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片】英國西敏寺教堂

2021-01-20 基督徒影音網

基督徒影音網:影音,祈禱,讚美。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稱 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意譯為 西敏寺),坐落在倫敦 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篤會隱修院,始建於公元960 年,1045年進行了擴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進行了重建。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創建聖公會之前,它一直是 天主教本篤會(天主教的隱修院修會之一)教堂。1540年之後,被強佔並改成為 聖公會教堂。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坐落在英國倫敦議會廣場西南側,正式名稱為「聖伯多祿聯合教堂」。它最初由篤信宗教的國王懺悔者愛德華於1050年下令修建,1065年建成。現存的教堂為1245年亨利三世時重建,以後歷代都有增建,直到15世紀末才告竣工。

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全長156米,寬22米,大穹窿頂高31米,鐘樓高68.5米,整座建築既金碧輝煌,又靜謐肅穆,被認為是英國哥德式建築的傑作。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既是英國國教的禮拜堂,又是歷代國王舉行加冕典禮、王室成員舉行婚禮的大禮堂,還是一個國葬陵墓。從11世紀勝利王威廉開始,除了愛德華五世和愛德華七世外,所有英王都在此加冕登基,當今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就是於1953年6月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裡舉行加冕典禮的。每當新國王加冕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布置得煥然一新。各國代表、皇親國戚上千人云集一堂,喇叭齊鳴,聖詩班高唱聖詩。大主教將王冕戴在英王頭上。英王加冕寶座在聖愛德華小教堂內,寶座下有一塊稱作「斯庫恩」的聖石,原是古蘇格蘭國王傳統的加冕座位,後被愛德華國王徵討蘇格蘭時將它奪過來,並在石上配了一把橡木椅子。以後歷代英王登基時就在這椅上端坐加冕,因此,這把模樣普通的椅子和下面的石頭成為神聖的國寶。在2011年4月29日,英國時間11時(北京時間14時)迎來威廉王子與凱特·米德爾頓的世紀婚禮。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還是英王的墓地。1066年撒克遜王愛德華死後就埋葬在這裡。從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的20多位國王都埋葬在這裡。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國王亨利七世的教堂和陵墓,它位於中軸線正中的最後方,佔據了整整三分之一的面積。它那纖細華美的穹頂,五彩繽紛的旌旗,給人以明快歡樂的世俗氣氛。在它的右面,是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陵墓;左面是被伊莉莎白一世處死的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的陵墓。

教堂內的「詩人之角」因埋葬14世紀詩人喬叟和文藝復興時期詩人斯賓塞而得名。後來,英國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如狄更斯、哈代等,都在這裡建有墓室或墓碑。此外還有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如邱吉爾、克倫威爾、達爾文、牛頓等。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紀號稱「篤信者」的英王愛德華建立的。英國歷代國王和女王都在這裡加冕,死後也多長眠在此。王室成員在這裡舉行婚禮。威斯敏斯特教堂忠實地記錄了英國皇族興衰史。教堂建築為哥德式,由數個彩色玻璃嵌飾的尖頂並列在一起,美麗絕倫。教堂著名的詩人之角有莎士比亞、狄更斯等許多文學偉人的紀念碑與紀念文物。英國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稱為「榮譽的寶塔尖」。威斯敏斯特教堂已經成為難得的歷史博物館。

歷史沿革


威斯敏斯特的本義是西部大教堂的意思。由於這座教堂在倫敦城的西部,便得此名。曾有過一座自東撒克遜王塞伯特在公元7世紀建造後便長期矗立的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現址上,當時,它本應建在託尼島。該島已經消失,因為泰晤士河道變窄後它與岸地融為一體。這座教堂的建立似乎是遵循聖彼得的指教,據說他曾在首位主教梅裡圖斯領行的封聖典禮上現身。從巴耶彩圖(彩織廣景壁畫,生動詳細地記錄了11世紀諾曼徵服者威廉侵佔英格蘭的過程。傳說為威廉王后瑪蒂爾達親織,畫中共有1152人和72幕場景。)上看,這座老教堂建有中心塔樓、交成十字橫線的兩側耳堂和鉛板屋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由「懺悔者」愛德華(1042—1066年在位,因病未能參加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封聖典禮。王后之兄哈羅德二世,成為末代撒克遜族英王。)擴建,並於1065年被封聖。亨利三世為了紀念愛德華,發誓建立一座哥德式更加威嚴的教堂,致使原來的結構所剩無幾。

