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獨領風騷十多年——細數邵氏武俠明星

2020-12-02 搜狐網

  王羽:20多年前,流行看錄象的時候,看的比較多的就是他的作品。既然他是張家班首代弟子之一,就先說他了。由於王羽在上海的時候是遊泳運動員,所以體格比較健壯,雖然是考入邵氏訓練班才開始練的功夫,但是身手很不錯。印象中他很少演反派,好象也只有79年的《迷你特工隊》這一部。他演的片子比較公式化,尤其是在武打方面,基本上最後一場打戲都是他群戰上百人,很少看見他在哪個片裡不死,而且死的都很悲壯。個人認為,他的片子裡比較好的幾部有在邵氏時期的成名作《獨臂刀》、《大刺客》,還有他離開邵氏後的作品《一夫當關》《追命槍》《獨臂拳王》和《狂風沙》這幾部。王羽在70年代後期的片子就比較難看了,尤其是那部《少林虎鶴震天下》,(就是被美國人糟改成《昆寶出拳》那部),難看的要命,王羽實在不適合演這種見招拆招式的功夫片。王羽基本上演的都是大俠,可他的形象個人認為總是不太像大俠,長相太秀氣,小眼睛小鼻子小眼睛的,按李翰祥的話說,整個一個「小腦瓜趙壁」,說的還真有道理。當時看他的片子還覺得挺過癮的,可現在要是叫我再看他的片,也就是上面提的幾個還能勉強叫我有興趣再看一遍。

  嶽華:和王羽成名時間差不多,形象滿瀟灑飄逸的。正反角色都應付自如,由於練過體操和西洋劍,演俠客身手自然不錯,動作很瀟灑,他演的片子我都挺喜歡的,尤其是《大醉俠》《流星蝴蝶劍》,他比較適合使劍,他演出的使劍的武打場面都很精彩。印象比較深的幾段打鬥場面是《楚留香》裡的無花和尚最後和狄龍的決鬥,《玉蜻蜓》裡他演的賈雙絕和戚冠軍的決鬥。他的戲路子比較寬,武俠、劇情片都能演,《72家房客》、《大劫案》以及亞視電視劇《大地恩情》裡的非武打角色都很成功。不過他演武打片,一到拳腳打鬥的時候就不那麼好看了,他和姜大衛演的《六合八法》裡就打得很古板。

  羅烈:這個人是我最喜歡的武俠明星了,他當電影明星之前就練過武,身手很好,入邵氏後又在劉家良的調教下深造過功夫。剛開始紅的時候也演過不少大俠,扮相也算英俊,不知道後來歲數越大長像越難看了,所以他後來演壞人多了。過去在錄象廳裡就看過不少他的片子,他和王羽的情況正好相反,演的反派多過正派,基本上是每片結束時必死,不過看他的打戲還算很過癮的,印象比較深的是《少林三十六房》開場用雙刀和劉家榮的對打以及《洪熙官》裡他演的白眉和陳觀泰的兩段打戲,還有一部他演的非邵氏武俠片《刀劍霸王拳》也不錯,那是他少有的演正面男主角而最後又沒死的一部戲。羅烈後期就走性格配角的路子了,身手不行了,演技倒越見老辣,在亞視電視劇《九王奪位》裡演的隆科多,把那老奸巨滑的勁頭演的太棒了!可惜了這麼好一個演員,在2002年底,才62歲就去世了。去年在法2版徐克的《第一類型危險》的花絮裡有段2001年拍攝的他的訪談,沒想到老傢伙英語講的還滿流暢。羅烈算是70年代武打明星裡身價最高的一個了,他一生大起大落,最有錢的時候有幾千萬家當,80年代中期落魄的時候,身邊只有幾十塊錢。他開過電影公司,當過導演,做過生意,據說還和70年代香港黑道傳奇人物「跛豪」有過深交。

