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哥德式建築,最典型的一定是位於法國的巴黎聖母院了。可惜巴黎聖母院因大火尚在維修當中,深感遺憾。其實,我們國內也有不少壯觀的哥德式建築。在遼寧瀋陽就有一座,你能猜到是哪裡嗎?
小南天主教堂,因位於瀋河區小南街上而得名,也稱南關教堂。最早由法國傳教士方若望所建,這座教堂整體格局也沿襲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形式。作為瀋陽唯一的一座哥德式建築,可見其極具價值以及觀賞性。
在新中國成立前,小南天主教堂一直都是瀋陽城內最高的建築。雙塔直插雲霄,高度達40米,當時如果能夠登臨此高度遠眺,瀋陽景致盡收眼底。教堂初建於19世紀末期,後因義和團運動,於1900年被毀,9年後重建,最終在1912年竣工,距今已有108年歷史。
德國哲學家謝林曾說過這麼一句富有哲理的話:「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在欣賞建築的時候,無論是中式的,還是西式的,我們同樣會驚嘆於前人的構思巧妙。音樂無國界,建築同樣無國界。一座造型優美的建築,怎麼看都會是賞心悅目的。
沿教堂外圍走上一圈,就能發覺原來這座教堂還擁著著如此寬長的「身軀」,如加以留意,也能看到內部玫瑰花窗斑駁的影子。這是因為哥德式的教堂繼承了羅馬式教堂的長方形會堂和高窗,就算不入內也能想像內部的構造,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有一個高大長廊的禮堂,兩側位於高處的玫瑰花窗在燈光的映射下絢麗奪目。
因為時間問題,我來到這裡的時候已然過了開放的時間,無法進入到教堂內部參觀。從前我曾參觀過其他不少的哥德式風格教堂,加上我並沒有信奉相關的宗教,因此在外邊可以好好地玩味建築風格,遠比入內碰到更多無法解讀的內容要好。當然了,這也是我的一個遺憾。
教堂前面有一個大廣場,附近的市民閒暇之餘樂意在廣場上做些運動,或跑跑步,或放放風箏,或遛遛寵物,的確很接地氣。未曾靠近的時候,倒是沒有察覺這座教堂有多恢弘,或許現代人看慣了高樓大廈,與古人並不可相提並論了。
路邊不時有攤販小心翼翼地賣著一些小商品,他們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做點小本生意也不容易。都說教堂能帶給人們一種心安和祥和。我想,更多的可能性是因為在高大的建築面前,人就顯得過於渺小了吧,一大一小的矛盾對比,偏偏使人能自覺放下自己的高傲。
教堂距離瀋陽的另外兩個熱門景點瀋陽故宮和張氏帥府都不遠,走路不出一公裡也有所及。不過,這裡的遊客相對來說就少了很多。如果你的時間充裕,我倒是很建議能到此一遊。畢竟,哪怕純粹欣賞一番建築,也是一種美感。
我是刺也無蝟,刺蝟的蝟。資深背包客,熱愛旅行,也同樣熱愛生活。關注我,願所有的美好都與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