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崇禎是堂親,朱由崧憑什麼能登上帝位,建立弘光小朝廷呢?

2021-01-13 有趣的舞蹈

與崇禎是堂親,朱由崧憑什麼能登上帝位,建立弘光小朝廷呢?

看過明朝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在京城被攻破了以後,最後一個明朝皇帝在自殺了,就這樣結束了一個王朝,後來就在這一年的五月的時候,另一個王朝成立了,就是朱由崧登上王位之後建立的南宋,他和崇禎的關係是堂親。按理說,崇禎皇帝死後,皇太子應該繼承王位,怎麼可能是朱由崧呢?為什麼朱由崧登上王位後要建立一個小朝廷呢?

首先,當崇禎皇帝還存在的時候,周皇后家族的長子朱慈烺被封為太子,並對太子寄予厚望,幾乎所有當時享有良好聲譽的儒家學者都成了他的老師。崇禎皇帝死後,最有資格繼承王位的太子是對的,但當時太子失蹤了,沒有找到任何蹤跡。一個國家不可能有一天沒有君主,因此就有了一個重新討論新皇帝的情況。更糟糕的是,不僅是太子,而且崇禎皇帝的直系後裔,基本上沒有繼承王位的可能,他們不是失蹤就是被俘。崇禎皇帝的直系後代不可能繼承王位後,他們的關係就要說到宋神宗的那個時候開始說起來。朱由崧的父親朱常洵不僅是明神宗最喜歡的兒子,也是朱常洛最大的兒子。因此,按照孩子的等級標準,朱常洵成為第一個繼承人,但是朱常洵已經去世了,所以他的兒子朱由崧自然會進入人們的視線。

第二,軍事力量。儘管有些人是反對選舉朱由崧為新皇帝,但不可能阻止朱由崧,因為他有得到了軍事力量的支持。在困難時期,拳頭是最大的權力,誰能打,誰就最大。因此,擁有軍事力量的人的自然重量非常重。談到為什麼朱由崧能得到四鎮軍閥的支持,此時必須提到一個人。那個人是盧九德,盧九德早年是在朱常洵的手下,一直是朱常洵的堅定支持者。因此,在朱由崧成為候選人後,盧九德自然支持他的老主人的兒子。盧九德和其他三鎮的軍閥彼此都很熟悉,所以盧九德會說服他們,自然就事半功倍了。出於這兩個原因,朱由崧得以登基成為南明的第一任皇帝。

朱由崧在歷史上被稱為弘光帝,但與此同時,人們也好像特別喜歡稱他為蛤蟆皇帝。明朝有許多皇帝有奇怪的綽號,大部分是因為他們對某些事情的堅持不懈,熱愛某件事,所以有什麼外號都可以理解。然而,朱由崧被稱為蛤蟆皇帝,不是因為他愛蛤蟆,而是因為他喜歡女色。蛤蟆和女人,這兩個詞是如何等同的,大概是每個人心中的一個大問題。朱由崧和他的父親一樣,對酒色上癮。朱由崧登上王位後,他不僅舉辦了選美大賽並廣泛修繕宮殿,還下令宮內官員逮捕蛤蟆,因為蛤蟆是丹藥的草藥。事實上,這種丹藥是朱由崧用來玩樂的。據說服用這種丹藥後,可以一夜之間跟幾個女子一起作樂。因為這件事,朱由崧得了蛤蟆皇帝的稱號。

當然,也有人說這個頭銜實際上是沒有根據的,是對朱由崧的誹謗。因為從行為的角度來看,抓蛤蟆是朝廷特有的事情。當夏天炎熱的時候,蚊子會逐漸增多,按照食物鏈的原理,抓蛤蟆是為了殺死蚊子。弘光官員李清的書中就有說到過:朱由崧在酒色上,也很少接近。然而,由於缺乏閱讀,不能閱讀奏摺,所以都是奸臣幫他閱讀奏摺。這個記錄是對蛤蟆皇帝的強烈反駁。在明朝晚期,當國家陷入混亂的時候,自然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增加個人感情來講述那個時代的歷史。就個人而言,李清的記錄應該是歷史真相的恢復。