自此之後,王室的加冕禮即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包括伊莉莎白女王在內的英國曆朝歷代君王,除了愛德華五世和愛德華八世兩位外,無不是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登基,坐上王位。就是百年之後,也都長眠寺內。

18世紀上半葉,英國建築家尼古拉斯·霍克斯穆爾建造了教堂西端的雙塔。1875年起,教堂正面由英國建築師、哥特復興式建築風格運動的領袖人物喬治·吉爾伯特·斯科特整修。這位沉湎於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建築師在承擔修復工作時,常因傲慢地毀掉許多精美的非哥德式作品而引起時人的爭議。不過,這種作風對西敏寺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幸事。據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護國主克倫威爾被殺後,頭顱掛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尖頂上61年。

目睹了牛頓葬禮的伏爾泰為之深深震動。他曾感慨道:「走進威斯敏斯特教堂,人們所瞻仰的不是君王們的陵寢,而是國家為感謝那些為國增光的最偉大人物的紀念碑。這便是英國人民對於才能的尊敬。」

威斯敏斯特教堂圖冊(2)威斯敏斯特教堂圖冊(2)
建築風貌


紀念碑

宏偉壯觀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國的聖地,在英國眾多的教堂中地位顯赫,可以說是英國地位最高的教堂。除了王室成員,英國許多領域的偉大人物也埋葬在此。英國人因此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稱為「榮譽的寶塔尖」,認為死後能在這裡佔據一席之地,是至高無上的光榮。其中著名的「詩人角」就位於教堂中央往南的甬道上。在這兒長眠著許多著名的詩人和小說家。如英國14世紀的「詩聖」喬叟,就安葬於此。陵墓周圍還有一扇專門的「紀念窗」,上面描繪著他的名作《坎特伯雷故事集》裡的情景。伴他長眠的有丁尼生和布朗寧,他倆都是名噪一時的大詩人。著名的小說家哈代和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吉卜林也葬在這裡。「詩人角」中央,並排埋葬著德國著名的作曲家亨德爾和19世紀最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狄更斯。還有些文學家死後雖葬身別處,但在這裡仍為他們豎碑立傳,如著名的《失樂園》的作者彌爾頓和蘇格蘭詩人彭斯,就享受著這種榮耀。

在教堂的北廊裡,還佇立著許多音樂家和科學家的紀念碑。其中最著名的是牛頓,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國葬的自然科學家。他的墓地位於威斯敏斯特教堂正面大廳的中央,墓地上方聳立著一尊牛頓的雕像,旁邊還有一個巨大的地球造型以紀念他在科學上的功績。此外,進化文化的奠基人、生物學家達爾文,天王星的發現者、天文學家赫謝爾等許多科學家都葬於此地。在物理與化學領域均做出傑出貢獻的法拉第在去世後本來也有機會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下葬,但因他信仰的教派不屬當時統領英格蘭的國教聖公會,威斯敏斯特教堂正是聖公會的御用教堂,因此拒不接受他在教堂內受饗。雪萊和拜倫這兩位舉世聞名的大詩人也因為驚世駭俗的言行被教堂拒之門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內還安置著英國著名的政治家邱吉爾、張伯倫等許多知名人士的遺骸。後來因場地有限,部分偉人的墳墓被遷移至聖保祿大教堂。此外,兩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英國官兵的花名冊也保存在教堂內。在教堂大院正中還設有無名英雄墓,供人們在此地駐足停留、憑弔緬懷。這座古老的教堂結構宏偉,裝飾輝煌,外觀是依拉丁風格建造的十字形。教堂正門向西,由兩座全石結構的方形塔樓組成,這是聖保祿教堂的設計者雷恩的學生在18世紀設計的,雙塔聳立,非常壯觀。教堂主體部分長達156米,寬22米。本堂兩邊各有一道側廊,上面設有寬敞的廊臺。本堂寬11.6米,上部拱頂高達31米,是英國最高的哥德式拱頂,這樣的結構顯得本堂比例狹高頎長,巍峨挺拔。耳堂總長為62米,與本堂交會處有4個尺寸很大的柱墩,用以承託上部穹頂。穹頂以西是唱詩班的席位,以東是祭壇。而鐘樓高達68.5米,高聳壯麗。整個建築古典莊嚴,高大古樸,弓形的石雕精美細緻,挺拔的立柱直指蒼穹。教堂最上端林立著由彩色玻璃嵌飾的尖頂,巍峨地衝向天際,如雕似刻,精巧絕倫。抬頭仰望會有一種天堂般高遠莫測的玄妙和神秘感。教堂四周高處的窗戶都是用五顏六色的彩色玻璃裝飾而成,它們使以灰色為主調的教堂在莊嚴中增加了幾分典雅和華麗的情調。威斯敏斯特的柱廊恢弘凝重,拱門鏤刻優美,屏飾裝潢精緻,玻璃色彩絢麗,雙塔嵯峨高聳,整座建築既金碧輝煌,又靜謐肅穆,其精美豪華、富麗堂皇為英國教堂之冠,不愧是英國哥德式建築中的傑作。

