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紀史簡論
廣東省協同創新平臺;
粵臺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發展中心研究項目(YTXY1714);
嶺南師範學院「中國史」重點學科專業建設經費資助項目。
The author
作者簡介
臧書磊
生於1980年,男,山東臨沭縣人,先後在山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2006年7月至今,在廣東省的嶺南師範學院,講師。在《世界歷史》《學海》《學術交流》等刊物發表文章十餘篇。
Preface
前 言
《世界中世紀史簡論》涉及的時間範圍大致是公元5世紀至公元15世紀,地區範圍是以歐亞大陸為重點,兼顧非洲、美洲等地區,內容範圍主要為封建社會產生、形成、發展和解體的歷程。
「中世紀」(middleages)一詞由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歷史學家佛拉維俄·比昂多(1392—1463年),在31卷本的《羅馬衰亡以來的千年史》中首次提出。比昂多以5世紀和15世紀為界,把歐洲歷史劃分為古代、中世紀和近代三個歷史時期;中世紀是指古典文化衰亡到文藝復興兩個文化高峰之間的歷史時期。後來「中世紀」一詞經義大利歷史哲學家維科(1668—1744年)、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伏爾泰(1694—1778年)和孟德斯鳩(1689—1755年)等傳承,到18世紀逐漸被西方史學界採用。為避免「歐洲中心論」的嫌疑,本書將這一時期界定為「世界中世紀」。
定製出版 專業為你
尊重每一部作品的價值
Text excerpt
正文節選
公元前後亞歐大陸農耕世界和遊牧世界
第一節 亞洲民族大遷徙與融合
一、亞歐大陸的農耕世界和遊牧世界
大約1萬年前,在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時期,人類由食物的採集者變為食物的生產者,部分人類由原來的遷徙流浪過渡到過著半定居、定居生活,這次的農業革命可與工業革命、信息革命相媲美。在雨量豐沛、土地肥沃地區生活的人類,逐漸開始農耕生活;在降水較少,土地相對貧瘠但遼闊地區生活的人類,逐漸開始遊牧生活。
在公元前後,亞歐大陸大致形成了兩大平行世界:農耕世界和遊牧世界。兩大世界大致以興安嶺、燕山、陰山、祁連山、崑崙山、興都庫什山、喀爾巴阡山為界,從亞洲東端的日本、朝鮮、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東亞、南亞,經西亞、小亞細亞,再到東南歐、東歐、中歐、西歐和不列顛群島,形成一條長弧狀的農耕世界。在農耕世界的北方,東起西伯利亞、蒙古草原,到中亞細亞、裏海、鹹海、高加索,再到黑海北岸和喀爾巴阡山,形成一個大致平行的遊牧世界。
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從一開始就使它有必要在工藝和商業上精益求精。
威尼斯是沒有領土的共和國,它的資本是停泊著的船隊。可以說,它憑藉商業去追求的並不是巨富,而是生存本身。因此,威尼斯政府的全部政策,一直是以在各國中增進其商業自由和金融特權為目標的。由於缺乏較有價值的產品,威尼斯人就開始販運海鹽,後來又出口義大利北方的農產品,並又前往黑海以經營土耳其、俄羅斯和波斯的農產品為業。
a13世紀至15世紀,威尼斯已是國際大都市,擁有20萬工商業居民。年收入約為100萬杜卡特,相當於全法國的收入,超過西班牙、英國、勃艮第等國當時的收入(90萬杜卡特)。
威尼斯支持十字軍東徵,是拜佔庭帝國滅亡的推手,佔有拜佔庭滅亡後的不少沿海地區和島嶼,擁有商業特權。熱那亞幫助拜佔庭復國後,威尼斯一度受挫;13、14世紀威尼斯與熱那亞長期爭霸,1380年擊敗熱那亞艦隊後,威尼斯勢力盛極一時。15世紀奧斯曼土耳其興起後,威尼斯與其發生衝突並多次被打敗,擴張勢頭被遏制;加上新航路開闢後歐洲主要貿易路線的轉移,威尼斯勢力逐漸衰落。1797年威尼斯被拿破崙滅亡,成為奧地利帝國的一部分。
【未完待續...】
如果您有出書的夢想,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出書,如果您感覺孤軍奮戰,需要專業的團隊支持,那麼您並不孤單。
樹上微出版從出書、排版、封面到發行、推廣、宣傳,為懷揣夢想的碼字英雄們提供專業的文案與支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