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校園:讓美浸潤校園的每個角落

2020-11-27 網易新聞

(原標題:未來校園:讓美浸潤校園的每個角落)

11月18日至19日,由蒲公英教育智庫、蘇美達伊頓紀德品牌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迎來了「未來學校整體建設峰會——場景革命」分論壇。論壇圍繞場景空間、場景技術、場景內容、場景與人四個方向對校園場景進行了探討。來自全國各地的24位嘉賓分享了他們對於時代的發展和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未來校園的場景變化的看法。

校園空間,感知美才能創造美

木心先生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拯救不了」。對於學生來說,審美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而校園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場景,對於學生審美力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深圳市福田區紅嶺實驗小學執行校長臧秀霞分享了她的「庭院式校園」。這所學校的空間是由學生、老師和設計團隊共同設計完成的。在這所學校中,不僅屋頂農場、恆溫遊泳池、小劇場等公共空間一應俱全,每個學生還都可以創造個人專屬的「校內行走路線」。學校的教室也都不是傳統的方方正正的,而是採用了多邊形結構,讓空間變美的同時也留出了足夠的空間,為互動式、混合式的教學提供了保障。同時,每兩間教室的中間是活動的牆,既可以實現分班教學,又能實現合班教學。行走在這樣的校園中,孩子們既擁有了對美的感知,也有生活和情感的體驗。臧校長說:「有生活才有美,我們學校所發生的教育生活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情感體驗,藝術能表達情感,這就是美。」

《充滿「未來感」的庭院式校園——讓學習真實發生》

(深圳市福田區紅嶺實驗小學執行校長臧秀霞)

東莞松山湖北區學校校長馮正華說:「21世紀的教育,學習變革的重要特徵是走向『情境化』,孩子所在即境遇,空間情境的浸潤,承載著文教功能,觀其景、品其文、悟其蘊,孩子們所看到的、感受到的、觸摸到的、體驗到的以及創造的過程就是美育化人的過程,是培育新時代學生的精神依歸的過程。」所以,一個美麗的校園,可以讓孩子們從小就感知美,這樣,才能在未來創造美。

科技變革教育場景,這個學校建了個「養機場」

當部分學校還在爭論「學生在學校能不能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候,已經有很多學校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科技的元素。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已經身處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一味地控制學生使用智能終端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其實並不現實。技術從來都只是工具,只要善於利用,就會成為幫助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只有當新技術與新方法結合起來的時候,生產力方面的受益才會來臨。

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前海港灣學校校長羅朝宣是深圳第一個將5G技術引進校園的,他說:「我們是為了讓孩子到人類文明前進的方向,讓最新的技術進入我們的課程。」在前海港灣學校的校園內,有一面CPU牆,介紹了CPU數十年間的變革過程,並通過二進位的方式,寫下了「計算機讓生活更美好」這樣的標語,從而通過這樣的環境激發孩子們探索科技的興趣。此外,在這個充滿鳥語花香的校園中,每一株植物都被分了類還被貼上了二維碼,學生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便可以掌握植物的相關知識,讓學習無處不在。關於智慧型手機對孩子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羅校長說:「在我們每個教室裡,都有一個『養機場』,學生在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去把手機拿過來使用,不用就放在『養機場』裡面。老師也會引導孩子如何正確地使用手機。」

《學校空間情境如何促進深度學習?》

(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前海港灣學校校長羅朝宣)

實踐中學習,校長把課堂搬到了城牆上

在學校的教育中,課程始終是促進兒童生長的核心。因此,校園場景與學校的空間設計也是為了支持課程的實施而存在。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約翰·杜威曾提出 「從做中學」的教育理念,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西恩·貝洛克在《具身哲學》一書中也提到,「人類通過身體來探索和理解世界」,即使用身體和環境共同學習,將在學習和工作中獲得更好的表現,促進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

