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阿根廷納粹基地的發現和調查
上一章寫到,納粹利用西班牙和摩洛哥獨特便利的戰略位置,建立起一張為掩護納粹戰犯逃離歐洲的服務網絡,根據解密的文件顯示,戰後逃往阿根廷的納粹戰犯有10000多名。
本章將跟隨南美洲的調查組前往阿根廷,因為數千份解密的文件指明,納粹在那裡建立了軍事基地,而前往調查的小組也的確在與世隔絕的熱帶雨林中,發現了多處納粹所遺留下來的歷史痕跡。
一 阿根廷境內的米西奧內斯納粹遺址
調查阿根廷的小組是美前陸軍特種部隊成員蒂姆.甘迺迪和南美考古學家阿拉斯代爾.布魯克斯。
鮑勃通過國際連線,跟阿根廷米西奧內斯省納粹遺址首席考古學家丹尼爾.沙韋爾宗聯絡得知,阿根廷考古隊在那裡已經發現了四個遺址,數千件納粹遺留物品,其中有照片、錢幣、腰帶、衣物、子彈、藥物,酒瓶、餐具、茶具等等。
蒂姆調查小組來到了納粹考古遺址,跟丹尼爾見面,見證了考古組正在挖掘的現場,並有幸見到了剛剛出土的一條納粹軍用腰帶。
在丹尼爾的帶領下,蒂姆首先調查了一號遺址,根據現存遺址的特點,蒂姆判斷這些建築的的確確都是些上世紀40/50年代的傑作,結合從地下挖掘出來的物品,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廢墟遺址就是納粹的軍事基地。
殘存的牆壁告訴科學家,這一棟2層的樓房都有幾十個房間的規模,明顯是一處豪宅,從出土的餐具、酒瓶、茶具、子彈等物品可以判斷,這些房間的主人是過著"養老"的愜意生活,而不是那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逃難者,這說明房主是納粹的高級人員,擁有武裝護衛和豐富的生活資料,而且在一處豪華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治療胃病的藥物瓶子,專家對其殘留成分化驗後認定,跟希特勒曾經使用的藥物一模一樣。
很顯然,這個豪華據點的房主如果不是希特勒又是誰呢?
蒂姆跟隨丹尼爾來到了他們的基地,數個大型帳篷內擺滿了出土的文物,數量已經超越了4000多件,目前還在繼續出土,很多物件上面標有"德國製造"的字眼。
在一個方圓2公裡的區域,丹尼爾考古隊發現了4個納粹建築遺址,它們默默地隱藏於密林深處,就算是在空中都很難發現。這些建築遺址此前具備了觀察哨、防禦陣地、生活功能。
蒂姆和布魯克斯、丹尼爾在密林深處調查,很快就有了新的發現,一些殘缺不全的亂石砌成的牆體,三個人順著地勢往前搜索,走出沒多遠又發現了一些,在圍繞著四個遺址一圈後,他們發現那些殘餘不全的牆體其實是基地的防禦圈,也就是一圈圍牆,方便士兵巡邏和作戰射擊時當做掩體。
整個基地呈一個橢圓形,三面防禦圍牆一面鄰水居高臨下,鄰水一面除了懸崖峭壁就是密林掩護,巴拉那河岸邊淺灘之處則到處插滿了水下木樁,應該是防止船舶靠岸人員登陸。隨後蒂姆小組又沿巴拉那河環繞此基地鄰水一面調查,在岸邊某個便於登錄的地點發現了防禦陣地的痕跡。
從這一圈防禦布局可以看出,這幾個軍事基地所合成的規模非常大,保守估計應該不低於數千人的規模,建築遺址中有瞭望哨、巡邏崗哨、戰略要道上的作戰掩體、生活居住房屋及倉庫等,其中一些關鍵的戰略位置絕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很明顯,米西奧內斯納粹遺址的建築跟民用完全不同,在結構上看完全符合一個軍事基地的特徵,而且從發現的諸多文物上也能看出,在那裡生活的人是一群持有武器的納粹武裝分子。
那麼,那些隱藏於熱帶密林裡的納粹武裝分子到底想要幹什麼呢?
在洛杉磯調查總部,鮑勃團隊分析,逃亡納粹試圖建立起他們以某些高層人物為中心的政權組織,他們分工明細各司其職,建立起社會等級制度,擁有大量的生活資料、武器資源、資金來源和人力資源,這些跡象表明,他們不是以逃難為目的,而是以建立自己準軍事組織為目的。
軍事組織的使命就是對外爭奪資源,對內保護政權的穩定,可見納粹的軍事組織是為了穩固擴大自己對內外資源的掌控能力,很顯然納粹第四帝國的苗頭顯現了,他們試圖從那裡發展自己的政治勢力和影響力。
通過考古學家對遺址結構的分析,這個軍事基地是以一號遺址建築為保護中心,其它三個建築遺址為一號遺址提供安保服務,很明顯一號建築遺址曾經是一座豪華莊園,也就是發現大量治療胃病藥瓶的地方,整個基地的建造費用初步估計在數百萬美金之間,要知道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
可見除了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高官,還有誰有這個實力呢?所以希特勒隱藏於那裡的可能性絕對最大。
二 尋找知情者
納粹這個那個軍事基地到底幹了些什麼?周邊生活的居民有沒有知情者?
