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或者工作中,會說話的人,往往是比較受人歡迎的。
能說會道地人往往能夠拉近與人的距離,加深彼此之間地感情,促進合作的達成。
會說話的人,聽起來讓人心情愉悅,反之亦然。
會說話的人在工作中,也容易與人溝通,大大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會說話的人,在能力和工作業績上也往往容易受到公司的認可和認同,容易獲得公司優待的優勢。順暢舒服的溝通,也可以和顧客快速達成合作的意向。
說話是一門藝術,是一種科學。情商高的人無非抓住了這幾點。
▌
一、避免說話直接,說話婉轉
在同事之間,領導做了新造型,問同事怎麼樣。性格直白的人會毫不掩飾地說,這個髮型不好看,顯得老土,你看某某同事的髮型,多時尚,多有品位。領導聽後肯定震怒,無趣的拂袖而去。領導的憤怒,只是不會當時表現出來,但一定會心裡不爽。日子久了,諸如此類的事情多,你也就會被這種直爽的性格讓自己成另類,在別人心目中你也就成了典型的滅絕師太。大家也都敬而遠之,結果會讓自己變成了孤家寡人。
在這種糟糕的工作氣氛中,加薪、升值對你也會遙遙無期。因為沒人會支持你,沒人會和一個不合群的人站到一個隊伍中。反而,還有可能會因為你的直言不諱,讓自己的「飯碗」不保,掃地出門。
▌
二、不揭別人短處,不去逾越別人的底線
有個朋友,經過多年在社會的努力打拼,有了一番作為,成就了一番事業。
老家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髮小,來找我這個朋友,想在手下找個出路,讓朋友多多「照顧」。朋友為了給多年未見的髮小接風洗塵,請了幾個同在一個城市的老鄉,一起敘敘舊情。酒桌上都是熟人,也沒什麼禮節束縛。
幾杯熱酒下肚,發小為了增加氣氛,更想和朋友套近乎,拉進彼此之間的關係。就說起當年一起上學的事情。當年朋友暗戀同班女孩,經常在女同學上學放學路上,尾隨在女孩的後面,還時常給女孩送禮物。在自己為人時機成熟後,就向女孩表白,卻遭到女孩無情的翻臉。朋友一聽大怒,顏面掃地,本來想拉發小一把,讓他在公司謀個一官半職。此時興致全無,壓抑著自己的情緒,找個藉口就推辭了,讓朋友另想出了。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
可見,人都會顧及自己的顏面,如果毫無底線地揭露別人的傷疤,只會弄巧成拙,物極必反。不僅起不到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讓場面弄得極為尷尬,還會讓對方對你敬而遠之,保持一定安全距離。
▌
三、察言觀色,及時感受對方的情緒變化
這種現象在現實社會中太普遍了。
商場導購員,就是個很典型的代表。為了讓對方快速接受自己的建議,認同產品價值,急迫地想推銷出自己的產品,能讓顧客快速地為此買單,就會開啟培訓內容的模式,在顧客面前講產品多麼多麼的好,功能多麼多麼的全,諸如此類。顧客情緒已經流露出不耐煩,不願意接著聽的意思,自己卻毫無察覺。不去了解顧客的訴求,把握顧客的心理,完全不去顧及顧客感受,只顧自說自誇。即使顧客已經有自己喜歡的款式和顏色,在這種過於急功近利銷售人的面前,興致全無,也只有掃興出門。
恰到好處的溝通,會讓人信任,提高效率,增加彼此情感。
▌
四、沉默是金,多聆聽
德謨克利特說,只願說而不願聽,是貪婪的一種形式。
不少人就犯此大忌。見人就滔滔不絕,毫無節制。不會觀察對方心態的變化,別人已經對這種廢話連篇的內容毫無興趣,自己還感覺自我良好。
這種談話,不僅起不到溝通的作用,還讓人感覺你是話嘮,自顧自說,讓人不願聆聽。
有時候在和對方溝通時,別人不是想聽你說什麼,而是自己想要向你表達什麼,或者是向你傾訴自己生活、工作中的煩惱,讓人為自己分擔憂愁。本來是向你訴苦,在你「連綿不絕」表達自己的情緒中,對方卻成了傾聽者,違背了自己的初衷。其結果也是不歡而散。
情商高的人,其實就是能夠科學合理地掌握說話的技巧,拿捏說話的分寸。讓說話溝通變成了一門藝術。
作者介紹:實名王志傑,筆名佳貝佳。
一個把孩子名字起成公司的稱呼,學習設計的專業,從事網際網路生意,幹著策劃的活,說著職場的事。擰巴的現實,卻有著不一樣的視野。我,就是隔壁的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