在本次「場景革命」論壇上,很多演講嘉賓都分享了他們對於課程設計的獨特理解。例如,西安新知小學校長劉嵐就分享了她的《讀城記》課程設計內容。西安新知小學坐落在千年古城西安的城牆腳下,獨特的地理位置讓這所學校的孩子們從小就受到了悠久的歷史文化的薰陶。《讀城記》的課程就將西安的傳統文化和現代的教育很好融合。在《讀城記·西安城牆》課程中,教師會將學科知識、學科概念、科學原理、歷史典故、人文情懷融入到城牆課程學習的每一項任務中,實現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美術、音樂七大學科的跨界與融合。課程的方式由通識課+社團課與常規課+活動課組成,相輔相成。讓學生實現「學中玩、玩中學;學中疑,疑中學;學中研,研中學」。

《讀城記:從溫故知新中走來,知識與生命共鳴》

(西安新知小學校長劉嵐)

教育即生活,校園場景中的人際關係悄然變化

人,始終是教育中最核心的部分,「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為人」。面對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傳統的教學場景中的人際關係也發生了改變。

教師,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角色定位。近代以來,伴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教師獲得了獨立的職業身份,開始專門承擔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隨著教育的規模化和標準化,「傳道、授業、解惑」逐漸被異化成了「傳經、授課、解題」。在中國教育科學院未來教育研究院副主任曹培傑看來,未來,教師將朝著更加細分的專業化領域和跨學科型教師兩條路徑發展。

而對於學生這群接受教育的主體,教育也將從知識的教育轉向全面的教育。北京十一學校龍樾實驗中學品牌中心負責人張一名說:「教育不是為生活做準備,而是生活本身」。在龍樾實驗中學中,學生們仿佛置身於一個小鎮,在這裡,不僅有博物館、體育館等校園內比較常見的設施,更有交易市場、龍樾銀行、龍樾法庭、小鎮農場等等,這些空間不僅讓學生在校園中學習到了知識,也可以為今後進入社會積累經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生活。

DETT教育設計研究院環境空間設計總監楊歡女士認為,「場景與人,不只是環境的外顯改變,更不僅是關注一個人、一種功能或者一個知識點。它是讓每個人在場景中找到最合適的狀態,讓人與人創造更多有益的關聯,讓組織成為一個能不斷自我優化和進步的有機生命體。而這一切的改變,讓我們的教育可以更真實地面對未來多種多樣的未知和挑戰」。

《空間重構如何改變人的狀態、關係與組織》

(DETT教育設計研究院環境空間設計總監楊歡)

作為本次中國教育創新年會的聯合主辦方,蘇美達伊頓紀德品牌自成立以來,已為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的近4000所學校提供了校園服飾系統解決方案。伊頓紀德品牌將校服看作與學生肌膚相親的教育載體而設計,希望在每日的薰陶浸潤中將由服飾美走向精神美,在情景中實現美的教育,幫助學生獲得獨特的生活經驗和生命體驗,不也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情境嗎?

