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最遺憾的一場戰役,決定了之後千年的亞洲版圖(上)

2020-12-05 騰訊網

  -----------------------------------------------------------------

  提要

  公元751年,全盛時期的唐朝和阿拉伯帝國在中亞發生了一場短暫的戰爭,這場戰爭當時並沒有引起雙方太大的關注,結果卻深刻的改變了之後的中亞局勢乃至整個亞洲的版圖……

  -----------------------------------------------------------------

  大唐·西域

  漢家旌幟滿陰山,

  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

  何鬚生入玉門關。

  古代的中國被高原和沙漠隔離在歐亞大陸的東端,跟其他地區之間的交流只能通過河西走廊到西域這一條狹窄的通道進行,對於中原王朝來說,要保證自己的貿易線路順暢,以及防範亞洲中部來的侵略者,都需要對西域施加自己的控制力。

  因此,每個強盛的王朝都把經營西域作為一項國策來執行。

  大唐在這方面做得尤其成功。

  公元583年,隋朝開皇三年,突厥汗國分裂,成為東突厥和西突厥。

  公元626年,大唐武德九年,東突厥大軍進逼長安,太宗皇帝親赴前線,訂立「渭水之盟」。

  公元627年,貞觀元年,薛延陀反東突厥,建立薛延陀汗國,隨後跟唐朝結盟,共同打擊突厥。

  公元630年,貞觀四年,大唐戰神李靖帶10萬大軍滅東突厥,大唐國境直達貝加爾湖,太宗被草原民族尊為「天可汗」。

  公元657年,高宗顯慶二年,蘇定方從阿爾泰山北麓出兵,一路追擊兩千公裡,到中亞金牙山,滅西突厥。西域完全納入唐朝版圖。

  公元661年,龍朔元年,唐朝成立波斯都督府,封波斯王子卑路斯為「波斯王」,名義上,波斯納入大唐統治範圍。

  此後,唐朝在西域和中亞與吐蕃、突厥等民族展開了長期的拉鋸戰,並且一度佔據上風,勢力範圍最遠擴張到了鹹海沿岸,直逼西亞。

  黑衣大食

  公元610年,先知穆罕默德開始在麥加傳播伊斯蘭教。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經過了多次戰爭和政治鬥爭,阿拉伯半島上的各個部落逐漸統一成了一個阿拉伯人的穆斯林國家。公元632年,阿拉伯帝國建立了。

  從建立初期開始,阿拉伯帝國就顯示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他們迅速擴張,很快打敗了拜佔庭和波斯,徵服了歐亞大陸上大量的民族,最終橫跨歐亞非三個大洲,成為了擁有廣闊疆域的大帝國。

  經過了四任「正統哈裡發」的統治之後,公元661年,倭馬亞家族的穆阿維葉成為了新一任哈裡發,他隨後廢除了原先的選舉制度,實行世襲制,把阿拉伯帝國帶入了倭馬亞王朝時期,中國史書上稱為「白衣大食」。

  倭馬亞王朝時期,阿拉伯人繼續擴張,向西侵佔北非,最遠推進到西班牙,向東侵佔中亞和印度,一直推進到了中國的西域地區,領土面積最大達到1340萬平方公裡,超過唐朝,人口3400萬,與唐朝同級別。

  這個時期,正好也是大唐王朝的快速擴張期。

  8世紀中葉,兩個千萬平方公裡的超級大國在帕米爾高原迎面相撞了。

  公元750年,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的後代阿布·阿拔斯·薩法赫推翻了倭馬亞王朝的統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史稱「黑衣大食」,首都在如今伊拉克的庫法。

  中亞亂局

  唐朝初年在西域設置了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碎葉、龜茲、疏勒、于闐。其中,碎葉鎮在最西邊,屬於唐朝西部邊陲。

  安西都護府最大時包括現在的新疆和中亞5國的大部分,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但大多數時候基本上就是以安西四鎮為主。

