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漫步在倫敦就是最好的休息。
——維吉尼亞·伍爾夫
在法學院讀書的時候,看過一本書,依稀記得書名是《小英國大倫敦》。短短六個字真正濃縮了英國的特點。至少,在我們遊蕩倫敦的時候,感覺倫敦真心大啊,簡直是個國中國。
機場,火車站,數量不是一般城市可比。還有運行多年已經很陳舊的地鐵,展示了倫敦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大城市的規模。
但是呢,初到倫敦的人,卻通常會用腳步丈量老城區,結結實實地把倫敦的一磚一瓦,一花一木收入眼中。
因為,每一步,都有值得回味的風景。
那一日,我們照例從諾丁山出發,坐地鐵來到老城區,準備把與王室有關的一系列景點一網打盡。
從地鐵站出來,晴空萬裡,是倫敦難得的好天氣。我們邊走邊東張西望,遊客模樣的人目標都很明確,我們跟著人流很快來到議會大廈所在的區域。
議會大廈規模龐大,建築巍峨,門前是「獅心王」理查一世的塑像,之所以這麼稱呼他,是傳說他把拳頭伸進獅子的血盆大口,掏出了百獸之王的心臟。
他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徵,戰績顯赫。塑像著力體現了他驍勇善戰的一面。他的弟弟就是失地王約翰,因為割讓了大片土地給法國,導致英王室從此沒有人叫約翰這個名字。
理查一世塑像
議會大廈又叫威斯敏斯特宮,始建於11世紀,曾發生過火災,有兩個塔樓,一個叫維多利亞塔,得名於議會大廈的重修時間正好是維多利亞女王時期,另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笨鐘所在的伊利莎白塔。可惜大笨鐘正在維修,無法一睹真容。不過,在無數影像紀錄中,大家對它應該早就熟悉至極了吧。
議會大廈可以購票參觀,經歷過許多歷史事件的宮殿有著豐富的內容,建築本身也值得流連大半天。我們已經決定參觀西敏寺,此行就放棄了議會大廈。
從議會大廈再向前走,經過威斯敏斯特教堂,就看到了我們此行的主要目標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通常我們叫它西敏寺。為了減少排隊時間,我們特意在官網預定了門票,每人21磅。
藍天麗日下的西敏寺非常壯觀,斑駁的外表卻無法遮掩其厚重歷史帶來的輝煌感。
大門的細節很耐看,許多小巧精細的塑像栩栩如生,人物神情生動,令人難忘。
大門上有許多小小人物塑像
果然,排隊的遊人還是蠻多的,我們走綠色通道很快進入內部。裡頭不能拍照,大家都拿著導覽器專注地聽著、看著。
順著導覽器的規劃指引,我們從兩側的名人雕塑看起,有資格留在西敏寺內的除了皇室和貴族成員,還有一些科學家如牛頓、文學大家如莎士比亞等名人,但多數我們皆不了解,可能要熟悉英國歷史的人方能辨認出那些已有幾分滄桑的人物塑像。
根據官網介紹,西敏寺曾舉辦了16場皇家婚禮,最近的一場是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的大型婚禮。這裡安息著30位皇室成員,其中17位是統治者,最早的一位是虔誠者愛德華,最後一位是喬治二世。
今日我們所見的西敏寺始於亨利三世,它是英國境內重要的哥德式建築。作為皇家大教堂,西敏寺內部的裝飾極為金碧輝煌。這裡有一個不小的中殿,地面上鋪著一戰陣亡人員的紀念碑,用鮮豔的玫瑰花環繞著。中殿可以舉辦一些宗教儀式,若時間合適,還有機會聽到晚上祈禱時唱詩班的合唱。
最令人震撼的是Lady Chapel,精緻的扇面交織成極具感染力的穹頂,被稱為「世界的奇蹟」。
Lady Chapel(官網圖片)
西敏寺裡有許多文物細節,值得慢慢品味。但更令人感興趣的,還是皇室的那些奇聞異事,特別是大家津津樂道的都鐸王朝的「亨利八世」「血腥瑪麗」「童貞女王」……以及飽受非議的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即斯圖亞特王朝的開創者詹姆斯一世的母親。
瑪麗一世和伊莉莎白一世所共處的參觀室是最多遊人感興趣之處。生前針鋒相對,信奉新教的伊莉莎白一世多次差點被堅持天主教的瑪麗一世處死,卻僥倖脫險,並在後來的擴張中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奠定日不落帝國的初步版圖。
如今,塵埃落定,當年的血雨腥風已隨煙雲散去,這對同父異母的姐妹,靜靜躺在一方小小的空間,功過是非,皆留給後人去評判了。
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雖然生前顛沛流離,最終被伊莉莎白一世處死,但她的兒子卻繼承了伊莉莎白一世的皇位,使她得享死後的榮耀。她的棺槨被單獨放置於另一室,雕塑也顯得非常精美。
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
西敏寺還有一處「詩人角」,擺放著英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學巨匠的塑像或石板紀念碑,供人們憑弔,我們所知的如莎士比亞、狄更斯等。
西敏寺作為古老的大教堂,沉甸甸的歷史印跡令它深具內涵。近千年的光陰流過,教堂的花窗、磚石、立柱、甚至祈禱的坐椅皆展示出它的豐厚底蘊。
就像官網所表達的,這裡記錄了英國歷史上許多重要時刻、重大事件,非常值得來此一睹真容、感受厚重的英倫歷史。
斑駁的立柱
走到室外的走廊上,日光正盛,光影交織出一幅幅非常美妙的畫面。綠茵茵的草地,襯著澄澈的藍天,穿梭在古老的廊道間,斑駁的牆,滄桑的柱,無一不喚起遊人的追思。
走出西敏寺,一路隨意晃蕩,人聲鼎沸,這一帶算是倫敦遊客最集中的地區了。
邱吉爾像一帶掛著不少脫歐的標語
我們沒有拐去白金漢宮,因為宮殿每年只有女王度假時才開放,千裡迢迢來英的不少遊人追求的就是整點看哨兵換崗的儀式。我們興趣不大,想著也未提前佔好位置,隨其它人流不知不覺來到皇家騎馬場。
皇家騎馬場
門前有高大帥氣的騎兵駕馭著駿馬,有塊牌子特別提醒遊人,馬的性子可不容挑逗。
經過一些有特色的行政大樓,這片區域應該就是政府辦公區白廳white hall所在地。
再往前走,看到唐寧街十號所在的街道。這裡戒備開始森嚴起來,英國首相府雖然近在眼前,令人好奇,但提前拉起的鐵柵欄阻隔了一切。
我們的目的地是唐人街,雖然不算近,走路亦可。我們走走停停,並不覺得累。一些街道中心有不少人物雕塑,都是在英國歷史上有一定地位的人物。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以特拉法加海戰得名的廣場Trafalgar Square。廣場上有一個高大的紀念柱,頂端即是納爾遜將軍塑像,底座則有四頭威猛的獅子,是吸引遊客拍照的寶地。
納爾遜將軍的塑像
特拉法加廣場是倫敦著名的地標,民眾喜歡在此歡慶聖誕、新年,或主題集會,市民們也曾在此歡度過我們華人的春節。它的北面就是我們心心念念的國家美術館,在唐人街美餐一頓後,我們就在這裡耗費了整個下午。
特拉法加廣場
國家美術館後方是休閒風的蘇豪區,文藝範的小店和酒館、餐廳不少,我們亦在此溜達了一陣子,以後詳說。從國家美術館旁的一個支路往前走,我們就抵達了唐人街,在新醉瓊樓好好地享用了地道的粵式午茶,感謝倫敦的朋友!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