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性格讓金庸創作出14部經典?

2021-01-11 用邏輯思維詮釋你的心

今天和大家一起探索一下金庸老先生的性格是九型中的幾號,小的時候最喜歡看的一部電視劇就是《神鵰俠侶》。話說看武俠小說一定要看金庸的作品,因為金庸並不是單單的講故事,而是不斷地描繪深刻真實的人物,金庸老先生的作品包含了太多文化、歷史、詩詞歌賦和深刻的武學文化。

金庸

金庸的武俠小說影響了幾代人,「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性格也是如此,「有性格就有衝突,有衝突就有故事」都說金庸走了,世間從此再無江湖,但是金庸老先生給我們留下的這些作品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倚天屠龍記》」

看到金庸作品裡的這些文化,還有對國家的那種情懷,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金庸老先生寫文章的內心情感,豐富飽滿,可以寫出這些巔峰之作,這種才華是值得所有人去學習和挖掘的。

倚天屠龍記劇組照片

之前說過九型人格有三個區,分別是:腦區中心、腹區中心、心區中心,腦區具備豐富縝密的邏輯思維、腹區有本能的行為習慣和反應機制,心區有豐富細膩的情感,金庸老先生可以把故事情節撰寫的如此縝密,邏輯思維清晰,包括豐富知識內涵,所以猜想應該是個腦區工作者,腦區分別是5、6、7三個型號,老先生沒有7號的那種合理化防禦機制和追求體驗的動機,7號基本可以被排除。

九型人格三區圖

老先生的每部作品都對國家充滿的愛國情懷,隱約可以看到一些6的特質,但是5元素更高一些,金庸每部作品都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5號就是在不斷的建立內在世界,而且可以看出來所有的武俠小說都想像力豐富,值得人去思考。都深邃並且充滿深意!因為5號是全知,從這些顯現出來的特徵中,能感受到金庸老先生更像五號。

內在世界

看看老先生的生平: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曾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曾就讀中央政治大學,還曾經進入過大公報(靠自己的文筆,從幾千人當中脫穎而出)這些都能看出5的專研專注,5經常認為無知是可怕,但是5一旦進入全知,在本領域達到很高成就的時候,高層5號是慈悲的,回看金庸老先生始終可以站高一線,看淡、看透一些,把江湖中的計算和計較表現的淋漓盡致,也許這正是他要告訴世人,人生是需要磨難和修煉才能成才的。

回看自己

因為5要通過建立一個強大的內心世界來對抗外在的恐懼,所以5的想像力是非常豐富的,他們往往不會外出學習,避免和人打交道、建立關係,但是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卻是停不下來,而6是非常需要關係的,並且會向外投射,所以這麼看來,金庸老先生是5號。

之前沒有分享過側翼,這次簡單說一下,我們的性格,不單純有副型,有主型,還有側翼,側翼只有一個,在主型的左或者右,我們可以看看金庸老先生是側4還是側6,剛才說外在表現的6很少,如果說5w4,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愛因斯坦,物理界的巨人,記得有人曾經採訪愛因斯坦「如果要是對宇宙提一個問題,會問什麼?」,他曾經說過一句話「宇宙是友好的嗎?」也許這就是5號對未知的一種感覺吧,終其一生研究,不斷地發現自我的渺小!

愛因斯坦

大家有沒有想過金庸老先生,為何可以想像力如此豐富,每個人物情感的刻畫,情節的跌狀起伏,這種有點像4的內心感受,4的內心情感是豐富多彩的,所以更像5測4,但凡是5元素高的人,成就都很偉大,也可以說金庸老先生5w4,寫出這麼多精彩的作品,也是非常偉大的。5的慈悲就是把自己知識傳承給後人,也是5的美德,若是愛因斯坦研究一輩子,卻沒有留給後人,恐怕後人也沒有巨人的肩膀可以踩吧。

巨人的肩膀

金庸老先生出身在文化世家,「一門七進士」,這個是非常厲害的,有一部電視劇《知否知否》有一段考學的時候,古代的仕途之路真的就是學呀學,十年磨一劍。小時候金庸的父親經常把報紙上的武俠小說剪下來,收集起來給金庸,金庸小的時候就看了《資治通鑑》《二十五史》這都為他後期創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金榜題名

看看5號的婚姻,5常常把人物化,5的防禦機制是情感隔離,金庸老先生一生有三次婚姻,第三個妻子一直照顧他的生活,5號往往對生活缺少了自理能力,這裡說的不是全部,像數學家陳景潤,一直在研究數學,助理在他的衣服兜裡放了花生米,他吃沒了還會在裡面拿,但是沒有,他就會覺得奇怪,但是他不懂,很多時候,5專注一件事情深入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就沒有了。

金庸和他的妻子

以上只是個人的分析,大家有覺得金庸老先生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可以評論區留言!

最後以老先生的一句話結尾,感受一下老先生的愛國情懷!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射鵰英雄傳》

百家號:用邏輯思維詮釋你的心

九型人格五號-理智型,具備五號的專注可以讓你的事業更成功!

