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的千年黑暗與動蕩

2020-12-05 百家號

導讀:歐洲中世紀的千年黑暗與動蕩

自公元5世紀之公元15世紀的一千年裡,歐洲開始了一段為後世談論頗多的歷史時期,這正是無數文學、影視、遊戲作品所青睞的中世界。古代的歐洲之前經由古希臘和古羅馬兩個帝國的統治後,在4世紀末羅馬分為東西兩個帝國,西羅馬帝國定都舊都羅馬,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期間羅馬經歷了日耳曼人的入侵。

歐洲傲視群雄的羅馬帝國敗於當時他們看來的野蠻民族日耳曼人,從此,西羅馬帝國覆滅,歐洲開始進入了黑暗的中世紀。起先法蘭克、倫巴德、勃艮第、奧多亞克等不同民族建立的王國在各地佔據地盤,這些國家分別都是不同的民族,缺乏長久的歷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薰陶,他們唯一的興趣就是打仗掠奪對方的土地資源人口。每個國家和民族之間也是積怨已久,從此各方仇敵互相挑起戰亂,自此次歐洲陷入了戰火。

他們中比較強大的民族國家是法蘭克王國,法蘭克在歐洲大陸打敗了高盧的軍隊,建立了大型的新王朝墨洛溫,該王朝的歷史持續了將近300年,雖然期間也曾內亂不斷,但相對來說是統一時間最長的。但是後來王國的宰相掌權,逐漸想要徹底奪取王權,最終。

已經被當做傀儡的國王被一腳踹開,王朝覆滅,反叛者所建立的新王國加洛林。中世紀的前期是歐洲中世紀黑暗世界的來源,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各地戰亂四起人口驟然減少,人們開始反城鎮化,希望遠離戰場,遠離人多的地方,而其他王國的入侵也逼迫大量人民開始遷徙。民眾被迫流離失所、朝不保夕,而其間科技技術、農業、文化各領域的退化也讓人們的生活陷入了黑暗。疾病、瘟疫流行,饑荒不斷,甚至連當初呼風喚雨的宗教信徒也不再虔誠。

加洛林帝國在查理大帝繼位後到達了鼎盛,此時帝國第一次統一了西歐,但是在查理大帝死之後發生了內亂,三個繼承人分家,將整個王國分成了東、西、中法蘭克三國,基本對應現在的法國、義大利和德意志。此時已進入中世紀的中期,因為三大法蘭克帝國各自為政保持了暫時的和平,期間經濟生活也得到一定的發展,中世紀黑暗的前期基本已經過去。東法蘭克到亨利一世國王時期逐漸強大,他的兒子奧託即位後加強了中央集權,他要求教皇為他加冕,最後,他號稱了羅馬帝國的新皇帝,並稱東法蘭克為神聖的羅馬帝國,宣稱自己才是古羅馬的正統。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將以這個教權與皇權結合國家的神聖名義,率十字軍攻打伊斯蘭和拜佔庭帝國,這就是著名的「十字軍東徵」。這場著名的東徵也使得神聖羅馬帝國逐漸衰弱,最早入侵讓國家的實力增強,但是後來戰線被拖到亞洲的西部,神聖羅馬帝國沒有過多的能力維持這場曠日持久的戰役,但他也屹立了800年之久。直到中世紀結束後將近300年,1806年,才被拿破崙打敗。而歐洲東部的大片土地在這位傳奇將軍拿破崙出世之前只有一個德意志民族的皇帝,後來軍國主義國家普魯士最後在那裡建立了政權。

而西法蘭克王國是後來的法蘭西王國,也是如今的法國,與他們與對岸的大不列顛群島上的英格蘭人展開了長達百年的戰爭。法蘭西王國知名的卡佩王朝因為沒有繼承者而被瓦盧瓦王朝取代,但這時隔壁的英國安茹王朝表示在繼承權上也有他們的一份。因此,這場戰爭開始於對王權的爭奪,長達百年之久。最終,因為英國內亂,法國在這場戰爭中趁機取得勝利。而在東方的歐洲,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打倒了當時也稱作東羅馬帝國的拜佔庭帝國。