  狄龍:也是武俠電影裡大俠的代言人了,成名於張徹,紅於楚原。邵氏兩大導演的作品都愛找他演男主角。儘管沒系統的練過武術,可打起來還滿像樣的,偶爾還能翻幾個跟頭。邵氏早期幾個武打明星裡就屬他形象最好了,無論是刀劍還是拳腳都應付的來。幾乎沒演過反派,除了《刺馬》是反派之外,還有一個比較另類的非大俠角色也就算《殺絕》了,他在那裡演一個為了爭天下第一而心理變態的角色,給人印象挺深刻的,還有一部《少林傳人》,除了展示身手外,還承擔了搞笑,也比較令人驚喜。個人對他在《英雄本色》之前的作品都非常喜歡,《英雄本色》之後,他的演技越來越做作了,總喜歡擠眉弄眼了。他在《少林寺》裡,最後在藏經閣狹窄的樓梯上用詠春拳和王龍威的對打,以及《上海灘13太保》裡演的「教頭」和程天賜的對打是我百看不厭的兩段經典打鬥段落。看看70年代狄龍最紅時候的英姿,再看看現在的他,頭也禿了,嘴也癟了,肚子也大了,不禁令人感慨無限!

  姜大衛:出身演藝世家,其父嚴化、其母紅薇是4、50年代香港電影明星;兄長秦沛、小弟爾東升現在也一直活躍在影視圈中。姜大衛的長相和王羽有幾分相似,但是個頭比王羽小了兩號,難怪他得了亞洲影展影帝之後被人稱做「縮水影帝」呢。他從小就是童星,長大了做過替身,據說第一次做替身是替井淼跳樓,就是這次跳樓被張徹看中他瘦小靈活的身手,進而和狄龍一起成為張家班的2代弟子的。由於受形象的限制,他不象狄龍那樣總是演正義凜然的大俠,扮演的角色多是帶反叛色彩的,在張家班2代弟子裡,他的身手不象狄龍那樣打起來一板一眼,也不象陳觀泰那樣硬橋硬馬,但是身手非常靈活,一些跟頭彈跳之類的動作也應付自如。他的邵氏作品裡,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小煞星》,他在這個片裡還開口高歌一曲,顯示了他多面的才華;至於武俠形象,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雙俠》和《十三太保》,其實姜大衛在《十三太保》裡的打戲不是很突出,主要是最後他被五馬分屍的慘烈狀況給我印象太深刻了。除了邵氏的作品,他在外面拍攝的幾部片也不錯,尤其是《刺客列傳》裡演的專諸,這是他演技趨於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已經大有大俠風範了。他80年代在亞視的70多集長篇電視劇《大內群英》裡演的一個抽大煙的怪俠曾靜也是我喜歡的角色。

  劉家良:儘管劉師傅成名於做武術指導和導演,但是他總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扮演個重要角色,而且在幕後人員裡,他算是暴光率最高的一個,所以也把他暫且歸入明星一列。由於劉師傅是正宗的洪拳傳人,而且對其他南派武術都有很深的造詣,所以在他的作品裡武功的招式總是變化多端。他的作品風格也變化很大,有宣揚國術精神的正統功夫片,也有現代題材的時裝動作片,無論拳腳還是十八般兵器他樣樣手到擒來。他在自己影片裡飾演的角色總是使出渾身解數來展示功夫實力。《長輩》裡的小事糊塗大事清楚的代掌門,《陸阿採與黃飛鴻》裡的通緝犯,或者《瘋猴》裡的流浪藝人,《霹靂十傑》裡的旗人總教頭,無論正派還是反派都有一股正氣在身,他在自己導演的作品中出演一個角色,絕對可以給這部作品加分!

  陳觀泰:說來也怪,很多紅於邵氏的武打明星,我看他們的第一部作品卻大多不是邵氏的,記得第一次看王羽的片是《獨臂拳王》;第一次看狄龍的片是《俠骨英雄傳》;第一次看姜大衛的片是《刺客列傳》;而第一次看陳觀泰的片是他1976年離開邵氏自組公司自導自演的《鐵馬騮》。他和他弟弟陳木川都是自小習武,陳觀泰更獲得過國術比賽冠軍,他精通猴拳,所以把自己公司的創業作拍了這部《鐵馬騮》,在這個片中,他表演的猴拳的確很漂亮。他入邵氏初期也是從龍虎武師做起的,但是龍套當的時間並不長,憑藉一身過硬的功夫,因《馬永貞》一炮走紅。他的形象是張徹弟子中最硬朗的一個,典型南方人的粗眉寬鼻大眼的樣貌,再加上那一撇小鬍子,稍微在化裝上改變一下,就正反皆宜了。個人比較喜歡他的作品除了上面提到的兩部外,還有一個1979年的《上海灘大亨》,陳觀泰演了一個和馬永貞類似的角色,從外地來到上海打天下,最後他雙手被硫酸燒傷之後仍然殺死了幾十個陳星的打手那場戲夠血腥暴力的,和《馬永貞》最後肚子上插著斧子依然力戰斧頭幫的場面有一拼。據說陳觀泰和羅烈的關係一直不錯,但是在90年代2人合夥做生意,因為陳叫羅賠了幾十萬,後來2人就沒了來往了。