相關焦點

  • 金庸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哪一部才是巔峰之作?這一部當仁不讓
    金庸十五部武俠小說金庸先生一共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每一部都堪稱經典。這十五部金庸武俠小說分別是:《 書劍恩仇錄》、《 碧血劍》、《 射鵰英雄傳》、《 飛狐外傳》、《 雪山飛狐》、《 連城訣》、《 天龍八部》、《 白馬嘯西風》、《 鹿鼎記》、《 笑傲江湖》、《 神鵰俠侶》、《 俠客行》、《 倚天屠龍記》、《 鴛鴦刀》、《 越女劍》。金庸先生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書劍恩仇錄》,寫於1955年。
  • 作品回顧:金庸小說在內地:從「毒草」到名著
    金庸小說在內地:從「毒草」到名著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金庸先生被普遍認為是讀者最多的華語作家,其生前共創作了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其中14部被總結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雖然金庸先生已經封筆多年,但他的小說仍然廣有讀者。
  • 新之說:「猴版」韋小寶再毀經典,金庸武俠正在離我們而去嗎?
    金庸的15部武俠小說作品中哪一部成就最高歷來眾說紛紜。其中很多人覺得這部封筆之作《鹿鼎記》是金庸武俠世界的最高峰。當《鹿鼎記》最早開始在報紙上連載時,社會輿論普遍不太相信這是金庸本人的作品,懷疑是不是那幾個叫「金庸新」「金庸名」的傢伙又重出江湖了。畢竟這個叫韋小寶的小混混年紀輕輕不講武德,專門偷襲江湖老同志,還一路坑蒙拐騙、飛黃騰達、官運亨通、妻妾成群。
  • 《射鵰英雄傳》新電影立項,梅超風黃藥師上演師徒戀,是毀經典嗎
    而在電影方面改動比較大了,但也成為了經典,比如:周星馳版《鹿鼎記》、李連杰版《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等。而就在最近,從國家電影局備案的信息中了解到,又有一部根據金庸的經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改編的電影成功立項,從該信息中了解到,目前電影名字暫定為《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白骨爪》,後續是否會改名,還有待考證。
  • 30部豆瓣8.0以上經典武俠劇,TVB佔比近一半,大陸七部上榜
    眾所周知,金庸、古龍、梁羽生是中國的武俠三宗師,他們的作品被改編的數不勝數,且部部精品。中國人崇尚俠義,武俠之風尤為盛行,所以武俠劇在中國特別受歡迎,每年都會湧現不少規模宏大製作精良的作品。當一個又一個新劇刷新我們的底線之後,我們越發懷念以前的經典,為什麼以前技術那麼落後,還能拍出那麼經典的武俠劇?而如今的時代,卻難覓一部好劇?
  • 金庸曾談"鹿鼎記":韋小寶的"化屍粉"典出聶隱娘
    武俠四大家之一的金庸先生十分喜愛《三十三劍客圖》,讚揚它「造型生動」、「很觸發一些想像」,因而發願「給每一幅圖插一篇短篇小說」。令人遺憾的是,這一心願最後未能完成,他自稱「寫了第一篇《越女劍》後,第二篇《虯髯客》的小說就寫不下去了」,「於是改用平鋪直敘的方式,介紹原來的故事」。這就是收錄於《俠客行》卷末的《越女劍》與《三十三劍客圖》,創作時間大概在1970年。
  • 影版《射鵰》立項,黃藥師戀上梅超風,金庸卻想表達另一種意思
    金庸先生雖然仙逝了,但他創作的武俠小說卻是留給後人最寶貴的財富,為影視創作提供新思路。近些年,網文影視劇、翻拍經典成了主旋律,而金庸小說又是被翻拍的重災區,其中「射鵰三部劇」為最,幾乎每隔兩三年就會翻拍一次,或者是根據小說改編而來的衍生品。此次立項的電影《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白骨爪》便是小說的衍生品。
  • 《異形》前傳第三部劇本開始創作:保持經典劇情
    正當大家擔心福斯被迪士尼收購後,《異形》這個經典的科幻IP被擱置,現在來看這種擔心是多餘了。據外媒報導稱,《異形:契約》、《異形:普羅米修斯》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正在創作第三部的劇本,而他可能還在一同創作第四部的劇本,換句話說,就是要打造《異形》前傳四部曲,最後劇情直接對上正傳《異形1》。
  • 金庸去世兩周年:有的人走了,有的人老了,滄海一聲笑當哭
    1980年代初,金庸武俠小說的影視改編熱興起。 TVB拍攝了82年版《天龍八部》,分為「六脈神劍」和「虛竹傳奇」兩部。 這部劇的主題曲《兩忘煙水裡》和《萬水千山縱橫》,早已成經典。黃霑填詞,顧嘉輝譜曲,被當作「輝黃」(輝煌)二聖的代表作。
  • 《異形》前傳第三部劇本開始創作:繼續保持經典劇情
    正當大家擔心福斯被迪士尼收購後,《異形》這個經典的科幻IP被擱置,現在來看這種擔心是多餘了。據外媒報導稱,《異形:契約》、《異形:普羅米修斯》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正在創作第三部的劇本,而他可能還在一同創作第四部的劇本,換句話說,就是要打造《異形》前傳四部曲,最後劇情直接對上正傳《異形1》。
  • 李敖曾痛批金庸 說了兩個詞五個字 金庸竟無言以對
