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動帶來改變 」
Positive Change Through Action
作者:賈柊楠
綠色和平資深研究員
Isabelle Rose Povey / Greenpeace
可降解塑料真的可以化解痛苦的破袋經歷嗎?
自從北京開始垃圾分類以來,下樓丟廚餘的時間我總會思考:「破袋的時候先抓哪個角?」「今天的系袋方法容不容易打開?」苦苦思考破袋技巧許久,這幾天被安利了可降解垃圾袋,聽說「用了可降解垃圾袋再也不用破袋了!」可降解真的這麼神奇?!
北京某小區廚餘垃圾破袋現場 Greenpeace / Xiao Lin
懷著將信將疑的心情我對比了「貓」「狗」平臺的各種可降解塑膠袋、餐盒、餐具,發現大家和我的疑問一樣,溢出了屏幕:
消費者在某電商平臺關於可降解塑膠袋產品的諮詢
所以我要買的那個可降解塑膠袋到底能不能降解啊?!
可降解塑料一鍵解決塑料汙染問題?
你可能入了一個深坑
我做了一個問卷小調研,問了200個和我一樣的消費者,大家如何分辨可降解塑料產品,以及用後到底怎麼扔。
<< 左右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圖片來自綠色和平可降解塑料問卷調查結果
分辨可降解塑料,七成說找名字寫了「可降解「的,五成說「看認證標識」,兩成說還要看成分說明。於是我按跡循蹤仔細過濾了全網銷量靠前的35個產品,看名字—看認證—看原料成分—看廠家—看描述,讓我們來細細八一八網紅可降解產品的那些事兒吧!
名稱
大家都寫了「可降解」,但看名字真的是沒有啥啟發借鑑之處。
全生物可降解
環保玉米澱粉家用0塑料
加厚卷裝可降解垃圾袋
家用廚餘乾濕分類
家庭分類可降解垃圾袋
全降解,很環保
加厚大號家用垃圾袋
生物降解袋
廚餘分類塑料環保袋
可全降解垃圾袋
降解宣傳
賣可降解塑料的商家最喜歡用的詞包括「在自然環境中降解」「保護大自然「「沒有空氣汙染」「健康環保」,但作為一個具備基本生物、化學、微生物常識的消費者,我無奈地發現店家的宣傳語通常超越科學常識,無法說明自然降解、環保、不汙染空氣。
<< 左右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可降解塑料銷售商家產品宣傳語誤導消費者
「可降解」真的可降解麼?這件事情店家並沒有義務進行科普,但看起來已有的商家科普並不能清晰地解釋這個問題,還有可能誤導消費者。
降解方式
雖然都叫「可降解」,但全網流行三類降解方式,光降解、熱氧降解和生物可降解。
劃重點
光降解:本質是物理分解,在傳統塑料(比如PP、PE)裡加添加劑,光照之下大塊的塑料分解成碎片,但這些碎片如何繼續分解依然是個疑問。熱氧降解:本質是物理分解,在傳統塑料(比如PP、PE)裡加了添加劑,有氧氣的情況下分解成碎片,但這些碎片如何繼續分解依然是個疑問。生物可降解:最常見的材料是PLA,PBAT,澱粉基塑料,或者這幾種以不同比例混合。在自然環境下由微生物作用而完全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的才能叫「生物可降解」。
35種商品裡34%沒寫清楚具體的降解方式,近一半稱自己是生物可降解,還有6家明確寫了是光降解或熱氧降解,但光、氧降解後塑料碎片如何繼續分解依然是個疑問。此外,目前沒有一款塑料可以在任何環境下無條件地降解!根據降解環境,生物可降解可細分為「可堆肥降解」、「土壤可降解」、「海水可降解」。現在我們能買到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其實都是 「可堆肥降解」塑料,只有在58℃以上、細菌充足的商業堆肥設施裡待夠180天才可降解。
原材料
35個產品裡,88%的賣家寫清楚了成分說明。
