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明朝要亡,都兵臨城下了南明皇帝朱由崧還不忘捉蛤蟆,做春藥

2021-01-13 熊貓聊歷史

1644年,伴隨著李自成的起義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吊死,二百七十多年的大明朝算是垮了一大半。

李自成的起義擊破了大明的帝國夢想

另外一小半暫時還沒有垮的原因是,僥倖逃出生天的明朝遺老遺少們很快又聚集在舊都——南京。在這裡倖存的文官武將擁立了一位幸運的皇家子孫,老福王的世子:朱由崧做了南明的皇帝。

各懷心思的大小官員,此時,在這個最後的大明朝廷裡對著寶座上的朱由崧山呼萬歲,幻想著收拾殘局,重振大明。

南京城內的南明朝廷是暫時的避風港

歷史從此拉開南明朱由崧弘光政權的序幕。

皇帝的龍冠為什麼落在了朱由崧的頭上?說起來,一切都是靠運氣啊。

朱由崧和老爹老福王朱常洵在義軍佔領洛陽時倉皇出逃,躲進迎恩寺,結果又遇上義軍搜捕,這次,老爹朱常洵被捉,好運氣的朱由崧鑽空跑了,雖然聽說義軍後來將老爹朱常洵製成了福祿宴,也不妨礙身為世子的朱由崧繼續瘋狂逃命。

皇家血統的好處,朱由崧最知道

好運氣的朱由崧就這樣七逃八逃逃到了南京,正逢南下的文官武將群龍無首,做官,這些人不怕當大,做皇帝,沒有朱重八的血統,這個就無法服眾,所以憑著一枚福王印,朱由崧就被武將首領,鳳陽總督馬士英抬上龍椅,運氣好得沒話說。

就這樣,憑著身上的朱重八血統,朱由崧當上了皇帝,不過作為一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和許多「二世祖」一樣:「治理國家,不會。吃喝玩樂,在行!」隨著清軍忙於圍剿李自成殘部,無暇顧及偏安一隅的南明小朝廷。朱由崧們竟然在這亂世中,有了短暫的平和時光。

運氣好到撿個皇帝做

「既然如此,就別怪我小朱了,得快樂時且快樂,可是我朱由崧的人生格言」心裡這樣想,現實也這樣做,朱由崧可是將這句格言履行到了最後一刻。

好不容易徵調來的錢糧,朱由崧大手一揮:「修宮殿!」,可憐的南明軍民還勒緊褲腰帶指望北伐呢,這一下,花花的白銀變成了宮牆的一塊塊磚頭。

南京明「故宮」

在新修的皇宮大殿上,弘光帝朱由崧將政事全權委託於有擁戴之功的前鳳陽總督、現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南明首輔,人稱「馬閣老」的馬士英,面對跪在面前的群臣,朱由崧不忘叮囑「天下事有老馬在」,唯恐再有不識相的大臣拿政事來煩擾自己。

從此,朱由崧躲進了後宮美人堆裡,整日百事不理,喝酒作樂,真是「小樓歌舞幾時休,只把南京當北京」。一日酒醒時候,從不理朝政的朱由崧破天荒地讓人召見大學士王鐸。

好不容易當了皇帝,還不讓人快樂快樂

王鐸見到宣詔的太監時,以為有什麼天大的國事需要商量,連晚飯都顧不上吃兩口就急匆匆地隨太監進了皇宮。

誰曾想,剛叩完頭,還沒來得及詢問,朱由崧倒是先說了話:「聽他們說你寫的字好,朕有一副對聯,王愛卿給寫寫」,還未等王鐸回答。龍椅上的朱由崧已經誦讀起來:「萬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幾見月當頭」。

好對聯,價值一個國家

不管王鐸心裡怎麼想,對聯還是寫了,並且就掛在皇宮的內廷裡。

1644年除夕,本該君臣同樂的皇宮大宴上,從來手不停杯的朱由崧突然放下了酒杯,斜倚在龍椅上,一副不開心的樣子。大臣們見狀以為他是憂慮前方戰事或思念先帝,一個個慌忙叩頭請罪。不料朱由崧隨後說出的話卻讓他們吐血到內傷,他說他「無暇慮此」,沒有考慮你們說的這些,我的憂慮是「梨園子弟無一佳者,意欲廣選良家以充掖庭,惟諸卿早行之耳」。……這都什麼時候了,還嫌後宮唱小曲的不夠多,不夠好……要是朱重八地下聽得此話,怕八噸的巨石都壓不住棺材板了。

朱元璋:你定個撲街仔!

