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之說:「猴版」韋小寶再毀經典,金庸武俠正在離我們而去嗎?

2020-12-05 觀察者網

【視頻/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新之AKIRA】

大家好,我是在觀網陪您聊文娛的新之。最近啊,又有一部「爛劇」因為它的「爛」而火遍全網,那就是由張一山主演韋小寶的2020新版鹿鼎記。這部劇到底爛得有多離譜,爛到豆瓣評分跌破2.5,這部劇拍得有多扯淡,吐槽這片子的視頻播放量輕鬆破百萬。我抱著學習的態度打開了這部憑藉罵名在各大平臺搜索量名列前茅的劇,看著張一山如同面部痙攣一般的誇張表情和突破人類常識的行為邏輯,我只有一句話:「介猴賣不?」再看下面的劇情,我的心中不斷盤旋著李成儒老師的觀影三連:如芒在背、如鯁在喉、如坐針氈。

雖說資本生產爛片、網絡吐槽爛片,觀眾在笑罵中圖一樂呵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但我依然覺得這部所謂的《鹿鼎記》連被吐槽的必要都沒有,畢竟你無法面對一個醃菜罈子煞有介事地一條條分析它為什麼不是冰箱。

金庸的15部武俠小說作品中哪一部成就最高歷來眾說紛紜。其中很多人覺得這部封筆之作《鹿鼎記》是金庸武俠世界的最高峰。當《鹿鼎記》最早開始在報紙上連載時,社會輿論普遍不太相信這是金庸本人的作品,懷疑是不是那幾個叫「金庸新」「金庸名」的傢伙又重出江湖了。畢竟這個叫韋小寶的小混混年紀輕輕不講武德,專門偷襲江湖老同志,還一路坑蒙拐騙、飛黃騰達、官運亨通、妻妾成群。如果這樣的人都混成了金庸男主,那讓張教主、郭巨俠、喬幫主、令狐少俠們情何以堪呢。

然而隨著這個處處帶有諷刺和黑色幽默的故事逐漸展開,我們發現了金庸宇宙武力坍縮的末端,江湖的盡頭一個真實的世界。通過韋小寶這個喜劇式人物的穿針引線,金庸親手解構了自己創造的武俠世界和俠義精神,從《書劍恩仇錄》到《鹿鼎記》,從的傳承模仿到的批判解構,金庸先生完美地完成了自己「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武俠創作旅程,《鹿鼎記》也是他留給後人和整個武俠創作門類的寶貴財富。

我們再回到今天這部所謂的《鹿鼎記》,我們看到了什麼呢?首先,這部劇只能稱為搞笑喜劇而不能說是武俠劇,這裡面是根本沒有江湖的,裡面所有的江湖人物都毫無江湖氣息,劇情中不僅全部刪去了貫穿原著始終的明史案,連「反清復明」都仿佛過家家一樣被完全透明化,其次,是全體被無情地降智商,原著中八面玲瓏的韋小寶、少年老成的康熙、儒雅正氣的陳近南、陽奉陰違的多隆、心機深沉的海大富以及後期出現的吳三桂等人,哪個不是萬裡挑一的人精,到了這一版變成了開局一個朝廷通緝犯在妓院裡大搖大擺說自己是通緝犯,然後別人來抓你你嚇得趕緊問後門在哪裡,兩個渣渣大搖大擺在對方的地盤大聲嘲諷武俠世界裡武力值最高的群體,太監,天地會的人在大街上喊我們是天地會的快開門啊,老謀深算的高手一定要先告訴對方我的弱點在哪裡再開打,要幹倒鰲拜的康熙先幹為敬把送給鰲拜的蒙汗藥自己一口悶了……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這版《鹿鼎記》的劇情,我想就是,一個大傻子在揚州遇見一小傻子,倆傻子一起去北京,被一個老傻子弄進了皇宮,小傻子遇見了一個穿黃色保暖內衣的二傻子和他的妹妹女傻子,抓了一個胖傻子之後然後又陰差陽錯成為了一群傻子領導的故事。

