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舊與創新的激昂碰撞,哥德式建築是如何敲醒黑暗中世紀的歐洲?

2020-12-08 騰訊網

曾經有這樣一個黑暗的時代,生活在那個時代中的人民愚妄無知,統治者荒淫無度,神權高於一切主權。那便是長達千年的歐洲中世紀時代。但是在這樣一個時代中,卻也誕生了很多人類文明的瑰寶,其中,人類建築史不可磨滅的璀璨明珠——哥德式建築,便是那星團中一顆閃耀的明星。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卻不能掩蓋刻在地面上的車轍,讓我們邁步走進那黑暗的世紀,去觸摸留存至今的美麗建築,感受其中的歷史韻味。

「野蠻與放縱」——基督神學控制下的哥德式建築

哥特來源於英語Goth,是哥特人的意思,哥德式建築說的便是使用哥特風格建造的建築。從人類學角度來看,哥特人說的是在公元3~5世紀侵略當時已經日暮的羅馬並逐步蠶食瓦解羅馬帝國的日耳曼民族。因此在「文明」的西方人眼中,哥特人便是野蠻人的代言詞。

所以在涉及到藝術風格上以後,哥德式的風格便用以泛指恐怖,驚悚,結構怪誕。大約在公元12世紀前後,這種看上去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建築風格開始席捲歐洲大陸。而且被廣泛應用於教堂,修道院,神殿等宗教場所,一些貴族的城堡也是哥德式建築肆意發揮的場地。

仿佛凜冬的寒風,哥德式建築似幽冥般在極短的時間內席捲了整個歐洲大地。要知道當時的神權大於一切,就連皇帝也得給教皇行禮,所以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當時的教廷對於哥德式建築的青睞。

為何神秘,恐怖會成為中世紀的代名詞呢?正是由於中世紀不開化的民風,教廷發現,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更好地攝取愚民的心智,讓他們在走進教堂參加彌撒的一瞬間就呈出畢恭畢敬的諂媚模樣,正是這種恐懼讓神權顯得更加至高無上。神權與王權在這個黑暗的時代主導著人的思想,禁錮住人們的步伐。

就像但丁在《神曲》中描述的那般,正是這種恐怖,讓有能之士止步不前,神權描繪的歐洲天空,是昏暗的。也正是這種神學壓制下的恐懼,叫人不敢開化,直到一批藝術家,作家站了出來,浩浩蕩蕩的文藝復興運動由此展開。

「瑰麗,複雜與頹靡」——哥德式建築的浮誇風格來源於何處?

前文提到,哥德式建築主要應用在教堂,修道院這類神學建築之上,這也與當時歐洲的城市建設分不開,人口的遷移是每個時代發展的標誌之一,從茹毛飲血的時代到今天的人類社會,都是如此。城市化到達一定程度之後,人口就會逐步遷入,那麼教會的傳教目標也就變得更集中,教眾同樣也需要一個相對集中的場所從事宗教活動。隨之而來的就是慢慢的教堂變成了宗教與社會人群活動中心。當時的人們對於教堂的需求甚至高過對於自身的生活需求。

在《西方文藝復興史》中常常會提到哥德式建築,讓讀者不禁為之感嘆,這般建築風格所要耗費的人力財力,在當時的那個時代背景下,是非常大的一筆開銷。除了教廷,沒有組織有這樣的實力來開展這樣大工程。

城市居民在教堂建設中也是主力軍之一,在11~12世紀的歐洲,城市居民越來越多,為了讓自己的城市脫穎而出,一座華美的教堂必不可少,像是倫敦,巴黎,裡斯本這樣信奉基督教的大城市,都會傾盡全城居民之力來建造一個哥德式教堂,以此來提升城市知名度。

在這些教堂的「軍備競賽」中,教堂開始越來越多,風格也開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尤其是英國地區的建築風格,將教堂的穹頂機制發揮,無論是建築的比例與尺度、風格的節奏與韻律都拿捏得當,可謂美感十足。

這種建築風格以其獨特的建造技術,飛揚,輕巧,宏大的藝術風格影響了歐洲4個世紀之久,這種影響力是歐洲建築史不可多得的,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也對之後的歐洲各國關於宗教建築的發展起到了指導和引路作用。法國作家熱爾曼就在《藝術史》談到哥德式建築時就用了「處女般」來形容這種新興的建築風格。

哥德式建築獨特的建築優勢來源於它對於建築獨具一格的詮釋,例如遍布在它其中的繪畫、雕刻等等,一大批的藝術家的竭力創作,嘔心瀝血,只為在細節方面完善建築的整體美感,他們的作品也受到了人們的尊重。時至今日,還是會有很多的遊客在目睹到這些藝術作品時倍感驚奇。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哥德式建築與希臘建築羅馬建築中的一些思想不謀而合,但是它並沒有完全承襲其他建築的手法,而且取人之長,補我之短,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度的創新,在綜合了各個時期、各個地域的建築的藝術特點,最終形成了其獨有的特點,對後世歐洲建築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美好與崇高」——上帝之手成就的哥德式建築