荒唐是真荒唐,朱由崧的快樂倒也是真快樂。

皇帝還沒有做幾天,身體到開始有些吃不消了,面對滿眼的環肥燕瘦、佳麗美人,朱由崧不甘示弱,恰好這時,有人獻上秘方一則,有沒有用先不管,關鍵這方子的配料就很奇特,需要各種名貴藥材不說,裡面關鍵的一味藥引竟然是癩蛤蟆,而且還越癩越好。

為了美人,朱由崧是奮不顧身,除了發動太監捉癩蛤蟆,還命令南京城裡的乞丐們集合起來一同捕捉,並且御賜燈籠,上書四個大字「奉旨捕蟾」,見此荒唐事,南京城裡軍民看在眼裡,氣在心中。於是乎,「蛤蟆皇帝」的雅號也不脛而走。

蛤蟆心想:我惹誰、招誰了!我容易嗎

朱由崧的荒唐行徑,一方面是他自己的昏庸無能,另一方面卻也是以南明首輔馬士英為首的官僚階層的刻意為之。

有擁戴之功的馬士英在升任大學士後,借著朱由崧的昏聵,趁機攬權,不但任用魏忠賢的乾兒子阮大鋮為兵部尚書,並藉助身為閹黨首領的阮大鋮之手排擠其他一些不服自己的非閹黨官員。列如忠臣史可法就被排擠出南京,遠去揚州。

隨著南京小朝廷裡敢說真話的官員越來越少,馬士英和阮大鋮更是肆無忌憚,置南明百姓安危於不顧,對內巧立名目、大肆搜刮,公開賣官鬻爵,選用文武百官皆有定價:武英殿中書,一千二百兩;文化殿中書,一千五百兩;布政司銜各五百兩……當時,南京城裡盛傳一首歌謠:「都督多似狗,職方滿街走。相公只愛錢,皇帝但吃酒。」另外,還有一首加強版的「中書隨地有,翰林滿街走,監紀多如羊,職方賤如狗。蔭起千年沉,撥貢一呈首。掃盡江南錢,堵塞馬家口。」

江山社稷換成了金銀珠寶

在一片虛幻的天平假象中,南京的皇帝和新貴們,不是積極地籌集軍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事。而是比賽著的醉生夢死,撈取短暫的富貴。

1645年5月,清軍在剿滅李自成殘部後,迅速攻破南京城。朱由崧和他的南明朝廷也宣告失敗。從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即位,到次年五月清軍攻入南京,朱由崧僅僅做了一年多的皇帝,但在這一年多時間裡,他和他的寵臣們除了整日喝酒作樂,爭權奪利外,從未有為南明的百姓和江山社稷付出過心思和財富。在百姓心中,這樣的朝廷,滅亡或許只是時間長短的區別罷了。

