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世界的科學:科學史忽略的視界 ——評《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

2020-07-24 科普天津雲

在科學史和科學文化的教學中,主要的內容都被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的科學、近代科學革命,乃至現代迅猛發展的新科學技術所充斥。但是,在談及科學的起源時必定與歷史悠久的國家歷史和文化有關。阿拉伯科學在科學史上的地位難以忽略,但是又似乎並不清晰。中國畫報出版社的新書《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空缺。


阿拉伯世界的科學:科學史忽略的視界 ——評《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


作者吉姆•阿-哈利利(Jimal-Khalili)在書中回顧與讚頌了那些幫助塑造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但是卻被遺忘的先驅者們。在人類歷史上大約在長達700多年時間內,國際科學語言一直是阿拉伯語。在考察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時,吉姆·哈利利用詳細的史料介紹了伊拉克物理學家伊本·海瑟姆這樣的人物,海瑟姆在培根之前半個多世紀就採用了現代科學方法,中世紀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誕生在阿拉伯國家,波斯博學家阿布·拉漢·阿爾-比魯尼可與李奧納多·達·文西相媲美。作者不僅熱衷於向更廣泛的觀眾介紹科學事實,而且熱衷於其產生的歷史,他認為,正如哥白尼和達爾文的遺產屬於我們所有人一樣,伊本·西納和伊本·艾爾·海薩姆的遺產也屬於我們所有人。

阿拉伯世界的科學:科學史忽略的視界 ——評《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英籍阿拉伯人,他在巴格達長大,在伊拉克接受教育直到16歲。正是在那裡,在阿拉伯老師用阿拉伯語的教導下,他第一次聽到和了解了偉大的阿拉伯科學家和哲學家。他現在是英國的一名物理學教授。他天生精通阿拉伯語,通曉阿拉伯歷史、文化和語言。出身與文化教育背景使其具有其他國家和文化背景出身的人所欠缺的優勢,他通過大量的史實提出了許多其他國家學者沒有做到的觀點,以及對他認為科學史界的誤解進行了澄清。由於其從小受教育的背景與家庭文化薰陶使得作者哈利利先生的著作具有不同尋常的價值,同時內容陳述也具有故事性,非常有趣。在書中部分描述的是阿拉伯國家的科學研究。但是在伊斯蘭歷史中科學的出現與發展的文化背景具備相適應與一致的特點。但是,作者認為,需要闡述清楚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在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中,伊斯蘭帝國如何促進了人類對科學的理解,並為幾個世紀後歐洲的文藝復興鋪平了道路。追根溯源,中世紀的阿拉伯人在古希臘和印度思想的基礎上,擴展了當時已知的科學思想。作者的觀點在其他作品中似乎陳述不多。哈利利先生大概會激發國內學者對進一步研究伊斯蘭哈裡發歷史的興趣。同時,作者描述了伊斯蘭科學思維是如何在8世紀建立阿拔斯王朝後成長起來的。讓讀者印象深刻的是,有學術頭腦的阿爾-馬蒙,是一個對阿拉伯科學與文化具有重要影響的偉大人物,他不僅自己啟蒙科學文化,而且鼓勵其他不同信仰的學者來伊斯蘭帝國進一步傳播他們的知識。到了9世紀中葉,帝國的首都巴格達成為了科學進步的卓越中心。作者哈利利指出了取得進展的領域中包括數學、醫學、天文學和化學以及其他科學領域。作者還列舉了那個時代的一些科學家所做出的具有創造歷史意義的科學成就,以及阿拉伯科學家在利用實驗來追求知識方面取得進展。

科學史中經常會談及的「百年翻譯運動」在本書中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這場起源8世紀中葉到10世紀末的巨大文化傳播活動對阿巴斯甸的科學有重大影響,見證了將古希臘文本轉譯為阿拉伯語的哲學家和科學家的學術生活。阿基斯王朝的科學也深受前穆斯林時代波斯文化的影響。中國唐朝對吉爾吉斯斯坦的戰爭的失敗導致數萬戰俘被帶入沙漠之地,被迫傳授造紙技術(是否還有數學和天文學知識不得而知),這種作為一種更便宜的記錄結果和數據的方法的工具對阿拉伯的科學和知識的記載與傳播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任何文化的傳播都取決於民族的寬容性,阿拔斯王朝的哈裡發是一個非常寬容的社會,允許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學者居住在帝國之內。作者甚至進一步記錄了阿拉伯安達盧西亞王國如何也對科學的發展和知識做出了貢獻,他認為後來基督教徵服者的學者和科學家受益於大量的阿拉伯和摩爾知識圖書館。


