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管不發光
故障原因:電路中有斷路器或燈座與燈腳接觸不良,燈管斷絲或燈腳與燈絲脫焊,啟輝器插並沒有與插座接觸不良或其本身質量問題,鎮流器線圈斷路。
排除方法:首先用校驗燈檢查電路是否有電,如正常,則校驗啟輝器插座上有電壓。檢查時,先取出啟輝器,再將校驗燈與啟輝器插座兩接線並接,通電後如校驗發暗紅色光,說明電路中無斷路點,只要換上質量好的啟輝器,螢光燈即可發光。如果校驗燈不亮,則可能是燈座與燈管腳接觸不良,轉動燈管使之接觸良好。如仍無效則應取下燈管,用萬用表檢查燈管兩端燈絲的通斷情況和鎮流器的通斷情況,測出它們的冷態直流電阻是否符合規定要求,以判斷其好壞。
燈絲立即燒斷
故障原因:電路接錯;鎮壓器短路;燈管質量問題。
排除方法:檢查電路接線,看鎮流器是否與燈管燈絲串聯在電路中,否則會因電流過大而燒毀燈絲。如接線正確,再用萬用表檢查鎮流器是否短路,如短路,說明鎮流器已失去限流作用,無疑要燒毀燈絲,應更換或修復後再使用。若鎮流器末短路,通電後燈管立即冒白煙,隨即燈絲燒毀,說明燈管嚴重漏氣,應更換新的燈管。
燈管兩端亮.中間不亮
故障原因:燈管慢性漏氣;啟輝器插頭與插座接觸不良或啟輝器本身有問題。
排除方法:合上開關,燈管兩端發出像白熾燈似的紅光,中間不亮,燈絲部位沒有閃爍現象,雖然啟輝器在閃動,但燈管卻不能啟動,說明燈管慢性漏氣,應更換新的燈管。如燈管兩端發亮,取下啟輝器後,燈管能正常發光或者用導線在啟輝器座二個接點上短接一下,燈管啟動並能正常工作,都說明啟輝器本身有問題。把啟輝器外殼打開,用萬用表的歐姆檔測量與氖泡並聯的電容器,測量時應斷開一個焊點,若錶針指向零位,說明電容器已擊穿,應更換新的紙質電容器。如果當時沒有新的電容,則可把擊穿的電容器剪去,啟輝器仍可使用,但對附近的無線電設備有幹擾。如果氖泡內雙金屬片與靜觸點搭連,則應更換新的啟輝器。
燈管內有螺旋形光帶(俗稱打滾)
故障原因:燈管質量問題,鎮流器工作電流過大。
排除方法:新燈管接入電路後,剛點燃即出現打滾現象,說明燈管內氣體不純以及燈管在出廠前老化不夠。遇到這種情況,只要反覆啟動幾次即可使燈管進入正常工作狀態。如新燈管點燃數小時後才出現打滾現象。反覆啟動也不能消除時,屬燈管質量問題,應更換燈管。若換上新燈管後仍出現打滾現象,則應用交流電流表串入鎮流器迴路,檢查鎮流器能否起到限流作用,如發現電流過大,就應列換新的鎮流器或修復後再使用。
燈管管端有微光
故障原因:接線方式不對,開關漏電;新燈管的餘輝現象。
排除方法:首先檢查螢光燈線路,看開關是否錯接在中性線上,若接在中性線上,由於燈管與牆壁問有電容存在,會使燈管斷電時仍有微光,當用手觸摸燈管時,輝光可能增強。這種情況,只要將開關改接在相線上就可消除輝光現象。如果改接後仍有輝光現象,則應檢查開關是否漏電。如發現開關漏電,一定要修復或換新,否則會嚴重影響燈管的使用壽命。有時新裝的螢光燈電路正確,但在斷開電路後仍可看見微弱的輝光,這是由於新燈和內壁螢光粉在溫度較高時產生的餘輝現象,不影響燈管的使用壽命。
燈管兩端發黑
故障原因:燈管老化;螢光燈附件不配套;開、關次數過於頻繁。
排除方法:當燈管點燃時間已接近或超過規定使用壽命,燈管兩端發黑是正常的,說明燈絲所塗復的電了發射物質即將耗盡。發黑部位一般在離燈管兩端約50 60mm範圍內。此時,由於螢光燈的光通量已大幅度下降,應更換新的燈管。如新燈管使用不久兩端嚴重發黑,是由於燈絲上電子發射物質飛濺得太快,吸附在管壁上的緣故。此外,還應檢查螢光燈開關的次數是否頻繁,因為螢光燈的啟動電流很大,開關次數過於頻繁會加快燈管老化。
鎮流器有蜂音
故障原因:鎮流器質量欠佳;安裝不當引起與周圍物體共振。
排除方法:鎮流器是一個帶鐵芯的低頻扼流圈,通交流電時,由於電磁振動發出蜂音是正常的,但根據出廠標準,距離鎮流器lm處聽不到這種噪音為合格產品,當噪音超標時應更換新的鎮流器。安裝位置不當或鬆動會引起與周圍物體共振發出蜂音,只要在鎮流器下墊
一塊橡膠材料緊固後即可解決。
鎮流器過熱,絕緣膠外溢
故障原因:鎮流器本身質量有問題;電源電壓過高;啟輝器有問題。
排除方法:先用交流電流表檢查電路中的電流即鎮流器的工作電流,如因鎮流器短路而造成工作電流過大時,應列換新的鎮流器或修復後再使用。若鎮流器通過電流符合標準範圍,電源電也不高,則應檢查啟輝器內電容器是否被擊穿,氖泡內部電極是否搭連。(已考慮箱粱頂板橫坡)h 1(鋪裝層厚)h2(截面高)+h3(掛籃變形)+h4(活載預拱度/2)+h5(恆載預拱度)(包括一、二期恆載、混凝土收縮徐變、預加力)+h6(基礎和支座沉降8mm)+h7(溫度豎向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