所以,當張一山出來反省自己的演技為差評背鍋的時候我覺得真的是大可不必,因為看到這裡大家心裡應該也很清楚了,不是任何人水平的問題,而是拿著金庸的原著,從頭到尾這部劇就沒打算好好拍。不客氣的說這部電視劇從目前看來,與其說是一部電視劇,不如說是一個超長的喜劇小品,而且演出的平臺還不是正規晚會,而是某公司年會或者二流搞笑綜藝。可以說這部劇在製作時的定位就是一部低成本無腦鬧劇,而非什麼大製作再現經典。不信你就看看全劇為了省下配音費用渣到隨時可以聽見現場回聲的收音,為了省下群演費用永遠人煙稀少、人跡罕至的大街和皇宮,為了省下服裝預算女性角色人均50元的服裝成本,窮到皇宮全體工作人員日常披麻戴孝,連染印花布料都穿不起,說真的,導演您要真的高抬貴手把演職員表裡被列為第一女主的建寧公主的服裝預算從50元上升到幾十年後在雍正朝裡做祺貴人時的500塊,這劇都不至於這麼難看。

咱們都批評到這個份上了,這部劇算是徹底失敗了嗎?當然不是,相反,這部劇不僅沒翻車,說不定此時此刻主創正在某個地方吃著火鍋唱著歌慶祝這部劇的成功也說不定。畢竟,以現在的標準看,影視劇創作嘛,生意而已,所謂生意就是收入減去成本,剩下就是賺的。如果我的成本足夠低,那麼收入的預期也就不用太高。相反,大家可以代入想一想,如果我找最優秀的編劇還原原著精髓,照著史詩級別正劇來改編,請最優秀的演員,從臺灣島一路外景到西伯利亞,最後相會於橫店影視城,是不是想想就很過癮。

但是,這樣一部精品在獲得好口碑的同時究竟能製造多大的話題度和流量呢?真的很難說。畢竟70-90後的觀眾對於鹿鼎記的熟悉,是僅僅聽到前一句臺詞就能自動接下一句臺詞,男主結束了一個主線任務要開哪個新地圖都已經了如指掌了。你照著經典拍,成本高不談,難免會被拿來比較一番,能不能超越還兩說。咱不如就橫下心拍個爛的,上來讓男主先怎麼浮誇怎麼演,不怕爛得驚天動地,就怕糊的杳無聲息,大家上來先被嚇到了,各路視頻博主立馬跟進吐槽,相當於免費宣傳了,大家笑也笑了,罵也罵了,關注度流量也有了,最後男主出來道個歉還能賺把同情,說不定最後還能反轉一下,總會有觀眾覺得「其實沒有那麼差啊,堅持看下去還挺好的。」名也有了,哪怕是罵名;利也有了,哪怕是蠅頭小利,生意嘛,不丟人。

其實,拋開以上各種分析和批評,這部鬧劇版本的《鹿鼎記》 折射出一個更加令人唏噓的現實,那就是,並不是這一部電視劇的問題,而是近年來,金庸武俠劇這個整體的IP正在不斷劣化。固然張一山的猴版韋小寶讓觀眾們情不自禁翻出曾經的周星馳版,陳小春版重溫經典,甚至排隊去給油膩的黃曉明版道歉,但近年來在電視屏幕裡上演生物退化論的可不止是韋小寶一個金庸人物。我至今仍然記得當年張紀中版金庸是如何被口誅筆伐,大家批評黃教主浮誇的演技,把李亞鵬和黃日華進行慘烈的對比,辯論三百回合劉亦菲和李若彤誰才是最符合原著的小龍女,然而當「小籠包」橫空出世之後,大家都不說話了。

如果說「小籠包」至少還有那麼點小家碧玉的清純和憨態可掬,你能告訴我段譽,他在TVB版裡曾經是這樣的

後來在張紀中版裡是這樣的

後來冷不丁就變成了這樣

馬上2020年的新版本中還將變成這樣

史上第一版《笑傲江湖》是1984年的TVB版,那時候的令狐衝是周潤發,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令狐衝是呂頌賢,是李亞鵬,是霍建華,然後到了2018年,電視劇裡的令狐衝突然就變成了這樣一個人

以及一眾臉長得差不多的女明星,除了能夠拿去給明星連連看增加難度之外,我看不出也沒有興趣了解她們到底是誰。金庸老爺子已經駕鶴西去,但我還是忍不住要大喊一聲,作為香港武俠IP扛把子的金庸,自他開始寫小說起,何曾受過這種待遇?!