阿拉伯世界的科學:科學史忽略的視界 ——評《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


希臘——阿拉伯語翻譯運動是一個龐大的、資金充足的、持續的工作,負責將大量的世俗希臘文本翻譯成阿拉伯語。雖然這個運動從許多語言翻譯成阿拉伯語,包括巴列維語、梵語、敘利亞語和希臘語,它通常被稱為希臘阿拉伯翻譯運動,因為它主要集中於把希臘學者的作品和其他世俗的希臘文本翻譯成阿拉伯語。據信翻譯了一百多本書,包括蓋倫的《靜脈和動脈解剖學》。

作者作品中一個有趣的方面是描述了在帝國首都巴格達建造天文觀測臺和智慧宮。「智慧宮」是阿巴斯王朝統治時期的主要知識中心,也是翻譯運動和伊斯蘭黃金時代的主要組成部分。圖書館裡裝滿了來自希臘、波斯和印度文明的不同作者和翻譯書籍。這些建築突出和強調了科學是如何在阿拉伯社會的真正進步。天文臺對真主的崇拜變得很重要,天文學為伊斯蘭祈禱模式提供了準確的數據。「智慧宮」將包含關於每一個可以想到的科學問題的大量文本。這是哈裡發馬蒙非常珍視的東西。遺憾的是,後來的哈裡發們並沒有看到科學研究的優勢。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在後來的幾個世紀裡衰落了。智慧宮在十三世紀被蒙古人摧毀。


阿拉伯世界的科學:科學史忽略的視界 ——評《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


作者吉姆·阿爾-哈利利是薩裡大學的物理學教授,也是薩裡大學第一位公眾參與科學的主席。2007年,他被授予英國皇家學會麥可·法拉第科學傳播獎,被選為英國科學促進會榮譽會員,還獲得了英國物理學會的公眾物理意識獎。

書的前半部分會給讀者對書中的史實陳述具有一種疑惑,一個出生以及基礎教育深受阿拉伯文化影響的學者是否會對帶有過多個人情感進行某種程度的個人判斷?看到最後一章「科學與今日伊斯蘭」後這個疑惑解除了。作者在審視了阿拉伯國家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的落後程度後,對其落後的原因進行了冷靜理性的審視。他認為:「.……單獨拎出宗教保守主義來解釋伊斯蘭世界缺乏科學進步的原因是大錯特錯的。更有說服力的解釋則是,眾多伊斯蘭國家從殖民者手裡繼承了過時的行政制度和官僚系統,它們尚未被取代,而且相關國家缺乏改革、應對腐敗的政治決心,也缺乏徹底整治失敗的教育系統、制度和社會觀念的政治意願。」他對今日阿拉伯國家科學發展的認識也許對其他國家也具有激發反省的意義。

這本書內容不僅涉及阿拉伯歷史、宗教、文化、制度以及著名人物,語言涉及到英譯阿拉伯地名、國名、著作名稱以及宗教教義涉及到的術語,其翻譯難度可想而知,但是譯文基本準確無誤,而且文字流暢精準。