  安西都護府作為大唐的西部屏障,護衛著中原,保護著絲綢之路的安全,保障了中原與亞洲腹地的物質和文化交流。

  麻煩就出在安西都護府西邊的部分,也就是西域向中亞過渡的地方。

  這裡離唐朝的統治中心過於遙遠,多個民族混居,本來就是很不穩定的地區,各方勢力一直在搶奪這片地域。

  突厥汗國被消滅後,分裂出許多小部落,在中亞這片大草原上,互相徵戰不休,進一步加劇了這裡的混亂狀況。

  實際上,在唐朝前期經營西域的時候,這裡從來就沒有安寧過,一直經歷著大大小小的戰亂,由於唐朝是最大的莊家,所以戰亂的主題基本上就是各方勢力跟唐朝反覆爭奪西域控制權。

  由於當時唐朝正處在極度強盛的狀態,所以在西域大體上還壓得住,在各種戰爭中很少吃虧。

  公元8世紀,阿拉伯帝國,也就是大食,徵服了中亞大片地區以後,開始試圖在西域的邊境線上挑戰唐朝的統治,當地的各個小國立即感受到了壓力,紛紛向唐朝求助。

  隨後幾十年的時間,唐朝與大食陸陸續續發生了幾次戰爭,這些戰爭的規模都比較小,史書上的記載也很模糊,但都是以唐朝獲勝而告終,名將如雲的大唐帝國不是好欺負的。

  大食的力量始終無法進入西域,看樣子他們的擴張已經到頭了。

  而唐朝當時主要的對手是吐蕃,也沒有把西域的這些敵人放在心上,這裡並不是帝國關注的重點,影響不了大局。

  但一場意外的失敗就這樣來臨了。

  屠城慘案

  一切要從一個叫「石國」的中亞小國說起。

  中亞有稱為「昭武九國」的九個小國家,據說他們本來是漢朝時的月氏部落,住在現在甘肅張掖附近的昭武城,被匈奴打敗了以後被迫遷居到中亞,但他們不忘故國,所以以故國所在的「昭武」為姓。到了隋唐時期,這些「昭武」氏的人在中亞建立了九個國家,分別是:康、安、曹、石、米、何、火尋、戊地、史,稱為「昭武九國」。

  這些小國夾在大國中間其實很為難,只能誰強就倒向誰,唐滅突厥以後他們紛紛向大唐稱臣。對於大唐來說,這是一群溫順的小夥伴。

  屠城事件發生之前,唐朝和昭武九國保持著密切的物質和文化交流。他們的商人往來長安市集;他們的音樂舞蹈傳到中原,引領了時尚潮流,其中包括著名的胡旋舞。

  真是一派祥和的氣氛。

  高仙芝是開元天寶年間大唐帝國炙手可熱的將領,在徵討吐蕃和西域的戰鬥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

  天寶六年的徵小勃律之戰更是讓他的聲望飆升。因為這場戰爭的勝利,高仙芝被提拔為安西四鎮節度使,在西域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

  天寶九年,他又打敗了印度北部的朅師國,威震中亞,幾乎成為一代軍神。

  這一系列的勝利讓高仙芝的自信心極度膨脹,也讓朝廷對他的縱容達到了頂峰。

  關於高仙芝為什麼對石國大開殺戒,我們已經無從得知,只能猜測:當時唐朝軍方領導層根本沒有把中亞那些小國家當作平等的夥伴,只把他們看作待宰的羔羊——大唐要滅他們是分分鐘的事,這些首鼠兩端看眼色行事的垃圾民族,只會匍匐在大國腳下瑟瑟發抖,只要輕輕動一根指頭就能把他們碾得粉碎,何必跟這些國家多廢話。

  公元750年,玄宗天寶九年,昭武九國之一的石國。

  國王那俱車鼻施望著城外山呼海嘯般聚集的唐軍,感到了大難臨頭的恐懼。從不久前大食國內政變的消息傳來時起,他就隱隱約約感到有重大變故要發生了,只是沒想到一切會來得如此之快,顯然唐朝一直在關注著中亞發生的一切,大食政變的消息一起,他們立即行動。