古羅馬對歐洲影響十分深遠,這包含在了人文、法律、政治之上,至此中世紀結束,人們將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覆滅分裂,定位中世紀的開端,而恰恰把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覆滅作為中世紀的結尾,也可見,古羅馬在歐洲歷史上的重要程度。中世紀的定義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多位學者共同提出的,他們也因受到之前古羅馬諸多文化的影響,而定義了這一戰亂黑暗的時代。逐漸到了近代,人們通過許多考古發現,中世紀黑暗僅限於前期,之後也只是將公元410年至公元754年定為黑暗時期,而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這千年時間則被稱之為歐洲中世紀。

相關焦點

  • 黑暗的歐洲中世紀為何沒有農民起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記錄員範煒,ID:fw-note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大陸像掐斷了能量源一樣進入了長達千年的黑暗中世紀。黑暗的標誌和象徵就是宗教裁判所,除了燒死了大家熟知的布魯諾,更加殘酷持久的運動是「女巫懲罰」,光德國的宗教法庭就燒死了10萬名女巫,處死「異端」就更為普遍了,僅在西班牙一地,被火刑處死的異端分子就高達10萬。(宗教裁判所審判女巫)除了恐怖的黑死病,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生活也也粗鄙不堪,和同時代的中國和阿拉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 歐洲經歷中世紀時,中國正在發生什麼?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被認為是中世紀的開端。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現到來,被認為是中世紀的結束。歐洲人如此劃分,將上千年的歷史統稱於此。寫下《光榮與夢想》的威廉·曼徹斯特曾如此評價中世紀:「這是統一的基督教世界逐漸分裂為不同文明體的時代,這是一個現代歐洲就此誕生的時代。」
  • 「橫向」看歷史,明朝時期的中國與世界,歐洲中世紀的黑暗
    我們都說大明的統治是非常黑暗的,甚至是荒唐的,那麼跨越大洋,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歐洲的社會是怎麼樣的?明朝的統治時間是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即就是14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的近乎三百年的時間。這一時期被很多史學家認為是帝國政治持續發展的時期。皇權高度統一,中央集權不斷加強,這與後來崛起的大清是高度統一的。
  • 中世紀的歐洲有多黑暗?教會就是老大,誰不服就燒死誰!
    17世紀2月的一天清晨,中世紀末最偉大的思想家、天文學家布魯諾在羅馬著名的鮮花廣場上,被處以火刑。在悲壯的鐘聲下,他向圍觀的人們莊嚴的宣布:「黑暗即將過去,黎明即將來臨,真理終將戰勝邪惡!」最後,他高呼「火,不能徵服我,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會知道我的價值。」
  • 布拉格酷刑博物館,體驗歐洲中世紀的愚昧與恐怖
    在歐洲各國,有形形色色的酷刑和刑具博物館,記錄著這些國家不甚光彩的歷史。布拉格是文藝青年的網紅打卡地,雄偉壯麗的教堂、色彩斑斕的城市建築、如同迷宮一般的老城,都講述著這座千年古城和它背後的波西米亞王國曾經的權勢,但很少有人知道布拉格酷刑博物館,它會讓人體驗布拉格陰森恐怖的一面。酷刑博物館入口處。
  • 陳舊與創新的激昂碰撞,哥德式建築是如何敲醒黑暗中世紀的歐洲?
    曾經有這樣一個黑暗的時代,生活在那個時代中的人民愚妄無知,統治者荒淫無度,神權高於一切主權。那便是長達千年的歐洲中世紀時代。但是在這樣一個時代中,卻也誕生了很多人類文明的瑰寶,其中,人類建築史不可磨滅的璀璨明珠——哥德式建築,便是那星團中一顆閃耀的明星。
  • 中世紀:歐洲的黑暗時期,連空氣都充滿惡臭