混合材質非常普遍,比如PP/PE+玉米澱粉、PBS+PBAT+PLA+玉米澱粉、PBAT+PLA+澱粉。其中使用PP或PE(不可降解!)的竟然有8家。11家使用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可降解」PLA或PBAT。也有聲稱使用了玉米澱粉、秸稈等生物基材料,天然可降解。零星幾家使用了「新型」或「進口「材料,比如d2w,石頭粉末,以及「引進美國技術的ECM Biofilms」。
上下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部分可降解塑膠袋產品成分說明
以上各種材料,都有大大小小的雷,我接著就來嘮一嘮:
純靠添加劑碎塊兒的「降解」塑料,被國際社會拋棄了
前幾年全世界都覺得氧化降解有望以低廉的成本解決塑料汙染問題,至今結果依然存疑。某寶商家使用的「引進美國技術的ECM Biofilms」和d2w都是氧化降解添加劑,2018年,歐盟針對氧化降解塑料專門出了一份報告,簡單總結就是「氧化降解添加劑沒辦法讓傳統塑料在任何環境下降解,我們歐盟不用了」。光降解也有類似的問題。因此,這些純靠添加劑把傳統塑料加速碎成塊兒的「降解塑料」,這兩年基本已經被國際社會棄用了。
玉米澱粉生物可降解?小心混合材料中的頑固分子滯留環境遺留千年
這十幾年來,PP/PE+玉米澱粉都是很常見的塑料混合方法,因為玉米澱粉或者澱粉基塑料性能難以滿足業界需求,要添加其它材料混合使用。一個塑膠袋如果是PE+澱粉,澱粉部分在特定條件下雖然生物降解了,但剩下了一堆塑料塊兒殘留在環境中靜靜呼吸遺留千年,所以這類混合塑料也不能叫自己生物可降解。
混入「可降解」隊伍的不可降解塑料
PP和PE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即使它們混跡於「可降解」塑料圈內,整日跟各種降解添加劑以及生物基澱粉塑料為伍,它們依然是不可降解的!
如果你在尋找生物可降解產品,所有說自己用了(優質)PP、PE、HDPE高密度聚乙烯、聚乙烯PE的商家,可以直接一鍵刪除了。至於那些說自己用了玉米澱粉的商家,還需要抱著懷疑的態度仔細尋找蛛絲馬跡,如果是這樣的,也請一鍵刪除!
原材料明明是不可降解的塑料,為啥說自己賣的是可降解塑膠袋呢?
PLA,PLA+PBAT,PLA+PBAT+澱粉基,是可堆肥降解的材料
現在市面上真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都是「可堆肥降解」,基本都是用PLA、PBAT或者這兩個和澱粉基的混合物製造的。這些商家普遍都會去做可降解認證,認證都有哪些可以繼續看下去。
認證
雖然賣可降解塑料的商家特別喜歡貼檢驗報告和證書,但一部分證書字太小又是英文,很難看清,不仔細看真不知道是在證明啥。
35個產品裡超過一半的產品介紹裡沒有任何認證信息。5家提供了檢測機構名稱卻沒說做的什麼檢測。
寫了檢測標準也不一而足,有的是符合中國的「GB/T 20197」、「HJ209-2017」的檢測要求,也有的說商品符合國外的認證,德國Din Certco,美國ASTM 6866/6400,歐盟EN13432。
上下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有證的就是靠譜的?
中國對於降解塑料的定義是2006年發布的,這個標準至今還沒更新過。籠統地說符合「GB/T 20197-2006」 (等於說包括了熱氧降解、光降解、生物分解和可堆肥塑料)= 並沒告訴你塑料到底可以怎麼降解。
去年還新出了一個針對塑膠袋的國家標準GB/T 38082-2019,規定了「全生物降解塑膠袋」的定義,應在受控堆肥條件和水性培養液(我也並不懂到底是啥)裡降解。但可能因為太新了,還沒有商品用這個。
國外認證哪家強?