第一座哥德式建築是11世紀在法國巴黎修建的聖丹尼大教堂。它是教堂建築史上一次很大的革新,首先它採用了大量的彩色玻璃窗,在修建時一反常態的突出了十字架的橫翼部分,新增了更多的禮拜室。最關鍵的是它別出心裁的建造方式,竟然給困擾當時建築師很久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所有這一切,在當時的建築史上都是很偉大的進步。

在法國巴黎的市中心,還有著一座哥德式建築的集大成者。同樣它也是人類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貴遺產之一,它就是巴黎聖母院。在人類藝術史上有著這樣一本著作《巴黎聖母院》,它的作者雨果就曾經對巴黎聖母院有過細緻的描寫。

巴黎聖母院以其哥德式的建築風格,遍布各個細節之處的精美雕刻和高超的繪畫藝術,聞名於世。最不可得的是在其中所珍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這些都仿佛上帝的眷顧,世上再也找不到這般美好的建築。

現存於世的有名的哥德式建築還有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大教堂(聖母大教堂);德國的科隆大教堂;西班牙的布爾戈斯大教堂;捷克斯洛伐克的聖維特大教堂;英國的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等等,這些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哥德式建築,在歷經千年的時間洗禮下,它們都經受住了考驗,讓來訪者嘆為觀止。

「鬼斧神工與妙手天成」——讓人驚嘆的哥德式建築結構

從高空俯視一座哥德式建築,你會發現它好似一個拉長的十字架形狀,這也是教會對與傳教的需求所在。十字架的前段就是大廳部分,主要是用於教徒們做禮拜和懺悔用。在教堂的頂端,則有一對或者幾對鐘塔,對稱的美感展現無疑。

此外,談到哥德式建築,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高大的穹頂,這也是其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一般來說,建築用料是需要進行規劃的,因為要考慮到總體造價的問題,而哥德式建築的存在就是為了美觀,給人一種視覺上的衝擊。所以它並不需要考慮這些。

必須的拱門,肋形拱頂,有的還要加上飛拱,這些看上去多餘的建築零件,實際上把整個上部串聯成一個整體,分擔了建築的重量,所以才能有長久的保存時間。這與神學中的經院學派的觀點不謀而合,所以哥德式建築中也有著羅馬建築的優點。

在與之前盛行的希臘建築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哥德式建築摒棄了一些希臘建築中的短板,雖然希臘建築也以宏大公正著名,但是在實際使用中我們發現它顯得那麼笨重,空間狹小,讓人十分壓抑。

哥德式建築則完全衝破了這一束縛,首先它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架構方式,使得整個拱頂變輕,之後再加的拱頂重量也被分攤到各個立柱之上,頓時教堂之內空間豁然開朗,光線也更加充足。以德國科隆大教堂為例,它的穹頂淨空為43米,外側的雙塔高達161米,這種高大的建築,也給當時的人帶來了心靈上極大的震撼,正符合教會的教義,通天之道。

雖然哥德式建築大多為宗教建築,但是它體現出了歐洲勞動人民的智慧,也表達了當時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憧憬。

結語

兩座高聳如雲的高塔,外延的穹頂,米白的牆色。步入其中,映入眼帘的是由紅藍兩色組成的玫瑰窗,目光所能觸及之處,無不透露著肅穆與莊重。當我們走近巴黎聖母院,走近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我們不僅可以欣賞這種幾百年前的建築帶來的歷史感,閉上眼睛,仿佛能聽到百年前在其中懺悔的人們,誦讀聖經的聲音迴蕩在金碧輝煌的大廳之中。撫摸歷史,傾聽歷史,感受歷史的美麗。

