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史和科學文化的教學中,主要的內容都被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的科學、近代科學革命,乃至現代迅猛發展的新科學技術所充斥。但是,在談及科學的起源時必定與歷史悠久的國家歷史和文化有關。阿拉伯科學在科學史上的地位難以忽略,但是又似乎並不清晰。中國畫報出版社的新書《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空缺。
作者吉姆•阿-哈利利(Jimal-Khalili)在書中回顧與讚頌了那些幫助塑造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但是卻被遺忘的先驅者們。在人類歷史上大約在長達700多年時間內,國際科學語言一直是阿拉伯語。在考察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時,吉姆·哈利利用詳細的史料介紹了伊拉克物理學家伊本·海瑟姆這樣的人物,海瑟姆在培根之前半個多世紀就採用了現代科學方法,中世紀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誕生在阿拉伯國家,波斯博學家阿布·拉漢·阿爾-比魯尼可與李奧納多·達·文西相媲美。作者不僅熱衷於向更廣泛的觀眾介紹科學事實,而且熱衷於其產生的歷史,他認為,正如哥白尼和達爾文的遺產屬於我們所有人一樣,伊本·西納和伊本·艾爾·海薩姆的遺產也屬於我們所有人。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英籍阿拉伯人,他在巴格達長大,在伊拉克接受教育直到16歲。正是在那裡,在阿拉伯老師用阿拉伯語的教導下,他第一次聽到和了解了偉大的阿拉伯科學家和哲學家。他現在是英國的一名物理學教授。他天生精通阿拉伯語,通曉阿拉伯歷史、文化和語言。出身與文化教育背景使其具有其他國家和文化背景出身的人所欠缺的優勢,他通過大量的史實提出了許多其他國家學者沒有做到的觀點,以及對他認為科學史界的誤解進行了澄清。由於其從小受教育的背景與家庭文化薰陶使得作者哈利利先生的著作具有不同尋常的價值,同時內容陳述也具有故事性,非常有趣。在書中部分描述的是阿拉伯國家的科學研究。但是在伊斯蘭歷史中科學的出現與發展的文化背景具備相適應與一致的特點。但是,作者認為,需要闡述清楚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在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中,伊斯蘭帝國如何促進了人類對科學的理解,並為幾個世紀後歐洲的文藝復興鋪平了道路。追根溯源,中世紀的阿拉伯人在古希臘和印度思想的基礎上,擴展了當時已知的科學思想。作者的觀點在其他作品中似乎陳述不多。哈利利先生大概會激發國內學者對進一步研究伊斯蘭哈裡發歷史的興趣。同時,作者描述了伊斯蘭科學思維是如何在8世紀建立阿拔斯王朝後成長起來的。讓讀者印象深刻的是,有學術頭腦的阿爾-馬蒙,是一個對阿拉伯科學與文化具有重要影響的偉大人物,他不僅自己啟蒙科學文化,而且鼓勵其他不同信仰的學者來伊斯蘭帝國進一步傳播他們的知識。到了9世紀中葉,帝國的首都巴格達成為了科學進步的卓越中心。作者哈利利指出了取得進展的領域中包括數學、醫學、天文學和化學以及其他科學領域。作者還列舉了那個時代的一些科學家所做出的具有創造歷史意義的科學成就,以及阿拉伯科學家在利用實驗來追求知識方面取得進展。
科學史中經常會談及的「百年翻譯運動」在本書中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這場起源8世紀中葉到10世紀末的巨大文化傳播活動對阿巴斯甸的科學有重大影響,見證了將古希臘文本轉譯為阿拉伯語的哲學家和科學家的學術生活。阿基斯王朝的科學也深受前穆斯林時代波斯文化的影響。中國唐朝對吉爾吉斯斯坦的戰爭的失敗導致數萬戰俘被帶入沙漠之地,被迫傳授造紙技術(是否還有數學和天文學知識不得而知),這種作為一種更便宜的記錄結果和數據的方法的工具對阿拉伯的科學和知識的記載與傳播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任何文化的傳播都取決於民族的寬容性,阿拔斯王朝的哈裡發是一個非常寬容的社會,允許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學者居住在帝國之內。作者甚至進一步記錄了阿拉伯安達盧西亞王國如何也對科學的發展和知識做出了貢獻,他認為後來基督教徵服者的學者和科學家受益於大量的阿拉伯和摩爾知識圖書館。
希臘——阿拉伯語翻譯運動是一個龐大的、資金充足的、持續的工作,負責將大量的世俗希臘文本翻譯成阿拉伯語。雖然這個運動從許多語言翻譯成阿拉伯語,包括巴列維語、梵語、敘利亞語和希臘語,它通常被稱為希臘阿拉伯翻譯運動,因為它主要集中於把希臘學者的作品和其他世俗的希臘文本翻譯成阿拉伯語。據信翻譯了一百多本書,包括蓋倫的《靜脈和動脈解剖學》。
作者作品中一個有趣的方面是描述了在帝國首都巴格達建造天文觀測臺和智慧宮。「智慧宮」是阿巴斯王朝統治時期的主要知識中心,也是翻譯運動和伊斯蘭黃金時代的主要組成部分。圖書館裡裝滿了來自希臘、波斯和印度文明的不同作者和翻譯書籍。這些建築突出和強調了科學是如何在阿拉伯社會的真正進步。天文臺對真主的崇拜變得很重要,天文學為伊斯蘭祈禱模式提供了準確的數據。「智慧宮」將包含關於每一個可以想到的科學問題的大量文本。這是哈裡發馬蒙非常珍視的東西。遺憾的是,後來的哈裡發們並沒有看到科學研究的優勢。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在後來的幾個世紀裡衰落了。智慧宮在十三世紀被蒙古人摧毀。
作者吉姆·阿爾-哈利利是薩裡大學的物理學教授,也是薩裡大學第一位公眾參與科學的主席。2007年,他被授予英國皇家學會麥可·法拉第科學傳播獎,被選為英國科學促進會榮譽會員,還獲得了英國物理學會的公眾物理意識獎。
書的前半部分會給讀者對書中的史實陳述具有一種疑惑,一個出生以及基礎教育深受阿拉伯文化影響的學者是否會對帶有過多個人情感進行某種程度的個人判斷?看到最後一章「科學與今日伊斯蘭」後這個疑惑解除了。作者在審視了阿拉伯國家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的落後程度後,對其落後的原因進行了冷靜理性的審視。他認為:「.……單獨拎出宗教保守主義來解釋伊斯蘭世界缺乏科學進步的原因是大錯特錯的。更有說服力的解釋則是,眾多伊斯蘭國家從殖民者手裡繼承了過時的行政制度和官僚系統,它們尚未被取代,而且相關國家缺乏改革、應對腐敗的政治決心,也缺乏徹底整治失敗的教育系統、制度和社會觀念的政治意願。」他對今日阿拉伯國家科學發展的認識也許對其他國家也具有激發反省的意義。
這本書內容不僅涉及阿拉伯歷史、宗教、文化、制度以及著名人物,語言涉及到英譯阿拉伯地名、國名、著作名稱以及宗教教義涉及到的術語,其翻譯難度可想而知,但是譯文基本準確無誤,而且文字流暢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