相關焦點

  • 南明第一任皇帝朱由崧,是昏君還是明君?
    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南明皇帝朱由崧,我們都知道崇禎皇帝死後,明朝雖然丟失了北方的土地,但是南方還依然掌握在明朝的手中,所以明朝的大臣們紛紛南渡,在南京成立了新的朝廷,而這個朝廷的皇帝就是朱由崧。這個朱由崧成為皇帝之後,肩負著光復祖宗基業的艱巨任務,他手裡掌握著半壁江山,完全可以和清軍決一死戰,但是為什麼僅僅持續了一年就覆滅了呢?那麼朱由崧到底是一個昏君還是明君呢?現在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弘光皇帝朱由崧。朱由崧是萬曆皇帝的孫子,福王朱常洵的兒子,他的父親福王以前就是萬曆皇帝最喜歡的兒子,還差一點就被萬曆立為了太子,雖然福王沒有當上皇帝,但是朱由崧卻當上了。
  • 弘光帝朱由崧,成也藩鎮敗也藩鎮的南明首帝
    【清史系列-34】1644年4月,崇禎皇帝煤山殉難後,留守南方的明朝官員們決定在南京擁立新君,繼續大明的事業。皇位之爭該推舉誰當皇帝呢?崇禎死了,他的兒子們有的被清軍抓了,有的下落不明,總之是指望不上了。大臣們經過商議,呼聲比較高的候選人有兩個,一個是福王朱由崧,另一個是潞王朱常淓。
  • 因為她的出現,朱由崧的皇位岌岌可危,她背後的大佬到底是誰
    弘光朝廷在南方的出現,不僅是明朝的一個奇蹟,也是心向明朝的那些官員們所希望看到的事情。朱由崧眨眼之間便由一個落魄王爺,成為了南明王朝的主心骨。朱常洵被李自成所殺,朱由崧在逃難中繼位。福王朱常洵在崇禎十四年就成了李自成的刀下鬼,因為他的王妃鄒氏沒有兒子,所以當時他的庶子朱由崧成為福王世子,繼任福王爵位。
  •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做了8個月君主,為啥給朱允炆和朱祁鈺平反呢
    朱棣、朱祁鎮的後代裡,又出了個崇禎皇帝朱由檢。這哥們很勤勞,可是卻是亡國之君。為啥?因為他不得人心。因此同樣作為朱棣、朱祁鎮後人的朱由崧,要想重新獲得人氣,是不是要做點不一樣的事情?為了讓大家再次相信明朝宗室,朱由崧開始給朱允炆、朱祁鈺翻案,讓他們重新做了皇帝。反正給個空頭銜,大不了就是在太廟裡多插個牌子而已,不吃多少虧。
  • 朱由崧,在國家存亡之際被趕鴨子上架的君主,為何會信任馬士英?
    1644年,崇禎帝自殺,北京城淪陷,明朝滅亡。明朝雖然滅亡了,但是依然有一些或為了自己的權勢、或為了恢復往昔的舊朝的殘明勢力堅韌的活著,最後匯聚在明朝第二個都城——南京,組建了南明弘光政權。而在封建社會的古代,組建政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確定國家的根本——皇帝。當時在南方的幾個藩王中,與崇禎帝血統最為親近的是小福王朱由崧。
  • 難怪明朝要亡,都兵臨城下了南明皇帝朱由崧還不忘捉蛤蟆,做春藥
    1644年,伴隨著李自成的起義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吊死,二百七十多年的大明朝算是垮了一大半。就這樣,憑著身上的朱重八血統,朱由崧當上了皇帝,不過作為一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和許多「二世祖」一樣:「治理國家,不會。吃喝玩樂,在行!」隨著清軍忙於圍剿李自成殘部,無暇顧及偏安一隅的南明小朝廷。朱由崧們竟然在這亂世中,有了短暫的平和時光。
  • 崇禎朝廷裡有一隻小白兔,死時帶走了幾千人,乾隆卻誇他是完人
    但是黃道周站出來了,直接跟崇禎說【今殺累輔,徒有損於國】「你特麼的動不動就殺一個朝中大臣,你玩兒呢,你知不知道這樣對於國家來說的傷害有多大?我們怎麼能去跟外敵議和?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勵精圖治,內憂外患一同消滅啊!其實當時崇禎皇帝的心裡還真是傾向於楊嗣昌的提議的,因為他已經心力交瘁,實在是應付不來了,只是因為礙於祖訓又顧忌著大明王朝的臉面不敢答應和談的。
  • 唯一在獄中度過大半生的皇帝,在位僅1年,空有中興之志卻被殺
    布政使陳奇瑜聞訊後,迅速趕往唐王府,對朱碩熿提出嚴重警告,並聲稱世子死因不明,若他貿然廢黜世孫,朝廷必然會遣使責問。朱碩熿做賊心虛,因為擔心真相洩露被朝廷廢黜,便只好將朱聿鍵釋放出獄,並正式冊立他為儲,時在崇禎五年(1632年)。此時,朱聿鍵27歲,在獄中整整被關了16年時間。
