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最近這四個字已經成為了全球的熱點,這是我國在2018年12月8日成功升空的月球探測器,並在2019年1月3日著陸在了月球背面,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著陸,為全世界的月球探索開拓了新方向。因為我國嫦娥四號的成功,掀起了全世界各國的探月熱潮,目前美國、印度等國家紛紛表示要再次進行探月試驗,因為我國的嫦娥四號帶來了月球全新的認識,這是以前各國從未涉足過的月背領域,這不僅是我國的重要成就,也是屬於全世界的。
但是嫦娥四號的發展之路真的是一帆風順的嗎?其實並不是,在我國提出嫦娥四號計劃之後,美國曾多次阻撓,不僅禁止中美兩國之間太空領域的合作,還關閉了原本向全球公開的軌道數據,以此來阻止我國登月計劃。但是我國通過自力更生,最終嫦娥四號還是成功登月,並且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月背著陸。而這時美國的態度也發生了360°轉變。
美國向我國提出了三個要求,與其說是要求,不如說是請求。因為美國之後也準備重啟登月計劃,所以希望我國能夠幫忙他們。第一個要求是:延長中繼星「鵲橋」的壽命。因為月背是無法與地球直接建立聯繫的,因此我國在嫦娥四號登陸之前,發射了一顆「鵲橋」中繼星,這顆中繼星既可以連接地球也可以連接月背,作為紐帶,將月背的信息傳回地球。原本「鵲橋」的使用壽命是3年,美國希望延長到五年,供他們之後登月使用。
第二個要求是:在嫦娥四號上面裝上美國的信標機,這樣美國衛星能夠提前得知著陸時間和地點,讓衛星能夠最快速度找到著陸點。第三個請求是,美國一直想要測試隕石撞擊月球揚起月塵的狀態,希望我國能夠提供這樣一個機會,雖然這很難,不過我們同意了。
美國提出這三點要求,對於我國來說有種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感覺,雖然美國曾關閉了軌道數據共享,但是我們還是答應了,作為一個大國,我們願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