  劉家輝:前面說的幾乎都是張家班的明星,終於說到劉家班的人馬了。劉家輝其實和劉家良沒有親屬關係的,不過是在劉家班裡練過功夫,被劉家良認了當乾弟弟。在劉師傅的電影裡演了幾個配角之後,才因《少林三十六房》走紅的,《少林三十六房》是劉家輝最成功的作品,個人認為他以後的作品沒一部超過這個片的,這部片簡直就是劉家輝的一次功夫的全能展示,各種軟硬兵器和刀槍拳腳都有體現。一時間,三德和尚簡直成了劉家輝的代名詞了,我第一次看他的作品也正好就是此片。除了演正劇角色外,他在邵氏也演過不少喜劇搞笑類角色,但是我總覺得他搞笑的功夫不如他的武術功夫好。倒是他90年代那部《花旗少林》裡演的那個說話大喘氣的方丈才算真正發揮出他的喜劇潛能。他的功夫算是比較正統的南派武術了,和其他動作明星的近於花架子的打法全然不同。他作品中的經典段落除了《少林三十六房》中段那近一小時的練功場面外,要數《武館》裡最後在窄巷的打鬥和《少林搭棚大師》中利用學來的搭棚功夫與惡霸極其手下的打鬥了,巧的很,這兩段打鬥戲中,劉家輝的對手都是王龍威。

  傅聲:出身富家子弟,難怪演的角色也大多有一種富家公子哥的玩世不恭的感覺。他的相貌應該是當時所有邵氏男星裡最漂亮的一個了,還略帶些洋氣。他演的角色不管是古裝還是現代,無論正劇喜劇或悲劇,大多都是以頑皮小子形象示人,他曾經在多部影片中出演過方世玉這一角色,可能是由於戲路子比較單一,他還真沒什麼作品給我印象太過深刻。倒是他後期一部非動作類影片《花心大少》覺得還算不錯。可惜了一個不錯的演員在剛30歲時就撞車死了,劉家良在得知他死訊之後在片場裡放聲大哭;又據說張徹1984年在臺灣拍《上海灘十三太保》,找劉德華演「少爺」這個角色,也是看中了劉德華形象和剛出道的傅聲有幾分相似。可見,傅聲在2位名導心目中的地位之重。

  在武俠片的黃金時期,邵氏還培養出很多動作明星,上面說的只是其中很少幾位,還有很多人,如果一一詳細點評一番,需要太長篇幅。剩下的一些就簡短截說了——

  李修賢:張家班第三代弟子,但是在張徹作品裡沒演過主角,對他有印象的武俠角色裡,似乎只有鮑學禮的《天龍八部》的段譽是男一號,但是他實在是不適合演這個角色,倒是在張徹的《射鵰》中的歐陽克還不錯。對他作品裡印象比較深的是他80年代演的一系列警察題材的時裝動作片,古裝角色裡,非邵氏的《錢王拳王》中的反一號也很好。

  戚冠軍:張徹第三代弟子,和傅聲成名時間接近,是張徹在臺灣發掘的功夫明星。他扮演的角色全都是不苟言笑的英雄形象,幾乎沒演過反派。在影片中,他使用的功夫總是虎形或者豹形之類的南派象形武術,估計他是專門研究過此類功夫。個人對他印象比較深的作品是非邵氏出品的《玉蜻蜓》,這是根據黃鷹的武俠小說《大俠沈勝衣》系列之《玉蜻蜓》改編,他扮演一個朝廷密使(其實就是沈勝衣),最後用長槍和金剛的九節鞭改裝版進行的決鬥異常精彩。張徹去臺灣自組長弓公司,片頭廠標的那個拉弓的人就是他!前年,已經息影20年的戚冠軍復出,在劉師傅導演的《醉馬騮》中扮演大反派,已經50多歲的他沒怎麼顯老,身手也和當年一樣!

