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3D列印技術可生產混合塑料金屬物品

2020-10-07 cnBeta

現有的3D列印技術雖然列印塑料或金屬物品,但同時列印兩種材料製成的單件物品仍然相當困難。不過,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方法,可以提高全功能3D列印電子產品的產量。目前已經實現在3D列印的塑料物品上塗上金屬。

這樣做涉及將該物品浸入含有鈀的溶液中,鈀會粘在塑料表面。當該物品隨後被放置在無電解鍍槽中時,粘附的鈀作為催化劑,使溶解在液體的金屬離子粘在物品上。最終形成金屬塗層。

不過據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研究人員介紹,這種塗層往往附著在塑料上的效果很差,而且不均勻。此外,它們覆蓋了整個物品,這並不總是可取的。

在Shinjiro Umezo教授的帶領下,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的3D列印系統,通過從兩個噴嘴中沉積材料層來構建物體。其中一個擠出熔化的ABS塑料,而另一個則擠出熔化的ABS與鈀金混合。純ABS用於物體中打算成為直線塑料的部分,而ABS/鈀則用於將被金屬塗層的區域。

一旦印刷品冷卻並硬化後,就會被放置在前面提到的無電解鍍槽中。但在這種情況下,金屬塗層只在ABS/鈀混合物列印的區域形成。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塗層的質量均勻,並且牢固地附著在塑料上。