    從西羅馬滅亡(公元476年)到東羅馬滅亡(公元1453年),這個時期被稱為歐洲中世紀。中世紀是歐洲最黑暗的時期,惡臭是這個時期最直觀的感受。1347年產生了一場瘟疫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直接帶走了二千五百萬人的生命,它就是令人談之色變的黑死病。當時的醫生普遍認為病菌是靠空氣傳播的,於是建議人們不洗澡,積攢汙垢用來堵住毛孔,以此隔絕病菌。現在看來是相當不靠譜,但是當時的歐洲人普遍相信這一說法,連教皇一年也只洗三次澡。長期的不洗澡讓人身上散發著異味,人們需要依靠香水遮蓋才能出門。
  • 「黑暗的中世紀」這種說法為何是不對的?
    「黑暗的中世紀」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然而,這種說法最初來自於啟蒙哲人的概括。中世紀真的有那麼「黑暗」嗎?為何啟蒙哲人會認為中世紀是「黑暗」的? 研究中世紀歷史的德國歷史學家約翰內斯·弗裡德認為,中世紀遠沒有啟蒙哲人所說的那麼愚昧無知。其實,中世紀早已蘊含著現代文明的能量。
  • 郭學明:歐洲中世紀之一——日耳曼人
    歐洲中世紀講座(1)日耳曼人作者:郭學明1.中世紀的始點與終點中世紀即「中間的世紀」,是指西羅馬帝國滅亡到文藝復興之間的世紀。西羅馬帝國公元476年滅亡,可看做是中世紀的始點。終點是什麼時候呢?有人定義在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佔庭帝國滅亡的1453年;也有人把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看成新時代的開端。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說中世紀是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之間。大體上講,中世紀是從5世紀末到15世紀末長達一千年的歷史。
  • 文化發展與歐洲中世紀文學
    這項成果是一部系統論述歐洲中世紀文學風貌以及其與文化關係的著作。作者針對國內歐洲中世紀文學研究比較薄弱的狀況,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所導致的思維方式的變化、維繫方式的變更以及文學自身發展的傳承規律為學理根據,從來源論、演進論和成就論三個維度對歐洲中世紀文學現象進行了重新審視,全面探索了中世紀西南歐、拜佔庭、北歐文學產生、發展的文化淵源、演進機制、基本成就和藝術特色。
  •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有多混亂?各方勢力縱橫交錯
    歐洲歷史一般分為三段,分別是古典、中世紀和近現代。古典時期為歐洲文明的起源,輝煌而燦爛;近現代歷史的歐洲成為了世界的重心,其影響力直到今天還在延續,看下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的位置,就明白了。而中世紀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則是野蠻、黑暗、落後的象徵。 中世紀的劃分,一般以羅馬帝國為依據。
  • 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基督教育
    歐洲中世紀時期是指公元5世紀(公元476年)至公元15世紀中期(公元1453年)中間將近一千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各個封建領主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戰爭頻繁。再加上天主教對於人們思想的禁錮,導致科技和生產力發生停滯,使得歐洲的文明史發展極為緩慢。在世界史上,這個時間段被描述為充滿了無知、迷信的「黑暗時期」。事實上,在中世紀時期,歐洲的教育體系依舊在發展,只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和歷史背景,有著其獨特的特點。
  • 世紀對決25 中世紀上:拜佔庭拱衛歐洲阿拉伯一統中東,大唐造盛世
