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打敗了前朝的皇帝,建立了唐朝,自己登上了皇位,與自己的努力和聰明才智分不開,還與他那一群特別優秀、出色的子女們分不開。這群子女們為了李唐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其中,平陽公主就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女兒,同樣也是古代女子的典範。
一說起公主,大家自然而然會聯想到,雍容華貴,金枝玉葉,膚如凝脂,輕聲慢語,含著金鑰匙出生起,理應備受百般呵護。平陽公主是李淵的第三個女兒,李世民的親妹妹。她的地位非常尊榮,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性,為了推翻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她毅然放棄了安逸舒適的生活,跟男人們一樣拿起了刀槍,耍起了棍棒,馳騁沙場,成為名垂千史的巾幗英雄。
隋朝末期,朝政混亂,天下大亂,各地義兵不斷,李淵決定起兵反隋。當時李淵駐防在遙遠的山西境內,離洛陽和長安非常遠。況且他的主力部隊和優秀的兒女們都在長安城,身邊只有李世民一個人跟隨他。兵力嚴重不足,人數遠遠不夠,每天還要面對突厥的進攻。所以,此時起兵對他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淵準備在晉陽(太原)起兵造反,便派使者給遠在長安城內的女兒平陽公主和女婿送去一封密信,信的主要內容是讓女兒平陽公主和女婿柴紹儘快趕去太原,共圖大業。
倆人一接到父親派人送來的密信後,柴紹陷入了兩難地步,平陽公主是何等的聰明睿智,擔心倆個人都去晉陽,必定會引起朝廷的警覺,於是便把危險留給了自己,機會留給了老公。讓老公一個人趕緊走,她一個女人家隨便找個地方藏起來,自有辦法。柴紹知道自己的夫人足智多謀,並非等閒之輩,定有辦法能確保自身安全,於是便起身放心地離開夫人,匆匆趕往太原。
柴紹走後,她把自己裝扮成男人的模樣,一個人跑到了陝西戶縣的李氏莊園,變賣所有的資產,全部錢財用來救濟當地的災民,很快凝聚了不少的人心,便開始招兵買馬,不久便匯聚了幾千人的隊伍。
李淵在太原舉兵起義反隋的消息傳開後,平陽公主為策應晉陽起兵,聚攏關中豪傑,加快速度,努力招募更多的能人志士跟隨她一起反隋。平陽公主用她過人的才識膽量和智慧在短短數月的時間裡,招收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很有規模的起義軍。
當時天下大亂,長安城的政權雖然還掌握在隋室手中,但周邊各個州縣到處都有土匪。西域來的商人何潘仁是最大的土匪首領之一,手裡擁有數萬的軍隊,平陽公主立即派馬三寶去遊說何潘仁,在馬三寶的勸說下,擁有數萬軍隊的商人何潘仁竟然願意歸順平陽公主,他的軍隊自然收歸到平陽公主帳下。接著,又連續收編了一代梟雄李仲文等土匪,勢力大增,隊伍不斷龐大。
在此期間,朝廷不斷派兵攻打平陽公主。平陽公主聰明機警、驍勇善戰,率領戰士們不但打退了隋朝的每一次進攻,而且趁機擴大戰果,軍隊的規模越來越大,戰士們越戰越勇,連續奪取了鄠縣,武功,周至,始平等縣,隊伍也擴張到了7萬多人。
這些被平陽公主招收的義軍都是一些江湖人士,紀律都是比較差,散兵遊勇,跟土匪沒什麼兩樣,管理起來是非常困難的。這些江湖人士都是來自不同地方,能夠在短時間內將這些人都收編到同一支隊伍,迅速形成可攻可守,紀律嚴明的軍隊,並且取得如此優秀的成績,由此可以看出平陽公主具備超強的領導能力,過硬的軍事指揮才能。這支由她統帥的「娘子軍」常年鎮守邊關,由於帶兵有方,對當地百姓頗為照顧,老百姓們把她的軍隊叫做娘子軍,有很多勇士們得知這個消息後不遠千裡來投奔。
公元617年9月,李淵率領的主力終於從太原出發,渡過了黃河,平陽公主帶領著7萬多人馬,在渭河北岸與李世民匯合,李淵看到女兒已經在關中打下了大片的江山,如此成熟老道,巾幗不讓鬚眉,倍感欣慰,便讓平陽公主繼續領兵,同李世民一起攻打長安。
平陽公主與柴紹兩人各自率領一支隊伍,左突右擊,相互配合,很快他們就攻下了長安。離不開平陽公主和娘子軍為他打下的江山。
唐朝建立後不久,平陽公主不幸就去世了,平陽公主最後的死因,史書上並沒有詳細記載。平陽公主生前深受唐高祖李淵的喜愛,這位能徵善戰的女兒為李唐立下了赫赫的戰功,讓唐高祖感到欣慰,是我封建社會裡,唯一一位採取軍禮下葬的公主。平陽的生命很短暫,但作為一個擅長軍事和遠大抱負的女性,她有著不一樣的心胸,平陽公主幫助父親成全了李唐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