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紀史簡論

2020-11-30 騰訊網

世界中世紀史簡論

廣東省協同創新平臺;

粵臺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發展中心研究項目(YTXY1714);

嶺南師範學院「中國史」重點學科專業建設經費資助項目。

The author

作者簡介

臧書磊

生於1980年,男,山東臨沭縣人,先後在山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2006年7月至今,在廣東省的嶺南師範學院,講師。在《世界歷史》《學海》《學術交流》等刊物發表文章十餘篇。

Preface

前 言

《世界中世紀史簡論》涉及的時間範圍大致是公元5世紀至公元15世紀,地區範圍是以歐亞大陸為重點,兼顧非洲、美洲等地區,內容範圍主要為封建社會產生、形成、發展和解體的歷程。

「中世紀」(middleages)一詞由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歷史學家佛拉維俄·比昂多(1392—1463年),在31卷本的《羅馬衰亡以來的千年史》中首次提出。比昂多以5世紀和15世紀為界,把歐洲歷史劃分為古代、中世紀和近代三個歷史時期;中世紀是指古典文化衰亡到文藝復興兩個文化高峰之間的歷史時期。後來「中世紀」一詞經義大利歷史哲學家維科(1668—1744年)、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伏爾泰(1694—1778年)和孟德斯鳩(1689—1755年)等傳承,到18世紀逐漸被西方史學界採用。為避免「歐洲中心論」的嫌疑,本書將這一時期界定為「世界中世紀」。

定製出版 專業為你

尊重每一部作品的價值

Text excerpt

正文節選

公元前後亞歐大陸農耕世界和遊牧世界

第一節 亞洲民族大遷徙與融合

一、亞歐大陸的農耕世界和遊牧世界

大約1萬年前,在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時期,人類由食物的採集者變為食物的生產者,部分人類由原來的遷徙流浪過渡到過著半定居、定居生活,這次的農業革命可與工業革命、信息革命相媲美。在雨量豐沛、土地肥沃地區生活的人類,逐漸開始農耕生活;在降水較少,土地相對貧瘠但遼闊地區生活的人類,逐漸開始遊牧生活。

在公元前後,亞歐大陸大致形成了兩大平行世界:農耕世界和遊牧世界。兩大世界大致以興安嶺、燕山、陰山、祁連山、崑崙山、興都庫什山、喀爾巴阡山為界,從亞洲東端的日本、朝鮮、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東亞、南亞,經西亞、小亞細亞,再到東南歐、東歐、中歐、西歐和不列顛群島,形成一條長弧狀的農耕世界。在農耕世界的北方,東起西伯利亞、蒙古草原,到中亞細亞、裏海、鹹海、高加索,再到黑海北岸和喀爾巴阡山,形成一個大致平行的遊牧世界。

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從一開始就使它有必要在工藝和商業上精益求精。

威尼斯是沒有領土的共和國,它的資本是停泊著的船隊。可以說,它憑藉商業去追求的並不是巨富,而是生存本身。因此,威尼斯政府的全部政策,一直是以在各國中增進其商業自由和金融特權為目標的。由於缺乏較有價值的產品,威尼斯人就開始販運海鹽,後來又出口義大利北方的農產品,並又前往黑海以經營土耳其、俄羅斯和波斯的農產品為業。

a13世紀至15世紀,威尼斯已是國際大都市,擁有20萬工商業居民。年收入約為100萬杜卡特,相當於全法國的收入,超過西班牙、英國、勃艮第等國當時的收入(90萬杜卡特)。

威尼斯支持十字軍東徵,是拜佔庭帝國滅亡的推手,佔有拜佔庭滅亡後的不少沿海地區和島嶼,擁有商業特權。熱那亞幫助拜佔庭復國後,威尼斯一度受挫;13、14世紀威尼斯與熱那亞長期爭霸,1380年擊敗熱那亞艦隊後,威尼斯勢力盛極一時。15世紀奧斯曼土耳其興起後,威尼斯與其發生衝突並多次被打敗,擴張勢頭被遏制;加上新航路開闢後歐洲主要貿易路線的轉移,威尼斯勢力逐漸衰落。1797年威尼斯被拿破崙滅亡,成為奧地利帝國的一部分。

【未完待續...】

如果您有出書的夢想,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出書,如果您感覺孤軍奮戰,需要專業的團隊支持,那麼您並不孤單。