  汪禹:和傅聲戲路接近,基本上是頑皮小子形象,是劉家良師傅一手捧紅的,身手不錯,代表作是《神打》,在此片中搞笑和功夫身手都很棒,尤其是模仿各種神仙上身時轉換使用不同功夫的表演給我印象深刻,可惜他前後紅了不到10年就沒蹤影了。去年在一部邵氏電影DVD的花絮裡看到他的一段訪談,已經快變的認不出來了。聽說他在90年代初期因為和老婆離婚而心情不好,開始吸毒,後來曾吃狗屎來發誓戒毒,希望他能恢復過來,否則一個好好的人就廢了!

  宗華和凌雲:這2位是我比較不喜歡的兩個邵氏武俠明星,兩人屬於那種全然不會武術的武俠明星,宗華好歹還演過一些其他的角色,演技上也算不錯,凌雲就比較完蛋,無論演什麼都是一副面無表情的故意裝酷的樣子。宗華的《流星蝴蝶劍》、《小雜種》我還算喜歡,就算喜歡也是沾了楚原的光,要說凌雲,就沒什麼印象深刻的作品了。這兩個人在70年代後期先後去了臺灣發展,宗華後來當了電視製作人,頭10來年劉曉慶阿姨主演的《風華絕代》就是宗華做的監製。至於凌雲,就沒有他的消息了。

  陳鴻烈:邵氏南國演員訓練班出身,成名作是《大醉俠》中的反派和《斷魂谷》的男主角,60年代末就去臺灣發展,演壞蛋是一絕,小眼睛一眨麼,就透著一副壞樣。曾經和臺灣頭號女星潘迎紫是兩口子,後來離婚了。90年代以後,隨著年紀增長,樣貌不是那麼惡了,偶爾也改邪歸正一下,最近5、6年,總能在TVB的電視劇裡看到他。

  劉永:我一直沒覺得他是個武俠明星,倒覺得他在李翰祥的幾部乾隆皇系列片的乾隆皇帝的形象塑造的不錯,估計鄭少秋的《戲說乾隆》都從李導演的這個乾隆系列裡偷了不少料。說到劉永演的武俠片,印象深的也就是《錦衣衛》裡的大太監了,後來徐克《龍門客棧》裡甄子丹演的曹少欽的形象都是照著《錦衣衛》裡劉永那樣子打扮的。至於劉永演的兩部《陸小鳳》,居然前後形象不一致,一個留了鬍子,一個沒留,誰見過古龍的寫陸小鳳的小說裡的陸小鳳沒了鬍子麼?實在是不如後來劉松仁在電視劇裡的樣子好。

  小侯:本名侯耀中,劉家班成員,身手非常靈活,但是受形象的限制,演的主角只有《瘋猴》、《霹靂十傑》等少數幾個。80年代中期轉入幕後專門做動作指導。

  張家班後期弟子:羅莽、鹿峰、江生、孫建、郭追、程天賜,要說張大導的弟子,就好比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窩了,他後期在臺灣帶到香港的這幾位,要形象沒形象,要演技沒演技,也就憑著在戲班子和雜技團的那兩下子,翻翻跟頭什麼的。羅莽還有點武術的底子,現在也不過是留在TVB,在電視劇裡演個山賊之類的角色。這幾個人裡,郭追算混的最好的一個,現在也是國際知名的動作指導,在幾個米國大片裡做了武術指導。剩下幾個裡,鹿峰獐頭鼠目一臉奸樣;江生整個一個小白臉,生了一嘴碎芝麻牙,程天賜算長相比較標準沒什麼涉及到影響市容問題的一個,演的《霹靂情》還在國內放過。張徹帶著這6個人裡的前面5個拍的《五毒》和《殘缺》算是這幾個人最好的片子了,再就是集合了包括這6個人的張家班幾乎全體弟子出演的《上海灘十三太保》了,偶10來年前還看過一部張大導捧程天賜做主角的《九子天魔》,那簡直不是一般的噁心啊!