阿拉伯世界的科學:科學史忽略的視界 ——評《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


阿拉伯世界的科學:科學史忽略的視界 ——評《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

阿拉伯世界的科學:科學史忽略的視界 ——評《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

阿拉伯世界的科學:科學史忽略的視界 ——評《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

相關焦點

  • 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
    通過《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與讀者諸君分享一段非凡有趣的故事,是因為我相信,現在來探討西方文化和科學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受惠於千年前的阿拉伯、波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思想家以及科學家的成果恰逢其時,也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 開啟一段塵封的阿拉伯科學發展史——讀吉姆·哈利利的《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
    《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英]吉姆·哈利利著 李 果譯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說到科學發展史,很多人會想到中國的四大發明,會提到歐洲文藝復興和16-17世紀的科學革命,以及後來的數次產業革命英國著名學者吉姆·哈利利以一部《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將讀者帶回阿拉伯學者巨匠燦若繁星的時代,令人驚嘆於人類在千年之前迸發的創造力。如果《一千零一夜》中描繪的城市有一個現實中的版本,那可能就是撒馬爾罕的模樣。在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城市,既有來自唐帝國的藝術珍品,又有美輪美奐的宮殿和宏偉壯觀的大清真寺,更重要的是,在這裡建起了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家造紙廠。
  • 科學在歷史與文化中的面目——評《現代科學史》
    作者:李大光,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國際科學素養促進中心研究員除了科學哲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傳播專業以外,科學史和科學文化課程現在已經是中國大學本科、碩士和博士課程的必選。這是中國教育界對科學本身的不斷認識和理解產生的重要變化。這種變化歷經上個世紀初庚子賠款留美學生在領悟了科學的本質後,用成立科學組織與創辦期刊開啟中國人對科學的完整真實的認識開始的。
  • 回到阿拉伯文明的黃金時代
    攀登高峰望故鄉黃沙萬裡長何處傳來駝鈴聲聲聲敲心坎歌曲《夢駝鈴》現在的中東,也就是曾經的阿拉伯地區,也是文明古國呀,現在卻戰火頻繁,曾經的阿拉伯文明到底是什麼樣子,好想聽聽沙漠裡的駝鈴聲,幸好我讀到了這本書。
  • 中世紀的歐亞大陸,阿拉伯帝國是世界文明的主要推動者
    當時只有阿拉伯帝國在開疆拓土,同時保持亞洲與歐洲的聯繫,因此阿拉伯帝國成為世界文明的推動者。關於阿拉伯帝國對世界發展的貢獻,小編在此給大家分析一下:一、體量巨大的阿拉伯帝國鼎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橫跨亞非歐三洲,控制的疆域面積達到1340萬平方公裡。
  • 翻譯:阿祖萊2019年世界阿拉伯文日致辭
    Audrey Azoulay, Director-General of UNESCO, on the Occasion of World Arabic Language Day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世界阿拉伯文日致辭18 December 2019
  • 希臘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在西歐學術復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實際過程中,不止大學起著重要的作用,希臘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也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曾經希臘文化經過敘利亞傳播到了穆斯林世界,給阿拉伯科學和哲學帶來了黃金時代,而這時輪到西歐反過來從中受益了。自從進入中世紀,除了義大利南部西西里之外,希臘文化遺產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喪失殆盡,同樣地,拉丁文化遺產,除了羅馬法律之外,在希臘語系的東方也蕩然無存。
  • 趣味數學: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嗎?
    在數學中,阿拉伯數字「0、1、2、3、4、5、6、7、8、9」的存在必不可少,這也是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的數字。一位家長和我聊天說:「孫老師,今天孩子問我阿拉伯數字是誰發明的,我想既然叫阿拉伯數字肯定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唄,就直接給孩子說是阿拉伯人啦!」這位家長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覺得既然叫阿拉伯數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發明,自己起的名字啊,其實不然。阿拉伯數字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這只是一個歷史誤會。
