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3月11日,到2020年7月8日,剛剛好120天。
這是一個年輕人,被有心者潑髒水、扣帽子,揮舞所謂「官媒定性」大棒,大肆侮辱和傷害的120天;
也是一家正規媒體被斷章取義、片面解讀、扭曲其觀點立場的120天。
小編先給大家科普一下包子上不同的板塊和評論的意義。報紙上的評論一般分兩類。
一種是普通評論,門檻不算太高,內容比較輕鬆,有時候更像是報紙提供一個大家暢所欲言的地方,歡迎大家來投稿、各抒己見。
在3月11日,一篇所謂的「失格偶像」的評論文發表在了《檢察日報》的普通評論板塊,該文作者吳一興(法學博士,後證實其為娛樂行業相關利益者,多家影視公司法律顧問)撰寫,且不論其觀點是否公正、內容如何失實,他畢竟有發表個人看法的權利。
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檢察日報版面上有明確標註「不代表本報觀點」的字樣,所以請各位網友不要被誤導,不要拿著雞毛當令箭,那不只是無辜被波及的當事人冤,檢察日報也很冤枉。
第二類則是更為正式的新聞評論,其中包括社論,往往是報紙編輯部就重大問題發表的評論。
7月8日,高考的第二天,《檢察日報》發表了一篇標題為「營造良好網絡生態,平臺亟須強化自淨」的文章,文章中寫道:
(xxxxxx風車等一些網絡大V長期以狙擊知名藝人為目標)他們和一些所謂的意見領袖(KOL)斷章取義、片面解讀《檢察日報》等媒體的多元化發聲,通過製造虛假的「官方定性」蒙蔽年輕網民,還造謠汙名化教師等多個群體,並頻繁挑動網絡群體對立。
這篇文章是作者為「翦法平」發表的一篇評論,且報紙上並沒有「不代表本報觀點」,請大家認識到這兩篇文章之間的差別,也不要再「斷章取義、片面解讀《檢察日報》等媒體的多元化發聲」了。
翦法平是什麼意思呢?作者翦法平,是檢察日報法治評論的代稱,不是一個具體的人。換言之,這篇文章就是檢察日報的立場。
相對應的我們很多官媒都有類似的作者名稱,小編舉例說明:
還有很多類似的,都是我們國家很有意思又很有趣的作者名稱,感興趣的網友可以善用搜尋引擎。
這120天,肖戰,肖戰粉絲和無數三觀路人在烏煙瘴氣的網絡環境中苦苦掙扎,痛苦不堪。黑子們拿著雞毛當令箭,斷章取義,造謠官媒立場,不僅給肖戰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更是使官媒的「公信力」下降。
7月8日,檢察日報親自闢謠,官媒立場不容造謠。自古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所以媒體、粉絲和路人更應該多多的擴散該文,不僅為被造謠被網暴的小可憐肖戰,更為媒體被造謠被扭曲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