相關焦點

  • 西歐中世紀的羅馬式建築
    對於西歐中世紀,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時期的建築。這些建築和我們國家的建築相比,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又有著別樣的魅力。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西歐中世紀時期的羅馬式建築。中世紀的主導藝術是教堂建築,教堂建築在中世紀盛期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因而這一時期也成為西方建築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之一。
  • 魔獸9.0:雷文德斯與中世紀歐洲的花火,哥特文化的藝術升華
    序:雷文德斯在本次《暗影國度》中將作為最後一張地圖出現,也是第一個資料片的首個團隊副本[納斯利亞堡]的所在地,整張地圖充斥著濃鬱的哥德式風格,這些哥特文化和中世紀氛圍的揉合最終呈現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雷文德斯。那麼接下來,歡迎來到中世紀歐洲,而冥冥之中更有趣的是,歡迎來到中世紀法國!
  • 歐洲中世紀的千年黑暗與動蕩
    導讀:歐洲中世紀的千年黑暗與動蕩自公元5世紀之公元15世紀的一千年裡,歐洲開始了一段為後世談論頗多的歷史時期,這正是無數文學、影視、遊戲作品所青睞的中世界。古代的歐洲之前經由古希臘和古羅馬兩個帝國的統治後,在4世紀末羅馬分為東西兩個帝國,西羅馬帝國定都舊都羅馬,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期間羅馬經歷了日耳曼人的入侵。歐洲傲視群雄的羅馬帝國敗於當時他們看來的野蠻民族日耳曼人,從此,西羅馬帝國覆滅,歐洲開始進入了黑暗的中世紀。
  • 解鎖歐洲最著名的10座哥德式大教堂,其中1個耗時600年建成
    哥德式建築強調垂直和光線,最大的特點是尖頂、肋拱和飛扶壁。這種建築風格用於許多城堡、宮殿和市政廳,但真正展示哥德式建築之美的是歐洲宏偉的大教堂,下面盤點了歐洲中世紀的10座哥德式大教堂。9、布爾戈斯大教堂布爾戈斯大教堂是屹立於布爾戈斯的一座中世紀大教堂,專門供奉聖母瑪利亞,因規模巨大和獨特的哥德式風格而聞名。布爾戈斯大教堂的建造始於1221年,中間有近兩個世紀的時間建造中斷,隨後於1567年完工。
  • 文化發展與歐洲中世紀文學
    這項成果是一部系統論述歐洲中世紀文學風貌以及其與文化關係的著作。作者針對國內歐洲中世紀文學研究比較薄弱的狀況,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所導致的思維方式的變化、維繫方式的變更以及文學自身發展的傳承規律為學理根據,從來源論、演進論和成就論三個維度對歐洲中世紀文學現象進行了重新審視,全面探索了中世紀西南歐、拜佔庭、北歐文學產生、發展的文化淵源、演進機制、基本成就和藝術特色。
  • 黑暗的歐洲中世紀為何沒有農民起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記錄員範煒,ID:fw-note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大陸像掐斷了能量源一樣進入了長達千年的黑暗中世紀。黑暗的標誌和象徵就是宗教裁判所,除了燒死了大家熟知的布魯諾,更加殘酷持久的運動是「女巫懲罰」,光德國的宗教法庭就燒死了10萬名女巫,處死「異端」就更為普遍了,僅在西班牙一地,被火刑處死的異端分子就高達10萬。(宗教裁判所審判女巫)除了恐怖的黑死病,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生活也也粗鄙不堪,和同時代的中國和阿拉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 「黑暗的中世紀」這種說法為何是不對的?
    「黑暗的中世紀」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然而,這種說法最初來自於啟蒙哲人的概括。中世紀真的有那麼「黑暗」嗎?為何啟蒙哲人會認為中世紀是「黑暗」的? 研究中世紀歷史的德國歷史學家約翰內斯·弗裡德認為,中世紀遠沒有啟蒙哲人所說的那麼愚昧無知。其實,中世紀早已蘊含著現代文明的能量。
  • 耳環歐洲早期中世紀珠寶首飾
    拜佔庭時期與歐洲早期拜佔庭帝國自公元 330 年開始持續到中世紀時期公元 1453 年為止,其版圖自羅馬帝國東半部一直延伸到埃及與亞洲地區,整個地中海區域幾乎都是拜佔庭帝國的範圍,首都拜佔庭在當時是最主要的藝術與宗教中心,因此這個時期的珠寶不僅集結了西方宗教藝術的精華,更融合了東方的色彩,且影響力一直延伸至中世紀。
  • 葉檀:中世紀晚期歐洲市場如何崛起
    中世紀晚期歐洲的市場經濟發展史可供佐證。  1688年之後,英國公債利率下降,期間英國公債規模急速上升,到1720年公債規模是1688年的50倍,但同期名義利率卻從10%下降到4%。新制度經濟學派認為,這是議會制度結出的善之果。
  • 西方建築——從歷史、原理、特徵等讀懂她的美(中)
    在西方歷史上,古希臘、古羅馬建築毫無疑問是經典,但後繼的拜佔庭、羅曼式、哥德式等也不容輕視,它們延續經典,又有所創新,讓人類建築錦上添花,更上一層樓。不過,如果想真正認識這些建築,不了解點歐洲歷史可不行,特別是中世紀!而歐洲的中世紀又與基督教息息相關——中世紀的開始與結束其實就是基督教的興衰過程。