  指望大食來救援是不可能的,他根本沒做任何猶豫便向唐軍將領提出歸附唐朝的請求,要求與唐軍籤訂和平條約——其實就是花錢買命。

  高仙芝一口答應了他的請求,於是兩國代表籤訂了一份肯定是不平等的所謂和平協定,石國也肯定交出了一大筆財富,自此拜倒在大唐腳下。

  石國軍民都認為這樣就安全了,全國上下都鬆了一口氣,沉浸在僥倖逃脫的喜悅中。

  籤訂合約以後,高仙芝騙石國國王說要他去出使長安,把他送上了開往長安的車隊,然後立即翻臉,率兵攻進石國城池,對這個毫無自衛能力的小國展開了大屠殺,搶劫了全國的財富,這些財富,都被他和部下們瓜分了。

  回程途中,已經殺紅了眼的高仙芝又攻破一直順從唐朝的突騎施,同樣大肆劫掠,並且俘虜了他們的可汗,同石國國王一起送往長安。

  石國是交通要道上的國家,周邊國家有很多商人來做貿易,這些商人們也成了這次大屠殺的犧牲品。這一切,都成了高仙芝的軍功——「破九國胡」。

  遠在長安的玄宗還以為高仙芝立下了大功,給了他很多褒獎,獎勵他對穩定西域局勢做出的巨大貢獻。

  公元751年,天寶十年,石國國王、突騎施可汗、吐蕃酋長等多國首領在長安被斬首。

  屠城之時,石國有一個王子逃出了城外,他逃到中亞各國,把石國發生的慘劇告訴了這些國家,中亞轟然震動。

  仇恨的種子自此種下。

  (未完待續)