構造

威斯敏斯特教堂全系石造,主要由教堂及修道院兩大部分組成。有聖殿、翼廊、鐘樓等堂組成。進入教堂的拱門圓頂,走過莊嚴卻有些灰暗的通道,眼前豁然一亮,進入到豪華絢麗的內廳。教堂內寬闊高遠構造複雜的穹頂被裝點得美輪美奐,由穹頂掛下來的大吊燈華麗璀璨,流光溢彩。地上鋪的是華貴富麗的紅毯,一直通向鋪著鮮豔的紅色絲絨、裝飾得金碧輝煌的祭壇,這就是舉行王室加冕禮和皇家婚禮的正地。祭壇後是一座高達3層的豪華墳墓——愛德華之墓。祭壇前面有一座尖青靠椅,這是歷代帝王在加冕時坐的寶座,據說是件有700多年歷史的、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寶座下面擺放著一塊來自蘇格蘭的被稱作「斯庫恩」的聖石。寶座和聖石都是英國的鎮國之寶。

館藏

威斯敏斯特教堂內還有大量館藏,加冕用品以及勳章等慶典用品都收藏於此。還有英國宮廷收集的關於歷史、藝術、科學等各個方面的資料,如1500年以來富於戲劇性的歷史記錄都保存於此。人們在讚嘆威斯敏斯特教堂建築藝術的同時,還可以從中了解到英國的歷史。

禮拜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內有許多禮拜堂,除了巨大的天主教禮拜大堂,在聖壇後還有一個專門為女士而建的小禮拜堂,叫做亨利七世禮拜堂。這是教堂內最珍貴的寶藏,是16世紀都鐸王朝的創始人亨利七世下令建造的,將近10年方才建好。禮拜堂的裝飾極為華美精細,是英國晚期哥德式裝飾風格的傑出代表。禮拜堂扇形的圓拱屋頂以純白色的石材建造,上面裝飾著中古時期騎士勳章圖案的彩色旗幟。周圍大面積的彩色玻璃窗使人幾乎感覺不到牆壁的存在,燦爛的色彩令人目眩神迷。堂內拱券的券肋雕飾密布,精雕細琢,拱頂懸垂下許多漏鬥形花飾,極為精巧,仿佛童話仙境一般,精美絕倫,觀者無不嘆為觀止。在亨利七世禮拜堂後面是皇家空軍禮拜堂,最突出的景觀是四周的彩色玻璃窗,上面鑲嵌著所有在1940年的不列顛戰役中立功的飛行中隊的徽章。