  • 崇禎帝死後,明朝本還有一絲復國的希望,結果還是被自己人玩死了
    : 觀史天下說S 舉報   1644年多爾袞和吳三桂達成合作,清軍正式進入中原,與此同時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死
  • 南明為何無法複製南宋奇蹟:朱由崧阿鬥附體,留下個爛攤子
    與南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400餘年之後北京城陷落,崇禎吊死於煤山。保留有完整六部官員和軍事體系的南明,短短18年就土崩瓦解。南明為何無法複製南宋的奇蹟?說到底,是因為南明首任皇帝朱由崧阿鬥附體,留下個爛攤子。1、朱由崧在「七不可」中上位1641年3月2日(崇禎十四年),河南洛陽,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的士兵在迎恩寺中活捉。
  • 「30秒懂幣」盤點南明朱由崧鑄造的弘光通寶主要版別
    崇禎十七年(1644年),襲魯王封爵。次年,清兵陷南京,張國維、錢肅樂等起兵浙東,擁他在紹興監國。與在福建稱帝的唐王政權相傾軋。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南明魯王朱以海鑄行的大明通寶的主要版別:大明通寶光背、背工、背戶、背帥南明魯王朱以海被奉為監國於浙江紹興時所鑄。弘光元年(1645年),朱以海被張國維、張名振等擁立於紹興監國。當年鑄行了大明通寶。
  • 崇禎皇帝去世前才明白,可惜太晚了
    明朝末年,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複雜、最混亂的一個特殊時期了,用內憂外患、一團亂麻來形容是最恰當的;外患很簡單,就是倭寇海患及東北新崛起女真人強勢侵犯;而內憂就是朝堂之上的朋黨之爭及地方上的階級矛盾加劇。原本明王朝還能苦苦支撐,但奈何「小冰川」的到來,接連不斷的反常自然災害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
  • 貴州一小村莊,滿村竟是崇禎皇帝後人,至今不與朱姓通婚
    眾所周知,大明崇禎17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皇帝由於信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崇禎皇帝即使大勢已去,也毫不妥協,甚至中原還有大片土地被大明朝廷所控制,但是崇禎皇帝卻選擇了與社稷同在,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
  • 崇禎繼位,很多天啟末年罷官辭官的官員復出任職!
    崇禎繼位,很多天啟末年罷官辭官的官員復出任職,孫傳庭依然故我,不為所動。直到崇禎八年,才回到吏部任驗封司郎中,不久轉任正四品的順天府丞(北京市唯一的副市長)。 當時陝西農民軍發展迅猛,陝西巡撫甘學闊怯懦無能,朝廷打算將其免職,吏部正在物色接任人選。
  • 此人死後,大明迅速亡國,崇禎撫屍痛哭道:朕殺錯人了
    不過正是憑著他們能夠和皇室中人朝夕相處的原因,太監們能夠得到主子的信任,掌握些權力,比如一些太監會從皇帝幼年的時候就照顧侍奉,那麼等到皇帝繼位後,他們就可以憑藉這份信任做出些越級之事,不再甘心只是負責宮廷雜事,他們想將手伸到朝堂之上,更有一些貪婪的宦官,他們甚至會藉助皇帝的名義,把持朝政,為虎作倀。
  • 性格決定成敗——崇禎帝的性格缺陷導致明朝滅亡
    愛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命紹倫序,即皇帝位。勉修令德,親賢納規,講學勤政,寬恤民生,嚴修邊備,勿過毀傷。內外大小文武,協心輔佐,屬恪典則,保固皇圖。」[1] 二人入閣後,為首輔之位明爭暗鬥拉攏私人,展開攻訐,於是以周溫兩派之間的新黨爭再次開始。黨爭不僅沒有因崇禎的親問而解決,反而以信任的周廷儒和溫體仁為主,製造了更多的黨爭,使明朝政治變得更加黑暗。 (三)自以為是,一意孤行 明史記載,崇禎稱帝之初,面對後金的不斷南下,果斷的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並設宴款待,欽賜尚方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