樹上微出版從出書、排版、封面到發行、推廣、宣傳,為懷揣夢想的碼字英雄們提供專業的文案與支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世紀」的建構與解構——兼論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理論與實踐的困境
    世界中世紀史又稱世界中古史,是世界史學科下的一個分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世界中世紀史教學和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對史學工作者而言,世界中世紀史作為一個獨立的分支學科是毋庸置疑的,似乎無須證明,其存在的合理性也不成問題。不過,仔細分析卻未必盡然。20世紀中期以來,國內外史學界在該領域的研究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在「中世紀」的概念及與其關係密切的歷史三分法等問題上有了與以往不同的認識。這些變化正不斷衝擊著學術界對世界史的傳統認識。
  • ...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舉辦「紀念戚國淦先生百年誕辰暨世界中世紀史...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戚國淦先生;侯建新;歐洲;學者;學術;理事長;史學會會長;壽紀瑜先生 內容摘要:2018年 6月 23日,由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世界中世紀史學會、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聯合主辦的「紀念戚國淦先生百年誕辰暨世界中世紀史學術研討會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世界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研究40年
    年代是我國世界中世紀史研究的復興期,也是新的歷史時期的起步期。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世界中世紀史在我國曾經是邊緣化的研究領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也隨著學術上破除了「黑暗中世紀」的誤區,經過40年發展,世界中世紀史已經成為我國史學界進步最為明顯、成果最為豐厚的學術領域之一。
  • 史學巨著《劍橋古代史》《新編劍橋中世紀史》翻譯工程惠澤國人
    但改革開放30餘年來,我國世界古代史、中世紀史學科取得了長足進展,國內高校與科研院所已經形成了一批受過世界古代史、中世紀史基本功全面訓練的研究隊伍,可以說具備了翻譯的人員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史學科剛剛被批准為國家一級學科,開始與中國史和考古學並列。我們除了興奮和欣慰,更要通過一些具體舉措來落實作為國家一級學科的世界史的學科建設。
  • 《金犀牛:中世紀非洲史》帶你重回人類走出地
    她有沒有參與世界的文明進程?在『絲綢之路』中又扮演了何種角色?非洲的宗教和文化帶有什麼樣的特徵?非洲的未來又在哪裡?」帶著這些問題,2019年3月24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大眾出版品牌鼓樓新悅聯合鼓樓西·享讀,在先鋒書店舉辦了《金犀牛:中世紀非洲史》新書分享會,活動主題為「重回人類走出地,探秘神奇古非洲」。
  • 2020考研313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練習題:西亞諸文明
    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原文刻在黑色玄武巖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反映了古巴比倫時期的社會等級制度、奴隸制度等。是研究古巴比倫社會的重要文獻。3.巴比倫之囚公元前六世紀,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率軍徵服猶太王國,大批民眾、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員被擄往巴比倫,這些人稱為巴比倫之囚。
  • 歐洲史:中世紀晚期農業制度,莊園制度瓦解和租佃制度的發展
    百家原創作者:小櫻桃說史歡迎來到百家號小櫻桃說史,小編今天和大家說說中世紀歐洲的農業制度,小編了解到,在中世紀晚期發生的另一種變化是市場的發展,它破壞了農村的自給自足的經濟,發展起了商品經濟。中世紀晚期貨幣地租已經佔支配地位,農民要把收穫的糧食出賣才能向地主交租。儘管有些人仍然交的是實物租,但卻以市場的糧價來加以折算。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出售,糧食現在已經是商品的一種。儘管這給部分富裕的農民提供了機會,但卻造成更大部分的農民的壓力。在100年至1500年這一個世紀中,我們看到歐洲農民間的兩極分化趨向激烈。
  • 在歷史學中「中世紀」和「封建主義」的內涵
    「中世紀」和「封建主義」的內涵隨歷史的發展不斷演變。「中世紀」一詞來源於拉丁語「medium aevum」,意為「中間的世紀由義大利人文主義學者彼特拉克首先提出。羅馬歷史學家萊昂納多·布魯尼在15世紀撰寫了《羅馬衰亡史》,將不同於古代和現代社會的中間階段稱為「中世紀」。