教堂內部

在教堂內還有許多象亨利七世禮拜堂這樣的獻給死去君主的建築,使人不由得不驚嘆西敏寺教堂內別有洞天。如祭壇東端的聖·愛德華禮拜堂,其中央的愛德華祠墓建於1269年,是世界各地香客的朝聖之處。主祠周圍還有亨利三世及其他國王祠墓,形成了各個時代的雕刻博物館,尤其是東端的亨利五世墓堂更以雕飾華美著稱。建筑西敏寺的初衷就是將它作為英國國王的墓地,事實上,從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的20多位國王的確都葬在了這裡。

在教堂的祭壇前面的尖背靠椅,是歷代帝王在加冕時坐的,據說那是件700年以前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椅子坐板下有一塊大石頭,被稱為「命運之石」(Scone),它是愛德華一世在13世紀掠奪來的。原來,這是蘇格蘭王登基用的,據說現今蘇格蘭人中,還有人發起要把這塊石頭取回去的運動。與1996年,這塊蘇格蘭人的至寶又回到了它的家鄉。

教堂內,還有一座特殊的小禮拜堂。說它特殊是因為這座小禮拜堂不是獻給君主,而是獻給勇赴國難者——犧牲於「不列顛之戰」(1940年秋季發生的英德空軍之戰)的皇家空軍戰士的。小禮拜堂的彩色玻璃上繪有當年參戰的68個空軍中隊的隊徽。這為滿目的皇家奢華中注入了一股剛健悲壯之氣。

教堂南側

教堂南側是修道院,創建於13世紀,是一方形庭院,周圍設開敞拱廊,拱廊周圍另有許多附屬建築物。此外修道院庭院東南一側,還有寶庫廳和地下小教堂。後者為一長方形廳堂,現為寺院博物館,館內陳列著國王、王后和貴族們在葬禮中放置在無蓋棺材中供人憑弔的雕像。這些雕像都是根據死後面容模製下來的,造型真實生動。其中以愛德華三世(1312~1377年)的雕像最為古老,以英國海軍中將納爾遜子爵的雕像最為精緻,這位被譽為「海洋權威的化身」的英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海軍指揮官曾在一次海戰中大敗拿破崙,從而最終導致後者滑鐵盧的失利。西敏寺的柱廊恢宏凝重,拱門鏤刻優美,屏飾裝潢精緻,玻璃色彩絢麗,雙塔嵯峨高聳,整座建築既金碧輝煌,又靜謐肅穆,被認為是英國哥德式建築中的傑作。

教堂東側

教堂東端,即教堂中軸線的末端,原是聖母禮拜堂,後來毀壞。16世紀初,在這個位置上建起了一個規模更大的禮拜堂(1503~1519年,另說1502~1512年),即著名的亨利七世禮拜堂,這是英國中世紀建築最傑出的代表作品,由羅伯特·渥都設計。禮拜堂本身就是一個小教堂,有獨立的本堂和兩邊側廊,陵寢設在一端。其巨大的扇形垂飾和宛如倒掛著的晶瑩華美的鐘乳石拱頂,設計大膽,構思巧妙,拱肋圖案別具一格,是整個建築中最精彩之處。室內牆上滿布壁龕,龕內共立有95個雕像。這座禮拜堂裝飾華麗精美,被認為是「所有基督教國家中的至美之所」。

整體外觀

西敏寺主要由教堂及修道院兩大部分組成。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主體部分長達156米,本堂兩邊各有側廊一道,上面設有寬敞的廊臺。本堂寬僅11.6米,然而上部拱頂高達31米,是英國哥德式拱頂高度之冠,故而本堂總體顯得比例狹高,巍峨挺拔。耳堂總長62米,與本堂交會處的4個柱墩尺寸很大,用以承託上部穹頂。穹頂以西是歌唱班的席位,以東是祭壇。教堂西部的雙塔(l735~1740年)高達68.6米。平衡本堂拱頂水平推力的飛拱橫跨側廊和修道院圍廊,形成複雜的支撐體系。

建築特色

作為英國中世紀建築的主要代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建築風格和特點,雖然在馬拉松式的建造年代中不斷地推移變化,從諾曼式、哥德式,一直到早期文藝復興的式樣,不過它的基本特色仍屬於哥德式,所以歷經700多年的修葺而猶能保持原貌,實在多虧了斯科特這樣的建築師。