  其實,看了N多邵氏武俠片之後,就會發現,裡面擔任武打角色的演員都似曾相識,除了上面說的幾十個,還有很多人也都是熟面孔,王鍾和王青兄弟、陳星、鄭雷、王龍威、江島、唐炎燦、韋白和馮克安等,都經常在邵氏和非邵氏的武俠片裡出現,王鍾後來改行做了導演;王青在80年代開始走性格演員路線,和鄭則士合演的警匪喜劇《friend過打band》曾經是80年代香港某年的賣座片,現在在TBV做藝員;陳星在邵氏時期沒演過主角,離開之後倒大紅大紫過一陣,和洪金寶合演的《三德和尚和舂米六》首開諧趣功夫片之先河,他於1977年剃光頭主演的《少林達摩祖師》使他成為一個性格巨星,曾經有過「東方查爾斯布朗森」之稱,後來去臺灣發展,90年代初,他在狄威導演的《殺入地獄》中扮演閻王一角後就從影壇消失了;鄭雷也是張家班首代弟子,曾經和王羽、羅烈一起主演過《邊城三俠》,由於個子太矮小,受形象局限,總是演配角,80年代加入亞視成為性格演員,在電視劇《大俠霍元甲》裡飾演的趙倩男之父和《陳真》中的佐藤霸川給國內觀眾的印象很深刻;王龍威在邵氏期間,曾在多部劉家良作品中扮演反派,功夫比較紮實,在《武館》裡最後和劉家輝在窄巷切磋武功一段已經成為功夫片經典決鬥段落;江島來自臺灣,一看長相就不象好人,他也沒演過好人,他在邵氏做龍虎武師期間,被張徹看重,在《哪吒》中扮演反一號東海龍王,從而成為70年代知名的動作演員,在邵氏《哪吒》的DVD裡有一段他的訪談,他談起張徹對他的栽培時依然是滿懷感激之情,在這段花絮裡,快60的他耍起大刀依然虎虎生風;唐炎燦70年代中期加入張家班,在張徹多部作品中擔任重要配角,比較出彩的一個是《少林寺》裡在藏經閣中踩著尖石柱練輕功的俗家弟子,80年代初期改投成家班做武術指導,90年代去了新加坡發展;韋白是和張徹的四代弟子一起被挖掘出來的動作明星,主演過張徹的《五毒》和吳宇森《豪俠》以及成龍的《師弟出馬》等經典,形象不錯,可是沒紅起來,後來就不知所蹤了;馮克安出身演藝世家,其父馮峰是五十年代粵語片名演員,後來因中風破相而改演配角,《師弟出馬》中的歪嘴師爺就是馮峰,其妹馮寶寶更是從50年代做童星開始一直紅到90年代的大明星,馮克安開始也是在邵氏做龍虎武師,在張徹作品《哪吒》裡扮演被剝皮抽筋的龍王三太子,並在無數功夫片裡做武術指導和扮演反派,80年代加入成家班做武術指導,後來還做過導演,最近還在《功夫》裡扮演了天殘,是屬於有真功夫的多面手。

cul.sohu.com true 搜狐文化 http://cul.sohu.com/20140107/n393097365.shtml report 7018 王羽:20多年前,流行看錄象的時候,看的比較多的就是他的作品。既然他是張家班首代弟子之一,就先說他了。由於王羽在上海的時候是遊泳運動員,所以體格比較健壯,雖然是

