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伶人——王維

2021-01-09 唐詩宋詞天地

開元年間的崇仁坊,從來沒有少過書生。白衣粗布,手執卷書。他們或許是未來大唐的一顆新星。這其中,就有王維。

大唐文壇裡,他是詩佛;大唐政客中,他是伶人。

王維成名早,這是整個公認的事實。九歲時,別的小朋友還在騎馬鬥草,王維已經成了詩、書、畫、樂的行家。他朗朗如春月柳,一襲白衣彈著琵琶,可以成為許多思春少女夢中佳話。而這樣一位本可以靠顏值的天才少年,偏偏要靠才華。

十五歲時,王維背上行囊去京城應試。就住在高官貴族附近的崇仁坊。當時的吏部考試,卷子不糊名。想要一舉天下知,考前就要先讓考官記住你的名字。

王維自是不用擔心這些。就憑他的少年名氣,剛剛到京城,他就已經成為了岐王宅裡的常客。可王維有更宏大的志向,他要做解頭,各地府試的第一名。

岐王著實是王維生命之中的貴人。為了推舉他,岐王特意辦了一場宴會,讓王維能夠遇見那個完成他青雲之志的權貴:玉真公主。而王維需要做什麼呢?只需做個伶人。

說是伶人也不盡然,單憑王維的長相與才華,要想得到玉真公主的賞識不算難事。可他為了得到這個機會,還是盡全力的去表現自己最才華橫溢的一面。那日他一身盛裝,由眾人簇擁著站在玉真公主面前,朗朗月下松,手抱燒槽琵琶,一曲終了,滿座皆驚。

玉真公主自是被他吸引住了,忙問岐王道:「坐下何人?」

岐王答道:「知音人。」

王維見狀,乘勝追擊,獻上自己的詩篇,徹底俘獲了公主的心。

玉真公主拿著他的詩文讚嘆不已,疑惑道:「為什麼不去參加科舉?」

岐王心道目的達成,在一旁幫王維答道:「如果不能中解頭,他就不考。」

此時玉真公主已答應了保舉張九皋,但為了王維,她破了例。

這是王維登第的開端。那時的他,沒有與世無爭的佛香,有的只是一個寒窗苦讀的舉子,一舉成名天下知的高傲。

王維初入政壇,職位是太樂丞,掌管祭祀音樂。這並不是他理想的官位,可是王維看了看家中的弟妹,還是應下了這個被讀書人看不起的「濁官」。

但即使是這樣的濁官,王維也沒有待得長久。受岐王外放的影響,王維只在京城短暫的滯留了一陣,就被外放貶為了濟州司倉參軍。

忽然間從畫閣朱樓貶到深巷陋室,王維這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沒了當年的輕狂。琵琶也不談了,詩文也不唱和了。也是,總不能在這裡,給鄰家種地的大爺彈一曲清音吧?這時王維的詩風也逐漸轉向淺顯,遇見請他吃飯的大爺,賦詩一首,感謝人家的盛情款待:

雖與人境接,閉門成隱居。

道言莊叟事,儒行魯人餘。

深巷斜暉靜,閒門高柳疏。

荷鋤修藥圃,散帙曝農書。

上客搖芳翰,中廚饋野蔬。

夫君第高飲,景晏出林閭。

幸好他等來了大赦。開元十三年,玄宗東封泰山,王維憑藉這兩次大赦回到長安。但吏部還是沒能將他重用,沒多久,王維就被外放去了河南淇水邊做了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官。

這時王維遇上了他一生之中最喜歡的地方之一:終南山。

索性,他棄了官,跑到那心心念念的終南山上隱居了起來。但此時的王維並不是完全的歸隱,他身在山林之間,心裡所想還是官場沉浮。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他自己何嘗不想做那驚山之鳥,能夠一鳴驚人。只不過被現實打磨了許久,對於官場多少有些消沉。當時,他所依附的岐王已然失勢。想要東山再起,他需要一個貴人。