教堂建築為哥德式,數個由彩色玻璃嵌飾的尖頂並列在一起,顯得別致動人。教堂中間還有一處擁擠的墓場,埋葬有諸多偉大人物。由於人數眾多,不得不將棺停豎起來埋放在地下。最終還是無處插針,才開始將偉人們向聖保羅教堂轉移。

祭壇前面的尖背靠椅,是歷代帝王在加冕時坐的,據說那是700年前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椅子坐板下有一塊大石頭,被稱為「命運之石」(Scone),它是愛德華一世在13世紀掠奪來的。原來是蘇格蘭王登基用的,據說現今蘇格蘭人中,還有人發起要把這塊石頭取回去的運動。

在最裡面的亨利七世禮拜堂中,並排陳放著悲劇性的女王瑪麗,以及在倫敦塔慘遭殺害的年幼的愛德華五世及其胞弟的墓葬。威斯敏斯特的本義是西部大教堂的意思。由於這座教堂坐落在100年前倫敦的西部,便得此名。早在8世紀這裡便有教堂了,但只是在愛德華懺悔王建立起這座教堂之後,這一帶才成為身份不凡的地區。

在這座教堂建成之後不過幾日,懺悔王便死去了,也沒有王位繼承人。正當皇親國戚為此爭吵不休之際,諾爾曼人威廉從法國而來,並一舉壓制、徵服了英格蘭。可是,怎樣才能向公眾展示自己是愛德華王的正當繼承者呢?最終他決定在愛德華王建造的這座教堂內舉行盛大的登基儀式。於是1066年,威廉在此登上了英國王位。從那以後,共有40位皇帝在此登基。



更多連結:

大山裡照顧麻風病人的修女們,真是感動哭了!