");}

相關焦點

  • 華為榮耀9知更鳥藍評測:配色獨領風騷 硬體也不含糊
    華為榮耀9知更鳥藍評測:配色獨領風騷 硬體也不含糊1、簡介&外觀篇:藍色也能充滿少女心【PConline 評測】自然界一向是設計者們尋找靈感的最佳寶庫,日漸流行大玩色彩的智慧型手機當然也不例外
  • 論動力與智能,這三款20萬元B級車誰能獨領風騷?
    三家的技術實力,在雅閣、凱美瑞、第十代索納塔身上得到很好的體現,但誰能引領智能科技之潮流,成為B級車智能科技的集大成者一直是備受爭論的話題。動力PK:性能至上,誰家獨領風騷?回溯歷史,在發明馬鐙之前,戰車是決定戰局的關鍵,極速衝刺的戰車可以將敵方軍陣撕碎。沒錯,在年輕人眼中,速度總是和力量聯繫在一起。因此想要在Z世代年輕化的B級車市場混出名聲,性能必然是關鍵。
  • 為什麼說,沒有袁和平,就沒有現在的武俠電影?
    袁小田家中有十個孩子,其中大兒子為袁和平,父親是武行出身,當時他的家境並不好,子承父業,兒子們也大多以練武為生。但袁和平從小並不喜歡練武,父親所布置下來的練武作業,袁小田在現場時,袁和平就練。袁小田離開時,袁和平也就偷偷找個地方發呆。
  • 沒有整容和修圖軟體的年代,邵氏新十二金釵,每個都是「真女神」
    邵氏電影在張徹之前,一直以女性為主導,湧現出許多女性巨星,諸如林黛、樂蒂、李麗華、凌波等。同時邵氏電影公司曾經還推出過邵氏十二金釵和邵氏新十二金釵。在那個沒有整容和修圖軟體的年代,邵氏新十二金釵,每個都是「真女神」。
  • 他們也玩魔獸?細數沉迷於魔獸世界的明星們
    他們也玩魔獸?細數沉迷於魔獸世界的明星們 作者:時光網 來源:時光網 發布時間:2016/6/2 10:47:24
  • 14位香港電影第三代女明星,氣質非凡,令人難忘她們當年的風採
    1959年,在長城畫報舉辦的明星選舉活動中,朱虹被選為十大明星之一。《金鷹》公映後,成為1963年首部賣座突破百萬大關的香港影片,朱虹被稱為「朱百萬」。陳思思,長城影業公司「三公主」。原名陳麗梅,1938年出生於上海,後舉家遷往香港,1954年考入長城影業公司。60至70年代初曾一度息影,1978年又復出拍攝了《密殺令》,扮演江湖賣藝女俠,曾被《長城畫報》評選為香港十大明星之一。
  • 新之說:「猴版」韋小寶再毀經典,金庸武俠正在離我們而去嗎?
    ,除了能夠拿去給明星連連看增加難度之外,我看不出也沒有興趣了解她們到底是誰。他們不同於香港土生土長的小市民,但卻必須在小市民的生意和情趣中討生活,大眾傳媒成為了他們紛紛投身的行業;香港武俠的開山祖師梁羽生最初就是作為記者報導太極拳和白鶴門的「決鬥」,眼裡看到的是一場平庸的「王八拳」,心理卻是思緒萬裡,腦洞大開,開始了《龍虎鬥京華》的報紙小說連載,從此香港武俠便一發不可收拾。
  • 從《金庸群俠傳》到《逆水寒》,細數國產武俠網遊畫面進化史!
    今天帶大家感受下國產武俠網遊在畫面上的進化歷程,看後真的是不禁感嘆——科技改變畫質!萌芽期(2001-2005)2001年上線的金庸群俠傳ol是一款原創性做的非常到位的武俠遊戲。經濟系統、系統、聊天系統等都有值得稱道之處,當時128MB內存+Win 98就能玩。
  • 光影回顧之邵氏羅烈:感情上的「渣男」,電影裡的超演技反派
    港片承載著許多回憶,寫不完道不盡,為了更好的帶大家了解香港電影,接下來迷妹將不定期更新帶大家走進邵氏,從邵氏演員入題回望那些留下經典熒幕形象的電影人——特別企劃光影回顧系列,今天我們說羅烈。羅烈熱愛電影,1961年邵氏創辦了南國實驗劇團,旨在培養和包裝旗下的藝員,而羅烈就是第一期的學員。南國可以說是無線藝員訓練班的前身,狄龍、李菁、嶽華、潘迎紫、鄭佩佩等就都是來自「南國」。從南國畢業後,羅烈籤約邵氏旗下,和王羽、午馬、鄭雷成為張徹的第一代弟子,而此時的張徹還只是給徐增宏做副手,直到《獨臂刀》的出現才響徹香江。
  • 邵氏A硬度與邵氏D硬度區別與邵氏ACD硬度換算