這個貴人來得也快,此時朝堂上的新星是那個寫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張九齡。王維瞅準時機,獻詩於他,果然被啟用,做了右拾遺。

只不過這次出仕後,他還是忘不了當年在終南山的時光。利用閒暇時間,王維在京城南邊的藍田修葺了一棟別墅,過上了半官半隱的生活。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中年的王維,迷戀上了超脫世俗之外的佛教,對於歸隱,他更添了自己的一份禪意在其中。在輞川居住時,有欣賞的後輩裴迪同他一道詩歌唱和,漫遊山水。有時遇上裴迪苦讀,王維還要將出遊所見的景色寫下,贈與他:

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所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所見所聞之中,透露出沒有裴迪相伴的寂寥之情。

若不是安史之亂毫無預兆的到來,王維或許還能過更久的安逸日子。但瞬息萬變的朝堂沒有給予他喘息的機會,皇帝帶著親信出逃,留下的那些無關緊要的官員中,就有王維。

天寶十四年的初夏,王維一如往常的進宮早朝。只不過那天沒等到皇帝,等來的是腐爛的屍體與鮮血湧成的溪流。僅僅一日之間,王維就從當年的京官成為了安祿山的階下囚。安祿山大手一揮,這些沒能逃脫的官員就被綁著枷鎖遣送到了洛陽。

王維被囚禁於菩提寺中,為了不做安祿山的官員,用毒藥毒啞了自己的嗓子。

裴迪也在洛陽城中,有時前去探望王維,看著他潦倒的近況,自己也只能嘆一句無能為力。

王維每日聽著絲竹管弦,像是當年盛世的長安。可他的內心只有憂憤,痛苦之下,寫完了一首《凝碧池》: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

也正是這首詩,讓他在肅宗朝清算安祿山時期的偽官時,救了王維一命。

但他到底還是被倉皇的朝堂傷透了心。比起二十歲中進士的意氣風發,多年不受重用的鬱鬱寡歡,王維最終選擇了隱居這條道路,遠離塵俗,只成自己的仙。

他一生沉浮朝堂,依附權貴,可卻並不見利忘義。對於曾經提攜過他的張九齡,王維仍舊心懷感激。晚年嫻靜田園裡,他作詩酬贈,將自己的現世安穩,寫給曾經的恩人: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古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沉迷了一生功成名就,最終卻以歸隱告終。臨別時,王維寫信與親故訣別。看著這一張張信箋離開,他一生諂媚也好、超脫也罷,都成了史書匆匆的一頁。