蒂姆.甘迺迪和著名調查記者傑拉德.威廉士跟隨當地翻譯,來到了納粹遺址80公裡之外的一個小鎮調查情況,看是否有人知道關於納粹基地的信息。
小鎮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然而當蒂姆他們向他們打聽納粹基地的事情時,令調查小組感到詭異的是,人們似乎對此遮遮掩掩有意隱藏真話,從他們表情可以看出,他們顯然知道情況但不願意告知。
其中有個老年人表情嚴肅地告訴調查小組,談論這些問題很危險很敏感,小鎮上到處都是從德國來的人,他們從戰後就來到此地居住於小鎮,而那些德國人就是納粹。
從小鎮居民的表情可以看出,當初納粹對他們的影響力仍然是很大,即便是到了當今,人們仍然恐懼於納粹的影響力。
老人告訴調查小組,去找一個叫阿尼貝爾.西爾維洛的人,他對納粹的信息知道的更多。
翻譯通過線人找到了阿尼貝爾,因為所涉及到的信息敏感性太強,阿尼貝爾要求跟調查組在郊外的密林裡會面,調查組因為對這個人的信息一無所知,隱隱覺得有些懼怕,但為了調查出真相不得不在夜裡前往。
果然在叢林深處的一條路上,調查組跟那個阿尼貝爾見面了,他告訴調查小組,從40年代到50年代初,有大量的德國人來到這裡尋求庇護,他們有很多軍人及家屬。
阿尼貝爾帶著小組來到了密林深處的一處廢棄的房子前,他說這是布雷默家族的房子,布雷默家族在當時非常有錢有勢,經常跟納粹在這裡聚會,前來聚會的納粹高官很有面子,據說所有的納粹都向其中一個身份顯赫的納粹舉手致敬,並高呼"黑特勒"。
調查小組走進了布雷默家族的房子,在衛生間蒂姆有了重大發現,地面上和牆上的瓷磚,跟納粹遺址所發現的是同一種材料,而且施工如出一轍,顯然是同一個設計師或建築師所為。
房子在很久以前就廢棄了,阿尼貝爾說在阿根廷獨裁者胡安.庇隆被趕下臺後(1955年)的一天夜裡,布雷默家族所有人都消失不見了。
關於這座房子更多的信息,阿尼貝爾接下來的一條信息讓小組分外震驚,他說你們可以去找赫爾曼.戈林的侄孫女去了解情況,就是納粹空軍頭子赫爾曼.戈林。
戈林的侄孫女居然也到了阿根廷,是巧合還是謠傳?
顯然這讓調查組難以置信,戈林是納粹的空軍頭子,也是納粹黨創始人之一,研究第三帝國的學者專家都知道,希特勒宣布死後戈林成了納粹黨的元首。
能找到戈林的侄孫女,這條線索至關重要。正如阿尼貝爾所說,在布雷默家族聚會的納粹,總是向一個身份顯赫的納粹高呼致敬的情形,如果能證實這個身份顯赫的人物,到底是不是戈林,這對於調查希特勒的去向有著關鍵的意義。
調查小組決定找到戈林的侄孫女,做一次詳細的調查。
三 發現納粹空軍頭子赫爾曼.戈林的親屬
蒂姆帶著翻譯克利來到了阿德拉.戈林的家,試圖向她調查有關納粹的信息,在她家門口的大樹上,蒂姆發現了一個非常醒目的標誌,有人將納粹的"萬"字符刻在一棵大樹上。
在阿德拉.戈林的家裡,調查小組見到了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婆,面對調查小組的到來,老太婆並未打算隱瞞什麼,告訴調查小組,他父親跟隨赫爾曼.戈林來到米西奧內斯省時才14歲,後來因為生怕遭人報復就隱姓埋名,那時有很多德國人來到此地,他父親身邊總是有很多德國人。
當調查小組問她,有沒有經歷過比較大的事件時,老太婆的一席話就像扔了一顆核彈,她說有一天晚上出了大事,父親告訴她必須要轉移, 外面的警察和民眾到處在抓希特勒和納粹黨!
阿德拉.戈林老太婆的話無疑證明,當時的局勢非常動蕩,警察和民眾到處抓希特勒和納粹黨,這不就是說明希特勒到了南美嗎?這簡直就是石破天驚的一句話。
鮑勃團隊分析,老太婆所說的出了大事的時間,應該是在大獨裁者胡安.庇隆被趕下臺之後的事情,也就是說最早不會早於1955年,如果那時希特勒還被列為追捕對象,這就已經說明了問題。
四 馬丁.鮑曼身影出現在阿根廷
恩裡克.梅迪納是米西奧內斯省勝皮波的聯絡記者,他為蒂姆和威廉士提供了一個關於馬丁.鮑曼的調查線索。
一個非常有話語權的知情人,他的父親曾是馬丁.鮑曼的專車司機。
五 總結
鮑勃分析,希特勒的幾個左膀右臂的身影同時現身於阿根廷,這不僅意味著希特勒死亡之謎更加撲朔迷離,而且還意外暴露出了第四帝國的野心和蛛絲馬跡,根據所有發現的證據表明,希特勒的第四帝國在阿根廷試圖崛起。
馬丁.鮑曼是希特勒命運的一把金鑰匙,能找到鮑曼的線索就意味著離希特勒之謎的真相越來越近,如果希特勒確實去了南美,那麼他就不能缺少像馬丁.鮑曼這樣對他赤膽忠心的人。
那麼,馬丁.鮑曼在柏林戰役中的死亡又是怎麼回事?
想閱讀全部章節,敬請關注本帳號!
請看下一章 馬丁.鮑曼的死亡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