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活化石」穿越千年大唐宮廷樂曲重放異彩

2020-11-21 大公網

  一千多年前,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唐長安城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與客商。而每逢國家盛日,等待覲見皇帝的各國使節,總會早早的來到大明宮麟德殿前,肅穆而立。彼時,一聲樂聲響起,使節們便立即彈衣整冠,在鴻臚寺官員引導下拾級而上,目不斜視步入大殿。而此時的麟德殿內,大唐文武官員分列兩側,環繞宮殿的宮廷樂曲大氣、莊重、高雅、清脆悅耳,更讓人倍感威嚴和神聖。

  這就是最早的長安古樂,當時只有大唐皇室才能享用的宮廷樂曲。然而歷史的車輪總是異常的殘酷,正當嫋嫋大唐妙音走向鼎盛之時,一聲從河西傳來的戰馬嘶鳴聲,瞬間便改變了一切。天寶年間的安史之亂,在徹底摧毀開元盛世一代繁華的同時,也讓大廳宮廷音樂從此走向民間。一千多年來,長安古樂一直存活於陝西周至縣和西安附近的幾個村莊,經歷血火災變,險被湮沒,但災後百姓心傳口授,至今綿延不絕,被譽為「音樂活化石」。

「世界旅遊小姐」與長安古樂、長安佛樂傳承人在中國西安的親密接觸。

  一千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大唐盛世早已隨歷史消失的無影無蹤,唯一能讓人感懷的就只剩下那些冰冷的遺蹟和遺址。然而,曾幾何時,唐風依存的西安小雁塔薦福寺內,每天清晨,一陣悠揚的古音總會在不經意間嫋嫋飄來。近前一觀,演奏者一襲唐朝裝束,有人手抱琵琶、有人口吹豎琴,亦有人時而敲鼓,這一場面讓人仿佛瞬間便穿越到千年以前的唐朝長安城。巍峨錯落的大明宮、熙熙攘攘的朱雀大街、牽著駝隊的西域胡商、晝夜喧譁的大唐西市……大唐長安的昨天似乎又重新顯現在每一個人眼前。

  在長安古樂(亦稱西安鼓樂)的代表性傳承人李鎧看來,這絕對是個奇蹟。千百年來,歷經朝代更迭,戰火連天,但長安古樂卻將盛世唐音的原生態完整保留下來。多年來,李鎧埋頭鑽研長安古樂,成為西安城拔尖的古樂社團掌樂司鼓樂師之一。而為使長安古樂成功申報世界非遺,他嘔心瀝血多方奔走十餘年,更帶領一班人狙擊了日本雅樂申遺的步伐,保衛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主權,讓長安古樂最終躋身成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李鎧(中)率陝西長安古樂藝術團出訪澳大利亞,在雪梨參加慶祝中澳建交35周年紀念文藝演出時合影。

  世界最古老樂種存世曲譜逾2000首

  長安古樂是以成套樂器再現千年古樂曲的古老樂種之一,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埃及、印度、古巴比倫唯一完整保存的千年宮廷和都市音樂的樂種。

  作為中國寶貴的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安古樂流傳於陝西終南山以北,渭水以南,以周、秦、漢、唐城古長安(今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一帶,尤以西安城區為主,並散布於相鄰的郊縣農村,所以人們稱之為「長安古樂」,亦稱「西安鼓樂」。自唐代起,長安古樂曾東傳扶桑日本,被該國尊崇為「國寶」。

  據李鎧介紹,長安古樂曲目豐富,內容廣泛,調式風格各異,曲式結構複雜龐大。2016年,他已將現尚存世的長安古樂曲譜2000餘首,以古譜原生態,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

  音樂史博士歸國學藝全力護佑古樂傳承

  出生於古城西安的李鎧從小受到歷史文化的薰陶。讀小學的時候,教二胡的老師便教過他長安古樂的曲牌,那時他就參加過古樂社的演出。後來,他的一位好友投到長安古樂大師餘鑄先生門下,這也加深了他對長安古樂的了解。

李鎧在向記者展示長安古樂演奏樂器。

  青年時的李鎧並沒有過多地沉醉於長安古樂,從中國西北大學歷史專業畢業後,他又去美國西南聯合大學攻讀了音樂史博士學位。直到1995年,一次偶然的事件,讓時年43歲的李鎧決定全身心投入到長安古樂的事業中來。

  彼時,李鎧正在北京一家媒體任編輯記者,有次他參加一個國際活動,聽說日本雅樂將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理由是日本人認為他們的雅樂雖然是中國唐朝傳入,但現時在中國已經失傳。