-作者-

霜見十九,00後自由寫手,喜愛一切古風的事物。

相關焦點

  • 大唐詩人王維的一生
    當王維端著酒杯揮動毛筆用小行書寫下《終南別業》的時候,孟浩然正窩在襄陽鬱郁不得志,李白先生業已憋屈地辭去翰林供奉的職位,寫了三首《行路難》,被賜金而還。大唐的太陽要落山了,紅暈還在,讓人誤以為是朝陽升起的樣子呢。王維這位佛系詩人,秉持「無可無不可」的精神,或坐看雲起時,亦是獨坐幽篁裡。
  • 至愛無言,至情無語——大唐情聖王維
    就是唐代有詩佛之稱的王維所作。此詩妙就妙在用最樸實的詞語,表達最深的感情。和大唐女皇武則天的「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看,開箱驗取石榴裙」有得一拼。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所以多用於男女愛情的象徵。
  • 讀王維的《終南別業》,感悟另類人生境界
    但現實的各個朝代裡,因為厭倦你爭我鬥,陰暗迂腐的朝廷官場,而歸隱田園的有才之士,也大有人在,比如大唐的王維王摩詰。王維字摩詰,因為他逝世前,最大的官是尚書右丞,而後世尊稱他為王右丞。你看王維這個職務頭銜不小吧!的確,王維在盛唐時候的仕途比起李白杜甫要暢順的多。因為人家王維王摩詰,那可是開元十九年的狀元啊!
  • 哪種詩,杜甫寫不過王維?
    王維之作詩中有畫且畫中有聲王維本來是給事中,屬門下省,負責詔令的審議和封駁,擁有封還皇帝詔書和駁回臣下章奏的權力。官階雖與中書舍人一樣都是正五品上,卻比中書舍人更有實權。天寶十五年,安祿山攻破長安、洛陽兩都,玄宗倉皇出逃。王維沒來得及跟隨扈從,就被叛軍俘獲。
  • 議王維,畫作栩栩如生,會飛走的《巨石圖》
    圖片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刪除關於唐朝,小編相信大家都知道,李唐王朝的輝煌故事真的是多之又多,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女皇武則天的故事,甚至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故事,他們的故事都或多或少有些耳聞,唐朝的歷史不僅輝煌,大唐王朝也是詩詞的海洋
  • 孟浩然《春曉》遇王維《鳥鳴澗》,一場山水詩巔峰對決,難分高下
    所以對於摩詰居士王維來說,或許會因為爭風吃醋和李白老死不相往來,但卻無法拒絕孟浩然這個朋友,雖然他知道自己這個好兄弟也是李白的死黨。那當這兩位山水詩頂級詩人成了好兄弟,會擦出怎樣詩意的友誼之花呢?在《唐詩三百首》中,一直有山水詩之冠的說法,而被爭論得最多的兩首就是王維的《鳥鳴澗》和孟浩然的《春曉》,此二作一出本身就是唐代山水詩巔峰之戰,千年來難分高下。
  • 王維《鳥鳴澗》:詩中有畫,畫中有禪,心中有宇宙萬物
    這首詩寫於大唐天寶年,當時王維在朋友皇甫嶽的別墅中,此別墅在溪山,喚作雲溪別墅,一夜,靜坐的詩人感受到山間的種種微妙,創作了這首詩。唐末文學家司空圖在討論詩時,十分讚賞王維的詩歌,他在《與李生論詩書》中說:王右丞、韋蘇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的《終南別業》賞析
    這兩句詩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就是王維一個人出去山裡瞎逛,跟著水流朔溪而上,走到了水源的盡頭。這地兒呢,也挺高了,人也走累了,就坐下來,靜靜地看著山谷裏白雲渺渺,慢起慢落。就是這個意思。至少王維就是這個意思。其他的,都是後人引申,甚至附會。
  • 王維的《洛陽女兒行》,一首長詩,兩種生活,你更嚮往哪一種
    唐代的詩壇繁星璀璨,王維是絕不能忽視的一位。王維是一個複雜的角色。他是詩佛,晚年隱居輞川嚮往簡單純粹的佛教世界,追求禪意。但是,他同時也是一個生活在大唐盛世的貴族,曾經過著繁華奢侈的生活。如果王維,是一個一味追求佛道的人,那他的生活太過單一,是很難寫出好詩的。
  • 詩歌賞析:詩佛王維的灑脫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引子在盛世大唐,有一位著名的詩人,他對詩、書、畫、音樂都是非常的精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對他是非常的推崇,蘇軾評價他是: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對,他就是人稱「詩佛」的王維!後人稱王維為「詩佛」,不僅是指他詩歌中的禪味深厚和他的信仰傾向,更是後人對他在詩壇上的突出貢獻與重大的成就。王維的詩,以五言為長,詩歌內容多以田園山水為主,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可見王維詩歌的成就之高。
  • 王維介於仕與隱之間的禪意人生,給了我們哪些人生的啟示?
    傳說王維出生時,他的母親夢見維摩詰進入室中,因此給他取名「維」,字「摩詰」。不知是自我應驗預言起作用,還是王維從小在母親學佛的環境中薰陶,反正後來王維在家修行,半官半隱,走的就是維摩詰的路子。王維少年風流,與皇家諸侯王公岐王、寧王、薛王、玉真公主等交往甚密,經常是他們的坐上賓,尤以歧王為最,歧王訪高官會帶著他,赴宴赴會會帶著他,休假遊玩也會帶著他。