    1、邵氏硬度的概念稱作肖氏硬度(Shore scleroscope hardness),由英國人肖爾(Albert F.Shore)首先提出,簡稱HS,表示材料硬度的一種標準。肖氏硬度計適用於測定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的肖氏硬度值,硬度值代表金屬彈性變形功能的大小。在橡膠、塑料行業中常稱作邵氏硬度。
  • 明星大廚喻太均榮登SSTV時尚電視臺
    2月6日,明星大廚喻太均攜手《華夏綜藝盛典》團隊華少陳、龍少也、郭永莉、星光大道冠軍歌手陳乃甄(陳君)、網紅鄒玉、吳慶雲應SSTV時尚電視臺欄目組邀請,參加SSTV時尚電視臺電視臺節目錄製,並在節目錄製中分享了自己從一個無名草根向明星大廚脫變的歷程。
  • 盤點經典武俠電影《新仙鶴神針》,網友:關之琳的裸背真心美
    5.臥龍生小說改編,全明星陣容出演。一部被很多人忽略的武俠作品,可能是因為同時有太多更熱賣的同類型影片上映,導致這部片子得到的關注度不夠多。電影是標準的徐克風格,武俠中帶有喜劇成分,故事本身也夠精彩,梅豔芳和關之琳各領風騷,張鐵林在那時就已經開始吹鬍子瞪眼,劇情進展較快,有些意猶未盡。
  • 17位大神作家5月開新書,諸神爭霸,誰又能力壓眾神獨領風騷?
    17位大神作家5月一起開新書,誰能力壓眾神獨領風騷?1.《大夢主》作者:忘語白金作家忘語新書,2020.5.20當天在起點發布,至今更新了8天,23章,4.8萬字。25萬推薦,8萬收藏,6838人新書投資,白銀萌一個,盟主14個,粉絲12萬。新書講述了一個體弱多病的富商之子,尋求續命之法時,意外走上修仙登天之路的故事。
  • 武俠VS仙俠 經典VS新派 令人痴迷的刀光劍影 – Mtime時光網
    楚原憑藉這部電影受到很高的評價,同時這部片子也在邵氏類型電影中獨樹一幟,就算現在看來也十分震撼。  你會看到經典的東方不敗的一襲紅衣颯爽登場,還大膽的愛上了令狐衝;你會看到龍門客棧有位金鑲玉風騷可人重情重義,將客棧付之一炬尋愛而去;你會感懷一部部的黃飛鴻,但是你總會記得獅王爭霸裡那句「愛老虎油」。徐克在塑造電影的標誌和符號,對之後的武俠電影和電視的風格走向有了很大的影響。
  • 《飛燕驚龍》,臺灣第一武俠神劇,當年萬人空巷,火得不行不行的
    新武俠有三大泰鬥,分別是金庸、古龍、梁羽生,論及作品風格,他們一個恢弘大氣,一個懸疑詭譎,一個名士氣度,共同開創新武俠的一片天地,使原先一直為新文學所瞧不起,各大主流報紙不屑刊載的大俗之物,豁然翻身,局面一新,原來武俠小說雖然紅火,但其讀者受眾單一,甚至於連一般的「知識分子」都多數不屑一顧,主要是少數的下層
  • 細數那些做過配音的明星 哪些人讓你意想不到
    隨著近幾年電影數量的持續增加,明星配音也逐漸增多。一部好的影視作品除了演員的演技和劇情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聲音的表演,好的配音可以為影片中的角色帶來更鮮活的生命力。在給影視作品配音時,演員們必須顧及口型、氣息、節奏,做到配音與表演無縫的結合,才能為角色增添更豐富的魅力。  如今不少影視作品越來越青睞找明星做配音。
  • 細數那些女明星們的小缺陷,竟然還有人天生就沒有子宮
    細數那些女明星們的小缺陷,竟然還有人天生就沒有子宮文/薩摩論娛樂哈嘍大家好,這裡是薩摩論娛樂,我是小編。想必有不少的女孩子都比較羨慕那些大熒幕上的女明星們的生活,不僅各個看起來都膚白貌美大長腿,隨便拍幾部電視劇,那高昂的片酬我們也是這輩子怎麼都趕不上的。雖然話是這麼說,但我們往往只看到了她們在人前光鮮亮麗的一面,殊不知背後她們會比我們多付出多少東西。她們不僅沒有了自己的正常隱私生活,也經常會因為一點點的小問題,就被公眾拿來詬病。
  • CSGO歷年Top 1數據,Coldzera等三人各領風騷「數百年」
    CSGO歷年Top 1數據,Coldzera等三人各領風騷「數百年」 從GeT_RiGhT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