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農曆十二個月的N種別稱

2020-12-10 咬文嚼史

農曆是我國的傳統曆法,也有陰曆、華歷、夏曆、漢歷之稱,而古人根據節氣、農事、花期、時辰等賦於一年十二個月不同內涵的別稱。

一月

正月、端月、柳月、孟春、新春、歲始、初陽、太簇、開歲、陬月、嘉月、寅月。

古歷一月在民間俗稱「正月」,一年的開始為正,也就是「正月」。

「端」,開端伊始的意思,秦朝時為避秦始皇的「正」與「政」諧音的忌諱,把正月改為端月。

韓愈有詩:「三秋端正月,今夜出東溟。」

吳自牧在《夢梁錄·正月》中記載:記載「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

農曆一月

二月

杏月、如月、仲春、卯月、夾鍾、花月、仲陽、麗月、春半、酣月、花朝、殷春。

宋代葉紹翁有詩:「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二月紅杏鬧枝頭」,正值杏花怒放,二月有了美麗的別稱「杏月」。

《爾雅·釋天》:「二月為如。」 如者,隨從的意思,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也。二月正值大地吐綠、萬物迎春,所以也叫如月。

仲春也就是初春之後的二月,包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

農曆二月

三月

桃月、蠶月、暮春、晩春、綢月、季春、桐月、姑洗、餘春、春杪、春日、鶯月。

張旭《桃花溪》:「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三月正值桃花盛開的季節,因此又稱「桃月」。

三月是民間開始養蠶的月份,所以也叫「蠶月」。

暮春也和晚春、季春一樣,民間俗稱「暮春三月」,包含了清明和穀雨兩個節氣。

農曆三月

四月

槐月、梅月、孟夏、首夏、初夏、餘月、中呂、麥月、清和、新夏、陽月、純月。

四月正是槐花開放掛滿枝頭的季節,所以有「槐月」之稱。

貫休《寄王滌》詩:「梅月多開戶,衣裳潤欲滴。」 古歷四月正值梅子成熟,進入陰雨綿綿的梅雨季,「梅月」由此而得名。

《禮記·月令》載:「孟夏之月麥秋至。」 農曆四月正值麥子成熟的時候,四月也稱「孟夏」。

農曆四月

五月

蒲月、榴月、皋月、午月、超月、天中、盛夏、星月、鬱月、夏半、嗚蜩、仲夏。

五月初五端午節,家家戶戶懸掛菖蒲以避邪,「蒲月」由此而來。

韓愈《題榴花》詩:「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五月正值榴花怒放紅似火,又稱「榴月」。

《爾雅·釋天》載:「五月為皋。」 五月又稱「皋月」。

農曆五月

六月

荷月、伏月、暑月、焦月、季夏、未月、晚夏、且月、林鐘、荔月、季月、暮夏。

楊萬裡《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詩:「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六月正當荷花盛開的季節,所以稱之為「荷月」。

六月正值三伏時節,酷暑天氣,烈日炎炎,「伏月」由此而來。

《易·繫辭上》載:「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六月又有「暑月」之稱。

農曆六月

七月

巧月、瓜月、新秋、秋月、蘭秋、首秋、桐月、初秋、孟秋、相月、肇秋、夷則。

林傑《乞巧》詩:「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月初七是我國民間乞巧節,所以有「巧月」之稱。

「米谷豆子,秋收冬藏。」 七月也是莊稼瓜果成熟的季節,也叫「瓜月」。

七月是秋季的頭一個月,所以也有「新秋」之稱。

農曆七月

八月

桂月、壯月、仲秋、桂秋、酉月、清秋、仲商、竹春、商呂、中律、秋半、拓月。

庾信《終南山義谷銘》詩:「桂月危懸,風泉虛韻。」 八月桂花遍地開,那是名副其實的「桂月」之稱。

郝懿行義疏釋:「壯者,大也。八月陰大盛,易之大壯,言陽大盛也。」 所以八月也稱為「壯月」。

農曆八月

九月

菊月、霜序、深秋、玄月、暮秋、涼秋、殘秋、晚秋、窮秋、三秋、杪秋、戍月。

蘇軾《贈劉景文》詩:「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九月正值菊花競放季節,因此有「菊月」之稱。

宋之問《早入清遠峽》詩:「秋菊迎霜序,春藤礙日輝。」 九月已進入晚秋季節,也有「霜序」之稱。

農曆九月

十月

陽月、孟冬、早冬、上冬、初冬、應鐘、陽春、露月、開冬、新冬、亥月、首冬。

《後漢書·馬融傳》載:「至於陽月,陰慝害作,百草畢落。」 十月芙蓉顯小陽,所以有「陽月」之稱。

杜甫《螢火》詩:「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歸。」 十月已是霜降初冬季節,也有「孟冬」之稱。

