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曾痛批金庸 說了兩個詞五個字 金庸竟無言以對

2021-01-09 思品時間

今天上午10點59分,一代鬥士李敖先生離世了,享年83歲。

李敖先生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雜文上,可以說他的雜文成就無人匹敵,李敖的文風犀利深刻、一針見血、一劍封喉,非常勇猛。用李敖自己的話說,他罵人從來不會生氣,因為已經習慣了,看不順眼就直接罵過去。當然,李敖罵人的功夫並非凡人可以匹敵,不僅深刻,而且還直指痛點。李敖一生馳騁江湖,可謂罵遍天下無敵手,只見他罵人,從未有人敢罵過他。當然,李敖不會隨便去罵人,沒有點分量和影響力的人,哪裡能入李敖的法眼?能被李敖批評,說明自己在某方面還是頗有成就和建樹的。有人做過粗略的統計,被李敖罵過的人,已經超過了3000人。難怪李敖在告別信中這樣說——「我這一生當中,罵過很多人,傷過很多人;仇敵無數,朋友不多。」而在這些罵過的人中,就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大師級人物——金庸。

金庸先生是武俠小說界的巨擘,也是鼎鼎有名的社評家,金庸和李敖也是好友。然而,兩人的性格卻差距甚遠,一個鋒芒畢露,一個溫潤儒雅。如果說李敖似獨孤求敗的紫薇軟劍,招式無雙、所向披靡,那麼金庸更像是獨孤求敗的玄鐵重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儘管金庸是李敖的好友,但是李敖還是很不客氣的懟了金庸,而且還是毫不客氣的批評、痛批。那麼李敖對金庸先生和金庸武俠到底是怎麼痛批的呢?概括起來,也就只有兩個詞五個字,但是這兩方面的批評卻全部打在了金庸先生的痛點上,以至金庸竟然都無言以對。

在一次電視節目的採訪上,李敖直言不諱地表達了對金庸武俠的看法。他說他看不起金庸,更看不起金庸寫的那些武俠小說,李敖認為金庸先生的所有武俠小說全部都登不了大雅之堂,而且用了三個字直接定性——不入流。他直接把金庸武俠吐槽的一無是處,連主持人都被李敖的霸氣驚呆了。主持人為了緩解李敖的情緒,就問了他看過多少本金庸先生的小說。不想李敖再次把槽點升級,李敖直接說:「臭雞蛋聞一聞便行了,還用得著全吃嗎?」是吧,在李敖眼裡,金庸筆下的那些俠義江湖,通通就是不入流的虛假的東西,和臭雞蛋沒什麼兩樣。李敖還把金庸武俠的內容,又延展到金庸本人。他說,金庸筆下的俠義寫的非常好,但是全部都是虛偽的,金庸本人沒有一樣做得到。

金庸先生當然也知道李敖對自己的這些評價,但大家都是朋友,李敖是什麼品性,金庸還不知道嗎?金庸有一次,還專程到李敖家去拜訪他。當時金庸經歷了人生中的一次打擊,他的兒子在他創作《倚天屠龍記》的時候去世了。見到李敖後,金庸對李敖說,從孩子去世後,我就開始研究佛學了。不想,李敖又隨著金庸的這個話開始點評了起來。李敖說,佛經裡頭都說「舍離一切,而無染著」、「隨求經施,無所吝惜」,講的都是教人要捨棄家產,可是你有做到嗎?你自己都做不到,怎能說自己是虔誠的佛教徒?這幾句話一出,金庸竟然無言以對。

總之,李敖對金庸的痛批主要集中在兩點,一點他認為金庸武俠「不入流」,另一點則直接痛批金庸本人「虛偽」。不論李敖和金庸先生的恩怨如何?時至今日,李敖先生終於落下了他一生的大幕,而金庸先生也已經94歲了,李敖先生和金庸先生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大師,他們都為我們這個時代奉上了一段精彩的回憶,他們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最後引用李敖先生告別信中的一段話,來結束我們這篇小文,願李敖先生一路走好——我就想,在這最後的時間裡,除了把《李敖大全集》加編41-85本的目標之外,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你們可以理解成這是我們人生中最後一次會面,「再見李敖」及此之後,再無相見……