  這讓自小生在「長安城」的李鎧聽了非常不服氣,「雅樂在唐朝只是我們十部大樂中的一種,僅有幾十首曲子,而長安古樂保留到現在的曲子超過2000首。」李鎧說。

  於是,李鎧回到陝西拉起一班人,開始了一場漫長的文化主權保衛戰。

李鎧率領長安古樂隊在唐小雁塔演奏。

  他先與原西安城隍廟古樂社社長武文斌合作,協助其出版了中國第一部有關長安古樂的學術專著《西安鼓樂》。自此,李鎧開始進入西安鼓樂學習傳承領域。

  而後,他又拜師餘鑄,成為其關門弟子。因為勤奮好學,餘老先生將古樂有關的文化、曲譜、演奏技巧都悉心傳授給他。老先生臨終時,又將目前已知世界唯一的唐大曲曲譜和長安佛樂的曲譜全書傳承給了他。

  勤鑽恆研的他很快成為西安城拔尖的古樂社團掌樂司鼓樂師之一。他業餘彈阮,將阮的歷史與秦琴、漢琵琶、唐阮融匯比較,並與當代阮樂大師林吉良、寧勇合作研製恢復了唐阮。

  成功入列世界非遺狙斷日本雅樂非遺夢

  在傳承長安古樂的道路上,李鎧一方面致力於技藝文化傳承,另一方面,他又潛心鑽研,多方奔走,力推長安古樂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爭取讓更多人了解這一傳統中華文化。

  1999年,在陝西省文化廳的支持下,李鎧籌資組建了陝西長安龍族妙音女子古樂藝術團,開始以職業化、市場化的運作方式,保護傳承長安古樂。而後,他和團隊多次受邀出訪新加坡、澳洲等地,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多年來,為保護和傳承長安古樂,李鎧花費了大量的心血,耗費個人及家中積蓄近200萬元。但在他看來,這一切都值得。

  2009年,經過一班人多年的不懈努力,長安古樂終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唐代音樂文化在世界音樂領域的唯一直傳與保留,也是目前「絲路申遺」中唯一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李鎧等人亦被政府評定為長安古樂傳承人,這也徹底狙斷了日本雅樂想要成為世界非遺的念想。

李鎧受邀主持臺灣武廟明正堂儒宗鸞門弘道團「大道之行」祭祀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禮樂大典。

李鎧(右二)向來訪的洪秀柱(左二)介紹長安佛樂在陝西的保護與傳承工作進程。

  李鎧告訴記者,2013年,在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中,小雁塔薦福寺以「唐寺、唐塔、唐樂」為組合,被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委員會批准為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其中的唐樂,便是指長安古樂。

  申遺成功之後,沉寂多年的長安古樂名聲又漸漸在世界響起。李鎧說,就連日本雅樂的傳人,也多次到西安小雁塔「尋根」,稱長安古樂是日本雅樂的祖宗。

長安古樂與日本雅樂團在西安博物院交流。

  他憶起2002年的一天,一位70多歲的日本雅樂傳人來到西安小雁塔,想要錄兩首長安古樂的音。「在得到應允後,她全程跪在地上,頂著錄音機,虔誠地將兩首曲子錄完,然後默默離開。」李鎧說,近年來,日本雅樂團經常會有傳人來到西安小雁塔和他們互相觀摩,大家互相表演,互相切磋。來訪的日本雅樂傳人有的已經年過古稀,但他們在這裡永遠都保持謙虛恭敬的態度,並稱:「這裡是我們的祖宗」。

西安佛教古樂社所藏曆代古譜。

  傳承後繼乏人專家籲應貼近大眾

  1995年至今,李鎧帶領的團隊在長安古樂、西安鼓樂和長安佛樂的保護傳承事業上,取得了若干個第一。他成立的陝西長安龍族妙音女子古樂藝術團,舉行社會公益演出超過300場,旅遊演出超3000場,累計吸引了近千萬中外遊客觀看。

長安古樂應邀為浙江臨海唐代廣福寺重建開光儀軌演奏。

  但在李鎧看來,儘管長安古樂作為世界級非遺近年來受到多方關注,但保護傳承的力度卻不盡如人意。「長安古樂如今的發展可謂舉步維艱。」李鎧說,作為群體性綜合保護項目,目前只有幾家樂社的社長受到保護,而隨著老者的逝去,長安古樂的代表性傳承人已由10年前的7人減少至如今的4人。