校園場景的革命,是教育人對於每一個校園場景細緻追求的結果。未來學校的圍牆與天花板必將被打破,教育中人與知識、資源的關係正在被重構,立體化的教育圖景已呈現在我們面前。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傳承書法藝術 讓墨香浸潤校園
    「我們參與走進校園志願服務活動,將文藝工作者對留守兒童的關愛,通過書法教學的方式表達出來,讓愛圍繞童心,讓墨香浸潤校園,這就是我們文藝工作者價值的最大體現。我今後還將為傳承書法藝術做更多努力!」志願者楊秋表示。  女書家委員會主任王雅珊介紹,女書家委員會還將在年底組織「節日送福」志願服務活動,既做好書法傳承,也為廣大市民送上書法工作者的問候與祝福。
  • 積極改善校園環境 努力創建文化校園
    積極改善校園環境,努力創建文化校園  ——三都中學努力創建美麗文化校園  學校是傳播文化,塑造靈魂的園地。加強校園自然環境的規劃與布局,積極改善校園環境,建設有利於師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文化校園,是學校教育的一項基礎建設,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現實需要。
  • 山師二附中小學部:杜絕校園暴力,共建和諧校園
    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 近日,歷城區公安分局唐冶派出所民警為山師二附中小學部2016級2班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堂精彩別致的講座——杜絕校園暴力和欺凌。  本次講座民警以專業的角度介紹了校園欺凌的概念、形式及特點,並通過列舉一個個發生在校園內的經典欺凌案例,深入淺出地進行了分析,讓學生們明白哪些行為是同學之間的嬉戲打鬧,哪些行為是違反校規的校園欺凌,哪些行為是違反國家法律的校園暴力以及這些違法行為的後果。同時就如何預防自己對其他同學欺凌,如何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進行了講解。
  • 大陸校園青春片中「校園」元素分析
    尤其在2013年由趙薇導演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後,大陸颳起了一陣以校園為主要故事載體,大打懷舊牌和愛情牌的校園青春片,「校園」所成為眾多懷舊向、純愛向青春片鍾愛的場所載體。 一、校園作為場所——呈現形式與意義 「校園青春片」將「校園」一詞單獨拿出來,放在青春片前作為一種限定,其實是將該元素進行了突出強調,限定了故事的發生場所,故事內容全部圍繞「校園」這個限定性的空間來進行編排。 首先,校園是一個具有一定限定性的場所。校園中的人,是大家具有共同目標(求學、升學)而在一定時間內聚集在一起的。
  • 基於WebGL的智慧校園可視化全景漫遊技術實踐 ThingJS
    新華三集團與優鍩ThingJS達成技術戰略合作,利用ThingJS平臺構建3D智慧校園,創建一個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校園地理信息與文化背景的虛擬平臺。1. 總體設計與規劃智慧校園系統的架構設計分為基礎層、數據層、服務層、應用層和表示層五個層次。
  • 高校校園小角落發現的超可愛大創項目,網友:這是研究啥?
    高校校園是一個誕生奇蹟的地方,很多奇思妙想都可以付諸實施。尤其是當前高校對大學生創業項目非常支持,甚至還能拿出一定的經費來鼓勵。最近,一位同學就在自己的高校校園裡看到了這麼一個有趣的大創項目。在校園的一個小角落裡放了一堆的瓶瓶罐罐,這些都是幹嘛用的?
  • 校園安防建設存在問題與未來模式預測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財物大流動,城市功能影響到每個社會成員。學校,以及幼兒園,作為城市功能的具體體現,必然面對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以往不設防的「世外桃源」,現在必須加強防範,否則哪來安全和平安!
  • 商洛學院召開「綠色校園、智慧校園、海綿校園」座談會
    7月27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王晴、中教能源研究院院長黃剛、中教能源西北分院院長韓帥攜陝西炳鷂實業有限公司赴商洛學院召開「綠色校園、智慧校園、海綿校園」座談會。教育部學校發展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王晴講到,「綠色校園、智慧校園、海綿校園」是加強國家綠色發展理念,深化教育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和校園在綠色發展中先行作用的重要舉措。引進綠色校園建設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推廣綠色校園建設,要求學校基本建設工作既要提升專業化服務的水平,又要適應國家新的發展戰略的要求。
  • VR看房裝修 AR校園導航 3D列印校園……