其實,南明還是有機會的,只是

相關焦點

  • 南明第一任皇帝朱由崧,是昏君還是明君?
    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南明皇帝朱由崧,我們都知道崇禎皇帝死後,明朝雖然丟失了北方的土地,但是南方還依然掌握在明朝的手中,所以明朝的大臣們紛紛南渡,在南京成立了新的朝廷,而這個朝廷的皇帝就是朱由崧。朱由崧繼位也不是一帆風順,當時東林黨企圖擁立朱常淓,但是因為馬士英等人的支持,朱由崧才當上的皇帝,而朱由崧的奶奶鄭貴妃正是東林黨的死敵,於是在朱由崧繼位之後,南明內部就註定要爆發一場黨爭。於是在朱由崧僅僅繼位幾個月的時間內,南明內部連續爆發了三件大案,這三件案子本來非常簡單,但是經過別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成為了南明初年的三大案件,也是皇帝和東林黨人鬥爭的體現。
  • 南明為何無法複製南宋奇蹟:朱由崧阿鬥附體,留下個爛攤子
    而且,在金國強大軍事壓力下,南宋王朝竟然歷經9任帝王,延續了150餘年。與南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400餘年之後北京城陷落,崇禎吊死於煤山。保留有完整六部官員和軍事體系的南明,短短18年就土崩瓦解。南明為何無法複製南宋的奇蹟?說到底,是因為南明首任皇帝朱由崧阿鬥附體,留下個爛攤子。
  • 明朝「七不可」福王朱由崧為何登基
    原標題:「蛤蟆天子」朱由崧的荒誕行徑明朝末年,政治腐敗不堪,經濟完全崩潰,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各處紛紛爆發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佔了北京,崇禎皇帝自殺身亡。一些明朝官吏南下留都南京,擁立了福王朱由崧為帝,年號弘光。「七不可」福王為何登基朱由崧何許人?這要從老福王朱常洵說起。
  •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做了8個月君主,為啥給朱允炆和朱祁鈺平反呢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這哥們簡直就是鹹吃蘿蔔淡操心,那個時候大明王朝已經沒了一半江山了,他不想著積極主動地抗擊農民軍和清軍,反倒是開始給古人們一一平反了。當時他不僅把自己老爹福王朱常洵給追封為皇帝,而且還相繼恢復了朱標、朱允炆和朱祁鈺的皇帝稱號,你說這是不是閒著沒事做?啥情況啊?
  • 弘光帝朱由崧,成也藩鎮敗也藩鎮的南明首帝
    【清史系列-34】1644年4月,崇禎皇帝煤山殉難後,留守南方的明朝官員們決定在南京擁立新君,繼續大明的事業。皇位之爭該推舉誰當皇帝呢?崇禎死了,他的兒子們有的被清軍抓了,有的下落不明,總之是指望不上了。大臣們經過商議,呼聲比較高的候選人有兩個,一個是福王朱由崧,另一個是潞王朱常淓。
  • 與崇禎是堂親,朱由崧憑什麼能登上帝位,建立弘光小朝廷呢?
    與崇禎是堂親,朱由崧憑什麼能登上帝位,建立弘光小朝廷呢?看過明朝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在京城被攻破了以後,最後一個明朝皇帝在自殺了,就這樣結束了一個王朝,後來就在這一年的五月的時候,另一個王朝成立了,就是朱由崧登上王位之後建立的南宋,他和崇禎的關係是堂親。
  • 因為她的出現,朱由崧的皇位岌岌可危,她背後的大佬到底是誰
    弘光朝廷在南方的出現,不僅是明朝的一個奇蹟,也是心向明朝的那些官員們所希望看到的事情。朱由崧眨眼之間便由一個落魄王爺,成為了南明王朝的主心骨。朱常洵被李自成所殺,朱由崧在逃難中繼位。福王朱常洵在崇禎十四年就成了李自成的刀下鬼,因為他的王妃鄒氏沒有兒子,所以當時他的庶子朱由崧成為福王世子,繼任福王爵位。
  • 朱由崧,在國家存亡之際被趕鴨子上架的君主,為何會信任馬士英?
    1644年,崇禎帝自殺,北京城淪陷,明朝滅亡。明朝雖然滅亡了,但是依然有一些或為了自己的權勢、或為了恢復往昔的舊朝的殘明勢力堅韌的活著,最後匯聚在明朝第二個都城——南京,組建了南明弘光政權。而在封建社會的古代,組建政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確定國家的根本——皇帝。當時在南方的幾個藩王中,與崇禎帝血統最為親近的是小福王朱由崧。
  •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子為何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
    明亡後,崇禎的皇子們都何去何從了呢,他的最後一個兒子,在七十五歲的高齡,仍然被清帝下令凌遲! 崇禎十七年,京城易主,李自成所部自南城的廣安門入城,守軍或降或散。崇禎皇帝只好「御駕親徵」,親自上馬持槍突圍,兵力是幾十個太監。
  • 崇禎帝死後,明朝本還有一絲復國的希望,結果還是被自己人玩死了
    ,這時候歷時276年的大明朝宣告覆滅,然而除了都御史李邦華等大臣從死,大部分的官員以及明朝宗室都逃亡去了南方,並且再度建立了南明政權。  面對內部李自成的起義,外部多爾袞的虎視眈眈,崇禎皇帝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於是就在煤山自盡了,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嗣和妻妾落入賊人之手,他還親自砍殺了多位皇子和公主,都御史和戶部尚書倪元璐等諸位大臣一同以身殉國。