長安古樂為臺灣國民黨主席連戰西安清涼寺祭祀祖母演奏。

  李鎧稱,長安古樂雖是絲路非遺音樂文化,但至今未見有對長安古樂全面研究之學術總結,也未見有對長安古樂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政府層面亦缺乏大力支持和引導。

長安古樂亮相「絲路唱響大型主題音樂會」之系列演出活動《承之民謠演唱會》。

  「著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的實施,是所有長安古樂非遺傳承人的期盼。」李鎧建議,長安古樂的保護傳承應走高端發展的專業化、科學化、大眾化的路徑。一方面,應走進中小學和大專院校,通過演示傳播、開設非遺音樂課程,培養後續人才;另一方面,長安古樂也應走進社區,向民眾演示,特別是要參加一些旅遊文化舞臺演出,方能引起公眾的關注和支持。

  同時,還應組織優秀專家、學者和長安古樂非遺傳承人攜手合作,深入研究,讓中國傳統音樂、非遺音樂、戲曲音樂為保存中華文化與文明之光,奏唱中國好聲音。

李鎧率西安佛教古樂社樂師赴新加坡護國金塔寺禮佛供樂、梵樂盈獅城寶剎。

  西洋樂系佔據高校長安古樂也該有「家」

  目前,我國幾乎所有的音樂高等學府,都是西洋樂系佔據大壁江山。李鎧坦言,由於生態環境的急劇變化和現代化浪潮及西方文化滲透的衝擊,中華傳統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沒能得到系統保護與有效傳承,大多數仍不能擺脫瀕危的局面。

李鎧向世界旅遊小姐傳授長安古樂、長安佛樂的演奏技藝。

  李鎧表示,作為中國最傳統、當年最風靡的長安古樂,在音樂學府裡居然沒有一席之地,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他認為,長安古樂除了傳承人口口相傳外,必須要進入中國正規的音樂教育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其持久傳承下去,才能將其發揚光大。否則,隨著僅有的幾位傳承人逐漸老去,長安古樂就有可能面臨消亡的危險。

李鎧向澳大利亞學生傳授中華長安古樂技藝。

  據介紹,李鎧聯合了中國光彩集團、福建泉州師範學院南音學院等,正在努力籌辦一所以「華夏樂府」命名的獨立傳統音樂教育高等學府,以期給我國多民族多元一體的近兩百個國家級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安一個傳承的家。

長安古樂在西安國際博物館日紀念活動上演出。

  李鎧稱,「華夏」是全世界華人族群的共同稱謂,「樂府」和「書院」同為中華民族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機構。希望在全國率先建起一所專門的「樂府」來開展中華傳統音樂系統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維護中華文化主權。

長安古樂在西安世園會上演出。

  大唐妙音再響絲路促「帶路」民心相通

  在「一帶一路」成為世界熱議話題的今天,長安古樂也期望再次在絲綢之路沿途奏響。李鎧說,習主席講「一帶一路」的「五通」,其中之一就是「民心相通」,而「民心相通樂為先」,長安古樂擁有先天的優勢,將有力地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民心相通。

「大道之行-臺灣武廟明正堂儒宗鸞門弘道團」一行與陝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非遺民間音樂家等在黃帝陵前合影。

  李鎧表示,絲綢之路文化最有張力的表現形式就是音樂和舞蹈,早在唐朝時期,波斯的肚皮舞就已傳入長安,在絲綢之路上,這樣的文化痕跡應該還有很多。但是因為對音樂文化的研究力度不夠,很多的痕跡還未來得及整理。

  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長安古樂也越來越受到絲路沿線國家人民的歡迎,誕生於絲路起點的長安古樂必將再次響徹絲路,在千年之後再次成為中外交流的「使者」和橋梁。