農曆十月

十一月

葭月、子月、暢月、辜月、冬月、仲冬、黃鐘、霜月、寒月、正冬、中冬、潛月。

十一月正值葭草吐出綠芽,所以有「葭月」之稱。

劉蕃《憶長安·十一月》:「憶長安,子月時,千官賀至丹墀。」 十一月也有「子月」的別稱。

《禮記·月令》載:「仲冬之月命之暢月。」鄭玄的註解是「暢,猶充也」,十一月又稱為「暢月」。

農曆十一月

十二月

臘月、冰月、嚴月、季冬、殘冬、末冬、暮冬、梅月、大呂、塗月、丑月、歲杪。

古代在十二月合祭眾神稱為「臘」,「臘月」是十二月的代稱。

盧象《竹裡館》詩:「臘月聞山鳥,寒崖見蟄熊。」 十二月正值冰天雪地、嚴冬酷寒季節,所以又有「冰月」、「嚴月」之稱。

農曆十二月

相關焦點

  • 農曆十二個月份的別稱,滿滿的都是詩意!(上篇)
    一年一共有十二個月,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識,並且,在這十二個月中,四季皆是風景,不論是春天的花香瀰漫,夏天枝繁葉茂,還是秋天的金風颯颯,冬天的白雪皚皚,月份和四季之美,都深入人心。其中,農曆十二個月份的別稱,亦是詩情畫意,美妙不可言傳,所以,今天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農曆十二個月份的雅稱,不知道你都聽說過嗎?首陽——一月農曆一月是一個快樂而又溫馨的月份,也被稱為正月、端月,不僅是團圓的最美好時刻,而且還是新一年的開始,寓意著團圓美滿,面向新生。
  • 農曆十二個月份的別稱,滿滿的都是詩意!(下篇)
    本著只為一個好名字的起名網,在前幾期已經跟大家分享了一些農曆十二月份的雅致別稱,發現大家都喜歡中華傳統文化,並被其魅力所深深的折服,所以,今天起名網就趁熱打鐵,再分享一波關於月份的雅致別稱,如果你還意猶未盡,那就快快來看看吧!
  • 「花」與「月」:農曆十二個月的別稱,你知道多少?
    三春 昔日農曆以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孟郊就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詩句。 三月杜鵑花     夏季的雅稱 朱明 古代稱夏為
  • 華夏文化:我國農曆中月日的別稱
    ▲農曆中特有的閏月  至於農曆閨哪一個月,這就牽涉到節氣了。說一年有二十四節氣,只是一種傳統的說法,往細處說,應該說一年有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這十二個中氣,哪個中氣屬於哪個月,是有規定的,雨水是正月的中氣;春分是二月的中氣;穀雨是三月的中氣;小滿是四月的中氣;夏至是五月的中氣;大暑是六月的中氣;處暑是七月的中氣;秋分是八月的中氣;霜降是九月的中氣;小雪是十月的中氣;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氣;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氣。  至於十二個節氣在哪幾個月裡,那就不一定了。
  • 我國農曆各月別稱
    我國農曆各月別稱 2013-08-29 15
  • 十二地支之「子時與凌晨」,農曆節氣陰曆陽曆排八字之注意點
    地支對應時辰,根據上表,午時即中午12點,子時是23點到1點,這個時間在古代中醫上講是養生時間,但是在易經上講是一天凌晨的開始,即在從23點就是明天了,就是後一天的開始,就進入了這一天的子時了,所以我們在預測當中,有人告訴我們是10月5號23:10分出生,你應當給他按6號的子時排八字。
  • 古代對教師的別稱-中新網
    古代對教師的別稱     老師:為宋元時期「小學」教師的別稱。  師父、師傅:對教師的尊稱。  師資:先秦爾後歷代對教師的別稱。  外傅:古代對教師的特稱。  博士:經學教師稱「博士」。至唐宋時期,各專業學校更有「律學」「算學」「書學」博士之分。  教授:原為學官稱謂,自宋始於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均設「教授」,以傳授學業。
  • 2021年農曆辛丑年年牛什麼時候開始算?幾月幾日算屬牛
    新華社天津1月13日電 13日,進入農曆十二月,民間俗稱臘月。進了臘月,這「年」的腳步也就近了。天文專家表示,即將到來的農曆辛丑年沒有閏月,是一個平年,全年共有354天。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中國農曆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來確定日期和月份,根據二十四節氣來確定一年的長度。
  • 公曆和農曆:為何我國會存在兩個曆法呢?
    我國以農業立國,夏曆的節氣時令等與農業密切相關,故亦稱為農曆。換言之,陽曆即是公曆,陰曆即是農曆。一、公曆和陰曆的區別公曆又稱作陽曆,夏曆又稱作陰曆(農曆)。 其紀年:前者是地球圍繞太陽360度(一周)為計量的;後者是以月亮圍繞地球的12個圓缺為基準的。陽曆和陰曆每19年相差7個月(陰曆月)。
  • 關於中國農曆十二個月的別稱
  • 牛年將至,農曆辛丑年僅354天
    天文專家表示,即將到來的農曆辛丑年沒有閏月,是一個平年,全年共有354天。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中國農曆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來確定日期和月份,根據二十四節氣來確定一年的長度。由於12個農曆月的天數不夠二十四節氣的年長,13個月又超過了,故而採用適時增加閏月的辦法來調節。