    試想有一天,當你準備買房時,可以不用再長途跋涉去到現場看房,而是在家裡戴上一副V R (虛擬實境)眼鏡,就可以身臨其境般地看到每個細節,而當你需要裝修設計時,甚至也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實現每一項家居的調整……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信息技術學院學生王浩就正在開發這樣一套基於V R技術的系統並獲得校方支持。
  • 面對「校園霸凌」,看看美國學校怎麼做
    法律規定,美國學校有「反校園霸凌」的責任!世界上處理校園霸凌事件最好的國家是美國。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學校的霸凌事件越來越嚴重,主要原因是電腦時代來臨,孩子們喜歡玩暴力電腦遊戲,缺少社交及社交技能訓練。美國憲法規定民眾有持槍的權利,出現學生持槍進校園的現象,以致校園霸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達到高峰。
  • 爭創健康促進學校 打造和諧陽光校園
    爭創健康促進學校 打造和諧陽光校園 ——東至縣大渡口中學積極創建「縣健康促進學校」 2020-05-11
  • 2020年蘇州大學校園馬拉鬆開跑
    11月21日,2020年蘇州大學校園馬拉松暨江蘇省大學生馬拉松聯賽如約而至,3200餘名校內外選手齊聚參與。作為蘇州大學歷年來一項重要的傳統賽事,自2013年首次舉辦以來,校馬已逐步成為蘇大集全民健身、社團活動、文化展示於一體的校園品牌文化活動。
  • 「2020球類運動進校園教育論壇」在徐舉行 合力推動「三大球進校園」
    此次2020年球類運動進校園教育論壇是及時響應國家號召、落實文件精神、踐行學校體育人責任的最佳體現。」青少年的身體健康與精神強大被國家重視、學校重視、社會關注。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在「十三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這個新時代的檔口,積極培養祖國未來的一代是至關重要的。未來,銅山將改變舊的教學套路,建立新的教學體系,打破傳統教育思想,建設體育教育新模式。
  • 鄭州106中學東校區校園景觀雕塑設計彰顯校園文化內涵
    鄭州106中學校園的哥白尼雕像鄭州106中學校園的《思想者》雕像鄭州106中學校園的《上帝嬌子》雕像鄭州106中學校園的《破萬卷》雕塑從學校校園溫馨色調的設計到教學樓間屹立的藝術雕塑,都體現了該校以美育人、以美立人的設計理念,學校處處彰顯藝術文化內涵,讓人感覺步入了藝術殿堂。    據悉,鄭州106中學蘇芳校長專門聘請清華大學專家教授進行校園文化景觀設計,以中國最高學府的美學文化理念來引領學校美育文化發展趨向。
  • 原來就在校園裡
    校園裡也是小動物們常常出沒的地方,它們就是這樣默默地與我們一起生活在同一片土地。我們之間互相給予的溫暖,仿佛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我們細心留意,會發現這些感受書香浸潤的小動物們原來是這樣十分明朗,萬分可愛!
  • 常德桃花源一中2020年校園文化藝術節成功舉辦
    海外網 舉報   11月15日,湖南常德桃花源一中1700餘名師生齊聚田徑場,舉行「第十一屆校園文化藝術節閉幕式暨優秀文藝節目展演
  • 時過境遷 看科技如何改變大學校園生活
    大學校園不僅上演一幕幕青春劇,或青澀朦朧或溫情甜美;同時更是時尚潮流的聚集地,各種時尚元素或有形或無形地傳遞給了每個人。而科技力量的存在,其影響力也會在大學校園中得以體現。比如移動互聯、社交、穿戴式設備,甚至包括雲計算(雲存儲、雲服務等等)、科技小物件等等。
  • 中興通訊校園市場換帥 五大板塊打造中興通訊新型校園生態系統
    12月15日,中興校園方面公布最新重要人事調整通知,原中興校園北區負責人兼中興校園商學院負責人李博威接替單興華任中興通訊校園市場全國總負責人,全面統籌負責中興校園相關工作。同時,邀請通信行業內資深專家萬春先生和李夢媛女士加入中興校園市場體系助陣掌舵,其中,萬春先生在國內通信行業打拼十年,資源經驗豐富。
  • 三星探知未來校園科普論壇首站在上海交大啟動
    東方網7月14日消息:2014年7月11日,中國上海科普專家演講交流、智能產品互動體驗、科普創意現場搜集……在三星探知未來校園科普論壇活動首站現場,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10餘所高校的青年學生共聚一堂,一起分享這場科普盛宴。
  • 廣東五年投入超20億元發展校園足球,未來還要怎麼做?
    5年來廣東省投入8億元省級財政資金專項支持校園足球發展,帶動各地市累計投入超過12億元。近日,廣東省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廣東省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報告(2015-2019)》(下稱「報告」),綜合呈現廣東過去五年校園足球工作開展情況。