  • 神奇的發明玻璃:生於古埃及,發展於古羅馬,傳承創新於歐洲
    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蠻族的入侵下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之後,日耳曼蠻族在西羅馬帝國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今天歐洲各國的雛形。玻璃並沒有和西羅馬帝國一起葬送在日耳曼蠻族的鐵蹄之下,反而被繼承下來。在歐洲中世紀(10~15世紀)時期,玻璃的製造出現了南北差異,南部主要是義大利,北部主要包括德國、法國和英格蘭地區。
  • 新書| 如何欣賞一座哥德式教堂
    瓦薩裡在《名人傳》中有一段聞名於世的評語:「(哥德式藝術中的)每個元素都絲毫沒有章法可言,我們甚至可以用混亂無序來形容;這些元素所形成的構造泛濫成災,汙染了世界。」瓦薩裡對哥德式藝術的無情鞭撻,最終指向的正是這一藝術的基本特質。哥德式藝術首先是以建築為載體的海量圖像。
  • 中世紀的歐洲有多黑暗?教會就是老大,誰不服就燒死誰!
    17世紀2月的一天清晨,中世紀末最偉大的思想家、天文學家布魯諾在羅馬著名的鮮花廣場上,被處以火刑。在悲壯的鐘聲下,他向圍觀的人們莊嚴的宣布:「黑暗即將過去,黎明即將來臨,真理終將戰勝邪惡!」最後,他高呼「火,不能徵服我,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會知道我的價值。」
  • 布拉格酷刑博物館,體驗歐洲中世紀的愚昧與恐怖
    在歐洲各國,有形形色色的酷刑和刑具博物館,記錄著這些國家不甚光彩的歷史。布拉格是文藝青年的網紅打卡地,雄偉壯麗的教堂、色彩斑斕的城市建築、如同迷宮一般的老城,都講述著這座千年古城和它背後的波西米亞王國曾經的權勢,但很少有人知道布拉格酷刑博物館,它會讓人體驗布拉格陰森恐怖的一面。酷刑博物館入口處。
  • 中世紀:歐洲的黑暗時期,連空氣都充滿惡臭
    從西羅馬滅亡(公元476年)到東羅馬滅亡(公元1453年),這個時期被稱為歐洲中世紀。中世紀是歐洲最黑暗的時期,惡臭是這個時期最直觀的感受。1347年產生了一場瘟疫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直接帶走了二千五百萬人的生命,它就是令人談之色變的黑死病。當時的醫生普遍認為病菌是靠空氣傳播的,於是建議人們不洗澡,積攢汙垢用來堵住毛孔,以此隔絕病菌。現在看來是相當不靠譜,但是當時的歐洲人普遍相信這一說法,連教皇一年也只洗三次澡。長期的不洗澡讓人身上散發著異味,人們需要依靠香水遮蓋才能出門。
  • 「橫向」看歷史,明朝時期的中國與世界,歐洲中世紀的黑暗
    我們都說大明的統治是非常黑暗的,甚至是荒唐的,那麼跨越大洋,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歐洲的社會是怎麼樣的?明朝的統治時間是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即就是14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的近乎三百年的時間。這一時期被很多史學家認為是帝國政治持續發展的時期。皇權高度統一,中央集權不斷加強,這與後來崛起的大清是高度統一的。
  • 瀋陽唯一的哥德式建築,入選「中國十大最美教堂」,非常宏偉
    提到哥德式建築,最典型的一定是位於法國的巴黎聖母院了。可惜巴黎聖母院因大火尚在維修當中,深感遺憾。其實,我們國內也有不少壯觀的哥德式建築。在遼寧瀋陽就有一座,你能猜到是哪裡嗎?小南天主教堂,因位於瀋河區小南街上而得名,也稱南關教堂。
  • 捷克CK小鎮是全球最美小鎮,全是中世紀建築,在裡面只需做一件事
    捷克克魯姆洛夫小鎮建造於14世紀和17世紀之間,因為保留了中世紀幾乎所有的建築,成為現代歐洲中世紀古城的代表,在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之一。由於克魯姆洛夫小鎮叫Cesky Krumlov,所以被人們親切地稱為CK小鎮,是捷克除了布拉格之外,最受歡迎也最有名的地方,遊客眾多,幾乎到了捷克的遊客都會前往CK小鎮一睹著童話般的世界到底是如何的美麗。
  • 英國國會大廈——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哥德式建築
    國會大廈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哥德式建築,成為英國整個浪漫主義時期建築的標誌,並在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834年10月16日,一個爐子點燃了上院的鑲板,從而引發了不可逆轉的火災。這場無情的大火蔓延整個大廈,幾乎將它完全燒毀。
  • 我的世界:歐洲中世紀小教堂建築,高塔鐘樓建造方法,太實用
    各位熱愛我的世界的小夥伴們大家好,歐洲在中世紀誕生了很多有特色的建築作品,其中有特色的中世紀民居,中世紀教堂,中世紀城堡等等,那麼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是一款中世紀小教堂的建築攻略教程,因為是小教堂所以建築的整體比較很小,更有利於大家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