相關焦點

  • 在世界「第九大奇蹟」龍遊石窟,見證一場穿越千年的音樂盛典
    2019年10月24日下午,一場令人驚嘆的「2019龍遊石窟國際音樂盛典」在「龍遊石窟」景區正式拉開了帷幕,有幸來到這裡見證這場音樂盛典。沿著地底的臺階,走進了石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誰能想到在千年前,單憑人力在地底竟然能開鑿出這麼大的空間,石窟頂部及四周的崖壁上都能看到整齊排列的鑿痕,有立柱作為支撐,從洞口到洞底皆有石階相連。
  • 千年蘇鐵園,裡面與恐龍同時代的蘇鐵,被譽為活化石
    千年蘇鐵園,裡面與恐龍同時代的蘇鐵被譽為活化石,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植物。千年蘇鐵園,裡面最大年齡的「蘇鐵王」,距今已有1360餘年高齡。青秀山千年蘇鐵園,面積達100餘畝,有樹齡千年以上的蘇鐵近百株。千年蘇鐵園,園內已收集蘇鐵種類50餘種,總株數上萬株。千年蘇鐵園,是全國最大的篦齒蘇鐵、德保蘇鐵、叉葉蘇鐵、德保蘇鐵、石山蘇鐵遷地保護育種基地之一。千年蘇鐵園,是全國「景觀最好、樹齡最老、胸徑最大,植株最高」的蘇鐵專類園。
  • 音樂天才莫扎特,是一個永遠在跳躍的音符
    那一天,尚未完成《安魂曲》的莫扎特離奇死亡,35歲的音樂神童英年早逝,而其至今未明的死因也為他更添一份傳奇色彩:他人生的跌宕起伏、面對世人質疑與宮廷排擠時的堅持與叛逆,成為了藝術作品最佳的改編對象。小莫扎特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父親老莫扎特和母親安娜都是維也納的宮廷樂師,都是精通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古鋼琴的大音樂家。 當小莫扎特巡演至德國的時候,他寫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的歌劇《巴示亭與巴士亭納》,這時他才剛剛滿十二歲。這個記錄在後來的人類歷史上直到今天再也沒有被打破過。而對於小莫扎特來說,他「傳奇天才」的成就才剛剛開啟。
  • 地球日:音樂的溫暖何以感動全世界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音樂盛會!十二個小時不間斷的全球音樂之旅共分為四大板塊:一路從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出發,經過日、韓等亞洲近鄰,並穿越色彩斑斕的絲綢之路抵達風景各異的歐美大陸,最後回到中國,聚焦疫情期間世界舞臺上的中國音樂家。令各國籍復旦留學生們驕傲的是:這場音樂盛會的策源地是東方明珠上海!地球日後又是世界讀書日,於是我們在跨國網課中閱讀音樂家!
  • 5本主角穿越成閒散皇子的小說,逆風翻盤改變命運,還我大好河山
    《明謀天下》——作者:月麒麟魂穿,沒有系統,主角穿越萬曆年間皇長子朱常洛,沒錯就是那個不招爹待見,登基一個月就去世的明光宗,且看歷史上最悲催的皇子怎麼逆襲吧,作者的宮鬥權謀一流!《大魏宮廷》——作者:賤宗首席弟子別被書名騙了,看書名還以為是主要寫宮廷鬥爭呢。其實主要寫的軍事爭霸,從主角掌兵起,就不停地打仗。戰爭細節描寫,戰略以及戰術的運營,在我看的古代爭霸文中可算翹楚!猶如史詩般的畫卷展開在眼前。文中的敵人智商非常在線,即使一個18線配角都表現得很出彩,畢竟就算是18線配角也是校尉以上的人物,怎麼可能隨便被吊打。
  • 清明上河園:月色燈意闌珊 恍然穿越時空 夢回千年大宋
    今人多慨嘆千年大唐、心嚮往之,而往昔錚錚歲月又豈開元盛世一朝概之?千古大宋,岸沒六座城池之煌;歷史遺珠,拔地而起立黃河下遊。魂牽夢縈之處,亦是心安。燈影綽綽 情意闌珊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
  • 被贊「神仙樂曲」《國家寶藏》第三季原創音樂插曲《懷歸》上線
    其中,由王錚亮演唱,關大洲作曲及編曲,王梓嫣作詞的節目插曲《懷歸》更是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被網友大讚「神仙樂曲」。值得一提的是,《懷歸》演唱者王錚亮與《國家寶藏》節目組以及午門的「前世傳奇」均有著不解之緣。2014年春晚,王錚亮演唱了熱門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當時的總導演是此次演繹明代才子楊慎的馮小剛,總撰稿兼歌舞類節目導演則是《國家寶藏》的總導演於蕾。
  • 《穿越時空之明月郡主》:一場穿越,一場人間真愛
    的確,現在的穿越電影不是男主或女主穿越到宮廷去,就是男主或女主有一個高貴的身份,而且女主性格一般都是特別活潑或者是非常靦腆的那種類型。換句話來說,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灰姑娘遇到霸道總裁。也確實,現在的很多網絡小說差不多也都沒有什麼新意。