  • 中世紀的新圖景:維斯孔特《世界地圖》
    維斯孔特《世界地圖》 中世紀歐洲的世界地圖往往由教會神父和神學家編繪,多以宗教書籍附圖的形式存在。他在威尼斯編繪了一系列世俗性城市圖、區域圖集和世界地圖,開創了反映中世紀晚期歐洲航海實踐的波特蘭海圖,對14至15世紀義大利和加泰隆尼亞的地圖編繪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維斯孔特將其擅長的波特蘭式海圖和中世紀T-O式世界輿圖相結合,於1320—1321年繪製的《世界地圖》成為14世紀重要的世界地圖之一。
  • 中世紀時期分為中世紀早期,中世紀中期和中世紀晚期
    中世紀時期分為三個時期:中世紀早期,中世紀中期和中世紀晚期雖然在某些語言中,中世紀是用單數標記的,但很難將時代視為年齡複數以外的任何時代。這部分是因為這段很長一段時間內所包含的眾多主題,部分原因在於時代內的時間順序。
  • 歐洲經歷中世紀時,中國正在發生什麼?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被認為是中世紀的開端。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現到來,被認為是中世紀的結束。歐洲人如此劃分,將上千年的歷史統稱於此。寫下《光榮與夢想》的威廉·曼徹斯特曾如此評價中世紀:「這是統一的基督教世界逐漸分裂為不同文明體的時代,這是一個現代歐洲就此誕生的時代。」
  • 彼得·沃森 |思想史
    他是最後的魔法師,最後的巴比倫人和蘇美爾人,他和不到一萬年前那些開始鑄造我們思想遺產的人用同樣的眼光注視著這個物理世界和思想世界。」當然,對我們來說,牛頓仍然最主要是建構現代宇宙觀念(即宇宙因為重力作用而凝聚成形)的人。
  • 周之桓評《中世紀的英雄與奇觀》|歷史與傳說之間的中世紀
    中世紀的英雄與奇觀想像的世界,是由當時之人想像出來的世界,也是匯聚當時之人想像力的世界,自然也是最能引發後人想像的世界。它身處歷史之中,也構成了歷史的一部分。在西方文化中,這樣的世界首推中世紀,一個能讓人聯想到教堂、城堡的世界,一個會讓人遐想著信仰、魔法、鍊金術以及神秘主義的世界。
  • 重生在另一個世界。熟悉的中世紀,陌生的中世紀,超凡的中世紀
    (點擊書籤即可閱讀哦)《夜鴉主宰》——作者:南非巨頭 排行:第一簡介:正在虛擬遊戲中廝殺的青年,帶著遊戲職業「烏鴉法師」,重生在另一個世界。熟悉的中世紀,陌生的中世紀,超凡的中世紀。夜鴉們的主宰,邁開了步伐。▼▼點擊連結免費獲得閱讀特權▼▼精彩片段:那躺在床上的「肥羊」,不知何時,已經醒來。路西德心中一顫,腳底的疼痛都被忽略了過去,他現在只想擋住那把刺來的匕首。
  • 看歷史學英文——歐洲中世紀基本三元素(不是風、火、水)
    歐洲史裡面形容,the religion of christianity and the religion of morality is closed linkd.這即揭示了基督教的道德神本質,這和當時的希臘和羅馬神迥異,希臘和羅馬的神非道德神,即神不會專門因為凡人的道德問題而作出懲罰。
  • 我讀︱李騰:歐洲中世紀研究博學傳統的回歸
    我們只有在這個維度上才能理解中世紀的人,他們如何能夠信心滿滿地用精確但不免佶屈聱牙的拉丁文,構建了一個複雜的意義世界。他們需要通過人的理性來理解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並賦予他們秩序,也正是在這種理性活動中,珍視人的價值的人文主義才得以在12世紀誕生。對繁瑣法條解釋的羅列和解讀體現了坎託洛維奇對思想史潛流湧動的深刻把握。他所繪製的迷宮地圖,對我們讀者而言往往有常讀常新之感。
  • 被稱為中世紀早期最偉大的學者的他,有著怎樣的經歷?
    德高望重的比德是一位英國僧侶,他在神學、歷史、年表、詩歌和傳記方面的著作使他被中世紀早期最偉大的學者所接受。比德最著名的作品是《教會史》,這是我們了解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英國在威廉和諾曼徵服之前的基督教化時期的重要資料,他因此獲得了英國歷史之父的稱號。
  • 《國王的兩個身體》中的問題意識:現代政治思想的中世紀根源
    無論學術界是褒是貶,此書都已經成為一部經典,被譽為最為重要的中世紀政治思想史研究著作之一。《國王的兩個身體》的初版於1957年出爐。時隔一個甲子之後,中譯本於2018年初春上架,迅速引發中國學術界熱烈討論。這部七百多頁、以最為冷門的中世紀研究為主題的大磚頭著作也能熱銷,這出乎譯者、讀者、出版人的意料。
  • 「黑暗的中世紀」這種說法為何是不對的?
    中世紀?難道這個時代陷入了自身不成熟的限制?並非如此!「士兵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von Preußen),即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r Große)的父王,非常重視讓王位繼承人接受良好的歷史教育,但禁止他學習古代史和中世紀史。
  • 中世紀歐洲人如何起名字
    中世紀的歐洲人也不例外,中世紀歐洲人名既隨著時代的浪潮而變化,也反映了當時歐洲人對自我的期許。從羅馬化到基督教化中世紀的歐洲是羅馬帝國晚期蠻族入侵的產物,文化相對落後的日耳曼民族雖然在羅馬故土上憑藉軍事優勢取得了政治統治權,但是羅馬的文化遺產在此時還有深刻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