  • 起義軍打著朱慈炯的旗號反清,三代皇帝受到影響
    起義軍打著朱慈炯的旗號反清,三代皇帝受到影響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上,改朝換代是常有的事情,新皇帝登基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前朝皇室宗族的人全都除掉,一個也不留,此舉是為了永絕後患。第二年發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在清廷控制的京師中發現了皇太子朱慈烺,同時在南明的南京中也發現了他。沒想到最後清朝這邊殺掉了朱慈烺,而南明這邊也除掉了這位太子,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實在是令人不解。當時朱由崧已經稱帝了,好不容易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自然是不會將皇位讓給別人的。
  • 明朝藩王的下場——朱元璋的那些像「豬」一樣的藩王子孫
    當時居住在洛陽的明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一方面建議福王,敦促河南巡撫李仙風急派軍隊來洛陽加強城防;另一方面又指出官府庫藏如洗,要求福王為自己的身家性命著想,拿出錢來解決軍隊的糧餉。呂維祺特別舉出宜陽、永寧二城被起義軍攻破的事作為前車之鑑。兩座城裡的宗室官紳,「悠悠忽忽,靠天度日,一籌不畫,一錢不舍,一言不聽,今雖噬臍,嗟何及矣。」希望朱常洵不要充當眼光短淺的守財奴,最後落到噬臍無及的地步。
  • [視頻]明亡清興六十年:崇禎登基
    袁崇煥修築錦州,使明朝的財政不堪重負。而擅殺毛文龍,又使後金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繞路入塞。最終導致了後金兵臨北京城下的結局。   清乾隆時期,反清復明的聲音在民間仍然沒有停止消亡過。袁崇煥死去一百多年後,乾隆的御用文人編造出明朝殺袁崇煥是中了反間計的謠言,影響極廣。但真正的事實從來不怕辯論,這些年歷史研究已經有了揭開真相的呼聲。網絡的普及使歷史研究不再是某些人為某些目的服務的專利。
  • 顏面、正統性與現實利益的衝突:明朝滅亡前錯失的四個機會與反思
    每個王朝在建立之初都盼望著江山永固,皇統綿長。但正如事物有生必有死,王朝也不例外,「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也是如此。到了明朝萬曆皇帝之後,受財政、邊患、土地兼併和黨爭等多種因素影響,明朝的頹勢盡顯,到了崇禎皇帝任內,持續十多年的旱災引發了西北農民起義,再加上遼東戰場後金政權日益強盛,內憂外患之下,明朝已經走到了滅亡的邊緣。
  • 唯一在獄中度過大半生的皇帝,在位僅1年,空有中興之志卻被殺
    文/格瓦拉同志作為唯一在獄中度過大半生的皇帝,南明隆武帝朱聿鍵,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九世孫,唐端王朱碩熿之孫,唐王世子朱器墭的長子,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出生。朱聿鍵共在獄中被囚禁24年時間朱聿鍵的做法,嚴重違反「藩王不掌兵」的祖訓,令皇帝勃然大怒。
  • 他追隨滿清參與嘉定三屠,除滅南明兩位帝王,卻又為小妾反清復明
    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我們都知道,為了陳圓圓,他選擇引清兵入關。晚年的時候又選擇從雲南起兵造反。他的一生反覆無常。但是,在與吳三桂同一時期的中國,也有一個和吳三桂一樣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人物。不僅如此,他和吳三桂也一樣的反覆無常。他就是南明寧夏王李成棟。
  • 大明最後的硬漢張煌言:歷史學家都說,他死了明朝才算是徹底消失
    18日晚上,大明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禎,帶著他的貼身太監王承恩上了煤山。不久前,太監張殷因為勸降被他一劍刺死,太子、永王、定王已經被他送走。懿安張皇后、周皇后、袁貴妃(未死)自縊殉國,兩個年幼的公主皆被砍傷,能做的他已經都做了。如今上煤山,只是國君死社稷,這一年崇禎33歲。一般來說,末代皇帝死了,那麼便意味著這一個王朝已然滅亡。
  • 明朝滅亡時,世界其它國家在做什麼?清華教授:明亡本不可能發生
    明朝滅亡這個話題,古今學者早已有太多論述,或歸結於經濟崩盤,又或者歸結於明朝官僚集團的腐朽、低能,再或者如清修《明史》蓋棺定論:「明之亡,實亡於神宗」。上述種種,無外乎將視角都放在了明朝自身,似乎一個朝代的覆滅,一定是這個朝代自身的頑疾導致的必然結果。這就如同一個罹患癌症的病人突然離世,人們會理所當然的認為這個人死於癌症,而忽視了「癌症存在治癒的可能以及外因也會導致死亡」。今天我們就換個視角看歷史,來梳理下明朝滅亡時,世界上的其它國家都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