中央電視臺•朗讀者 | 一位義大利傳教士跨越百年的信仰

【視頻】周·恩·來·雅各伯誕辰120周年,讓我們為他的靈魂祈禱

【電影】天主之子:耶穌基督

【電影】《瑪加利諾.麵包與酒》,一個孩子的信仰


相關焦點

  • 川普訪問英國:參觀王室專屬教堂西敏寺,伊萬卡與庫什納同行
    當地時間2019年6月3日,美國總統川普和夫人梅拉尼婭·川普在英國倫敦參觀了西敏寺。川普的座駕駛往西敏寺。川普的女兒伊萬卡·川普(Ivanka Trump)一同前往參觀。伊萬卡與丈夫賈裡德·庫什納(Jared Kushner)抵達西敏寺。
  •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敏寺
    18 世紀上半葉,英國建築家尼古拉斯·霍克斯穆爾建造了教堂西端的雙塔。1875 年起,教堂正面由英國建築師、哥特復興式建築風格運動的領袖人物喬治·吉爾伯特·斯科特整修。這位沉湎於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建築師在承擔修復工作時,常因傲慢地毀掉許多精美的非哥德式作品而引起時人的爭議。不過,這種作風對西敏寺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 安葬霍金的西敏寺大教堂是個什麼地方?
    3月14日,是愛因斯坦的生日,也是霍金的忌日,2018年3月14日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這個一生都在解釋時間的人最終還是被時間帶走了。3月31號,霍金的葬禮於當地時間下午2點在劍橋大學的聖瑪麗教堂舉行,教堂鐘聲敲響76次,象徵著霍金他不尋常的76年的人生軌跡,當天的劍橋下著細雨,然而仍然有不少民眾冒雨聚集在教堂外和沿途,以表達對霍金的敬意。根據外媒報導,霍金的骨灰今年稍後將安放在英國倫敦的西敏寺大教堂,那麼這個能夠安葬霍金的地方到底是個什麼所在呢,竟有幸成為當今時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的長眠之所?
  • 皇家聖地西敏寺 英國 · 地標
    ·佩烏斯內丹·布朗在《達·文西密碼》中的描述,西敏寺既非大教區的主教堂,也不是教區裡的教堂,而是人們所知的王室專屬的教堂,行使管理的教長與其法規都要由王室決定。西敏寺的柱廊恢弘凝重,拱門鏤刻優美,屏飾裝潢精緻,玻璃色彩絢麗,雙塔嵯峨高聳,整座建築既金碧輝煌,又靜謐肅穆,其精美豪華、富麗堂皇為英國教堂之冠,不愧是英國哥德式建築中的傑作。
  • 星球 · 景點 | 英國皇家聖地:西敏寺
    西敏寺的柱廊恢弘凝重,拱門鏤刻優美,屏飾裝潢精緻,玻璃色彩絢麗,雙塔嵯峨高聳,整座建築既金碧輝煌,又靜謐肅穆,其精美豪華、富麗堂皇為英國教堂之冠,不愧是英國哥德式建築中的傑作。伊莉莎白一世和瑪麗一世之墓在教堂或具有特別紀念意義的建築物中,大都會專為傑出的人物劃出一席之地。正如法國的名人葬在先賢祠,英國的名人身後則有幸進入西敏寺。
  • 霍金為何能葬在象徵最高榮譽的西敏寺大教堂?
    西敏寺教堂西敏寺教堂可以稱之為英國地位最高的教堂,已歷經一千多年的歷史。從威廉一世到現在,西敏寺大教堂作為英國歷代君王的加冕之地,見證了英國的興衰更替,更是成為了英國的世界性標誌。葬於西敏寺大教堂象徵著英國的最高榮譽。能夠長眠於此對於諸多名人偉人來說也是一份極高的榮耀。獲此殊榮的很多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軍事家、政治家、科學家和文學家等。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對世界和人類有著突出的貢獻,甚至曾經出現在我們的教科書裡。
  • 國外旅行那些不得不去的地方,英國倫敦的西敏寺與聖保羅大教堂
    又是小編,今天小編將繼續帶領大家去了解英國倫敦那些好玩的地方。昨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了英國的議會大廈與大本鐘,也一起看了看白金漢宮。今天小編將為大家介紹西敏寺與聖保羅大教堂。跟隨著小編的腳步慢慢看喲,說不定你也會愛上。西敏寺,其實是一個教堂,而且它是一座非常典型的哥德式的建築。這個建築非常的精美華麗,同時又非常的莊嚴凝重。他有著非常有藝術特徵的雕塑作為裝飾。
  • 旅遊:倫敦,西敏寺
    研讀英國史,你會發現教堂在不同時期對英國社會發展影響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無論是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一的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英國最古老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利物浦大教堂,約克大教堂,達勒姆大教堂等等,可以說傳統英國人一生的洗禮、結婚、往生過程都與教堂密切相關。
  • 英國的聖地西敏寺,牛頓、霍金先生、達爾文、狄更斯都葬在這
    威斯敏斯特教堂又名西敏寺,坐落在泰晤士河北岸,是英國國教禮拜堂,也是歷代國王加冕和王室成員舉行婚禮之地,威廉王子的婚禮就在此舉行的。它還是英國國葬陵墓,除王室成員外,很多名人包括牛頓、邱吉爾等也都安葬於此。這座雄偉的教堂是哥德式建築的代表,富麗堂皇而又莊嚴靜謐。