想當初,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代浪潮改變了香港,也促成了江湖的大洗牌,重新塑造了「武俠小說」這一通俗文學門類。延續百年的「江湖社會」在中國灰飛煙滅,南拳北腿於是紛紛聚集在了香港這樣一個狹小的彈丸之地。與「武林」一同擠在香港的是一群年輕知識分子,金庸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他們不同於香港土生土長的小市民,但卻必須在小市民的生意和情趣中討生活,大眾傳媒成為了他們紛紛投身的行業;香港武俠的開山祖師梁羽生最初就是作為記者報導太極拳和白鶴門的「決鬥」,眼裡看到的是一場平庸的「王八拳」,心理卻是思緒萬裡,腦洞大開,開始了《龍虎鬥京華》的報紙小說連載,從此香港武俠便一發不可收拾。恰巧金庸也是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職業報人,隨著他不斷挖坑努力填坑的職業操守和專業水準,《明報》崛起,一代武林宗師就此誕生。

與此同時,一批成長於上海十裡洋場的職業電影人也南渡來到了香港,在這個南國之地開闢事業,一時間香港的電影空前繁榮,成為了南洋的文化中心。為了迎合香港高度逐利的商業價值和高度世俗的文化需求,天馬行空光怪陸離的題材成為了首選。於是乎,這些新鮮出爐的武俠小說成為了最熱的題材,往往連載尚未結束,實體書還未出爐,劇本早已到位。在一個從50萬迅速膨脹為300萬人口的嘈雜都市中,一個全新的「江湖」應運而生。金庸和香港,是一種相互成就的共生關係。

金庸武俠最早的影視化可以追溯到1958年,由香港峨眉影片公司出品的《射鵰英雄傳》。當時的邵氏公司一口氣拍了22部充滿了「邵氏風格」的金庸武俠。八十年代末,邵氏老闆邵逸夫把精力放在了電視領域。於是我們熟悉的TVB系列金庸武俠劇開啟了大幕。八十年代萬人空巷的《射鵰英雄傳》、古天樂美顏盛世的《神鵰俠侶》、大氣磅礴的《天龍八部》以及輕鬆搞笑的陳小春版《鹿鼎記》,這幾部經典至今在大陸觀眾心目中幾乎都是「零差評」。當然同一時期還少不了黃金時代的一批著名電影導演也踏入了金庸世界,創造了一批名垂影視的經典新派武俠電影。

到此為止,金庸武俠一直是香港影視圈的頂級IP,是票房搖錢樹,是明星製造機,日後如日中天的影帝們,像梁朝偉、周潤發、張國榮、劉德華,哪個不是在初出茅廬、冉冉升起,被公司重點培養時就出演了金庸劇呢,後來的那些著名女明星也幾乎沒人能錯過金庸角色的邀約。進入新世紀,金庸武俠的翻拍又進入了新的高潮——內地班底的金庸劇成為主流。其實我個人覺得金庸對於香港出品的金庸武俠很難說沒有某種遺憾,無論是邵氏還是TVB還是劍走偏鋒的新武俠電影,都難免故事性有餘,嚴肅性不足,重娛樂而輕格局,服化道相對簡陋,拍來拍去走不出海邊那幾座山,甚至是攝影棚內搭的假山水,當年央視出手要拍《笑傲江湖》,金庸老先生寄予厚望,只收了一塊錢的版權費,然而最後的反響卻是毀譽參半,脫離了下裡巴人走向高山流水的金庸武俠似乎也有點水土不服,而後來的張紀中《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和《鹿鼎記》都沒能超越《笑傲江湖》的意境神韻和嚴肅的正劇風格,反而再次回歸了明星加商業化編劇的路子,只不過場景更宏大了一些而已。

