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科技的進步,現代人類的壽命與以前相比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由於自然規律的限制,人類的壽命並不會無限的延長,這必定會有一個上限,那麼在自然狀態下人類壽命的上限是多少呢?對於這個問題,人們曾經進行過大量的研究,並提出了多種方法用以計算這個上限,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其中認同度較高的三種。
前兩種都主要是根據統計學得來的推論,我們可以將它們一併了解,簡而言之,這類方法就是先大量收集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在生命周期裡的各種數據,然後再對其進行非常細緻地比對和分析,從而找出其中與壽命有著明顯對應關係的因素,最終就可以利用這種對應關係計算出人類壽命的上限。
人們通過研究發現,有兩個因素與哺乳動物的壽命有著明顯的對應關係,第一是哺乳動物的生長期(即「長個子」的時間),第二是哺乳動物的性成熟期。它們與哺乳動物的壽命的對應關係分別為:哺乳動物的壽命是生長期的5至7倍,是性成熟期的8至10倍。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以上兩種計算方法可以計算出人類壽命的上限,將人類的實際情況(生長期為20至25年、性成熟期為14至18年)代入上述的對應關係,我們就可以得出,通過第一種方法計算出的數字為175年,而第二種方法得出的結果則為180年。
順便講一下,其實人們還找到了一些其他的因素,但由於這些因素與壽命的對應關係不具普適性,因此不被認同,比如說有人認為哺乳動物的體型與壽命有關,具體表現在體型越大,壽命越長,然而如果將人類的實際情況代入這種對應關係,就會得出人類的壽命上限只有20年這樣不切實際的結果。
我們接著講第三種方法,這是根據生物學得來的推論,早在1961年,加州大學的生物學家海弗裡克就發現,即使是在非常理想的情況下,正常的人類細胞也只能分裂大約50次,而後續的研究則將這個範圍擴大到40至60次,這被稱為「海弗裡克極限」,一旦達到這個極限,細胞就會停止分裂並走向凋亡。因為正常的人類細胞大約每2.4年分裂一次,所以根據「海弗裡克極限」所計算出的結果就是,人類壽命的上限為144年。
我們可以看到,上述計算結果中時間最多的就是180年,按平均每年365.25天來計算,人類最多只有65745天的壽命。而事實上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人類的壽命是不可能達到這個上限的,迄今為止壽命最長的人類吉安娜.露易絲.卡爾門,也只有122年164天的壽命。
(上圖為吉安娜)
不得不說,這三種計算方法得出的結果都讓人有點失望,那麼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在未來有可能突破這個極限嗎?理論上來講,這其實還是有可能的。從表面上來看,促使人類衰老的原因很多,但從更深入的層次來看,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基因。
我們簡單舉個例子來說明,細胞染色體末端存在著一種名為「端粒」的DNA-蛋白質複合體,它可以有效地保護染色體的完整,細胞每分裂一次,這個「端粒」就會縮短一些,當「端粒」縮短到極限時,細胞就無法再分裂了。
這就是「海弗裡克極限」存在的原因,那生命體是不是就無法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呢?答案是否定的,研究表明細胞中可以合成一種名為「端粒酶」的核蛋白逆轉錄酶,它可以合成染色體末端的「端粒」,也就是說,理論上來講只要一直有「端粒酶」的存在,細胞就可以擺脫「海弗裡克極限」的限制。
這就意味著,生命體完全可以通過類似這樣的修復和更新機制來大幅提升自己的壽命,然而實際上的情況卻不是這樣,比如說我們人類只有一些特殊的細胞(如幹細胞、造血細胞等)裡才可以檢測到具有活性的端粒酶,除此之外的絕大多數細胞裡「端粒酶」的活性是被抑制了的。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人類的基因就是這樣設定的。
在嚴酷的自然選擇下,生命必須不斷地繁衍並利用進化的力量才能適應變幻莫測的自然環境。然而大自然中可利用的資源終究是有限的,假如某個物種擁有超長的壽命,那麼在繁衍過程中,它們的種群數量就會迅速增大,早晚有一天會因為某個關鍵資源的耗盡而走向滅亡。正因為如此,在地球上所有能夠生存到現在的物種基因裡,都存在著有關衰老的設定,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種群更好、更長久地生存下去。
然而我們也不必太過失望,因為基因的本質其實就是一段段的代碼,而人類對基因的認知也在不斷加深,可以想像的是,按照這樣的情形發展下去,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人類洞悉了基因的奧秘時,就可以輕鬆地突破「人類最多只有65745天的壽命」這個極限。當然了,由於這樣做直接違背了大自然的規律,很可能會給人類帶來不好的後果,因此未來人類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必須要謹慎再謹慎。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