  • 組圖:倫敦西敏寺與威斯敏斯特天主教大教堂
    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又譯作西敏寺它是英國歷代國王舉行加冕的場所,亦為王室舉行婚、葬禮之盛地,這座傑出的哥德式建築被視為英國的聖地和倫敦的象徵之一。
  • 霍金骨灰今日落葬倫敦西敏寺大教堂,與牛頓、達爾文為鄰
    史蒂芬·霍金英國倫敦西敏寺大教堂6月15日舉行霍金的骨灰安葬儀式,讓他和牛頓、達爾文等偉大科學家為鄰。2018年3月14日,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西敏寺大教堂院長霍爾說:「這次感恩儀式不只是為讚揚霍金作為科學家的非凡成就,也頌揚他的一生和工作,以及他這些年來不畏疾病而展現出來的品格和堅毅。」霍金1942年1月8日生於英國牛津,生前任劍橋大學教授,曾擔任過該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
  • 英國皇家教堂為何會紀念一位中國人?實拍倫敦西敏寺,名人的殿堂
    倫敦有許多世界著名的建築,有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有聞名於世的古老教堂、有世界上最繁華的購物大街及豪華酒店,也有散布在城市各個角落美麗的公園。當然還有格林尼治的莊嚴,諾丁山的熱鬧,一成不變的午後茶,熱鬧的夜生活,構成了一個活色生香的倫敦。對於我來說,在倫敦眾多的名勝古蹟中,一個地方是必須要去的,那就是威斯敏斯特教堂。那裡不但是英國哥德式建築的典範,而且也被人們譽為是英國的石頭史書。
  • 威斯敏斯特教堂——英國神聖的國寶,金碧輝煌的建築!
    著名的西敏寺教堂也稱為威斯敏斯特教堂。敏斯特一詞原來是指修道院的教堂,後來則用作任何大型或者重要教堂的代稱。它坐落在英國首都倫敦的市中心,是英國哥德式建築的傑作,也是英國歷史文物的集萃之地。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前身是隱修院。相傳公元616年由撒克遜國王塞培特創建。10世紀英國國王埃德加時期改建成了正式教堂。
  • 漫遊英倫:濃縮歷史的西敏寺
    西敏寺。 記者 韓成棟 攝威斯敏斯大教堂,對於到倫敦旅遊的人來說,是必去的景點。不過,一位定居英國多年的華人告訴記者,「威斯敏斯大教堂」的中文翻譯並不準確,它的真名應該叫做「西敏寺」。西敏寺的對面是著名的英國國會大廈,大本鐘下遊人如織。與國會大廈的雄偉相比,西敏寺則顯得有些簡陋,它以暗紅和灰為底色,與其他普通教堂無異,甚至讓人覺得有幾分破敗。不過,當踏過門檻的那一刻起,我卻被它徹底震撼。
  • 英國 | 腳步丈量倫敦老城,有故事的西敏寺值得一睹真容
    我們已經決定參觀西敏寺,此行就放棄了議會大廈。從議會大廈再向前走,經過威斯敏斯特教堂,就看到了我們此行的主要目標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通常我們叫它西敏寺。為了減少排隊時間,我們特意在官網預定了門票,每人21磅。
  • 英國西敏寺唯一的中國人塑像——武定苗族王志明
    1913年到1924年間,王志明在武定大阱和灑普山中國內地會為當地苗族人所辦的教會學校裡接受教育,畢業後成為教會學校的教員,從教19個年頭。 1948年王志明被按立為灑普山總堂牧師,成為當地教會領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外國傳教士被驅逐出中國,王志明繼續負責當地教會。他雖然忠於國家,但拒絕參加當地的批鬥地主活動。
  • 霍金葬在英國西敏寺,他墓地的鄰居又是哪兩位科學巨人?
    霍金葬在英國西敏寺,他墓地的鄰居又是哪兩位科學巨人?霍金一生的成就巨大,雖然擁有一個癱瘓的身軀,但一直沒有阻止他對科學的研究,光是這種精神就值得我們銘記。他對於世界未來的預言更是神奇,世界未來的走向驗證了他的預言。
  • 使用過來人瀏覽西敏寺
    參觀西敏寺大教堂,埋葬霍金的骨灰,排隊參觀的人很多。幸運的是,我們已經請了在英國多年的丁老師來講課,從皇室的恩怨到天文地理,政治、宗教和名人的介紹非常生動、有趣和博學。禁止在廟裡開槍,值得親身體驗,裡面的知識點太多了。
  • 別樣視角看「威斯敏斯特教堂 @倫敦」西敏寺 Westminster Abbey
    【開放時間】9:00-16:45【票價】18鎊,建議提前網上預約【遊玩時長】隨便看看2小時,仔細觀摩3. 5小時【背景小知識】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通稱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別名為西敏寺,坐落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河畔的威斯敏斯特區議會廣場
  • 倫敦西敏寺將建新哥特塔
    原標題:倫敦西敏寺將建新哥特塔  新華社電 坐落在英國倫敦西部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又稱西敏寺)計劃增建一座哥特塔,預算19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84億元),這是這座教堂近270年來首次破土建造新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