    6~10世紀,這幾個世紀是古典時代結束、全球中世紀到來的一個時期。在中世紀裡,世界的四大文明板塊發生了分化,有的文明重新崛起了,有的則處於持續的衰弱之中。在歐洲,在這中世紀前半段的幾個世紀裡,此時的羅馬帝國已經崩潰,不過東邊的拜佔庭帝國作為「半個羅馬帝國」在抵過重重內憂外患後艱難的生存了下來,擔綱起了恢復羅馬帝國榮光的重任。而在這幾個世紀裡,拜佔庭帝國也確實是一度重新鑄就了巔峰,收復了不少西羅馬帝國故土,也成為了中世紀裡歐洲最為強大的帝國。
  • 中世紀音樂的概述
    公元476年,龐大的羅馬帝國終於在種種不可解脫的矛盾中崩潰,西方歷史進人了漫漫千年的中世紀時期。 「中世紀」一詞出現於文藝復興時代。15、16世紀一些崇拜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義大利人文主義者認為他們正處在古典文化「復興」的時期,因而將古羅馬消亡 到古代文化的復興這中間長達千年的歷史時期稱為「中間的世紀」(Middle Ages)。17世紀末德國歷史學家克利斯多弗·凱列爾在《通史》一書中,第一次將人類歷史劃分為三個時期:古代、中世紀和近代。音樂史研究一般傾向於把 公元5世紀西羅馬滅亡到14、15世紀之交看成西方音樂的中世紀時期。
  • 我讀︱李騰:歐洲中世紀研究博學傳統的回歸
    無論是主題學還是隱喻學,又或者詩歌與哲學、神學的關係,庫爾提烏斯總將目光投射到更為晦暗的古典時代,並試圖在千年流轉中捋出一條若隱若現的線索。在他的寫作中,歌德和荷馬、維吉爾之間可以無縫對接,伊西多爾的百科全書也能與莎士比亞建立起親緣關係。因此,庫氏所強調的歐洲思想內在的連續性也成為他撰寫這部巨著的信心來源。
  • 《黑暗之眼》遊戲時間大約在歐洲中世紀後期或文藝復興早期
    相信不少熱愛RPG遊戲的玩家都還記得那款以阿卡尼亞為背景的著名系列《阿卡尼亞傳說》(Realms of Arkania),該系列在遊戲業界頗富盛名,在今年春天,德國遊戲開發商Radon Labs宣布將開發一款RPG遊戲《Drakensang:黑暗之眼》(Drakensang:The Dark Eye,以下簡稱《黑暗之眼》),這款遊戲將帶玩家再次回到這個富於幻想與現實環境融合完美的遊戲世界中
  • 魔獸9.0:雷文德斯與中世紀歐洲的花火,哥特文化的藝術升華
    序:雷文德斯在本次《暗影國度》中將作為最後一張地圖出現,也是第一個資料片的首個團隊副本[納斯利亞堡]的所在地,整張地圖充斥著濃鬱的哥德式風格,這些哥特文化和中世紀氛圍的揉合最終呈現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雷文德斯。那麼接下來,歡迎來到中世紀歐洲,而冥冥之中更有趣的是,歡迎來到中世紀法國!
  • 并日而食,歐洲中世紀「人口饑荒」與同期農業發展方向性的轉變
    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儲備的糧食能否支撐人類生存,延續農業生產,如今似乎並不在我們普通人考慮範圍內,但如果回到中世紀時期的歐洲,一個簡單的吃飯問題,卻讓很多人都頭痛不已,因飢餓而造成的災難,在歐洲中世紀時期持續了上百年之久,而之所以造成食物短缺,和中世紀時期農業結構的調整有很大關係。
  • 古代歐洲三大帝國,一個存在千年,一個分裂成法德意三國
    在古代歐洲,歷史上那也是擁有一番風起雲湧的激昂歷史,各種帝國、王國、公國風起雲湧。下面就跟大家講講古代西方的三大帝國。在這些帝國的分分合合中,誕生了西方燦爛的古代人類文明。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從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黑暗的中世紀;到東羅馬帝國滅亡,歐洲結束中世紀,羅馬帝國在歷史上深深影響著歐洲!二、查理曼帝國(法蘭克王國 公元800—843年)查理曼帝國是中世紀西歐早期的封建帝國。因建立者查理大帝(即查理曼)而得名。
  • 中世紀歐洲的「禁慾」有多奇葩?為了壓制自己,不惜自殘虐待!
    我們現在在談到歐洲歷史的時候,一般會將其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古典時代、中世紀和近現代。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中世紀,又分為早、中、後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中世紀早期可以說是最黑暗的一個時代,那麼這段時期,究竟是有多黑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