  end

  聲明:文字內容屬原創。

  轉載請標明來自「大家讀歷史」。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人類史上十大超級帝國,其中8個版圖橫跨亞歐非,個個超越美國
    亞述帝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公元前639年,亞述巴尼拔攻陷埃蘭首都蘇撒,亞述的版圖達到空前絕後:東臨伊朗高原,西抵地中海岸,北達高加索,南接尼羅河,成為世界古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國。而接棒亞述帝國的是波斯帝國。第二個是波斯帝國。波斯帝國始於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還有薩珊王朝、薩曼王朝、薩非王朝等。
  • 大唐女皇和她的帝國
    天之驕女大唐女皇歐陽婉兒(692—785年,720—780年在位),712—719年率軍先後滅掉靺鞨帝國、突厥帝國、吐蕃帝國、阿拉伯帝國、查理曼帝國、笈多帝國、暹羅帝國、大和帝國,不但收復漠北和西域,還將中亞、青藏、東北、東北亞半島、東洋群島和中南半島納入中國版圖。720年登基稱帝後,勵精圖治,創下60年輝煌的大同盛世,為大唐數百年基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 白江口戰役後,倭寇服服帖帖千年,唐刀天下聞名
    事實上,在我國歷史上,這種吹發可斷的寶刀還真存在,可以說威力更甚。他就是名揚千年的「唐刀」。大唐帝國就憑此刀在多年的徵戰中,東屠倭寇,西鬥阿拉伯,平定安史之亂唐刀按照制式又可分為:儀刀障刀橫刀陌刀。大唐軍隊的標配便是唐刀。他的製作工藝極其嚴格,因為要考慮其破甲耐用。雖然唐刀有四種制式,但是真正被用於戰場的只有陌刀。
  • 中國版圖保持大一統究竟有多重要?深度分析歐洲和亞洲的地緣對比
    作者:張文木原載:《太平洋學報》2016年第一期世界有影響力的國家多集中於北半球,它們分別是歐洲、亞洲和北美洲,不同的歷史形成不同的地緣政治版圖,不同的版圖形成不同的政治結果。國家的版圖基本上是它長期外交政策的「活化石」。
  • 大唐帝國的裘馬輕肥
    虢國夫人遊春圖》,唐,張萱 遼寧省博物館藏   □祝勇 文/圖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大唐帝國的裘馬輕肥這些造型,與絲綢之路這條歐亞大通道打通所帶來的興奮感、與大漢帝國的遼闊感是相配的。那些飛揚的馬蹄,每一步都準確地踏在了時代的步點上。  大唐是繼漢代之後又一個版圖跨入西域的帝國,尤其在唐太宗的時代,東徵新羅(朝鮮),西有北庭、安西兩個都護府,坐擁西域(今天的新疆全部和中亞廣大地域),西南與吐蕃結親家,與日本、安南及佔婆等東南亞王國之間的聯繫也很密切。
  • 世界主要文明地區進入帝國時代的時間及帝國版圖的面積
    接下來,我們就看一下各文明在何時進入帝國時代。1、中東——兩河文明和古埃及兩河地區和古埃及的文明遙遠的猶如人類的上一次文明。首先進入帝國時期的是埃及帝國,特指古埃及第18王朝——圖特摩斯王朝(公元前1575年-約前1308年),由圖特摩斯一世奠基,至圖特摩斯三世帝國版圖達到頂峰,面積104萬平方公裡。
  • 他號稱是成吉思汗的繼承者,打敗了大半個亞洲,卻輸給了大明帝國
    此時,蒙古人在亞歐各地的影響力逐漸消退,西亞的奧斯曼帝國,東亞的明帝國,中亞的帖木兒帝國先後乘勢而起,重建了亞洲各農耕文明區域的格局。三大帝國之中,風頭最勁的是帖木兒的帝國,打敗了中亞、西亞和南亞幾乎所有強勁的對手,包括金帳汗國、德裡蘇丹國和奧斯曼帝國。而明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正處於上升階段之中,也顯現出了蓬勃的生機。
  • 輝煌的亞洲文明與絲路文明共同體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特稿之一
    從此絲綢之路上駝鈴聲聲、舟楫相望,各國打破藩籬,互通有無,友好交往,書寫了人類歷史的輝煌。而發祥於這條絲綢之路上的亞洲各文明圈曾經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富有、最安全的軸心地帶。亞洲文明曾輝煌千年,是因其開放包容性和法治安全性奠定了文明互鑑的基礎;勤勞勇敢和正義誠信的東方品質鑄就了文明交流的基調。
  • 世紀對決25 中世紀上:拜佔庭拱衛歐洲阿拉伯一統中東,大唐造盛世
    在東西兩邊日耳曼人和阿拉伯人雙雙崛起大衝擊的背景下,拜佔庭帝國逆境崛起、強盛一時,稱得上是一個世界級大國。這一時期,歐洲除了有拜佔庭帝國的興衰榮辱外,這幾個世紀日耳曼人的崛起也是歐洲大地上的巨大地緣變局。日耳曼人在攻滅西羅馬帝國後建立了數個日耳曼王國,其中最強大的王國——查理曼帝國一度統一了大半個中西歐地區,稱雄一時。
  • 細數中國歷史上13次對外戰爭,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有不少歷史迷們都經常提到二個問題,一是談及歷史上某朝某代如果中國對外擴張的話一定能徵服世界之類的,二則是清朝末年衰敗的中國被西方列強入侵給了大家一種中國外戰很弱的印象。事實上咱們中國歷史上有這麼13此對外戰爭,每一次都驚心動魄,只要是中國人看著一定會熱血沸騰!
  • 輝煌的亞洲文明與絲路文明共同體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特稿之一_新聞...