  • 希臘媒體:阿拉伯世界選擇信任中國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希臘媒體:阿拉伯世界選擇信任中國希臘「現代外交」網站8月1日文章,原題:阿中合作論壇——艱難時期的關鍵決定 阿拉伯-中國合作論壇第九屆部長級會議於日前舉行。由於全球衛生局勢不穩定,會議採用視頻方式。
  • 阿拉伯數字是印度人發明的,關於阿拉伯數字的起源之謎
    一直以來1、2、3、4、5、6、7、8、9、0都被冠以阿拉伯數字之稱,而阿拉伯數字這個名字也讓我們一直以為這些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實際上這些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創造的,這些數字真正的起源地時古印度,只不過是被阿拉伯人掌握並改進然後傳播開的,所以才會被冠以阿拉伯之稱。
  • 胡恩海︱科學史絕非科學的註腳:科學革命的人文理解
    過去數百年間,當基督教世界的大師都在從事哲學研究,一個近乎全新的自然展現在了我們面前……毫無疑問,如果科學被正確且普遍地培育,沒有什麼會比它傳播得更快了。——約翰·德萊頓(John Dryden),1668現代早期的科學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事件之一。
  • 吳國盛 花拉子模與阿拉伯數學
    後來阿拉伯人加了一道線,成了今天分數的一般表示方法。此外,與希臘人不同,印度人還自由使用負數、無理數參與運算。花拉子模聞名於歷史的工作是寫了一部論印度數字的書和一部《復原和化簡的科學》,將印度的算術和代數介紹給了西方,使之成為今日全人類的共同文化財富。我們常常稱1,2,3,4,5,6,7,8,9,0這些數目字為阿拉伯數字,實際上它們是印度數字。
  • 杜拜為阿拉伯青年發起太空訓練計劃
    然後,阿拉伯青年將有機會加入阿聯研究人員,工程師和專家的團隊,參與多個航天項目。對空間科學充滿熱情並具有科學背景的候選人可以在網站ArabsToSpace.com上申請。將根據研究和科學的資格和成就對申請進行評估。7月15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希望探測」號歷史性升空的準備工作中引入了「阿拉伯太空先驅隊」。
  • 巔峰時期的阿拉伯文明有多麼強大,現在很難想像
    阿拉伯文明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可能非常陌生,我們時常提及最多的是阿拉伯數字,實際上阿拉伯數字是印度人發明的,只是阿拉伯人把這種計數的方法傳到了歐洲,被世界所熟知。其實我們中國的造紙術也是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的,對歐洲產生了深遠影響。
  • 卡達,阿拉伯以及西方世界的「伊斯蘭主義特洛伊木馬「
    「半島電視臺」還採用另一戰術來綁架觀眾的思想、取得他們的信任、與之建立信任和情感關係:與那些在阿拉伯-伊斯蘭世界享有知名度的人套近乎,從學者到恐怖大亨。它運用巴甫洛夫式條件反射策略來哄騙阿拉伯民眾。……多年來,該臺以專業、客觀的面目示人,特別是與阿拉伯民眾的親近者打成一片,從最激進的組織開始,如賓·拉登的『基地』組織等,到團結在阿拉伯人神聖的事業周圍,即保衛巴勒斯坦」。「客觀性要求將巴林與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同等對待;客觀性還要求,如果支持民主,就必須從自身做起,再呼籲沙烏地阿拉伯和海灣國家的埃米爾實行。」
  •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花拉子密 ( 圖片來自網絡 )       現今國際上通用的,也是我們所熟悉的數字是阿拉伯數字,人們很容易想當然地認為這些數字就是由阿拉伯人發明且被沿用到今天的。然而,事實是:十以內的數字符號實際上是由印度人發明的,甚至負數和零的系統化算術最早也是在印度數學家婆羅摩笈多的作品中找到的。之所以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當然阿拉伯人在其中也功不可沒。
  • 世界三大半島-中南、印度、阿拉伯半島
    從分布特點看,世界主要的半島大都在大陸邊緣地帶。歐洲海岸曲折,有眾多的半島,素有「半島的大陸」之稱。而南美洲和大洋洲雖然也有半島,但面積都很小。半島的面積有著巨大的差異,大的半島面積可達上百萬平方公裡,而許多半島都只有幾平方公裡。世界上著名的半島非常多,如巴爾幹半島,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再如朝鮮半島,也因為一場韓戰而世界聞名。
  • 夸特-阿拉伯馬
    1984年成立了第一個夸特-阿拉伯馬協會,但不久就倒閉了。1999年,國際夸特-阿拉伯馬協會(IQHA)再次正式成立,著手加強進行夸特-阿拉伯馬的繁育。想要在IQHA註冊的馬匹必須有至少1/8的阿拉伯和夸特/美國花馬血統。夸特和阿拉伯馬的特點在夸特-阿拉伯馬身上很好地表現了出來:阿拉伯馬較長的頸部,短而寬的前額和精緻的頭部,夸特/美國花馬結實健壯的身軀。
  • 阿拉伯世界的首次火星任務剛剛於日本成功發射
    本周一,第一個前往火星的阿拉伯世界太空飛行任務在日本的火箭上發射。發射現場直播顯示,運載未加改造探測器的火箭從日本南部的種子島航天中心起飛,用阿拉伯文叫做「Al-Amal」。火箭製造商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在發射後不久發表聲明稱:「我們在6:58:14(JST)(21:58 GMT)號運載阿聯火星飛行任務(EMM)HOPE太空飛行器的第42號H-IIA運載火箭(H-IIA F42)。
  • 阿聯「阿瑪爾」火星探測器升空,承載阿拉伯世界的什麼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個來自阿拉伯世界的太空人屬沙烏地阿拉伯籍,已是1985年的陳年往事。嚴格來說,MBRSC名義上是大公國的宇宙事業機構,但主要是由杜拜建立,設施也位於杜拜。阿米裡在29歲當上國家科學理事會主席、30歲被延攬入閣,成為先進科學部長,可說是阿拉伯世界女性賦權的代表性人物。在她領軍下,女性加入火星任務的人數大幅提升,約佔34%,而在其中的科學團隊裡更達到80%的驚人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