歐盟的EN13432和美國的ASTM D6400認證都是針對「可堆肥降解」定的標準,所以如果商品介紹提了這兩個,他們賣的塑膠袋理論上應該是可堆肥降解的。而這樣的商家一般產品原材料一定是PLA、PBAT或它們和澱粉基的混合物。
說自己有德國Din Certco認證的也要小心,Din Certco有兩種認證,一種是認證測試原材料百分之多少是從生物來的,並不告訴你產品是否生物可降解;第二種才告訴你材質是不是可以生物降解,以及在什麼理論條件下完全降解。這兩種認證是分開的,劃重點!生物原材料 ≠ 生物可降解。
這位商家自己貼的din certco證書裡寫產品生物基碳含量在33%以上,並無法證明他賣的塑膠袋可以降解。
通過國際認證的產品通常會有以下三個認證標識中的至少一個,全網35款產品,我只在兩款產品圖的小小角落看到它們。參與小調研的200個消費者雖然八成都用過或者買過可降解塑料產品,卻也有八成說從來沒見過或者沒注意過這些標識。
可降解塑料認證標識
廠家
大品牌準沒錯?可降解材料界的大品牌只出現在兩家網店裡。
破除可降解迷思,你可以
我本以為可以花15分鐘研究一下從此做到廚餘垃圾「破袋自由」,卻經歷了一星期的自我靈魂拷問,發現網上賣的可降解塑膠袋竟然是如此大的坑。我捫心自問為啥要執著於可降解塑膠袋,和我問的六成消費者一樣,覺得可降解塑料包裝會更環保,即使貴一點都願意買;並且我曾經也和大家一樣,認為除了廚餘垃圾,外賣快遞的塑料汙染問題也可以用可降解塑料解決。
但現在我發現,問題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因為命名沒有法律要求,所有商家都說自己的商品可降解,又因為標準不統一,國內還沒有大家都熟悉的認證體系,我們甚至無法輕鬆識別買到一個真正的生物可降解塑膠袋。
其次,現在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裡面,只有商業堆肥降解是主流,但商業堆肥降解是需要被收運到堆肥設施裡堆夠180天才有望降解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袋子丟進了幹垃圾(其他垃圾)或者回收垃圾裡,它都沒辦法順利降解成我們以為的二氧化碳和水。再進一步,雖然我們用可降解垃圾袋丟廚餘也許不需要破袋,但是如果無法區分可降解袋和普通塑膠袋,收垃圾的工作人員還是需要把袋子一個一個挑出來,更何況可降解快遞袋和可降解外賣盒這些更加難以辨識的塑料垃圾。只是這一步沒有發生在我們眼前。
如果你仍然考慮以(真正的)可降解塑料對抗塑料汙染,希望你更好地去偽存真,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至少知道生物可降解塑料要怎麼識別,確保把它扔進正確的垃圾桶。對於其它塑料包裝,你可以發現和支持那些減少一次性包裝的商家,把「不想要這麼多包裝」的心聲告訴商家和行業,支持不同的行業朝著重複使用轉型。當然我也希望消費者意識提升可以促進市場更健全、國家監管更嚴格,讓我們以後不需要全憑自己。
Fred Dott / Greenpeace
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發展主要受國家和地方政策引導,也希望各級政府可以先釐清可降解塑料的市場亂象,一次性塑料用品還是要優先以重複使用為原則來選擇替代品,從而更謹慎的評估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應用領域,並確保後端處理體系可以追得上前端可降解塑料使用的腳步。
此項目已在北京獲得臨時活動備案
參考資料:
[1] https://www.symphonyenvironmental.com/solutions/oxo-biodegradable-plastic/
[2] https://ec.europa.eu/environment/circular-economy/pdf/oxo-plastics.pdf
[3] 國家標準全文公開系統:標準號「GB/T 20197-2006」,http://openstd.samr.gov.cn/bzgk/gb/newGbInfo?hcno=97FCB8AB9135BC8B636253071C1AA6C2
[4] 國家標準全文公開系統:標準號「GB/T 38082-2019」,http://openstd.samr.gov.cn/bzgk/gb/newGbInfo?hcno=A7873D2AE022DE73193AD1A1A1DFCA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