千裡搭長篷,沒有不散的筵席。如今的金庸劇以及眾多耳熟能詳的武俠大家作品如您所見已經變成了積壓在影視公司手中的版權雞肋,據我所知很多IP都是快要到期臨時拼湊的團隊搞一搞,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都是二線演員主演,十八線演員參演,服化道簡陋俗豔、劇情鬆散敷衍,改編不知所云,運氣好的呢能雷一雷觀眾,運氣不好的比如說很多人其實不知道的夾在黃曉明版和張一山版之間的那版鹿鼎記,以及剛才提到的屌絲版令狐衝,都悄無聲息地糊掉了。這種品質上的差距我們對比一下相隔12年的兩版《笑傲江湖》片頭就能輕易感受到。

為什麼縱橫四十年的金庸武俠突然就不「靈」了呢?個人簡單總結一下大概就是,香港已經不再是那個香港,沒有了孕育故事的土壤,大師們也紛紛離場,老一代讀者對劇情耳熟能詳,新一代對套路也沒有了嚮往。另一方面,和表外甥女瓊瑤一樣,金庸作品的內核也在不斷被解構,渴望「四女同舟,齊人之福」的張無忌被當成了渣男代表,「一見楊過誤終生」也撩不動現在的小姑娘,為什麼表哥總不是好人?為什麼不接受男主的愛就一定沒有好下場?為什麼趙敏要為了愛情拋棄自己的父親和國家?就連金庸用來諷刺野心家「變態」下場的東方不敗,也從一個令人噁心的彪形大漢變成了嚮往江湖自由和人性解放的漂亮御姐。當下裡巴人的大眾流行變成了官方蓋章的經典,然後大眾再通過解構經典、最後通過毀經典吸引最後的眼球的時候,基本上作品也就進入了生涯的末期。

金庸真的會離我們而去嗎?這是一個我很怕回答的問題,不過我比較樂觀的答案是不會。因為武俠,我們還沒有看夠,對於金庸武俠世界的探索也還遠遠沒有窮盡。我依然期待著下一次「金庸熱」的到來,我們現在在開拓影視工業時總是在討論如何創造所謂的「宇宙」,而現實是宏大的金庸「武俠宇宙」其實並未被影視工業真正完美地展現過,深深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碰撞的武俠世界其實是一個取之不盡,充滿無限可能的寶庫。在未來,如果中國也能出現如《指環王》系列的影響深遠的系列巨製電影,我想金庸IP可能是最佳的選擇之一。正如金庸用解構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自己武俠世界的圓滿與升華,一個金庸周期的結束未嘗不是下一個金庸周期的開始。

