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軍打著朱慈炯的旗號反清,三代皇帝受到影響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上,改朝換代是常有的事情,新皇帝登基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前朝皇室宗族的人全都除掉,一個也不留,此舉是為了永絕後患。常看清廷影視劇的朋友們一定知道朱三太子這號人物,在清史上,有著朱三太子的記載,這個人物困擾了清朝的三位皇帝,從康熙時期、雍正時期到乾隆時期,在民間依然有人打著朱慈炯的旗號造反。他為什麼會有如此強大的號召力呢?而且朱慈炯一直都沒有找到,這無疑成為了清朝高層的心病。
明朝的崇禎一共有三位皇子,這三個兒子分別是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煥。朱慈烺是崇禎皇帝的皇長子,也是明朝的太子,明朝漸漸走向了衰亡,李自成率軍進攻京城。崇禎知道明朝的氣數將盡,可是他還是希望自己的這三個皇子可以衝破重圍,安排了幾位自己信得過的太監護送三位皇子出城。崇禎的計劃是自己的三位皇子逃到南京之後,然後在南京重新建立明朝,可是歷史並沒有眷顧明朝,崇禎的三位皇子一個也沒有逃脫成功,三人都成為了李自成的俘虜。
李自成得到了明朝的三位皇子自然是高興壞了,他將這三人安排在自己的軍營中,跟隨自己打仗。在攻打吳三桂的時候,這三位皇子依然跟隨李自成的軍隊走,李自成本來是想利用者三個皇子讓吳三桂對自己投降,可是沒想到吳三桂早就歸降於清朝了。李自成在吳三桂和清軍的兩面夾擊下大敗,軍心浮動不安,在全軍混亂的時候,崇禎的三位皇子全都失蹤了。
第二年發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在清廷控制的京師中發現了皇太子朱慈烺,同時在南明的南京中也發現了他。沒想到最後清朝這邊殺掉了朱慈烺,而南明這邊也除掉了這位太子,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實在是令人不解。當時朱由崧已經稱帝了,好不容易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自然是不會將皇位讓給別人的。而崇禎皇帝的小兒子朱慈煥在一處過著自己的小生活,主要是以教書為生,小日子過得還不錯,可惜最後還是被康熙皇帝的手下給發現了。那時候朱慈煥已經有70多歲了,最後還是被康熙下令斬殺了,為了以絕後患,將他的兒子孫子全都除掉了,他們都是明朝的血脈,自然留不得。
由此可見清廷在除掉明朝血脈這一方面是挺狠的,南明的給位王爺最終還是沒能逃出清廷的手掌,最終全都慘死在清廷手中。總共三位皇子,只有朱慈炯一直沒有被清廷找到,因為他在明朝皇室中排行第三,所以民間就稱他為朱三太子。朱慈炯在當年到底是在亂軍中去世了,還是一直藏身在別處隱忍的生活著,這沒有人知道。
因為清廷一直找不到朱慈炯的下落,更沒有關於他的消息,這讓清廷這邊總是放心不下,時間一長朱慈炯則成為了清廷的一塊心病,找不到他清廷是很難踏實下來的。各種起義的軍隊全都是打著朱慈炯的旗號,就像一直在西南地區的吳三桂,當時他就打著朱慈炯的旗號,要擁立朱三太子為皇帝。等到了雍正和乾隆執政的時期,還是有人打著他的旗號起義,天地會在當時還是比較有名的,這個會所一直對外宣稱朱三太子就在自己的手中。
從康熙時期到雍正時期,他的影響一直存在,直到乾隆執政後,還有人說朱三太子在呂宋島生活,準備好兵力要造反。這個只是一個傳說,而朱三太子始終都沒有現過身,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去了哪裡。清朝的政局漸漸穩定了下來,關於朱三太子的影響漸漸的消失了,可是這並不代表清朝的統治很好,在乾隆末期,白蓮教起義了,這場起義波及到了八個省,而清廷為了鎮壓這場起義,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因為這場起義,清朝的元氣遭到極大的損傷。
小編認為:明朝被滅亡的時候,除了崇禎皇帝的三個皇子,其他的人都慘死在宮中,可是這三個皇子的命運各不相同,一個被清廷除掉了全家,一個被斬殺,另一個沒有人知道他在哪。或許他在一處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生活著,或許他早就在亂軍中去世了。新朝建立後新皇帝登基,一定會對前朝的皇室宗室趕盡殺絕,只是因為他們是前朝的皇室,留下他們就等於給自己埋下禍根,而民間有的起義軍就打著朱慈炯的旗號反清,清朝的三代皇帝都受到了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