相關焦點

  • 金庸作品十四字對聯,全部隱藏在武功之中,破解八個才算金庸迷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金庸先生的十四部小說,分別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金庸將十四部小說各取一字,才有了這幅對聯。不過在金庸小說中,湊巧也能組成一副對聯,而且是一樣的對聯。
  • 為什麼說金庸的《天龍八部》是「有情皆孽,無人不冤」
    在金庸先生15部作品當中,《天龍八部》是非常獨特的一部。「天龍八部」本身是一個佛教的用語,屬於佛教中的護法神靈神道怪物。八部者,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
  • 金庸去世兩周年:有的人走了,有的人老了,滄海一聲笑當哭
    2002年,朱鎔基訪港時,曾深情朗誦《獅子山下》,勉勵港人奮發振作。 黃霑說話無所顧忌,公開說羅文是「香港最姣的男歌手」。羅文回答:「如果別人這麼說,我會不高興,但黃霑這麼說,我覺得是誇我。」 2002年10月,羅文因肝癌醫治無效,於香港瑪麗醫院逝世,終年57歲。
  • 曾經,金庸小說被視為「戕害青少年」的大毒草
    早在1972年,48歲的金庸即已完成了全部15部小說,功成名就,宣布封筆。(視覺中國/圖)「有井水處有金庸」,人紅免不了是非多,很快在一些媒體的報導中,小孩與父母關係不合、青少年早戀、鬥毆等事件,往往都會跟「痴迷武俠小說」扯上關係。「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金庸小說是如何被改變的。經金庸先生好友馬家輝及其身邊工作人員等人確認,武俠小說泰鬥,著名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於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 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 金庸筆下招式英文怎麼說?
    原汁原味或許難以企及,但至少可以營造一個自稱體系的「英語版金庸」世界,她說。  翻譯金庸難,翻譯界公認。不僅僅因為獨特的「金庸體」語言,半文半白,間雜著律詩,四字格和成語典故比比皆是,感覺像是傳統話本小說。  譯金庸之難,還因為更多是在翻譯文化,翻譯意境。
  • 武俠小說如何給主角起名字:梁羽生取自詩詞金庸愛抽象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以武俠小說餬口的作家,更不乏這類作品,譬如滄浪客(姚霏)的《矯龍驚蛇錄》和陽朔(楊明剛)的《九陰九陽》皆是《倚天屠龍記》續集,後者據說曾破四百萬冊,主角段子羽性情乖戾,使人印象深刻。段子羽憎惡明教,其名「子羽」似來自孔子高徒澹臺滅明。(澹臺滅明字子羽。)提到澹臺滅明,就不可不提梁羽生《萍蹤俠影錄》的同名角色。
  • 是什麼樣的性格讓金庸創作出14部經典?
    ,所以猜想應該是個腦區工作者,腦區分別是5、6、7三個型號,老先生沒有7號的那種合理化防禦機制和追求體驗的動機,7號基本可以被排除。內在世界看看老先生的生平: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曾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曾就讀中央政治大學,還曾經進入過大公報(靠自己的文筆,從幾千人當中脫穎而出)這些都能看出5的專研專注,5經常認為無知是可怕,但是5一旦進入全知
  • 金庸筆下被刪的3位高人,後兩名合創神功,第一名曾擊敗達摩祖師
    ,正是因為他的作品並不完美才讓人有了深挖其中細節、漏洞、伏筆的興趣,正所謂「人無完人」,金庸老先生也一定同意這一點,因為他筆下的故事先後經歷了兩次大改,不同時代的金迷們讀到的金庸故事雖是「大同」,卻也存在「小異」,儘管多次修改之後仍是有瑕疵,但金庸老先生那精益求精的精神著實是令人欽佩。
  • 九陰白骨爪、降龍十八掌…..金庸筆下的這些武林招式用英語怎麼說...
    她在中國做過書籍版權代理,為電視臺和廣告公司當過顧問,還嫁給了一個臺灣男生,並在兩年前有了個小寶寶,現已全家回瑞典定居。郝玉青說,她不是武俠小說迷,也不是「金庸粉」,只是學中文時朋友們敦促她一定要看金庸。誰曾想,看著看著就喜歡上了,翻著翻著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她也就此成為「金庸粉」。
  • 金庸的小說被譯成...
    郝玉青透了一點小秘密,說她在翻譯時會自己在屋裡比劃這些招數,有了親身體驗,才確定該用「砍」還是「削」,「懶驢打滾」直譯成「Lazy Donkey Roll」,形象直觀,而且直接把讀者帶入金庸的武俠世界。九陰白骨爪,金庸筆下最突出的展示是骷髏頭蓋骨上五個洞,正好插入五個手指,令人毛骨悚然。