三十年後,讓我們再看金庸。

相關焦點

  • 韋小寶毀了江湖,我們毀了夢
    《境界》獨立出品【熱點】文丨劉超 加一在金庸筆下,靖哥哥的江湖原本是他從香江北望的家國情懷的理想寄託,最終在收尾之作《鹿鼎記》裡,韋小寶如同新冠病毒一樣完全毀了江湖。在金庸筆下,靖哥哥的江湖原本是他從香江北望的家國情懷的理想寄託,最終在金大俠的收尾之作《鹿鼎記》裡,韋小寶如同新冠病毒一樣完全毀了江湖。導演馬進之後,估計一時半會沒人再去動改編金庸的念頭了。斯人已逝,金庸雖然早已無力保衛自己的作品,但曾經反哺幾代大陸青年的武俠小說與港產片,正迅速成為一個懷舊話題。
  • 「鐵膽神侯」劉松仁8部武俠電影:兩次出演陳近南,結局卻不一樣
    武俠片是中國電影最具特色的一種類型影片,多年來也有不少武俠導演以及大俠專業戶,導演有胡金銓、張徹、楚原、徐克等,大俠則有鄭少秋、狄龍、姜大衛、劉松仁和徐少強等。前不久和大家介紹了劉松仁最經典的十部武俠劇,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鐵膽神侯」劉松仁8部經典武俠電影,一起看看吧!
  • 「讓你演的是韋小寶,不是猴」,豆瓣高贊評論傷透張一山
    張一山版本的《鹿鼎記》從萬眾期待,到萬人唾棄只經歷了開播的兩集,儘管此前張一山的不少形象都獲得了觀眾的認可,但張一山在韋小寶這裡真的遭遇了最強滑鐵盧。「讓你演的是韋小寶,不是猴」,這是一句很高贊的評價,很多人贊同這個觀點,現如今的《鹿鼎記》的豆瓣評分可以說是已經低到不能看了,僅僅只有2.6分,這大概是觀眾眼中張一山塑造的一個最差的形象了。現如今的觀眾,其實真的沒有那麼寬容了,不管你以前是不是塑造出了很好的形象,一個形象差了,口碑就全差了。
  • 金庸武俠影視劇中十二金釵
    是金庸筆下極具真、善、美的女性。她是男主楊過的師父,卻與楊過相愛,能夠不理會世間對她與楊過師生戀的冷眼相看,與楊過分離十六年之久卻能生死相依,能放下江湖恩怨與江湖地位與楊過歸隱古墓,乃是真正的無欲無求。
  • 當代韋小寶,社畜老油條!張一山版《鹿鼎記》讓00後看嗨了
    珠玉在前,審美期待值隨著歲月濾鏡愈發高漲,張一山版《鹿鼎記》要拿到認可並不容易。然而,電視劇的種類多種多樣,故事題材也百花齊放。在細分化時代下,每一種類別都有它的擁躉者。因此,當張一山的新版《鹿鼎記》和大家傳統印象不太一樣時,別急著噴,不妨忘掉以前看過的舊版,把它當做一部新的電視劇來看。
  • 小和尚虛竹成幸運兒 金庸先生暗示我們什麼梗?
    金庸先生筆下的武俠人物之所以傳奇出彩,與他們一路飆升的技能密不可分,而賦予他們奇絕詭異的履歷的,不是什麼英俊瀟灑,也不是什麼顯赫的家世,而是兼懷天下的人格魅力和匡扶正義的俠義精神。天庭飽滿,地格方圓。金庸先生創作的武俠世界以及他筆下的主人公,無論男女,無論民族,都著重俠義精神的布道和升級。我們常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神鵰俠侶》裡的郭靖,《天龍八部》裡的喬峰,《倚天屠龍記》裡的張無忌,皆如是這般。同時,在他們之外,我們不難注意到,諸如段譽、虛竹、韋小寶、胡斐、令狐衝,楊過等等,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仁慈、仁愛、憐憫、體恤之心等,無一不是俠義精神的寫照。
  • 作品回顧:金庸小說在內地:從「毒草」到名著
    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級中學(必修)語文讀本第四冊的目錄上,出現了《天龍八部》的節選篇章,與王度廬的《臥虎藏龍》共同組成「神奇武俠」單元。  從不登大雅之堂到登上高中課本,從禁區「毒草」到文學經典,金庸武俠小說的波折際遇,也許將會與他的作品本身,一起載入中國的文學史冊。
  • 金庸武俠中10句經典語錄,大俠風範,讓人熱血澎湃
    金庸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的人吧,尤其是對於武俠迷來說,他簡直就是神仙一般的存在吧,他作為武俠大師,每一部作品都精彩絕倫,而且在每一部作品當中都留下了很多經典的語句。今天就和大家介紹10句,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名言,讓你在讀過之後仿佛走進了他的武俠世界。第一、真正的大俠,在他的心中一定是擁有大愛的,並且他願意為了國家和人民去犧牲自己的生命。
  • 「看了張一山版《鹿鼎記》,我想回到1998年!」
    然而不論是梁朝偉版、張衛健版還是黃曉明版的《鹿鼎記》,似乎都沒有陳小春版《鹿鼎記》令人印象深刻。時至今日它都是觀眾心目中無法替代的經典作品之一,而豆瓣打出的8.9的高分,更是排在了所有同名影視作品的首位。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陳小春版《鹿鼎記》究竟好在哪裡?