與傳統的塗層方法不同,新的列印系統不需要先用有毒的化學物質對塑料表面進行粗化處理。而且該技術可以改造到現有的熔絲製造3D印表機上。

最近發表在《增材製造》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對這項研究進行了描述。

相關焦點

  • 兩全其美:金屬、塑料混合3D列印的新突破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悉,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科學家2020年8月24日發表在《Additive Manufacturing》上的一項研究中,開發了一種新的混合技術,該技術可以生產由金屬和塑料製成的3D物體。
  • 混合技術將金屬與塑料3D列印並行化
    具有雙噴嘴的3D列印技術實現了一種新形式的金屬塑料混合列印。據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其應用包括醫療保健的3D列印電子元件。,傳統的金屬化工藝包括列印塑料零件,然後將其浸入附著在表面的鈀(Pd)溶液中。
  • 3d列印的優點和缺點
    3D列印省去了培訓機械師或購置新設備的成本,一臺3D印表機只需要不同的數字設計藍圖和一批新的原材料。   3、無須組裝   3D列印能使部件一體化成型。傳統的大規模生產建立在組裝線基礎上,在現代工廠,機器生產出相同的零部件,然後由機器人或工人(甚至跨洲)組裝。產品組成部件越多,組裝耗費的時間和成本就越多。
  • 技術革新:德國IFAM開發金屬FDM 3D列印技術
    3D列印葉輪採用新型金屬FDM 3D列印工藝製成    儘管規則有若干例外,但用於3D列印塑料材料的技術通常與用於3D列印金屬的技術不同。對於塑料,最常見的添加方法是熔融沉積建模(FDM)或熔融長絲製造(FFF),其通過噴嘴擠出加熱的塑料。像立體光刻技術(SLA)這樣的基於光的技術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這種技術將液態樹脂轉化為精密製造的物體。在金屬添加劑生產的世界,這些機器一般不會做。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爆發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3D生物列印、有機材料列印、金屬列印等多種列印模式,我國3D列印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2019年7月,主營業務為金屬列印的鉑力特在科創板上市,前瞻預計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 車間生產如何啟用金屬3D列印技術?
    大約六年前,Hayes決定將增材製造技術應用到車間的生產上,並完成從3D列印塑料零件到列印金屬零件的轉變。多材料列印,在各方面應用都是必要的。Hayes先生認為增材製造技術加速設計迭代,幫助公司更好地為客戶服務,能儘可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 搶先看微波器件新製造工藝:3D混合製造技術(3D列印+LDS)
    打開APP 搶先看微波器件新製造工藝:3D混合製造技術(3D列印+LDS) 工程師2 發表於 2018-05-27 10:50:00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3D列印為設計增添了視覺複雜性,已成為創新藝術家和設計師創新性地挑戰傳統珠寶和配飾的推動者。時裝領域多年來一直在應用3D列印技術,以減少產品上市時間和降低成本,但主要是為了開發很難以其他方式製造的產品。對稱性,細節和可用設計的無限結合,為新公司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 MIM金屬3D列印:看德國製造如何利用FDM技術列印金屬
    今天介紹一種類似於金屬MIM工藝的3D列印技術。這種金屬3D列印技術與我們常見的SLM(雷射熔化)不同,不會用到雷射器,使用的材料也不是粉末。反倒與FDM(熔融沉積)類似,只不過材料不是塑料,而是線材。
  • 惠普3D列印技術的演變:從聚合物到金屬增材製造
    許多工業3D印表機在速度和效率方面仍然落後於傳統設備,而且將該技術真正投入生產還面臨巨大投資,這些都是影響3D列印普及應用的重要影響因素。後期,以惠普為代表的新勢力推出了一系列革新3D列印技術的新工藝,從列印速度、成本以及零件質量方面共同推動3D列印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產模式。
  • Made in Space為NASA開發可在太空混合3D列印系統
    近日,Made In Space贏得了NASA新的合同,繼續開發Vulcan混合製造系統。該系統可以使用各種材料(包括金屬)進行3D列印,這與目前ISS上的3D印表機不同,後者只能用聚合物列印。新的NASA合同是第二階段小企業創新研究(SBIR)獎項; Made in Space目前已經完成了去年收到合同的第一階段。
  • 3d列印材料大全,看看你知道幾個
    在3d列印領域,3d列印材料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3d列印材料是3d列印技術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某種程度上,材料的發展決定了3d列印能否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目前,3D列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樹脂、橡膠材料、金屬材料、陶瓷材料等。另外,彩色石膏材料、人工骨粉、細胞生物材料、砂糖等食品也用於3D列印領域。
  • 3D列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列印服務
    打開APP 3D列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列印服務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01 11:52:39
  • 微波器件的新製造工藝:3D混合製造技術
    微波器件的新製造工藝:3D混合製造技術2017-05-31 13:54出處/作者:OFweek中國高科技門戶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huangshihong這只能採用新型的塑料成型技術了:3D混合製造,3D混合製造步驟是3D列印成型/雷射LDS選擇性沉積金屬。採用這種工藝的好處是節省了製造時間和實現了複雜的饋源/波導等器件的一體化免安裝調試,且帶來的另外好處是大幅度減輕了產品重量。
  • 鑄造具有3D列印圖案的金屬零件
    能夠生產這些木製圖案的木匠和車間的數量也越來越少。剩下的幾位圖案製造商的需求正在增加,這導致交貨時間延長。如果初始模式某種程度上存在缺陷,並且金屬零件生產商需要快速的新零件來繼續生產,這將是一個特別的問題。因此,確實需要用更快,更可靠的工藝來代替這些傳統的圖案生產方法。數十個行業已經轉向3D列印模式,以提供比傳統方法更快,更便宜的高質量,高精度模具。
  • 生產批量級3D列印技術「高速面燒結」來了
    導讀:南極熊想請大家關注一種新的、革命性的聚合物塑料批量生產級3D列印技術路線——「高速面燒結」!而且它已經產生了多種具有工業應用價值的技術流派。LaserProFusion技術是為EOS聚合物生產平臺開發的,為增材製造的批量生產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這是EOS使用最新的LaserProFusion技術配合PA12材料3D列印的一個外殼零件。
  • 【行業動態】普通臺式3D印表機也能列印金屬和陶瓷,原來秘密在塑料
    >德國初創公司已經開發出一種技術,可以使用多種金屬和陶瓷進行低成本3D列印。通常,用這種高性能材料生產精密零件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但該公司可以用標準的3D列印技術來代替。IWARI的「熔融長絲製造」(FFF)列印工藝使用熱塑性長絲,其中嵌入了金屬或陶瓷的顆粒。列印完成後,這個被稱為「綠色車身」的部件將經過熱處理以去除塑料,只留下金屬或陶瓷部件。
  • 全球最值得期待的十大金屬3D列印公司
    2017年11月,3D Systems宣布推出新一代金屬添加劑製造生產平臺DMP 8500,該平臺可以輕鬆地將生產無縫集成到工廠。DMP 8500工廠解決方案的特點是一個有效的和完全集成的工作流,具有較低的總成本和較高經營高品質。
  • 解讀金屬3D列印技術分類
    金屬3D列印技術共有4類,共六種技術,如下圖所示。第一類金屬3D列印工藝:粉末床熔合技術金屬粉末床熔合是一種3D列印過程,可產生固體,使用熱源一次將金屬粉末顆粒一次融合在一層之間。主要區別在於這些類型的3D列印技術適用於金屬零件的生產。DMLS不會熔化粉末,而是將其加熱到一定程度,以便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融合在一起。 SLM使用雷射實現金屬粉末的完全熔化,從而形成均勻的零件。這導致零件具有單一的熔化溫度(某些合金無法產生的溫度)。DMLS和SLM之間的主要區別;前者由金屬合金生產零件,而後者則形成單元素材料,例如鈦。
  • 廣州團隊的新技術,研究3d列印骨頭,原材料是骨粉和生物膠水
    現在人們在不斷追求高質量生活水平的同時,也逐漸的注意起了人體的健康狀況,隨著各項技術的進步,骨科醫療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內固定器材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作用。不過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在上個世紀80年代時,就發明了內固定金屬器材,而且逐漸的進入了臨床,使用這種器材不需要很久的癒合時間,因為它可以幫助患者進行骨骼結構重建,從而使得康復的時間會大大的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