  • 農曆五月那些俊俏小名兒 五月你欠仲夏一場夢
    「天知道」今天的主要任務,是在雨水攪局的天氣裡,教大夥換種姿勢認識美美的五月。  □翻日曆  不知道是不是莎士比亞那一處《仲夏夜之夢》太深入人心的緣故,很多人喜歡把美好的、歡樂的夏日喚作「仲夏」。其實,按照我國古代的說法,「仲夏」是有特指的,指的就是從我們現在所處的農曆五月。突然有種人人都變身當導演的感覺呢。
  • 天文專家:農曆辛丑年為十二生肖牛年,共354天
    新華社天津1月13日消息,當日,進入農曆十二月,民間俗稱臘月。進了臘月,這「年」的腳步也就近了。天文專家表示,即將到來的農曆辛丑年沒有閏月,是一個平年,全年共有354天。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中國農曆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來確定日期和月份,根據二十四節氣來確定一年的長度。
  • 農曆辛丑年多少天,生肖是什麼,你造嗎?
    海報製作:方金洋13日,進入農曆十二月,民間俗稱臘月。進了臘月,這「年」的腳步也就近了。天文專家表示,即將到來的農曆辛丑年沒有閏月,是一個平年,全年共有354天。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中國農曆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來確定日期和月份,根據二十四節氣來確定一年的長度。由於12個農曆月的天數不夠二十四節氣的年長,13個月又超過了,故而採用適時增加閏月的辦法來調節。有閏月的年份稱為農曆閏年,包含13個農曆月,一年有383天至385天,而沒有閏月的年份則稱為農曆平年,包含12個農曆月,一年有353天至355天。
  • 古今十一月唯美的別稱,星寒冬月落銀妝,朧目窗外一片色
    辜(gū)月:十一月叫"辜月",有吐故納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陰生,欲革故取新也。"冬月:冬月葭草吐綠頭,又稱葭月。葭(jiā)月:是農曆十一月的美稱,因為冬月裡的葭草才會吐出"綠頭",所以十一月稱之為葭月。
  • 赤子:中國古代對新生兒的別稱,三千多年前就有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處處都有學問,就連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別稱。我們最常掛在嘴邊的可能要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了,反而把人生之初的別稱給淡忘了。可能是因為新出生的小寶寶太招人喜愛了,把這事給丟腦後了。
  • 2017農曆雞年為什麼是閏年有384天怎麼算?農曆閏哪個月?
    專家這樣說:  再有一個多月,農曆丁酉雞年就將到來。  天文專家表示,  農曆雞年是個閏年,  從2017年1月28日開始,  至2018年2月15日結束,  共計384天。  2017年  第一個農曆六月是6月24日—7月22日,  第二個農曆六月是7月23日—8月21日。  你打算過哪個生日呢?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在陽曆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有366天。
  •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古代女子的別稱有很多,主要有紅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紅裙: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張秘書》:「長安眾富兒,盤饌羅羶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 今年農曆6月只有29天,你知道為什麼嗎?閏月又是怎麼回事?
    翻看日曆,有心人會發現今年的農曆6月只有二十九天,然後就直接進入到了農曆7月,這會讓一些人疑惑不已,一個月不是三十天的嗎?有這種想法的人應該從來都只關注公曆,而沒怎麼關注過農曆。而中國古代用以紀年的「幹支歷」實際上就是一種「陰陽合曆」,並不單單是「陽曆」或者「陰曆」,老百姓常說的「農曆」或者「陰曆」其實都是指的這種「陰陽曆」。在這種「陰陽曆」中,每月的天數是依照月相盈虧而定的,以月盈而定月中之時,月虧則為月之初終。
  • 【焦點】農曆中的閏月是怎麼回事兒?
    十二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歸年少10.88天即將近11天,每個月少0.91天,近1天.依此,如農曆年某年春節為大雪紛飛的冬天,第二年的春節就會在季節上提前11天,第16個農曆年就會出現在赤日炎炎的夏天.如按十三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歸年又多出18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