  • 李敖曾痛批金庸 說了兩個詞五個字 金庸竟無言以對
    概括起來,也就只有兩個詞五個字,但是這兩方面的批評卻全部打在了金庸先生的痛點上,以至金庸竟然都無言以對。在一次電視節目的採訪上,李敖直言不諱地表達了對金庸武俠的看法。他說他看不起金庸,更看不起金庸寫的那些武俠小說,李敖認為金庸先生的所有武俠小說全部都登不了大雅之堂,而且用了三個字直接定性——不入流。他直接把金庸武俠吐槽的一無是處,連主持人都被李敖的霸氣驚呆了。
  • 金庸武俠中有一文人,讀書讀成了絕世高手,連黃藥師都是他的傳人
    金庸通過十五部武俠小說,開創了一個令人神往的江湖。說起桃花島、光明頂、黑木崖,說起降龍十八掌、乾坤大挪移、六脈神劍,說起郭靖、喬峰、楊過,這些名詞根本不用做任何解釋。張無忌、韋小寶等角色深入人心,仿佛有血有肉。
  • 金庸武俠最悲慘之人,七位老婆慘死,自己也變得人不像人
    《詩經》關雎云: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夫婦之道秉天地正氣,天地由陰陽交泰而生萬物,在人,則為男女結合延續後代,所以這男女夫婦之道並無什麼卑鄙、下流之說,只不過古人將其發揚光大,導致出現「一陽配多陰」的現象,今人則「一陰一陽,一夫一妻」罷了。
  • 《射鵰英雄傳》新電影立項,梅超風黃藥師上演師徒戀,是毀經典嗎
    而在電影方面改動比較大了,但也成為了經典,比如:周星馳版《鹿鼎記》、李連杰版《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等。而就在最近,從國家電影局備案的信息中了解到,又有一部根據金庸的經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改編的電影成功立項,從該信息中了解到,目前電影名字暫定為《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白骨爪》,後續是否會改名,還有待考證。
  • 時光機|這些金庸武俠劇OST,帶你重溫舊夢
    總之就好似相伴已久的老友,熟悉、親切、熨帖,與之待在一起,心裡是說不出的踏實。不過要說觸動心弦喚起記憶,音樂的功效絕對更為立竿見影,一部劇堪稱經典,一首耳熟能詳的主題曲亦往往功不可沒。而在80/90後的集體回憶中,怎能沒有幾首金庸劇OST縈繞腦海揮之不去?
  • 新《射鵰》膽子夠大!黃藥師戀上梅超風,終於有人敢拍這版金庸
    上圖:2014版《神鵰俠侶》拍了一小段師生戀 金庸好友倪匡曾說,對於金庸的修訂版,最喜歡《天龍八部》,最不喜歡《射鵰英雄傳》。 高曉松說,「包括我在內,大部分喜愛金庸但沒有那麼鐵粉的人,都沒看過他修改的版本。」 而2003版《射鵰》的編劇史航,也說自己「一直迴避沒看修訂版」。
  • 張一山鹿鼎記表演像猴:對比經典不可取,萬人眼裡一萬個哈姆雷特
    張一山演繹的韋小寶被說成像猴,昨天看了前面兩集,張一山確實表演得不怎麼樣,不說像猴,只覺得沒演繹出原著韋小寶裡該有的樣子。只能說是劇情不行,不能怪演員。而到第三集之後,張一山的表演就進步了。隨著劇情的發展,張一山也演得越來越好。
  • 金庸小說終於傳出去了!歪果仁也要學beating dragon 18 palms
    近年,隨著武俠電影和武俠玄幻小說翻譯社區的普及,西方對中國武俠文化和文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郝玉青說,不少歐美小鎮上都有武術俱樂部,但在西方市場,武俠小說出版還是一個新興事物, 「西方世界對中國武俠的了解在不斷加深,現在正是翻譯《射鵰》的最佳時期。」 自2012年郝玉青第一次把金庸小說的試譯片段交給英國出版商到今年《射鵰》英譯版確定出版,已過去了5個年頭。
  • 張一山版《鹿鼎記》豆瓣僅2.8分!遭網友嘲諷演韋小寶像猴子
    昨晚張一山版的鹿鼎記開播了,目前更新至第八集。很多網友表示第一集都看不下去,演技實在過於浮誇! 不說超越經典但也不要毀經典吶!豆瓣上的網友紛紛對這版鹿鼎記進行了吐槽,更有人說「在張一山眼裡,韋小寶是個發狂的猴子嗎?」
  •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十大主角 身世悽慘下場悲涼最後一個最慘
    80後、90後這一批人所知道的大俠都是通過金庸先生的筆下所描繪出來的,還有一些廣為人知的武功秘籍。如果大家細看就會發現金庸筆下的大俠大多都身世悽慘,下場悲涼,只有了之人才有一些算是好的結局。今天就讓小編盤點一下金庸武俠中下場悲慘的十大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