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過多年的研究,比較漢英兩種語言的不同,總結了從理解美國人思維的的角度來學習地道英語的6大原理30個小規則,幫助學習者更有效地提高英語水平。
一、人物原理:事務需要活動起來
漢語中只有人才有動作行為,而在英語中人和物是對等的,事物也可以說話、寫字、看到、擁有東西等。
例子:
那個交通標誌牌上寫著停。a.The traffic sign displays the word 'STOP'.b.The traffic sign says 'STOP'.那條短裙上有兩個口袋。a.There are two pockets on the skirt.b.The skirt has two pockest.
以上兩種表達方法都對,我們熟悉a,但b更地道。原因是漢語是以人為中心的語言,而英語是人與物平等的語言。
二、空間原理:靈活運用空間介詞
漢語常常直接表現人的動作,而英語常常在基本動詞後加「空間介詞」來表達豐富的動作。
例子:
湯姆正在打電話。a.Tom is on the line.b.Tom is talking to someone on the phone.這些天大衛一直在吃藥。a.David is on medication these days.b.David takes medication these days.
我們一般選b,而英美人一般選用a。原因是漢語中沒有這種借用空間方位介詞間接表達的習慣,但在英語中很常見。
三、名詞原理:名詞無所不能
漢語以人為中心,好用動詞、副詞;而英語以對象(事務)為中心,好用名詞、形容詞。
例子:
蘇珊咬了兩口蘋果。a.Susan bit into the apple twice.b.Susan took two bites of the apple. 約翰偶爾踢一次足球比賽。a.John plays a soccer game occasionally.b.John plays an occasional soccer ganme.
我們熟悉a,而英美人兩者都得心應手。原因是漢語以動詞為中心,英語以名詞為中心。漢語修飾動詞的副詞非常發達,英語中就是修飾名詞的形容詞了。
四、時間原理:時間又細又碎
漢語中時態是廣義的,只有過去、現在、將來三種時態。英語時態是狹義的,過去包括過去時和現在完成時,現在時包括一般現在和現在進行時。
例子:
約翰為了保持健康堅持晨跑。a.John jogs to stay fit.b.John is jogging to stay fit.蘇珊在這裡等媽媽。a.Susan waits for her mom here.b.Susan is waiting for her mom here.
我們通常用a,而老外會根據情況選用a或b。原因就是漢語的時態更廣泛,英語的時態更細分,不同時態使用傳達的意義也不同。
五、語感原理:助動詞激活不同語感
婉轉的語氣可以謙遜地表達你的意願,更容易讓對方接受你的請求。熟練掌握助動詞的用法,會讓你的英語大放異彩。
例子:
不要過去,也許會有危險。a.Don't go any closer. It may be dangerous.b.Don't go any closer. It might be dangerous.也許下雪了,湯姆,帶上毛帽子。a.It will snow, Tom. Put on your wool hat.b.It might snow, Tom. Put on your wool hat.
我們一般喜歡用a, 而老外會區別使用a和b。may和might都有「或許、也許」的意思,但是語感有不同。如果活動可能性為百分之百,助動詞選用will, 如果可能性為百分之五十選用may, 如果低於百分之五十則用might。
六、結構原理:偏好獨立結構
漢語長於從句而英語長於短語。
例子:
好像要下雨了。a.Rain is likely to fall.b.It's likely to rain.緊張是很正常的事。a.Your nervousness is natural.b.It's natural you should be nervous.
我們通常會選用a,而老外會選用b。原因在於,在漢語中我們常常把主語和賓語省略,但英語卻不能少,否則沒人聽得懂了。
作者建議花一個半月讀該書三遍即可熟練掌握六大原理,成為地道英語口語達人。本書圖文並茂,淺顯易懂,筆者推薦英語學習愛好者按圖索驥加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