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世紀,這幾個世紀是古典時代結束、全球中世紀到來的一個時期。在中世紀裡,世界的四大文明板塊發生了分化,有的文明重新崛起了,有的則處於持續的衰弱之中。
在歐洲,在這中世紀前半段的幾個世紀裡,此時的羅馬帝國已經崩潰,不過東邊的拜佔庭帝國作為「半個羅馬帝國」在抵過重重內憂外患後艱難的生存了下來,擔綱起了恢復羅馬帝國榮光的重任。而在這幾個世紀裡,拜佔庭帝國也確實是一度重新鑄就了巔峰,收復了不少西羅馬帝國故土,也成為了中世紀裡歐洲最為強大的帝國。在東西兩邊日耳曼人和阿拉伯人雙雙崛起大衝擊的背景下,拜佔庭帝國逆境崛起、強盛一時,稱得上是一個世界級大國。
這一時期,歐洲除了有拜佔庭帝國的興衰榮辱外,這幾個世紀日耳曼人的崛起也是歐洲大地上的巨大地緣變局。日耳曼人在攻滅西羅馬帝國後建立了數個日耳曼王國,其中最強大的王國——查理曼帝國一度統一了大半個中西歐地區,稱雄一時。與此同時,這些日耳曼人的到來,也形成了今日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的早期國家雛形。
在亞洲,西亞、南亞、東亞三大文明板塊的命運也各不相同。西亞大地此時正經歷著波斯薩珊王朝的末期以及阿拉伯帝國崛起橫掃中東的時代。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涵蓋了西亞北非、南歐、中亞等廣大的亞非歐三大洲領土,其創建的伊斯蘭教更是傳播到了大半個非洲、南亞以及東南亞等極為廣闊的世界範圍內。這也是中東大地上自文明古國時代、大伊朗文明時代之後的第三次煥發出的輝煌文明。
同樣,在東亞的華夏大地上,華夏的隋唐王朝到來,終結了近四百年的中華亂世,重新開闢了盛世中華的大時代,這也是華夏文明自商周盛世、秦漢盛世之後第三次輝煌的隋唐盛世。而在南亞地區,印度次大陸則迎來了外族不斷入侵和國家文明大分裂的時代,未能重新煥發出新的文明生機。印度人在漫長黑暗的中世紀裡只能艱難的求取著生存。
因此可以看出,同樣作為世界文明的大板塊,四大文明板塊卻各自走出了不同的歷史發展軌跡。南亞的印度文明最先沉淪不復古典文明時代的輝煌,歐洲大陸的古希臘-羅馬文明則在拜佔庭帝國的身上艱難的演繹著興衰沉浮的時代命運。在廣大的中東大地上,阿拉伯帝國締造了伊斯蘭文明的輝煌傳奇,但這已經算是中東大地上的第三代文明了。
而唯有華夏文明則不然,華夏文明雖歷盡千年風雨艱辛,但每次頑強的度過危機後,華夏文明總能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重塑輝煌盛世。這便是華夏文明綿延不息、傳承數千年的重要內生原因。因此,在這5個世紀的時間裡,世界大國的格局是拜佔庭帝國勉強與阿拉伯帝國、隋唐王朝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