  • 葫蘆絲、巴烏獨奏樂曲發展探究
    一、傳統民間樂曲類    葫蘆絲、巴烏作為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樂器,表現的內容就是當地的民風,演奏的曲目多是當地民歌或經過民歌加工而成的樂曲,從民俗的角度看,葫蘆絲、巴烏是男性追求女性的一種媒介,當男性追求女性時,常常演奏葫蘆絲,用音樂的形式去表達對意中人的愛慕之情。
  • 宮廷御廚系列|宮廷御品全雞
    乾隆吃後讚賞有嘉,希望能把這種口味的全雞帶回宮,賜名「宮廷御品全雞」。誘人的香味,酥脆的皮,由姜、蔥、蒜等多種調料醃製而成的鮮嫩的雞肉,酸甜辣鮮完美融合…宮廷御品全雞往往未見其身,先聞其味。聞其香,食其味,食有盡而味無窮。古有滿漢全席,今有御品全雞。
  • 大唐盛世把風水玄學推向高峰,背後一個真相,讓人感到悲催
    大唐王朝是華夏民族的驕傲,自秦漢以來,國人重新成為亞洲大陸的主宰者,無數人為自己是大唐子民而自豪。鼎盛的國力,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大唐不只是中國詩歌的巔峰,其它很多領域都走向了一個高峰,比如玄學預測,比如風水堪輿。
  • 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的重要音樂機構
    在秦統一六國之後,建立了名為 「樂府」的音樂機構,「樂府」的興盛是在漢武帝時期。「樂府」作為宮廷音樂機構,其主要職能是大規模、大範圍地採集民間歌謠,創作、填寫歌辭,創作樂曲進行演奏、演唱活動。此外,還研究音樂理論、製造樂器等等。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以及外域音樂,也加以吸收、利用並進行改編創作。
  • 學笛子好方法,專業教你5分鐘演奏優美樂曲
    笛子是中國絲竹管樂一種樂器,其音色優美動聽,笛子的表現力非常豐富,無論演奏舒緩、平和的 旋律,海曙歡快的樂曲,表現都各具特色。笛子也擅長模仿演奏自然的鳥語,流水等意境。那麼學好笛子方法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用短的時間學習下吧。
  • 音樂才子許嵩眉山獻唱 還將穿越到宋朝集市「逛街」?
    封面新聞記者 王越欣 李慶 千年前,一幅《清明上河圖》盡顯北宋都城汴京的繁榮和宋代集市全貌。千年後,如果把這幅圖裡面的場景,真實地呈現在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故鄉眉山呢? 10月10日,記者從眉山市人民政府舉辦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突顯文旅融合、匯聚眾多亮點的第三屆四川音樂周·眉山東坡音樂節將在10月23日拉開序幕。音樂周期間,將依託「千年宋風」和三蘇文化,打造真實的宋朝集市,還原真實集市場景,讓您穿越千年、夢回大宋。
  • 四本主角穿越諸天萬界的小說,都是公認的好書,帶你擺脫書荒!
    今天推薦四本主角穿越諸天萬界的小說,都是公認的好書,帶你擺脫書荒!大家一起來看看吧。1.《全民大穿越》,作者:這是一本幕後黑手流小說,當然它也可以有許多其他標籤:無敵流,種田流,主神流,多位面穿越流等等。小說開篇一般,但是之後漸入佳境,堪稱神作。
  • 十首世界名曲,十種音樂體裁
    我們經常會接觸很多不同體裁的作品,奏鳴曲,賦格曲,練習曲,幻想曲……這些不同的音樂體裁其實具有各自的表演目的、樂曲內容、音調節奏特色、演出場合等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來源:中國古典音樂家網 圓舞曲(Waltz)
  • 【奮鬥者之歌】安際衡:讓千年磁州窯重綻芳華
    &nbsp&nbsp&nbsp&nbsp讓千年磁州窯重綻芳華&nbsp&nbsp&nbsp&nbsp——記邯鄲峰峰礦區大家陶藝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安際衡
  • 吳樹龍書畫藝術在「好心茂名」大放異彩
    茂名市文廣旅體局和茂名市書畫院為打造書畫藝術文化品牌,營造書香茂名氛圍,從今年10月份開始,開展「好心茂名,一月一家」系列活動,每個月辦邀請一個畫家或者書法家舉辦作品展覽,搭建藝術文化交流平臺,讓書畫藝術在「好心茂名」大放異彩。吳樹龍是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和廣西水彩畫家協會會員。這次共展出他的代表作40多幅。其中許多作品入選國展,甚至是在國際展覽上斬獲殊榮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