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五年房價全球最貴,大家能猜到是哪個城市嗎?可能很多人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作為國內樓市升溫最快的城市,香港的房價幾乎已經到了「漲無可漲」的地步了,不過從最新的樓市數據來看,全球房價最高的十大城市中,香港依舊排名榜首。
作為李嘉誠發家致富的重要業務,房地產在香港這個城市中,為無數富人帶去了財富,而實業漸漸空心化的香港,仿佛成了房地產的「天下」。富豪「遍布」的香港,「輝煌」還能持續多少年?
小小的城市中,遍布幾十萬/平方米的房價,這在國內所有城市中,絕對算得上翹楚了,而香港最著名的「鴿籠」,卻成了無數人嚮往的居住場所,因為一般的小區,普通人根本買不起。
根據此前的一份數據顯示,香港的樓盤價格在2018年經歷了一次小幅下滑之後,迅速回溫。新鴻基旗下出現了一個樓盤,面積286平方尺(約26平方米)的大單間,最終成交價格1090.98萬港元(約948萬人民幣)。
花一千萬的價格就買了一個不到30平方米的單間,這樣的房價折合下來就是42萬港元/平方米。擱在隨便的一個人身上,誰能買得起42萬港元/平方米的房子?但是這樣的房價,在香港並不算高。
香港一直被看作是富豪最多的一個城市,而香港的經濟發展大方向,除了低端製造業之外,幾乎齊活了。而這些富豪賴以生存的財富來源,除了最「不賺錢」的低端製造業之外,工業、房地產、航運等等都有涉獵。
香港的高房價,非常快速的推升了土地和廠房的成本,搞到最後,整個製造業產業鏈中,除了房東之外所有人都在賠錢,於是低端製造業成了所有人的淘汰目標,而房地產成為大家的共同致富方向。
淘汰低端製造業,也並非香港獨有,很多大城市都在漸漸的淘汰低端製造業,和一些高汙染的工業,這在大城市的轉型路上,是無可厚非的情況。但是對於土地面積就那麼多的香港來說,當房地產發展到天花板的時候,香港還能靠什麼繼續走下去?
還記得當年索羅斯做空東南亞的壯舉,在香港這裡卻踢到了鐵板,足以證明香港的抗風險能力是一流的,甚至比很多國家還要強。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香港推行了多項全球性的監管政策,這也無形中加強了香港金融低於風險的能力。
雖然實業空心化是香港無法否認的局勢,但是相比於香港正在蓬勃發展的工業、房地產、航運、金融等等行業來說,低端製造業被拋棄也在情理之中。
至於香港為何仍是富豪們的首選城市,從連續24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來看,香港的輝煌仍在鼎盛時期,至於什麼時候出現轉折點,這就不是普通人能夠預見的結果了,畢竟流入香港的資金,每年都在增多。
參考來源
證券時報《香港樓市再瘋狂:26平售948萬 房價已連續5年全球最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