在此建築上建造了時鐘鍍金尖頂,成為別具特色的現代化大樓,在蘇聯時期,這裡是蘇共市委員會和市議會,1991年開始,這裡成為市政府大樓。
市政府大樓
葉卡捷琳堡最具魅力的建築物-謝瓦斯季亞諾夫府邸,同時也是當地最令人流連忘返的建築,裝飾經典的哥德式風格再加入了巴洛克式的元素,使得這座有著翡翠般外觀的宮殿成為19世紀60年代中期的建築風格的傑出代表。
期待在美麗的葉卡捷琳堡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