  • 悼金庸(之三):為什麼金庸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本系列文章:  悼金庸(之一):始於《笑傲江湖》的「初戀」,初嘗「失戀」滋味  悼金庸(之二):「金學」之我見  這個問題說起來很敏感,因為要不是被認為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要不被認為是瘋了——金庸小說那樣下裡巴人的通俗文學怎麼能獲得代表著陽春百雪的諾貝爾文學獎呢?
  • 金庸的「夢中情人」:女人一生最該堅持的,就2個字
    在她步入演藝圈後,老牌演員李翰祥曾評價說:夏夢是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最漂亮的女演員,氣質不凡,令人沉醉。上世紀三十年代,戰火已蔓延到全國,在那個不安定的世界裡,孤島一般的上海,給了少女的夏夢以文藝滋養的桃花源。
  • 老外艱難翻譯金庸小說
    「現象級金庸體」陷翻譯難報導稱,金庸60多年前寫的「現象級」暢銷書很少有人翻譯,在英語世界冷冷清清。金庸的著作難翻譯是翻譯界公認的,據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獨特的「金庸體」語言半文半白間雜律詩,四字格和成語典故比比皆是,感覺像是傳統話本小說,同時,大師作品裡文化深奧,語言獨特,意境難以捉摸,令許多人望而生畏。
  • 金庸去世兩周年|他的出現引發了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
    團結出版社/換個角度看文化 1970年11月20日,陳世驤又給金庸寫了一封信,給金庸小說以極高的評價: 弟為同學竟夕講論金庸小說事,弟嘗以為其精英之出,可與元劇之異軍突起相比。既表天才,亦關世運。是不同者今世猶只見此一人而已。此意亟與同學析言之,使深為考察,不徒以消閒為事。談及鑑賞,亦借先賢論元劇之名言立意秘籍王靜安先生所謂「一言以蔽之,有意境而已」。
  • 你不知道的金庸:父與子是一生的心結 最怕的卻是貓頭鷹
    一代武俠宗師金庸病逝,享年94歲。金庸原名查良鏞,武俠小說泰鬥,他曾創作過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其中最著名的即是《天龍八部》,亦是《新天龍八部》網遊的原身IP。先生的書迷過億,幾乎「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
  • 金庸的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把翻譯都難哭了……
    不僅僅因為獨特的「金庸體」語言,半文半白,間雜著律詩,四字格和成語典故比比皆是,感覺像是傳統話本小說。譯金庸之難,還因為更多是在翻譯文化,翻譯意境。郝玉青的《射鵰》英譯項目消息傳出後,許多中國讀者擔心那些五花八門的武功招數會把她和另一位翻譯打趴下。「其實名稱不難翻,」郝玉青曾在臺灣學習文言文,著迷於中華古文古詩之美。
  • 作品回顧:金庸小說在內地:從「毒草」到名著
    「文革」開始後,《明報》曾開闢「北望神州」專版。對於彭德懷、鄧小平等,《明報》不斷表態支持。金庸本人曾親自撰文稱鄧小平是郭靖般的英雄人物。1991年,金庸將全部15部作品授權給三聯書店,1994年正式出版的三聯版《金庸作品集》是內地第一套正版金庸武俠小說全集。  內地的大多數讀者,知道郭靖、黃蓉、翁美玲的名字在前,知道金庸的名字在後。  與金庸劇熱播不相匹配的,是社會對金庸武俠小說的評價。在83版《射鵰英雄傳》熱播的時候,《新聞聯播》曾以金庸武俠小說為例,痛陳武俠小說「泛濫」。
  • 我們問了「六神磊磊」 80 個問題,他說了唐詩、金庸和這個平行的世界
    借點評金庸小說,王曉磊寫小人物的命運和求之不得的愛情,也寫霧霾、房價和金正恩。輿論場上每有熱議話題,粉絲們都會給他留言「這事磊磊你怎麼看?」2015 年 6 月,這些文章被集結成書公開發售。一年後,因《星宿派的公關為什麼搞不好》一文,「六神磊磊讀金庸」公號首次被屏蔽所有功能。此前,他曾在公號發出一張照片,上書「我寫的每一個字都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金庸曾談"鹿鼎記":韋小寶的"化屍粉"典出聶隱娘
    有人說,唐傳奇《聶隱娘》是中國最早的武俠小說,而實際上,聶隱娘形象自唐朝出現以來幾經演化,甚至在金庸武俠小說裡,你也能找到她美麗的影子……  宋至清:從刺客轉向俠客  唐傳奇《聶隱娘》自問世以來,《聶隱娘》的故事就一直深受讀者的喜愛。北宋初年,李昉等人編纂《太平廣記》,將這篇傳奇收錄在卷一百九十四的「豪俠」類中。
  • 衡山派、鐵掌幫、丐幫,金庸筆下的湖南幫派恩仇錄
    ——《笑傲江湖》 金庸武俠小說中,湖南的幫派並不多。衡山派可能是一眾武俠門派中唯一個總舵落在湖南的名門正派。說是名門正派,卻又添了少許的尷尬,因為在《笑傲江湖》裡無論武功還是門望,衡山派都屬末流。衡山派可能是五嶽劍派中歷史最長的一個,在《射鵰英雄傳》中歐陽鋒就曾提及衡山派,可惜被湖南的另一個門派,湘西大名鼎鼎的鐵掌幫給打得落花流水,甚至到《笑傲江湖》裡還沒有恢復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