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娶的這位女人不一般,那是貨真價實的金枝玉葉,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白雪公主。此女之父乃是漢景帝劉啟,弟弟是漢武帝劉徹,她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平陽公主。所以,也就是「漢朝第一將」才有娶她的資格。只不過是她在嫁衛青之前已經有過兩段婚史,她的兩任丈夫一位叫曹壽,另一位叫夏侯頗。他們的祖上都曾隨劉邦縱橫沙場、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
平陽公主府邸名人倍出,既有馳騁沙場、縱橫捭闔的將軍,如衛青、霍去病;也有風華絕代,得幸帝王的佳人,如漢武皇后衛子夫;也不乏運籌朝堂的權謀之臣,如為「昭宣」二帝輔政的霍光。
其中衛青為府上騎奴。衛子夫為府上歌女。霍去病的母親衛少兒為婢女,其父霍中孺曾事奉於府上。霍光為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兄弟。衛青、衛子夫、衛少兒為同母異父的兄妹。衛青父親鄭氏,隨母姓。值得一提的是,衛子夫之姐衛君孺嫁於漢武帝寵臣公孫賀。
綜上所述,平陽公主的府邸如同一個「鳳凰窩」,飛出多隻「金鳳凰」。而這些金鳳凰都成了漢朝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所以,說平陽公主是一位在潛移默化間影響西漢歷史的女人也不為過。如此一來,在亮明「寡婦」的身份之後,我們不僅不能替衛青叫委屈,而且還得為他感到榮幸。
關於衛青為何會娶平陽公主,其中的原因很複雜,總結如下:
門當戶對,近水樓臺先得月
衛青本就是平陽公主的一名騎奴,常隨公主鞍前馬後,出遊狩獵,小心侍奉。在姐姐衛子夫受寵之後,他也漸漸受到漢武帝的重用。職位由建章監提升為侍中、太中大夫等。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第一次派兵出徵匈奴,四路大軍只有衛青取得龍城之戰的勝利。此後,衛青又先後取得河南之戰、兩齣定襄之戰、漠北之戰等重大戰役的勝利。
特別是在河南之戰時(公元前127年),漢武帝已經將衛青委任為三軍主將。出高闕之戰後(前124年),封大將軍,節制各部,三子衛亢、衛不疑、衛登均被封侯。而當時衛不疑、衛登不過襁褓之嬰。出定襄之戰後,受大司馬、大將軍,綜合食邑達到兩萬餘戶。
由於史料記載不詳,多推測衛青迎娶平陽公主是在漠北之戰的三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116年。當時儘管漢武帝暫時停止了對匈奴的戰爭,但是衛青的聲望正是炟赫昭昭,如日中天的時候。所以,此時衛青和平陽公主的婚姻才顯「門當戶對」。不過,綜合衛青同漢武帝的關係,也有近水樓臺的便利。
衛青被動接受
衛青的性格低調、內斂,他不會主動的「攀龍附鳳」,更何況,當時他已經有了美滿的家庭生活。所以在娶平陽公主事件中,更多的是漢武帝的主觀意願,而不是衛青賞心悅目,躍躍欲試,主動為之。
漢武帝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替姐姐著想,顯然只有「漢朝第一將」才配施她這份「幸福」。另一方面就是用平陽公主這枚棋子來鉗制外戚勢力。放眼當時漢朝,衛氏外戚佔據了「半壁江山」,所以漢武帝不可能不為之忌憚。而最好的防範措施莫過於安插宗室人進去,以起到監督或震懾的作用。
從年齡上講,平陽公主大衛青十多歲,雙方成親的時候,衛青不過三十出頭,而平陽公主差不多年近五十。所以,如果在這樣的婚姻當中去談論愛情,顯然有些勉強。要知道,以當時衛青的身份及地位,什麼樣的妙齡女子得不到,為何會去撿一位「飽經風霜」的黃臉婆呢?
但是衛青一不能駁漢武帝的面子,二必需對平陽公主笑臉相迎,否則就是不識抬舉。所以,實質上講,衛青娶平陽公,只能算是「啞巴吃黃連」,被動接受。
總之,衛青娶平陽公主就是一段漢武帝刻意安排下的典型的政治婚姻。而在強勢的漢武帝面前,衛青、平陽公主及芸芸眾生都不過是一枚棋子,被擺到什麼地方就是什麼地方。表面上,衛青位高權重,炙手可熱,實際上他事事恭順於漢武帝。為了消除漢武帝對他的忌憚,他一不招攬門客,二不越權行事,甚至就連他權力處置範圍內的事情都會交由漢武帝定奪。
而即便衛青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侍奉於漢武帝身邊,但漢武帝依然防備他的權勢過重。因為,畢竟衛青是整個外戚集團的領軍人物。所以,自漠北之戰結束,春秋鼎盛之年的衛青便成了一大「閒人」。此後,諸如南越、西羌、衛滿等等外戰均看不到衛青的身影。由此可見,衛青娶平陽公主,表面上是往臉上貼金,實際上是不得已而為之,到頭來,如同往家裡供奉了一隻「老虎」。
感謝朋友們閱讀、點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