    而在這些罵過的人中,就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大師級人物——金庸。金庸先生是武俠小說界的巨擘,也是鼎鼎有名的社評家,金庸和李敖也是好友。然而,兩人的性格卻差距甚遠,一個鋒芒畢露,一個溫潤儒雅。如果說李敖似獨孤求敗的紫薇軟劍,招式無雙、所向披靡,那麼金庸更像是獨孤求敗的玄鐵重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儘管金庸是李敖的好友,但是李敖還是很不客氣的懟了金庸,而且還是毫不客氣的批評、痛批。
  • TVB史上豆瓣評分最高的十大經典電視劇,他一人佔兩部
    但是作為影響了80,90後的TVB電視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生產製作出了很多高質量,高口碑,超經典的劇集。小編總結出在豆瓣tvb史上評分最高的十部電視作品,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是哪十部作品。三、83版射鵰英雄傳 9.1分這部劇不用小編多做介紹,金庸迷心目中永遠的經典。雖然礙於當時技術受限,拍得未必多完美,但依舊是我們心中第一。
  • 音樂巨製《神鵰俠侶交響樂》金庸家鄉首演
    11月21日晚,在市文化館內,著名指揮家、長號演奏家徐東曉帶領浙江民族樂團為觀眾們上演了一場以金庸武俠作品為主題的音樂民樂專場演奏會。據悉,這也是《神鵰俠侶交響樂》以民樂的方式在浙江首演。它是臺灣著名音樂家黃輔棠費時28年創作而成的音樂巨著,全樂糅合了中國傳統曲目和西洋古典音樂的曲式,再現了金庸小說中的主要場景。
  • 曾經,金庸小說被視為「戕害青少年」的大毒草
    早在1972年,48歲的金庸即已完成了全部15部小說,功成名就,宣布封筆。(視覺中國/圖)「有井水處有金庸」,人紅免不了是非多,很快在一些媒體的報導中,小孩與父母關係不合、青少年早戀、鬥毆等事件,往往都會跟「痴迷武俠小說」扯上關係。「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金庸小說是如何被改變的。經金庸先生好友馬家輝及其身邊工作人員等人確認,武俠小說泰鬥,著名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於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 梁羽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可是為什麼他的名氣遠不如金庸?
    今天就來與大家聊一聊梁羽生,喜愛武俠小說的朋友,對於梁羽生這個名字,肯定是不會陌生,而且他在數量上可以說是這三位小說家中最多的一位,一共是有五十多部武俠小說,但是他比較著名的只有《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傳》、《雲海玉弓緣》,可是他的這三部武俠小說,如果要與金庸的比起來,那就要遜色許多。
  • 黃藥師戀上梅超風,終於有人敢拍這版金庸
    黃藥師發現梅超風對自己的情感已超乎師徒之情,藉故離島,兩年後帶回妻子馮蘅和半部《九陰真經》。」 金庸老爺子晚年備受爭議的修訂版《射鵰》,讓黃藥師和梅超風之間產生一段禁忌師徒戀,這回終於有人敢拍了!
  • 悼金庸(之三):為什麼金庸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卻又有誰背不出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但要是提英國的羅賓遜夫人,應該沒幾個行內人不同意:她沒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不是她的遺憾,諾貝爾經濟學獎沒頒給她才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恥辱。  諾貝爾經濟學獎如此水貨輩出,難怪此獎爭議甚大,而且又並非諾貝爾最初就「欽定」的獎項,更是讓不少人認為應該回歸諾貝爾的初衷,廢除經濟學獎。
  • 他為金庸寫續集,靠著《九陰九陽》被譽為大陸金庸,如今消聲覓跡
    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成為很多武俠迷心中的經典。因為金庸武俠小說實在太紅了,不少人就動起歪腦筋。他們想要靠著金庸的名氣來給自己賺錢,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大量金庸小說的續書作品。很顯然,這些小說都沒有得到金庸的同意,按現在來說,屬於「侵權作品」。只不過,當年根本沒有人管這個。
  • 五部經典玄幻小說,有沒有哪部沒看過?
    沒啥可說的,小編是打心眼兒裡喜歡這部小說,那個肝膽相照,俠骨柔情的江湖;那個爾虞我詐,巧言令色的廟堂;那個放浪不羈的世子;那把不再提起的木劍;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那部百看不厭的小說。小編真心愛上了那個不悲涼的北涼。
  • 《小丑》:DC經典反派人物性格研究報告
    影片的靈感來源於馬丁·斯科塞斯的早期經典作品,特別是 《計程車司機》和 《喜劇之王》這類電影。它不是部動作戲,也並不帶有明確的主觀意圖和目的性,而是一部發人深省、帶有人物性格特徵研究性質的電影。一方面,《小丑》是一部罕見的、主題健康卻又帶有些賭注性質的作品(據報導它的預算在5500萬美元),它押寶在精彩絕倫的表演是否能夠滿足觀眾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