  • 武威故事|詩人王維在涼州
    詩人王維在涼州唐朝時期的武威,是西部軍事重鎮和戰略要地,鑑於其在戰略上的重要地位,唐王朝在涼州設置了河西節度使,布駐重兵,用以抵擋吐蕃。大詩人王維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於737年出使河西,並駐留武威達一年之久,留下了一首首膾人口的詩篇,字裡行間洋溢著詩人對武威的深厚感情。當時的王維是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的。他一邊察訪軍情,一邊犒勞對吐蕃作戰有功的將卒。
  • 王維的《鹿柴》拼音版是什麼 王維鹿柴拼音版
    王維是我國著名詩人,《鹿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寫了一座人跡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參天的樹林,創造出了空寂幽深的境界,令人神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首詩的注音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閒話王維的《鳥鳴澗》一詩
    在中國文學的歷史長河裡王維是一位打通詩、畫兩個領域的藝術高手。正因為如此,後世稱其詩歌詩中有畫,稱其畫作畫中有詩。中國畫講究詩情畫意,王維把畫與詩相互融會貫通,其詩平實而簡遠,其畫韻味含蓄而豐富,意境清曠蒼秀,在自然之中勾畫出屬於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筆隨意,墨氣沉穩,線條有力而飛揚不張,在他的藝術和精神空間裡,形象與筆墨相得益彰,抒發出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感受。王維的這種藝術才華在《鳥鳴澗》這首詩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鳥鳴澗》這首詩為我們展現的是兩個世界:心內世界的空靈寂靜,外在世界的閒適散淡。
  • 詩詞| 鳥鳴澗 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但王維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於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維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並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出叫聲。「時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
  • 王維的詩:終南別業
    《終南別業》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分類標籤:田園詩 唐詩三百首  作品賞析  【評析】:  ??
  • 見義勇為大學生王維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錄取
    當年王維(拎紅色塑料桶)救火的資料圖片。當年王維(中間拿白色塑料桶)救火的資料圖片。「6月2日是王維的20歲生日,前一天下午我們專門打電話讓其回家,準備全家在一起吃個飯慶祝慶祝,沒有想到當天正好發生汽車著火這件事情,而且王維和他爸爸一起參與救火行動,我覺得孩子的這個生日過得很有意義,我們全家人都為他感到自豪。」王維的媽媽時寬梅高興地說。
  • 王維經典詩歌:親近大自然,孤獨就會變成瀟灑!
    唐代大詩人王維應該是我們學生時期接觸最早的一批詩人,他的「遠看山有色,靜聽水無聲」早早就留在了我們的腦中。那時的我們知識有限,解讀一首詩往往只看重字面的意思,對於王維和王維的詩,其實理解並不深入。隨著閱歷的增加,回過頭來讀以前的詩歌,常常有「覺今是而昨非」的感覺,心想當時為什麼會那麼理解呢?
  • 王維為啥稱為詩佛?王維五首帶有空字的古詩詞賞析王摩詰的空觀!
    百家號「古詩詞新創作」,據王維在《請施莊為寺表》中記載:「臣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餘歲。」王維母親擅長畫畫,尤其是水墨畫,是王維最早的畫畫啟蒙老師,王維不僅是詩人更大的是畫家,甚至可以說王維在畫上的貢獻超越自己的詩歌成就。王維被世人推崇為「南宗山水畫」之鼻祖。母親信奉佛教,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王維的名字就母親取自《維摩詰經》。
  • 故鄉為何值得懷念,王維說因為那枝寒梅
    但王維並沒有開一張冗長的問題清單。他關心的只有一件事——並且是一件似乎無關緊要的小事:你來的時候,雕花窗前的寒梅開花了沒? 不問大事,獨問寒梅。似乎故鄉之所以值得想念,就在於這窗前的一枝花。 兩個人的故鄉可能一樣,鄉思卻可能大相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