    從此絲綢之路上駝鈴聲聲、舟楫相望,各國打破藩籬,互通有無,友好交往,書寫了人類歷史的輝煌。而發祥於這條絲綢之路上的亞洲各文明圈曾經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富有、最安全的軸心地帶。亞洲文明曾輝煌千年,是因其開放包容性和法治安全性奠定了文明互鑑的基礎;勤勞勇敢和正義誠信的東方品質鑄就了文明交流的基調。
  • 史達林格勒戰役:二戰的轉折點,一場決定世界命運的戰爭
    史達林格勒戰役在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一場戰爭被視為二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是決定世界命運的戰爭。在這一場戰爭中,蘇聯投入了進300萬兵力,而德國也投入了150萬以上的兵力,雙方發了瘋一樣動員全國的力量來增援。這一場戰爭到底有多激烈?雙方為什麼堅持奪取史達林格勒?為什麼德國會輸?我們一起來復盤一下戰爭。
  • 他本一代戰神,卻成為被小說歪曲最厲害的將領,被後人遺罵千年!
    他本一代戰神,卻成為被小說歪曲最厲害的將領,被後人遺罵千年!在看隋唐時期這段風雲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時代,所謂"亂世出英雄",正是如此。在真實的歷史上,他橫掃西突厥和百濟國,在大唐邊境立下了赫赫戰功,使大唐的威名遠揚天涯海角,和那個在高麗戰場上勢如破竹的百勝將軍薛仁貴比起來也毫不遜色。
  • 古代歐洲三大帝國,一個存在千年,一個分裂成法德意三國
    在古代歐洲,歷史上那也是擁有一番風起雲湧的激昂歷史,各種帝國、王國、公國風起雲湧。下面就跟大家講講古代西方的三大帝國。在這些帝國的分分合合中,誕生了西方燦爛的古代人類文明。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內憂外患下滅亡;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破君士坦丁堡,存在1058年的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 大唐盛世把風水玄學推向高峰,背後一個真相,讓人感到悲催
    大唐王朝是華夏民族的驕傲,自秦漢以來,國人重新成為亞洲大陸的主宰者,無數人為自己是大唐子民而自豪。鼎盛的國力,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大唐不只是中國詩歌的巔峰,其它很多領域都走向了一個高峰,比如玄學預測,比如風水堪輿。
  • 「音樂活化石」穿越千年大唐宮廷樂曲重放異彩
    一千多年前,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唐長安城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與客商。而每逢國家盛日,等待覲見皇帝的各國使節,總會早早的來到大明宮麟德殿前,肅穆而立。彼時,一聲樂聲響起,使節們便立即彈衣整冠,在鴻臚寺官員引導下拾級而上,目不斜視步入大殿。
  • 鄉村教師:矽基帝國的悲哀,這是一場太空珍珠港!
    但在冥冥之中卻因為命運的無常和不可捉摸,陰差陽錯的影響了5萬光年之外銀河系最強大的星際艦隊。這支偉大的艦隊剛剛經歷2萬銀河年的生死鏖戰,用巨大犧牲和代價戰勝了矽基帝國的軍隊。這不是一場兩個星系或兩個文明的戰爭,而是兩種生命體的戰爭……矽基文明在上個世紀,自從人類發現了生命的奧秘之後,就一直猜測在宇宙中除了像我們一樣以碳元素為基礎的生命
  • 地球歷史上的十大超級帝國有哪些呢?帝國何止十個呢?
    默罕默德死後,阿拉伯半島的伊斯蘭教勢力走向統一,並形成了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形成之後,作為默罕默德繼承者的哈裡發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並滿足阿拉伯人對商路和土地的要求,掀起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擴張運動。8、西班牙帝國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倫布航海到達美洲,成為發現美洲的歐洲第一人,隨後西班牙開始在美洲大舉擴張。西班牙帝國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帝國和殖民帝國之一,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被認為是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 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拿破崙,為什麼選擇昆蟲作為帝國標誌?
    最顯著的影響就是現在西方不少國家,把老鷹印在國徽上,當作國家的標誌。比如德國國徽上,就有一個老鷹標誌。12年前的他,還是默默無聞的中下級軍官,但是之後他不斷創造奇蹟,建功立業,鬥篷上繡著的金蜜蜂,就是他實幹精神的最好詮釋。同時蜜蜂是一個講究秩序的昆蟲,採用蜜蜂圖案,也表現出拿破崙的希望,他希望自己治下的帝國,是一個秩序井然的國家。猜想二:拋棄波旁王朝,與歷史上的墨洛溫王朝產生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